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支部学习、抓好思想引导、落实组织生活的特点特色还不够鲜明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组织支部学习、抓好思想引导、落实组织生活的特点特色还不够鲜明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组织支部学习、抓好思想引导、落实组织生活的特点特色还不够鲜明1
[摘要]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其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对学院实施文化兴校、文化育警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79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凝聚师生的灵魂和基础。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60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以优秀文化为依托,为公安机关培养合格人民警察为主要任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校园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离创办高水平公安院校还有一定距离,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特色还不够鲜明。为此,我们必须要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厘清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构建富有时代风格和自身特色的公安校园文化,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1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统一规划
校园文化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每个警院人息息相关。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文化建设是宣传部门、工会或学生处(团委)的事情”等偏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片面地等同于发展娱乐设施建设,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要素整合、运作机制、建设途径等方面的长远规划和协调统筹,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学院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园文化在学院完成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2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解深度不够,特色不明显
我院属高职类公安院校,是我省根据公安政法人才的需要和教育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的背景下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相对公安类本科院校及办学时间较长的专科院校而言,学院仍处在探索、整合期。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来设计和安排各项制度,还不能以警察的职业性来指导学院的各项工作,因此,校园文化中缺乏强烈的警察文化熏陶,警察职业色彩文化的实效性和特色不明显。“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没有渗透到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中,也缺乏在教学行为全过程中的贯彻,“崇文”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尚武”的精神风貌不够强,缺乏好的教育形式和将这种理念化为实践的行动。
13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开设产生割裂现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明显不足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院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类方面的课程设置明显不足。由于近些年生源质量不理想,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只一味地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技能性,忽视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主观上导致了学生“专而不博”的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规格,也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发展。目前学院课程结构中的通识课和食指平台所包含的文化素养类课程资源有限,没有搭建起真正意义上的涵盖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等的素质拓展课程(选修)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里为呼唤文化“敲敲边鼓”,未能与人文教育进行整合,更谈不上承载一定的人文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所起的作用也在自身难保的人文价值取向中显得鞭长莫及。
2打造学院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
21以“崇文尚武、立德树人”校训为引导,规划校园硬件建设
校训既折射出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及治校方略,又表现出该大学的现代追求,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应当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标志。
211建筑物体现校训内涵和专业特色
路名、楼名、广场名、景点名称的设计与校训内涵及专业特色一致,命名要能体现校园精神与校园文化特色,要既体现功能内涵,也表现文化内涵,兼顾命名物本身特点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要反映校园整体设计思想,形成统一的系统与风格,给人以鲜明深刻印象。
212装饰物体现警察特质
装饰物虽然主要的用途是美化,但应当紧紧结合职业特点来装点:比如应当建设一面文化墙,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刻在墙上;楼道、班级等地方悬挂的名人名言和人像应当突出行业特质,可选择公安英模,特别是杰出校友,以增强师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22以警察文化为基础、以忠诚教育为核心,体现公安院校的教育特色
与普通院校校园文化侧重强调科学精神和学风不同,公安院校在这一基础上还着重培育警察职业的忠诚度与使命感,这是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职业特性造就的校园文化带给学生的神圣感促使他们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增强对国家、对法律的忠诚度。因此,无论其他高校文化有着怎样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公安院校必须将忠诚作为立校之本。紧密围绕“忠诚、为民、廉洁、奉献”的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自觉认同和拥护我国的政治制度,通过举行警服着装仪式、警务技能训练、警察专业教育、公安文化教育,强化警察意识教育,建立职业归属感。
2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231统筹规划,开设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引入学分制管理,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232充分利用高校教师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为相关课程、讲座的开设培养师资
同时,要结合教学需要,有目的地搭建教学团队,对教师进行知识重构,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课程宜多,可以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如“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学”、“警察文化”、“跨文化交流”、“警察发展史”、“文化概论”、“管理学”、“美学”、“音乐欣赏”、“书法”等课程,教学宜活,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233利用传统文化强化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推进文化育警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将传统文化与警察职业价值观教育结合,以国学思想的精华充实学生的信仰,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学生警察职业价值观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价值观中的“忠恕”、“仁义”、“仁爱”“自强不息”等思想都包含着积极进取、努力奉献的内容。利用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比枯燥的政治理论教育更能深入人心,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4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师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应重点办好五项校园文化活动,即入警教育系列文化活动(包括迎新晚会、演讲、竞赛、辩论会、会操、警服着装仪式、毕业晚会等),校园文化艺术周,立德大讲堂,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5建设全省公安文化品牌,使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大基地”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出,要努力把学院办成全省公安政法干警的培训、轮休基地和教学科研基地,为青海公安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文化建设是实现建设“三大基地”目标的助推器和助燃剂,而文化品牌是载体和渠道。
251警察文化沙龙
校友是一所学校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学院历史的见证者,是学院精神的传承者,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榜样。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引领在校生成长成才,特别是通过优秀校友的示范带动和培育“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学院启动了警院青年沙龙,这必将激发广大校园关注和关心母校建设与发展,传承警院精神的重要平台。
252警官俱乐部
充分依托学院的区位优势和发挥学院的智力和文化资源,建设警官俱乐部,开设专业研讨、咖啡论坛、体育运动、心理拓展等活动内容,成为提升专业素养、交流工作经验、加强体育锻炼、缓解工作压力的警察之家。
特色校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打造我院特色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警院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乐土。
参考文献:
[1]李光懿,罗明娅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构建[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1.
[2]彭拥兵加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3]原喜泽论警察素质的提高与公安院校学院文化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1.
[4]孔繁燕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5]刘扬繁荣公安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公安院校转型发展[J].辽宁警专学报,20133.
组织支部学习、抓好思想引导、落实组织生活的特点特色还不够鲜明2
近两年来,市区城市建设、管理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氛围浓。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坚持空间规模产业并重、生产生活生态并举、规划建设管理齐抓,市区“两轴、两心、五区”十字型布局结构逐步形成,实现了功能分区准确、建设发展紧凑的目标。二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近两年,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海绵城市建设,集中力量实施了以城区道路、地下管廊、供水供热、气化庆阳、绿地水系、市政景观为重点内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旧城区“五纵五横”、新城区“八纵十六横”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公共绿地、人工湖泊,新建改造了一批停车场、便民市场、公共厕所,配套完善了一批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体育健身器材、共享自行车等设施,市民出行难、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区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不断完善,集中供热面积大幅增加,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三是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扎实有效,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环境秩序日常监管、大气污染防治等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监管更加有力,“除脏、治乱、疏堵、禁违、纠差”等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城市保洁实现了由“扫”到“洗”的转变,城市整体环境实现了由“干净”向“整洁”的升级。一些公共场所、建筑围裙布设的公益广告、主题景观等,营造了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四是市民素质得到提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教育主题活动,市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明显提升,对文明城市的期盼更加强烈,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日渐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够协调。特别是新区,大部分地段只见现代化道路的“格子”,学校、商场等公共服务要素还有所欠缺,存在有城无人、有城无产等问题。二是城市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用自然、绿色、生态和历史文脉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城市,无论是整体设计风格,还是单体建筑样式,特色还不突出,风格还不鲜明,存在“千楼一面”的现象。三是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高,城区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随意穿行、商贩占道经营、背街小巷“脏乱差”、随意燃放烟花爆竹、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根治。四是文明城市创建整体水平还有差距。用文明城市测评标准衡量,目前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市民综合素质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促进“城市出形象、管理上水平、文明迈大步”,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适应市民对城市的更高期待,不断完善、严格遵守城市规划体系。一要科学编制规划。稳步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暨“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中心城区“城市修复、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牢固树立“人性化”“景观化”“整体化”理念,统筹处理好城与乡、城与人、城与产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和连续性,避免规划和现实“两张皮”。二要严格规划审批。对市级审批权限内的规划,要认真组织论证,确保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符合城市长远发展要求。严禁越级、越权审批城乡规划,对没有履行公示公告等法定程序的城乡规划,坚决不予审批。三要强化规划执行。“规划即法”。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任意修改、随意变更,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认真落实“一书三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严格执行各项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特别是对控制性详规确定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要求,必须强化约束监督,确保刚性执行。要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规划的行为,让违规者付出一定代价,绝不能不了了之。
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高质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品质更加卓越的宜居宜游城市。一要完善城市基础路网。尽快打通一些重点部位的瓶颈路、断头路,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形成循环闭合的道路通行网络。要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停车场,增设划定一批临时停车位,确保年底前建成一中、三中、四中三个重点十字路口的人行过街天桥,有效缓解市民过街难及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二要加快便民设施建设。加快城区老旧市场改造提升,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城市便民市场、休闲座椅、文体设施、人文景观、公共厕所等的管理维护,配套完善商业街区、商场超市、学校医院、车站大厅和新建住宅小区必要的服务设施,继续建设一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场所,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三要扮靓城市形象气质。更加突出人文特色,注重保留历史记忆,让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使城市生活品质与文化品位双向互动、同步提升。新城区建设要体现现代、艺术、低密度、高绿化的发展取向,旧城区要尽量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倾心打造庆阳印象、庆阳故事。在公共活动场所,适时增设一些创意文化景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局部改建、改造、整治,打造特色街区,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强户外广告牌管理,在充分考虑企业品牌个性和特色基础上,持续推进户外广告、门店招牌整治工作,使方寸之间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要深入开展墙面净化行动,清除街区巷道、物业小区、商铺门前的非法广告,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打击力度。四要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市区生态绿化带、生态隔离带、外围风景带建设,打造自然和谐的生态长廊。要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思路,大力培育乡土树种,建设乡土绿化景观片带和综合生态园区。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小区改造、水系治理、内涝治理等项目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同时,再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生态绿地和广场游园,通过植绿、补绿,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占有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城市。五要提升城市亮化水平。聚焦沿街楼体门店、公共场馆、广场游园等重点区域,积极推进景观亮化工程,着力营造多层次、立体化、富有城市特色、体现文明气息的城市夜景。要持续推进路灯亮化提升工程,特别要加强学校周边、背街小巷亮化设施提质改造和路灯线路维修检修工作,全面提升城区夜间亮灯率,增强学生上下学和市民出行安全感。
第三,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再上水平
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各级各部门要以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为目标,着力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努力把城市管出风貌、管出精神。一要坚持“民生城管”理念。注重听百姓声音,请百姓参与,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满意,变单纯执法为“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推动城市管理从“为城管民”向“为民管城”转变,从行政处罚向教育纠错转变,提升城市管理的人性化水平。二要强化综合执法。充分发挥城管执法部门的主体职能,广泛开展城区治堵治乱活动,严厉整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游散摊点、露天烧烤和乱建乱占、乱停乱摆等违规行为,引导流动商贩逐步进入固定经营场所。要集中开展违章建筑清理行动,下实手治理城市“毒瘤”。要推动社会治安重心下移,在流动人口密集、重要十字路口、繁华商业点、居民区等重要节点,设置流动警力,全面保障社会治安稳定。三要创新管理机制。对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和流动人口监管等工作,西峰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门别类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和办法,真正解决一些居民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快探索推行市区主干道路人车分流机制,完善城市微循环交通体系,不断提升城区道路通行率,营造文明、安全、畅通的交通秩序。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全力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把“大网络”细化为无数“小网格”,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区的大街小巷,延伸到容易忽视的偏远角落,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第四,紧盯重点领域,补齐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短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任务。一要主动担责尽责。当前,迎接中央文明办年度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积极有效的行动,真正把这件为庆阳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的大事抓实抓好。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目标到位。二要抓实关键任务。各成员单位要准确把握测评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靶向,聚焦新版《测评体系》,认真开展扎实细致地自查自改活动,逐项目对照落实,逐指标查缺补漏,逐环节跟踪问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市区要联合行动,紧盯督办,综合施策,统筹解决,确保顺利通过年度测评。三要跟踪督查问效。市创建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常规通报与曝光批评相结合的办法,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查。对工作扎实,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影响创建工作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严格追责。要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正面典型、曝光晾晒反面案例,通过多种形式、多重平台,把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力量激发出来,汇聚起人人支持、全员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浓厚氛围。
组织支部学习、抓好思想引导、落实组织生活的特点特色还不够鲜明3
文化振兴是东北振兴的题中之义,以辽宁大连为代表的辽南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对东北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庄河剪纸、营口刺绣、岫岩玉雕、长海号子、辽南大鼓、海城高跷等具有辽南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融汇了不同民族、不同民俗、不同文化的传统与风情,凝聚着辽南先民的文明与智慧、勤劳与创造。发掘辽南民俗文化的特色和内涵,结合辽南发展实际,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分重要。
最近10余年来,政府对辽南文化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辽南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围绕保护传承辽南特色非遗项目,辽宁省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进行部署和推动,地方政府和业界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尽管如此,辽南文化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尚未形成联动集聚效应,相关保护、传承工作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情况,有些非遗项目亟待加大保护力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还不活、办法还不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保护传承的局面还未形成。
鉴于此,笔者建议,在推动辽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对传播内容及形式的创新。一方面要加大资金及人员投入,加快申遗步伐和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将能够体现辽南文化特色的元素充分挖掘出来,融入辽南民俗或艺术作品中,既增加历史文化底蕴,又搞活创意经济。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认为,发挥“互联网+”优势将对弘扬辽南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应综合应用VR、AR等技术,使观众在与文化遗产的亲密接触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被全方位激发和调动起来,实现与身心的连接,更好地提升文化遗产的感染力和观众参与度。
要注重与时代特点结合、引入多种样式,助力文化遗产“活”起来,开发和推广创意衍生产品,扩大文化遗产的受众范围,不断提升受众的满意度。例如,在发掘民间艺人和艺术作品过程中,将其包装起来、推动其传播开来,实现技艺与产品的体验形式、传播形式等多样化。文艺大舞台大有可为,要创作具有如海洋特色、岫玉特色、龙狮特色、鼓跷特色等的文艺作品,使辽南文化的质朴、醇厚、诙谐、风趣等特点更具有时代性。
上一篇:推动发展工作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