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立德树人集聚【范例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教师如何立德树人集聚【范例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第一篇】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第二篇】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高校教师作为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观、良好的师德,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具有培养学生良好技能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工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作为新时代学生引路人,结合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自身师德修养、专业素养、如何立德树人,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 立德树人 新时代引路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习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理想信念,同时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操、道德品质和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人”,即拥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人格、品质健全,掌握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自觉践行能力,德才兼备、社会责任感强,可以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学生道德修养的引路人
(一)深刻把握立德树人规律,将立己德与树人德贯穿到整个教育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凭身教。时刻注意以德立己、以德立人,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努力提升人格魅力,使学生认同、信服和崇拜。对他人和对集体要真诚、友善、乐于助人;对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锐意创新;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能感染他人。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用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启发学生。按照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要求,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
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一)具备高等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具有培养学生良好技能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厚德励学,笃行求真,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知识层次,具备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学理论研究,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二)理论跟上时代,不断实践创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去探索和创新。以先进的教育学原理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要以人为本,立足本专业,开拓创新,善于实践检验、知识拓展、方法创新。
(三)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必须有信息化教育意识,具备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备对学生的挚爱之心、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对教育工作的创新之心。
(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三、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一)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素养完善、人格健全,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较强学习能力和劳动技能的人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二)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养成民族尊严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生是社会的棟梁,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培养学生既要坚定信念心怀凌霄之志,又要勤勤恳恳、虚心向学、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实现远大理想抱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照明灯,有助于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增强他们前行的信心。
(四)注重人文关怀,情感贯穿始终,使学生从教育中体验到满足、快乐,获得精神享受。
(五)了解新时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措施、人才培养与教育方法,约束与激励并重,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顺应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主动发挥自身作用。
(七)在学生通往心智承成熟的道路上加以引领。帮助学生更理性地面对多元化开放的世界,学会自主思考、自主选择、学会民主与法制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教师既要德才兼备,又要具有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要求的技术技能;既要掌握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懂得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言传身教,做好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第三篇】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和推动我区中小学和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区域教育品质,3月28日下午,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召开了石景山区第十三届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启动会。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石显富、教委主任李秀兰、副主任于秀云出席会议,区教育分院院长周玉华、党总支书记于志勇以及区教委、教育分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教学干部、教育分院研修员等共计240余人参加了活动。
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是一个紧密围绕当前教育改革主题,搭建教育研究、教育成果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自2007年以来,我区已连续举办十三届研讨月活动。促进了我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品质提升和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今年研讨月的主题为“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引导全区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届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共分为“区级重点活动”、“区级一般活动”“学校研讨展示活动”、“带题授课”四个部分。区教育分院联合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设计并申报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共197场次,其中区级重点活动12次,区级一般活动26场,学校研讨展示活动94次,带题授课65次。
启动会上,区级重点活动负责人向全区中小学校做了活动推介,并颁发研讨月工作手册。活动特邀北京教育学院刘胡权博士做了专题报告。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石显富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站稳教育发展的立足点与生长点;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三个方面对全区学校提出了工作要求。石显富指出,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实现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跨越,培育一批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优秀基层教师,引领良好从教风尚。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实实在在地在教育事业上下功夫,遵循“立德树人”的教学方法,着眼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结构性提升,真正做到每一门课程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第四篇】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
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想的差异,而思想则主要来源于思考。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做到常态思考,取决于他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和格局视野。
教师的思考力,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达到目标;其次,常时间集中关注在某一主题的研究上,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还有就是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为每一次的发言做准备,为每一节课做设计,为每一次阅读做整理,为每一次实践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思考不同,才能有创造。做为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他所做的,都是经过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简单有效的。不仅如此,他还要善于整合资源。他能够认识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我们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创造。一节教案讲了五年,教材都变了,教案还在用。1篇讲稿,反复改了几遍,听众都变了,还在讲,内容仍停留在最初那个年代。经验永远是创造的羁绊,我们却舍不得扔。我们的工作质量需要通过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需要创造去点亮。没有创造,就没有不同,没有创造,就没有杰出的表现。
三、做一名有执行力的教师
任何事只有做,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执行力,是推进事物进展的关键,是实现由质变到量变的飞跃。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执行力是一种行动意识,是主动发展的反应。如果时间还充足,我们常常是拖延,并不是先将事情办好,然后优化质量。到了必须得干的时候,然后再不得不做,整个过程的心理负担都会很大。与其那样,真不如早点将事情办好。上级领导交待的事情,我们要第一时间完成,这就好比编辑约稿,早点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况早完成对于后期改进有回还、修正的余地。
性急的人容易锻造成具有执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将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可以变性急为执行力。性稳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识,要为后期完善争取时间。
四、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
一个教师的最大影响力在于给学生以人生的影响,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塑造性格、关注成长、懂得贡献、体味价值,要培养更多能够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后,教的学生身上隐约可见他的影子,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
在一个地理老师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地质、水文、旅游等专业;在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一位英语老师多年以后听到了他的学生熟练标准的同声传异的声音。我们说,这样老师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影响,已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建议。一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正向引领。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让时光虚度,一直在做好“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价值的人生”。
教师的发展理念决定了他对别人的影响程度,一个视野开阔的人,绝不会犯低级错误,这就好比登高望远。远识是由站位决定的。当然,目光短浅者也很难看得远,因为他既近视,又远视,别人看着难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响最简单的方式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你不仅会收获友谊,更会得到同等份额的快乐!
经营需要时间,成长需要过程。让我们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寻,成长自己,坚信选择,收获快乐!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第五篇】
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教育之本。当前,中国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个社会都对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充满渴望。而当代人民教师就必须立足于此,全员全程全方位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明道、立德、治学、爱生四个方面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新要求,努力担当起人民教师的时代使命。
以明道为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学最初的本意是道路,后泛指天地万物的途径、本源、规律、终极真理等,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自然本性。
而总书记所讲“明道信道”的这个“道”,就是马克思主义之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是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想信念,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人民教师就是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全程全方位参与思政教育,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传播者。
古今中外,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教育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个目标都是一致的。
当前,中国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教师就要勇于挑起历史责任、政治责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立德为本,帮助学生筑梦圆梦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里强调的人生三个根本追求目标,亦称三纲领。《大学》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以上三纲领,并通过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以达到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理想的至善,这是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
新时代对于教育者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修身”,为人师者要坚持以德性高标准完善自己;“以德立学”就是强调立德与立学、人品与学识的统一,即在授业的同时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德施教”就是在教学中注入道德精神,让教学有思想,有灵魂,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对于当前的教师来说,今天“德”的要求,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私德,也是社会应具有的公德。
而广大的人民教师就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仅自己亲身践行,更要在课程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种子,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治学为基,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寥寥数语,道出了“大师”之于大学的重要性。一所学校有没有“大师”,是衡量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外不少高校之所以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级一流大学,是因为有一批成就卓著的大师。而大师的高水平离不开严谨的治学。中国要发展,我们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此,人民教师既要有高尚品德,还得有真才实学。
当前,我国高校正积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自然要求广大教师成长为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并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
而青年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循循善诱,教师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当今信息时代带来的知识爆炸,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和渊博知识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严谨治学,积极进取,努力站上世界知识探索、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前沿,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为学生启迪思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当今教师从事教书育人事业的根基所系。
以爱生为重,打造民族复兴“梦之队”
“爱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从古至今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不少这方面的事例。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生为人、治学、处事的高尚品格,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尤其是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爱满天下”为核心的爱生思想,一直感染着后人,他说:“真的教育就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育才造土,为国之本”。在当今这个伟大时代,爱生对于教育事业、对于教师本人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主力军,而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民族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这要求人民教师对学生要悉心爱护,坚持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只有对学生充满关爱的老师,才有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做到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关照学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我们的教师群体,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所蕴含的伟大机遇,这个机遇既是国家的,也是学校的,还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
只要真正扎根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明道、立德、治学、爱生四个方面,积极践行时代对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新要求,就能够提升广大教师的能力水平,从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的推动力。
下一篇:做到两个维护存在问题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