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报告优秀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统计调查报告优秀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统计调查报告优秀1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xx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xx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XX年,xx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xx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XX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xx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统计调查报告优秀2

采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已经在经济、管理、金融等研究领域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经济、管理、金融等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1-2]。其目的是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调查目的是了解高校当前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探索,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统计思想、统计方法以及利用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一、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形式,受访者的就读学校包括财经类、理工类、综合性等多所高校,专业分布广泛,总共收集问卷185份,其中剔除没有开设统计学课程的问卷,有效问卷为164份,占比%。受访者的专业主要分布在统计学、经管类、理工类、社会学类以及医学类,调查覆盖的专业较为全面,样本信息比较完整。

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统计教材的使用情况

目前,高校缺乏适应非统计专业的规范统计教材。统计教材主要分为应用型和理论型两类,对统计专业而言,老师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用的统计教材偏理论,着重公式的推导;对非统计专业而言,老师使用教材情况参差不齐。统计课程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的教材也不一,整体上是非统计专业选择应用型教材居多。统计专业中约73%的老师选用的教材是理论型的,教材偏难,强调统计方法应用的占比25%;而其他专业其统计教材绝大部分是应用偏实例型的;理工类专业其数学基础较好,老师选用的教材超过一半的是偏理论的统计专业教材。针对非统计专业而言,教材的选择比较笼统。

(二)统计课程的课时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统计学科课时不足48个学时,老师讲完基础的理论方法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讲解如何进行实践方法的运用,忽略了案例分析。这里,我们对回收问卷关于“统计学课程的课时数”结果进行整理,在142份问卷中发现有75人选择的是48学时,其中统计专业学生占比48%,67人选择的是32学时。这说明近%的受访者,他们的统计学课时数低于48学时,这也会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理论性内容讲得过多,实践案例讲得少甚至忽略,统计方法无法深入应用。

(三)统计实验课程的教学

统计学科既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又注重方法的普适性。其本身要求推广实验课的开设,一方面统计方法已经渗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利用回归方法,参数估计等统计方法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海量数据已不切实际,因此只有借助统计软件才能实现。通过调查发现,约62%的受访者所在学校的统计学课程开设过实验课,其中统计学专业占比%。近38%的受访者表示统计学只上理论课,说明很多高校对统计学实验课的推广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实验软件来看,EXCEL是使用频数最多的软件,其次是SPSS和EVIEWS。我们知道这三种软件可操作性较强,比较简单。相比EXCEL,SAS、R和Matlab对编程技术要求较高,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经管、社会类专业学生而言,可行性大大减小。同时,学习编程软件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统计专业和理工专业中。这也告诉教学者在讲授实验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教学,使统计方法能够有效地得到应用。

(四)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统计学科离不开数学,离不开复杂的数学公式、抽象难懂的概念等。比如回归系数的估计、方差分析等等,都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这些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学无疑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因此老师是否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案例也是一种技巧。总的来看,大部分老师强调理论、注重公式的推导,比例达到了%;其次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的占%;而选择理论――实践多元化模式教学的比例为%。

另外关于教师上课特点,教师学生互动式教学还没有在高校的统计学课程上得以广泛的实施,老师仍然充当着主角。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比例高达84%,其中涵盖实际案例分析的占31%,课堂严肃、纯粹讲理论的占比53%,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课堂比较生硬死板,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另一方面,老师对统计原理逐一介绍,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就考核现状而言,从考试难度系数、课后作业情况和考核形式这三方面来分析。考试难度系数在问卷中是根据“课程考试特点”来反映,主要包括:老师不划重点,自主复习;老师划重点,背诵式复习;题目固定,重在记忆;题目灵活,重在理解。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发现很多高校的统计学授课老师都会在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划考试重点,比例达到了%;其中约40%的学生反映考试题目固定,重在记忆,近32%的学生表示考试题目灵活,靠理解。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虽然难学,但学生考试压力不大,考试过关率高,这也会导致学生比较懒散应付的学习态度。

从统计学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看,在回收问卷中,表示老师偶尔布置作业的比例达到56%;近27%的学生选择了“作业较多”,而“基本无作业”则占%,这说明该课程学生的课后练习强度不大,学习任务较轻。

调查发现,目前统计学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近74%的高校统计课程都选择了这种传统形式,相比于现阶段的考核形式,学生比较期待的考核方式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学生希望该课程采取撰写实践报告的方式,其次是课程论文,而选择闭卷考试的比例仅为%。

三、统计学课程的学生反馈

(一)学后收获

本次调查从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统计学对自己专业是否有帮助和掌握的统计方法这三点着手分析学生学习统计学后的收获程度。从课后自主学习情况来看,164份问卷中选择偶尔下载老师课件达到了56%;“经常下课件”和“从未下课件”的比例分别是24%,20%,绝大部分都是少量学习甚至不学习的状态。

从统计学对自己专业的帮助程度看,其中%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有用”,%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有用”,表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显著。

(二)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包括实验课教学满意度和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前者的满意度情况在问卷中是根据“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软件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度怎样”来体现的。

整体来看,学生对统计学实验课及其总体的评价都较高。调查发现满意和很满意分别占比30%和11%;比较不满意及以上的占比12%。

四、建议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忽视统计与学生专业的衔接性,会使统计方法得不到在其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因此,一方面选用教材时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可以用偏应用型的教材,淡化定理公式的推导;另一方面,老师在上课时应在不同专业之间转化不同的教学思维,举例分析时尽量使用切合学生专业的术语。

(二)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课时

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统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介绍,着重于统计原理的讲授;另一部分是该方法与各专业的相结合的统计应用,注重专业之间的衔接。

(三)丰富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由传统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

理论课以统计原理的讲授为主,以实际案例分析为辅。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老师给出的案例应切合实际,学生易懂;其次学生应在课后补充相关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在课堂上与大家有密切的沟通。最后,老师还应具备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四)改进考核方法,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

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闭卷考试,老师划重点,学生临阵磨枪,考试一过知识也都忘了,学生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盲目机械。这种为拿学分而应付考试的做法,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更谈不上统计思维的培养和实践应用。因此可以将单一的考试形式变成复合型考核。笔试考察学生对统计基本原理以及常用分析方法的理解深度,这部分成绩占比50%;实验报告或者课程论文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部分成绩占比30%,另外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态度各占10%。

总而言之,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计原理、统计方法、统计思想无处不在,因而高校的统计学教学是尤其重要的环节。针对各个专业的因材施教,注重理论结合案例的软件讲解,着重培养的学生统计思维模式等教学改革措施都是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开展的。

统计调查报告优秀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认真开展全市统计系统“三严三实”专题调研活动,XX市统计局分七个小组对全市22个区镇处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乡镇、村以及企业统计人员座谈会,听取了各地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情况、数据质量自查整改情况的汇报并就统计系统存在“不严不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实地查看企业和乡镇的基层基础工作以及联网直报情况,深入了解基层统计工作的困难。

二、统计系统“不严不实”的表现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统计系统存在制度不严、管理不严、纪律不严以及作风不实、调查不实、数据不实等“不严不实”的情况。

“制度不严、管理不严、纪律不严”的表现:统计系统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体系,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但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有了制度、职责,还没有完全按照职责落实、制度执行,造成管理有漏洞,工作有失误,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作风不实、调查不实、数据不实”的表现: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依法报数的意识不强,工作存在随意性,存在虚报、瞒报统计数据和指令报数、代填代报的行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落实不到位,少数企业没有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建立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数据可查性差。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分析的少,日常统计分析也仅仅是就数说数,没有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

三、统计系统践行“三严三实”的建议

“严以修身是根本,严以用权是核心,严以律己是规范”。统计人现在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严明统计工作纪律,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搞好信息咨询服务,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严”与“实”是统计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统计事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坚持“三严三实”,就是要树立“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的统计理念,真正体现统计工作者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给“三严三实”赋于新的思想内涵。

“三严”:即一是统计执法要严,要求以国家统计局相关文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基础建设的指导和检查,加大统计巡查和执法力度,对存在违法行为或有包庇纵容的人和事,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责任。二是数据审核必严。要求专业人员对“企业一套表”和普查调查数据在平台审核的基础上,加大人工审核力度,重点审核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比例关系和增减变化趋势,准确界定各种统计报表和普查调查表的属性指标和数量指标,严格审核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法人单位、每一个个体户的入库数据,认真核对比照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确保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普查和调查的数据质量。三是数据采集必严。明确入库企业检查和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普查组织机构和质量监控体系,做好企业“一套表”和普查调查数据处理软件程序的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库信息共享的可信性和利用率。

70 697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