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成果清单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调研成果清单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调研成果清单1

一、调查主题

大学生就业情况。

二、调查背景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三、调查对象

重庆xx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四、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所持的看法及对自身的认识;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就业现状的了解,让更多刚进校的大学生们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而不虚度光阴;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应该想到、做到自主创业,为自己的前途开创一片新天地。

五、调查内容

在校学生对就业形势所持的看法及对自身的认识和今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做出来的决策。

六、调查方法

实地访问法、观察法等。

实地访问法:在学校里选择较为固定的地点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方便详细的访问调查,而且容易回收问卷。

观察法:在校园里对那些比较直观易察的问题,如走在校园里观察周边同学对就业问题的了解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记录。

对每个专业随机抽取几名同学进行调查,不同专业和不同班级的同学对网上购物情况不同,我们对每个专业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整个学校同学就业的情况。

七、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市场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是杂乱无章的,这些资料使调查者无法观察到调查到现象的本质,因此必须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清晰的呈现出来。

(一)对问卷进行筛选

许多问卷在填写中都有可能由于调查员和同学的疏忽让问卷成为废卷,对时间和填写错误的问卷作为废卷处理。

1、平均分配问卷进行检查。

2、进行统计问卷有效数量。

3、计算出每道题的比例。

(二)撰写调查报告对整理和分析后的数据应用于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以文字、图表的方式进行展现,以书面的形式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展现。

调研成果清单2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美丽云南典范,根据州委部署,州政协组成由胡志寿同志为组长,玉香伦同志、江建成同志为副组长的调研组,对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州认真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生态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以及民族独有文化资源,将环境保护治理、生态恢复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一)生态效益良好

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加强。全州已建立国家、省、州、县(市)四级万亩公益林体系,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231万亩和退耕还林万亩,新增造林地面积万亩,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万亩,发展种植珍贵用材林树种6万余亩(其中景洪市2万亩、勐海县3万亩,勐腊县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全州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倍,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万元/公顷·年,远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国万元/公顷·年,全省万元/公顷·年)。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约250余头,印度虎回归,桃花水母浮现等野生动物种类扩大,动物交流活动范围不断拓展。率先实施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将野生动物对群众造成的损失用责任保险的形式进行赔付,有效保护了群众合法利益。

跨境联合保护取得成功。开展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及国际河流联合保护,积极维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安全。巩固中老跨境联合成果,推动与老挝、缅甸建立一批新的跨境联合区域,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与老挝北部三省六县开展边境森林防火联动,共同构筑一线森林防火墙。跨境联合保护行动的实施,充分展示了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方面责任的大国形象。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加强市政环境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主要道路以及街道建筑特色化改造工程,景洪城市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人均公园绿地的面积达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生态乡镇创建,全州31个乡镇中,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的有29个,占%,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1个,州级生态村116个。同时,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29个,各级绿色学校56所,州级“环境友好型”企业22户。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拆除了红塔水泥厂年产10万吨湿法窑水泥生产线,依法关停并转32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重组11个胶厂。全州XX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省定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xx”期间全州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减排5600多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减排1700吨的目标任务。全州环境质量状况明显好转,勐海县、勐腊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资料标准》一级标准,景洪城区大气质量满足二级标准,pm10监测达标率为100%。景洪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等级“较好”。医疗废物年处理能力990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城镇生活垃圾无毒化处理率达100%。境内八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ⅲ类标准,符合《云南省地面水功能区划分类》。

西双版纳州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XX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经济效益显著

长期以来,我州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培养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在提升改造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同时,着力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野生特种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仅XX年全州林业产值达118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50%。主要林业产业有:

橡胶种植面积万亩,干胶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其中民营橡胶种植面积万亩,干胶产量万吨,占干胶总产量%。橡胶产业已成为全州种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整体效益最好、经营层次最高、从业人员最多的绿色生态优势产业。

茶叶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古茶树、古茶园面积万亩)干毛茶产量万吨,总产值15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州一大绿色生态特色产业。

全州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7个,其中以热带雨林观光和生态体验为主的景区(点)有勐仑植物园、原始森林公园、望天树、雨林谷等,这几大景区(点)在全州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领军作用。XX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40亿元。

一批新兴林业生态产业开始起步。全州共种植澳洲坚果万亩,咖啡万亩,热带水果34万亩(其中香蕉29万亩,其他水果5万亩),石斛万亩(其中林下种植万亩)。部分产业已经产生效益,产业提速升级,越来越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社会效益凸显

进一步提高了西双版纳知名度和美誉度。西双版纳历来以绚丽的热带雨林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区位优势而闻名于世。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越来越好,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慕名前来西双版纳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研考察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一个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正走向世界,世界更加了解西双版纳、赞美西双版纳。美丽在哪里?西双版纳告诉你!西双版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成为中国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

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深入开展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观得到了传承弘扬,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边防巩固。通过开展以生态文明创建“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循环相生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实施与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边境森林防火联动等行动,进一步加强了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边防巩固和边疆稳定。

二、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州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把美丽中国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生态补偿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为我们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二)生态自然资源丰富。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聚集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等美称。

——动植物种类繁多。全州有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8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862万亩,农地森林面积523万亩),占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为%。州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402万亩;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53万亩;县(市)级保护区2个,面积86万亩;保护小区4万亩。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面积达545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19%。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面积上,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1/6;兽类130多种,占全国近1/4;鸟类429种,占全国1/3,其中45种仅见于西双版纳。

——水能资源富足。境内有澜沧江水系大小河流2760余条,河网总长万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公里。其中,较大河流有3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澜沧江一级支流有6条;较小的一级支流有5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二级支流有普文河。全州水资源总量达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倍。全州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81座,库容总量达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全州已发现矿种3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3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金矿、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煤矿等13种。全州共有采选矿企业163户(其中规模以上11户。按区域分:景洪市64户,勐海县51户,勐腊县48户。采矿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XX年全州共征收矿产资源规费亿元。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区位条件优越。西双版纳东部及南部与老挝接壤,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公里(其中,中老段公里,中缅段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境而过,将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串连起来,昆曼大通道贯穿中、老、泰三国。据此,具有地处“三线”(北回归线、边境一线、大通道主干线)、一州连三国、一江连六国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加大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使西双版纳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繁荣的边疆民族自治州、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民族生态文化厚重。全州有常驻总人口万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各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众多历史遗迹、佛塔、亭井、佛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村寨、民族节日、宗教信仰和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而又多样的人文景观。以傣族贝叶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遗产挖掘、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令人神往。长期以来,全州各族人民秉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优先,开发第二”的森林文化精神,创造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这些民族生态文化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文明观,为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制约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

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一)生态文明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经济中,始终坚环境优先原则,从而使得西双版纳这片绿洲青山常在,绿水长青,蓝天碧云。但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集体林、国有林,甚至水源林等生态保护地被蚕食,生态保护地逐渐缩小,威胁着当地生态安全。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开垦和林种单一等因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全州范围内气候变化异常,雾日减少,气温升高,湿度减小,自然灾害增多,灾害造成损失增大。

(二)林业产业发展缓慢

一是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州林业产业发展中,橡胶、茶叶、森林旅游业发展较快,其他林产业发展较慢,形成规模的林下经济项目不多,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林业企业处于小、散、弱的状况。

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不足,林产品加工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少,缺乏功能齐全的专业加工经营市场。

三是林业效益差。全州有万亩疏林地,这些疏林地中活立木蓄积量小,无用的树、低值的树较多,珍贵树种少,经济效益较差。

(三)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亟待加强

一是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一些橡胶加工企业未按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相关标准建设,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不达标,影响了周围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部分采矿企业在采矿、选矿、运矿过程中,造成了对土地、山林、河流、道路、环境的破坏,但却没有按照边开发、边恢复、边治理的要求进行复垦还绿,恢复道路交通,整治河流。有的还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废水、废渣直接排入河中,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私挖滥采河道砂石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流沙河、南腊河沿岸偷采砂石、乱采砂石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需进一步增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脏、乱、差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差,绿化率低,街道绿化美化没有充分体现热带风光。

三是农村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尤其是大面积种植香蕉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所造成的白色污染甚为严重。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以来许多村寨无规划、无公厕,畜禽散养、农家肥、废弃物、垃圾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公路两旁,沟边河渠边,人畜居住混杂,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普遍存在,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影响了环境卫生。部分村办或农民自办企、小手工作坊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或用于农田灌溉,影响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安全。

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建议

目标任务:根据陈玉侯书记在州委七届四次全会上“关于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结合有关部门的工作意见,对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如下初步建议,以供参考。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把我州建设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地区;精选最有特色和最有经济价值的珍稀树种,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把我州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珍贵用材林基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我州建设成为生态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主产地和加工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州市;继续推进生态乡镇创建,争取全州31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全州三个县(市)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县,把我州建成国家级生态州。通过三到五年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美丽云南典范,让美丽西双版纳更加美丽。

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美丽的自然、美丽的生态、美丽的环境作支撑。西双版纳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宝库,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全州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乎全国生态安全,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为全国乃至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清;不仅期待殷实富足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较为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发空间格局。这样才能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着力构建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要加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州、县(市)级自然保护区,在现已建成545万亩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基础上,再增划州级自然保护40万亩以上,力争XX年各级保护区和小区面积达到全州国土面积20%以上。加强天然林、各类公益林、水源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把林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划定林地红线,守住生态底线,特别要杜绝政府性破坏行为,绝不能因为目前的经济利益,使森林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加强野生动物保护,落实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赔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各类违法行为。加强森林防火,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巩固和发展中老跨境联合保护成果,积极推动与老挝、缅甸建立一批新的跨境联合保护区域,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

二要加快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西双版纳宜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势,具有发展多种珍贵用材树种的特殊优势。州内有珍稀类用材树种100余种,其中:柚木、西南桦、紫檀、望天树等20种树种在我州适生区域长势良好,也是我州今后可以形成产业规模的珍贵用材树种。目前全州尚有近3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可发展种植珍贵用材林,有万亩疏林地可用来补种、改种珍贵树种。有近40万亩低质茶园和20万亩低产胶园可采取套种和树种更替的方式进行种植,加上城镇园区、公路沿线和江河两岸,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要充分利用我州资源优势,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把低值的树、无用的树变成高价值珍贵树种,加快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点:就是在四旁地、校园小区、农村庭院、营区、景区、城市绿地内散种和在天然林中空地内种植。线:就是在公路沿线、江河两岸种植。面:就是消灭现有荒山荒地连片种植,在疏林地、茶园、橡胶地内补种、套种、改种珍稀树种。努力形成林路、林江、林水、林村、林城相依,点、线、面相结合的珍贵用材林森林生态体系。林业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出明确工作目标,把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各单位,设定工作进度表,加强业务技术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要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健全林权流转机制,集中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个人在国有和集体荒山荒地上开展植树造林,种植珍贵树种,按照“谁种谁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明析产权归属,发放林权证,把产权划归投资者,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在资金、技术、种苗上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努力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一起上的发展格局。

发展种植珍贵树种,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当前,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珍贵用材林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做其他人没有做过的事,做其他地方不能做的事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种植珍贵用材树种,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珍贵用材林基地。

三要加大珍贵用材林苗木培育力度。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牢固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把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抓超前、抓落实。每个县(市)要打造1个生产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加快林木种苗良种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为加快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同时,要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种苗生产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一批高端、上规模、上档次的林木种苗基地,把我州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珍贵苗木、热带珍稀花卉种苗生产基地。

(三)着力构建生态产品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要充分利用我州林地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在坚持以橡胶、茶叶、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林业产业,促进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林业附加值,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要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植:重点发展以石斛、砂仁、重楼、诺丽果、金钱草、黄金草等为主的林药产业种植;以热带森林花卉、观赏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以蕨菜、竹笋、刺五咖、臭菜、辣木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大红菌、鸡纵菌、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采取林下种植和庭院种植相结合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引进精深加工企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二要大力发展林下特种养殖:重点发展以亚洲象驯养为主的大型野生兽类;以鸵鸟、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平胸龟、茶花鸡、小耳猪为主的家畜、家禽养殖。加强技术指导,培育龙头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创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品牌,把林下特种养殖作为循环经济主功方向来抓。

三要大力发展林果采摘及加工:重点发展对澳洲坚果、印奇果、诺丽果进行采收利用。

四要大力发展森林资源采集及加工: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积极引进红木家具精深加工企业加工制造高档红木家具,地板条等,形成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四)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一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二要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治理,重点推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强化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物品监管,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管理,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着力解决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澜沧江、流沙河、南腊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和水源保护,加强对孔雀湖、白象湖监管,让广大市民永享江河湖水之利,远离江河湖水之害。

三要加强矿山污染治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矿产资源规划》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严厉打击“乱占、乱批、乱管、乱收、乱卖、乱采”六乱现象,坚决取缔和关闭违法违规开采矿山矿点。对目前尚未审批的矿山矿点,原则上不再批准开采。对已开采的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实施好环境恢复治理。有关部门收缴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要及时投入到矿山恢复治理上,积极推进绿色矿业发展。

四要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加强农村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食品、有机食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格环保准入,开展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利用,防止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确保农村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继续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力争全州31个乡镇全部成为全省生态乡镇。

(五)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广大群众生态文化素质

一要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

二要培育节约文化。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禀赋和有限性,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以索取自然为代价换取过度消费,形成节约优先、集约利用、适度消费的文化取向,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要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消费方式。建立鼓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完善绿色消费体系,形成多样化的绿色消费结构,拓宽绿色消费渠道。

四要培育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化,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要在全州中小学校开设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和习惯。

(六)着力构建支撑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长效体制机制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增长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长期、稳定、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州、县(市)财政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比上年增长10%的幅度安排。二要完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下经济,珍贵用材林发展等生态产业金融信贷力度,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四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力争把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列为国家珍贵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范畴。

采取多种途径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继续培训,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到林业大专院校学习升造,进一步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改善他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要从州外引进和招聘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同时,加大后备人才培养,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一批新生到林业大专院校就读,让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报效西双版纳,建设美丽西双版纳。

建立健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政策和规章制度,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和公众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业、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加快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

(七)着力构建坚强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各级各部门、各县市要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州、县(市)要分别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发挥好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业务指导。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把考核内容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完不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严格问责;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生态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调研成果清单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颁布教育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科学地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大事件。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当前幼儿教育在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本文笔者对地区幼儿教育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区幼儿园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地区幼儿园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的早教意识不断提高,地区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幼儿教育的力度,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支持幼儿教育,地区幼儿园教育呈现出积极繁荣的景象,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地区的幼儿教育水平依然不高,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据统计,当前地区现有幼儿园共所,较20xx年相比,新增幼儿园所,其中乡镇新办的中心幼儿园共所,幼儿的入园率高达%。

(二)地区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地区幼儿园的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达标。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达标,如:教室的面积和班级人数不相适应,缺乏活动室、舞蹈室、功能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有的幼儿园缺乏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功能教室,还有极少数的幼儿园连最基本的玩具、图书、卡片等配备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不能达到国家和省市的标准,严重影响幼儿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在本次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不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一味要求幼儿做作业、背课文、做数学题。幼儿教师也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与幼儿年龄特点相违背,无法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幼儿园对幼儿行为和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化倾向比较重视,与素质要求背道而驰,为幼儿带来了负面影响。

3.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来看,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刚毕业从事幼儿教育的青年教师,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师队伍不够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其主要是因为,无论是经验丰富和老教师,还是刚刚接触幼儿的青年教师,同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发育的要求。另外,当前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还主要表现在:男教师数量偏低,甚至个别幼儿园中无男教师,这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4.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分离。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在培养幼儿方面非常重要。但是个别家长片面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中,自身便不再需要教育了。再加上幼儿园教师缺乏同幼儿家长的充分沟通,不能及时将幼儿在学校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不利于家长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和习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二、地区幼儿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当前,地区幼儿园基础设施不达标的根本原因是经费不足,教育部门并未长期将幼儿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内,导致幼儿园教育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虽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未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那样在经费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不仅如此,幼儿教育在公用经费的投入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

(二)幼儿园迫于升学压力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升学的主要标准为考试成绩,这也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阻碍,导致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得到落实。即便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幼儿在升小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但是因为缺少优良的资源,依然有个别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采取入学考试,并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分班,正是迫于升学压力,幼儿园不得不根据小学的要求,更了让幼儿进入师资优良的学校而提前开展小学教育。

(三)教师缺乏培训,师资队伍缺乏政策保障

当前,地区幼儿园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题,因此无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次调研中,幼儿园中近3/4的教师学历为职高或者职专专业以及大专以上的毕业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为非幼教专业,专业幼师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过低,甚至还有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主要由中心小学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政策保障。

(四)缺乏对学前教育正确认识

当前,还有很多幼儿家长缺乏对学前教育规律、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的深入了解,片面的认为只需将孩子送至幼儿园中即可,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便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而自己主要负责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即可。也不会主动询问幼儿教师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无法较好地同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进一步提升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大对幼儿园资金投入,拓宽幼儿教育经费

幼儿教育事业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正是该特征决定了政府部门对幼儿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幼儿教育的主体依然为国办园,并且在短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每年制定财政预算时,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幼儿教育,并实现专款专用,保证幼儿园教学发展需要。除此之外,情况允许时,幼儿园还可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幼儿教育中的办法,改善幼儿园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

(二)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对幼儿进行教育,一方面要注意体现幼儿学习的科学性和适当性,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做好幼儿园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并不等同于不关心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而是应该凸显幼儿教育不被小学教育的要求所束缚,幼儿教育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运用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该为幼儿将来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运用各类益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便为今后及早适应小学教育夯实基础。

(三)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幼儿园教育管理机构安排幼儿教师参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岗位培训途径来提高其专业能力;其次,要积极改革幼儿园教师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以及竞争淘汰制度,督促广大幼儿园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然后,要鼓励广大幼儿教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育部门要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聘请男性幼儿教师,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教育是由幼儿园、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形成的教育体系,因此要高度重视家园合作。首先,对幼儿园来说,其在自身办园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身收益和社会影响,而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幼儿园要关心每一个幼儿的家庭情况,掌握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养等,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然后,因为幼儿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它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要转好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家庭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遵循“尊重、合作、平等”等原则,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积极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最后,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跟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解答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和难题,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经验交流活动等,纠正纠正家庭不良教育习惯,形成一个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总之,虽然近年来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但是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幼儿教育方面还需要很多改善的地方,在上文中,笔者针对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发表了几点自己建议,还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改革幼儿教育方法,推进幼儿教育发展。

70 457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