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剧作充满了改革精神,富于时代气息,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新的语文课程要求体现核心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主导”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变为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一切的教学形式都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前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一次新的新课标体验形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好,相信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园丁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运用的更充分有效。

教育学里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一个类似的因素。我所处的学校地区偏远,以来自各乡各村的农村孩子居多,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差距,而贸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不能将这种好

的教学方法优势最大化,终究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现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和教学相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是网络的“信息盲”,相反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形式,每个星期两节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更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城区中学的学生而言,乡村中学生们仍然略显内向和羞涩,在语文课堂上,能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仍然只是个别。其实很多学生有着新颖的观点和强大的理解力,但由于地区观念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开口去表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或者轻易就能改变的 。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开展将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首先特殊性。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面对的主体是特殊的。他们所处的相对闭塞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保留了更多人性的淳朴,却也抑制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自由向往。

其次是必要性。简言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于面临难题,我们的教学变革才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和引导,致力于培养他们主动,充满阳光的学习精神风貌。

于漪老师曾提倡将语文课上的实惠一些,朴实一些。由此,我也总结自身在实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新形式后的经验,提几则优惠小方法,和大家共勉。

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1, 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33%、50%、17%;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3、1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2, 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

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 。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3, 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1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

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4, 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提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让学生进行“PK”。“PK”是“Player Kills”的缩写,在超级女生节目中特指 两人去留问题。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2

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已比较长,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不会合作学习的状况。针对个别学生不会合作的状况,我又对小组的合作做了更具体的整合。通过这一学期的实验,我觉得整合后的效果更明显,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 明确小组的合作内容

(1)讨论材料下边作出标志的问题:对材料中给出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作出标识,小组讨论时目标明确。

(2)相互补充自己没有找出的问题:

(3)将找出的问题及答案小组讨论统一,如意见达不到一致,做出标志。请教其他小组。小组展示时只展示你们认为最好的问法或答案。

(4)讨论出所展示问题中的重点问题。

(5)讨论问题的展示形式 :讨论出该问题是用口语表达,还是用歌曲、辩论等形式来表达 。

二、 分组方法

我按照学业水平、性别、个性特点、守纪情况、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小组之间基本是同质的,而组内又是异质的,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小集体。选取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固定的组长,由组长选择一名副组长协助工作,汇报活动成果。

三、 小组内部的分工

小组互动活动大多是在2人或4人之间开展的,因此根据学科的特点我又把小组分为两个2人小组。我们把4名组员从①-④依次编号,1号为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2号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被设为小组长、副组长。两个小组长分别负责3号、4号。这样设置的小组相对比较固定,容易被同学和老师记住,也避免了学困生常常被排除在活动之外的状况。

同时小组也要把成员展示的顺序分好工,小组内每次起来展示的成员不能重复。这就避免了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弊端,给大多数人锻炼的机会。

四、 小组活动的方式

1、小组内活动的方式

(1)自由发挥小组问题讨论式

“自由发挥”式,即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经验知识为完成小组任务自由地发表看法、见解和观点。让小组成员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彼此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融洽顺利。如:初二第十四課第二框题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我认为这一框题形式上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本課的教学难点,因为科技方面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象微电子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CPU”芯片的诞生)、光电子技术(激光)、成像技术(数码相机)、显示技术(电视屏幕的改变)、数字化(清晰)、高速化(信息高速)、网络化(宽带)、集成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化(机器人)等等,在理论上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状况,老师让学生在自学时将专业性的词语对应上实物的形式,如果不能对应的,作上标识,在讨论的环节主动提出,小组其他成员只要知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小组成员能达到认知上的共识。

(2)轮流发言式

这一方式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小组在任务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初二第十一课养成亲社会的行为这一框题,线索很条理,问题也很简单。我就把“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这一问题设为中心议题,要求每个学生搜集古人谦让、分享、助人的典故,自己谦让、分享、助人的事例,总结怎样做到谦让、分享、助人,然后在组内轮流发言,让每个人在发言中感受自己的荣耀,感受谦让、分享、助人带给自己的快来。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相互补充,得出了更好的答案。之后开展小组间竞赛,评出优胜组。这样小组成员不仅掌握了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

(3)分工合作角色表演式

对于一些复杂的活动任务,像社会热点事件调查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每个组员的分工协作和群策群力,更能体现小组之间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定期举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3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4

我校全面推开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本年级各班也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小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小组长在这一学习模式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和小组管理方式确定下来后,要让这个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在其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出了一些步骤。首先,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习思想情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我们都无法否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绝大部分行为习惯也比较好,他们在小组模式中对良好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可能会把一些有组织管理能力、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排除在外,也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公平的印象。事实上,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却具备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如我班的XX同学,成绩虽然一般,但她就是学生心中的理想小组长人选。因为她同时在班上担任了纪律委员,和以前的纪律委员不同,她在处理班上的德育目标考核时就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她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偏袒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同学的考核,做到了公平、公正,

同时也照顾到同学的情感,让我班在本学年的考核中每一个学生都心服口服。这样的学生在小组中就是鞭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动力。事实证明,像这样的小组整体发展都比较好,不但成绩上来了,连平时的一些小错误也得到了纠正。可见,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其次,有进有退,竞争上岗。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只要班委讨论通过的都可以试用小组长,然后一展自己的才华。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做好工作,带领全组共同进步。

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不但小组之间要竞争,小组之中小组长也在竞争,如果一个小组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小组长,其他组还可以派人担当这一组的小组长。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其工作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加强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对班主任产生向心力,成为班主任小组管理模式中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鼓励和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

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老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老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在这中间,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是小组长眼中最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那么,他们将不会让你失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5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本人有幸也参与其中,体会如下

一、优点:

它能给学生合作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二、不足,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较少,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有的小组长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不顾组员,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

(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不积极,有的组员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改正措施:

1、对小组长要经常找其谈话,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思想动向,从而因材施教

2、对于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于不积极的要找其谈话,鼓励其积极参与。

3、上课提问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找相应水平的组员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课堂评价语言要艺术,幽默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四、困惑与建议:

小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控制不住讨论的时间,以至于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堂清测验有时无时间进行,因此,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摸透,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张弛有度,进行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形式不重要,其结果才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的。

70 1606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