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例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公安机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公安机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

一、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基本发展形态,通过开发绿色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同以往的黑色发展方式不同,其重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绿色发展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生态化经营理念,它要求企业经营者应具有把企业建成生态企业的意识和谋略。它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按照少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集约化方式生产,实现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绿色发展实质是引导企业进行生态化转型,它是以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灵魂,运用绿色技术多层次地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创立无污染、着重于避免废物的生产系统,建立物质多层次利用的生态体系,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到产品的整个加工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等都将本着保护环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由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绿色发展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赢的目标的根本手段。绿色发展是节约资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绿色发展生产的基本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注重从源头上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以及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从而减少了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的产生。

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取得,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发展低碳绿色产业,着重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走向低碳、环保和健康,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目标。

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8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使绿色经济成为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发展理念。胡锦涛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和2011年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企业绿色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企业对生态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绿色发展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对自身的生态化建设认识不足,仍然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仍旧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盲目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轻视甚至于无视生态环境效益。有的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对企业自身造成的环境问题往往视而不见。

2.国家对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发展要求实施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会产生一部分环境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致使绿色产品往往较其他同类产品价格偏高,因此绿色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然而,我国绿色发展缺乏政策支撑,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绿色生产的积极性。我国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绿色发展,生产绿色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这些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政府给予的相关补贴不足,没有对绿色产品进行足够的价格补贴;第二,我国对促进企业绿色生产的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国家对企业的绿色生产行为的税收补贴程度不够,没有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支持。由此可见,我国需要加强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

3.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

法律保障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起草时间较晚,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譬如,针对部分具体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对由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民事纠纷等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制定的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绿色消费法、绿色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还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使得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违法者难以实施有效地惩罚,致使法律起不到真正威慑作用。

4.许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首先,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创新能力有限,生态工艺应用较少,技术选择环境较差,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低技术能力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其次,虽然绿色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但它在我国并没有成熟,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很多难题还尚待解决和攻关,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效能。在目前,一些工艺还基本是个理念,未在各个产业的技术和设计上落实,技术和工艺上的瓶颈不突破,导致了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影响和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的进程,严重阻碍了绿色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能够有效支撑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设备效果差、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等。

另外,由于绿色产品要求的绿色技术水平高、资金投入大、市场获利不稳定,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开发力度有限,致使企业在平衡利润的前提下,对绿色技术的创新动力不足。

三、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绿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要把传统企业改造成绿色企业,绿色发展,首先必须提高企业的生态意识。所以,加强社会舆论对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显得十分必要。增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强化新闻媒体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曝光,这样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绿色企业的认知度,普及绿色发展相关知识及其对公众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益处,让大众了解绿色发展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提高公众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网络、报刊等媒体对绿色发展的先进单位应进行适当的宣传和表彰,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予批评,这样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又能引导大众崇尚绿色消费,鼓励企业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2.促进企业观念的生态化转向

企业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生态化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动力,制定长远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目标,塑造企业生态文化以及学习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观念的生态化转向。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对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企业领导人应当破除传统的所谓注重效益就要损害企业自身利益的错误观念,建立起生态生产力优先的价值原则,因为生态优先并不等同于不发展,而是要彻底地改变“三高一低”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企业应当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生产成本中去,制定有效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目标,大力推动企业生态化改造,把传统企业改造成绿色企业。

其次,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教育,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地按照环保标准进行工作,并能对消费者进行绿色知识的宣传和绿色消费的引导。同时要制订企业道德规范,并以条文的形式约束全体职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3.加大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对绿色发展中的关键设备与技术引进的投资、不断完善税收政策、拓宽绿色发展融资渠道等措施在经济上给予企业大力支持。

第一,加大对绿色发展的财政投入。我国绿色发展尚不成熟,一些企业仍旧维持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对于那些向新型生态化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的企业来说,大量的清洁生产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资金需求巨大,迫使多数企业无法负担,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有力的财政扶持,鼓励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把传统企业改造成绿色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投资,形成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推进绿色发展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对绿色发展进行必要的物价补贴。政府应对绿色产品在售价上进行差额补贴,并规定其销售价格接近于同类可替代产品的市场价格;政府应对企业陈旧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补贴。落后的生产设备是不足以满足环保要求的,政府可以通过价格优惠等财政补贴措施,鼓励企业更换生产设备。

第三,完善税收政策。政府应对企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含铅汽油、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征收环境污染税;通过调查与信息采集、定时明查暗访等措施,评估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对减排效果明显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奖励政策,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加快传统企业的生态化建设。税收已经日益成为国家促进绿色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激励性税收优惠政策能增强绿色发展的主动性,这种激励性税收优惠尤其适合鼓励绿色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性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绿色发展。

第四,完善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制度。目前我国的排污收费标准很低,有的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由于收费低,大大削弱了对企业的制约作用。应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将费改为税,使那些污染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厂家无利可图。

第五,强化绿色消费政策。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完善我国的绿色消费政策。首先要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耗材多、对环境污染大的产品对其征收重税,通过增加生产者的成本,提高市场价格,对消费者产生影响,迫使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其次,建立的绿色标识制度。对于从原材料的采掘到废物的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均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产品给予明确境标志,表明该产品是绿色产品。人们通过醒目的标志制度,认清究竟哪类产品属于环保产品,哪类产品属于非环保产品。同时,由权威部门发布印证,可以加大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还可以加大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完善推进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生态化建设是极为被动的,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因此,推进绿色发展法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完善绿色发展的相关立法

我国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已相对成熟,但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缺少相关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处罚,使得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所以要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不断完善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首先,环保部门应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之于企业层面的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已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大对不合规范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清洁生产促进法》,可以适当增加强制性规定,比如第20条“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可修改为在技术许可范围内应当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5]。还要对一些过时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正,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全面或部分的修改,使得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时效性。

第二,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督

加强对企业的生产活动的环境执法监督审查力度,是维持我国绿色发展秩序进行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有关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强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停业整顿,停止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并让其限期整改,并不定期地对这些企业进行二次抽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绿色发展的认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严厉打击严重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对于违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同时,还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政府需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应当完善现行法律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开听证、群众举报等制度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制度。要通过对于公众的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多方调动公众进行直接的、面向基层的监督,从而形成绿色发展有效的监督机制。

5.强化绿色发展管理

所谓绿色发展管理就是将生态学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把企业视为生命的有机体,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看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善绿色发展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甚至能够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通过及时的与先进的国际管理方式进行对接,不断的完善企业形象,对企业自身形成一种严格的约束力。

完善的企业管理对于绿色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建立健全生态化的管理经济责任奖励机制。创立生态化奖励基金,根据完成既定的生态化目标情况作为企业评选先进单位的评判标准之一。

第二,完善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将绿色发展生产责任与企业经营生产责任相统一,以相同的标准来对待,将责任落到实处。

第三,建立绿色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为了做好生态化建设,必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生态化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从企业内部在生态化的管理上讲,没有专业的绿色发展管理人才,就不能很好地可持续地发展企业的生态化,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能够使企业在生态化改造及生产活动中保持高效稳定地进行,同时专业人才规范化的管理与操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建立绿色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第四,实行绿色发展管理团队制。绿色发展管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管理团队,团队管理者应当具备较高的管理权限,并通晓各部门的生产运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态管理机制,将职责细化到每一位管理团队成员身上,这样做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从而确保绿色发展管理的稳步进行。

第五,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管理机制。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不断地推进企业自身的生态化管理机制建设,与时俱进,把生态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包括全方位的生态化管理机制和生态化的监督机制等。

6.大力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大力加强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推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广项目,对于成熟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通过组织、引导和扶持等手段鼓励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要求从企业生产方式出发,充分开发利用绿色技术,建造绿色企业,发展绿色生产。

传统企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安装废气物净化装置,采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分离,即一部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生产,另一部分生产过程对废物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会使污染控制进入困境。绿色技术创新在原则理念上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业技术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随之导致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在生产实践中则是从产品的材料设计、开发工艺及管理销售各个过程中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贯彻绿色发展的宗旨。企业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推进绿色发展需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预防污染的工艺技术等绿色技术支持,这些绿色技术是构筑绿色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绿色发展的技术依托。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生产中表现为生产工艺的绿色化。生产工艺的绿色化也就是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中,在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在生产工艺上有所转变,着力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和资源转化技术。

1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进绿色发展。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少的进行环境污染物排放,即污染控制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生产过程的尾部进行净化处理,而是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包括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和生产产品的清洁两个方面。通过清洁生产技术进行无废或少废生产,使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变为无污染或少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和制作产品的绿色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既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无污染或少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又要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实现产品的绿色化。

2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资源化技术,推进绿色发展。资源化技术就是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在我国,许多资源除主要有用组份外,大多含有共伴生有用组份,有的共伴生有用组份的价值甚至比主要有用组份还要大。传统技术下共伴生有用组份大多没有加以利用,和废料一起排放到环境中,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采用资源化技术对其提炼利用,综合利用其多种有用组份,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使资源获得绝大部分有用组分的回收和利用,使原材料中各组分都能得到最大应用或得到无损害生态环境的处理。

公安机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公安机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3

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本人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下面结合本职工作,谈三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

20xx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对**提出“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在提出“三个努力建成”之后,深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全国和区域发展大局,客观分析**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对**发展的殷切希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每名共产党员都要为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拼搏工作。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局的一名党员,必须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在生态建设领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绿色林产品,让人民更好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三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性。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地倍态,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依靠良好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四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性。要深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引导和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五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科学谋划、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治理、整体保护。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发达的林业。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一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二要生态保护优先,建立生态安全屏障,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功能和稳定性。三要拓展林业发展新空间,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抓好林业产业扶贫工作,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就地转成护林员,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林业建设和保护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四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生态惠民和绿色发展。要探索形成生态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机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既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开展身边增绿行动,又确保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和享受自然。在保护修复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和优质林产品。

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抓好本职工作

1、森林督查工作:森林督查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应对当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峻形势和有效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天上看、地上巡、图上比”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案件发现和执法查处的重要环节。目前,**交给我市**违法违规图斑**个,已处理**个,未处理**个,**个因塌陷、国土上不是林业用地、找不到责任主体等多方面原因没有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甄别处理。2019年森林督查工作,**共下发疑似图斑**个,经过各县市区认真核实,全市自查发现违法违规图斑数**个。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森林督查推进组和我局督查指导组的作用,形成合力,加大违法违规图斑处理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森林督查是工作。

2、名优果品基地建设:依据《2019年**市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今年全市完成新建名优果品基地万亩,其中**市完成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12%。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万亩,占全部新建名优果品基地的%。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我市核桃、板栗等干果优势,做大做强;积极开展花椒、平欧榛等新品种引进示范工作,加大推广力度,为林农增收不断开拓新途径。

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我们围绕“扩基地、强龙头、创名牌、扶主体、促新兴”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打造“生态美、农民富”的支柱产业。全市果树基地面积246万亩,林下经济面积65万亩,国家级林果龙头企业7个,省级龙头企业24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9个,省级观光采摘园67个。我市农业10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有8个是林果方面的。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政策、项目、资金、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力度,打造**板栗国家公园、花乡果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林业产业加工贸易园区3个国家园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用材林、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8大林业主导产业,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4、做好林业产业扶贫工作。全市林业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林**户,参与林业生态工程**户,护林员**户,防火员**户,林果企业就业帮扶**户。下步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壮大林果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做好现代林果花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培育壮大林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林果农民合作社、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扶贫带贫能力。二是协调北部县区完善护林员、防火员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保障工资性收益的可持续性。三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市、县两级林果技术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解决贫困户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其摆脱贫困的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方案制定、帮扶措施、台账档案、信息报送等方面对有关县(市)区林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5、做好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积极与市食品药品监测中心建立联系,利用其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级技术人员,从生产环境、投入品监测入手,开展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对林产品农药残留和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及风险评估,确保我市林产品质量安全。

总之,本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夙夜在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森林督查、产业发展、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以实际工作业绩,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70 597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