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传染病指南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学校传染病指南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校传染病指南1

一、校园常见传染病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传染性高。目前校园高度关注的呼吸道传染病,早发现和及时隔离治疗能有效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也能有效地避免感染或重症的发生。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预防的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外出要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餐具、水壶要清洗消毒,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也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3.水痘

水痘传染力强,接触患者或通过飞沫吸入都会传染。通常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部分患者会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接种水痘疫苗对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水痘非常有效。发现病例就要尽早隔离,避免造成传染。

4.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能有效预防流感。

5.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种胃肠道传染病。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按时接种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手段。

二、如何预防校园疫情

1.加强晨午检制度。规范开展晨午检,做到“一问,二看,三摸,四查”,早发现早处置。

2.加强通风、消毒。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四次,每次至少十分钟,做好日常清扫和消毒工作。

3.做好上报工作。一旦发现患儿增多,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措施。

4.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对教职工进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培训与考核。加强防控,及时处置,为祖国的花朵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呵护孩子们在校园中的健康成长。

学校传染病指南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校人员高度密集,是聚集性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9月份以来,在全国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等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为全面指导学校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联防联控

各地要高度重视,站在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和联系,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指导学校建立“两案九制”传染病防控制度,即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做到传染病防控责任明确、职责到人。

二、加强监测预警,降低疫情风险

各地要及时、全面监测掌握本地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要督促学校落实学生晨午检、相关人员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做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每日检测体温,观察询问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聚集性疫情,要指导学校做好疫情报告、调查、处置、预防和感染控制等工作措施。要严格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规范(试行)》,将学校及学生作为食源性疾病报告的重点场所和群体,及时报告发生在学校和学生群体的食源性疾病信息。要做好风险评估研判,加大风险交流力度,强化健康风险提示,针对风险隐患,提出防控措施和预警建议。

三、强化业务指导,落实预防措施

各地要加大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业务指导力度,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等,指导和配合教育部门统筹做好新冠肺炎、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学校做好校外人员入校管控,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校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和重点部位的针对性清洁消毒,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管理,配备足够的盥洗设施,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手卫生,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各级疾控机构要定期到学校进行入校技术指导,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宣讲,对校医、保健老师、健康教育人员、体育教师、后勤和餐饮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技能水平。

四、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整改问题

各地要把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作为当前学校卫生监督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切实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0〕400号)要求,加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法监督力度,认真排查辖区各级各类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突出问题导向,督促学校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教室通风消毒、饮用水卫生管理等措施,有效防范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对检查中发现学校未按规定建立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措施或者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学校立行立改,建立问题学校台账,及时跟踪整改到位,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向教育部门进行通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的卫生监督,压实学校卫生安全主体责任。

五、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健康意识

各地要持续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师生“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为契机,结合本地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普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培养学生自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要宣传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传染病以及近视等常见病的发生发展。

学校传染病指南3

进入九月,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校园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守护好每一位孩子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全面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

疫情尚未结束,须臾不可放松,个别地区散发病例警醒我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要牢牢树立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防范潜在风险这根弦,始终如一落实好家校联防工作。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新冠病毒和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我校为大家提供这份防控指南,为广大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传染病在学校高发的原因

因为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学校是一个人口密集、相对封闭的场所,传染源可能从社会的各个角落被带入学校,学生间接触机会较高,导致疾病传播。并且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较低,传染病防控知识有限,如若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能做到及时就医、及时报告,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传播与流行。

如何判断传染病?

当个体出现发热、出疹、腹泻、呕吐、咳、咽痛、黄疸、结膜炎等症状时学生和家长应提高主动报备意识,当同一班级、相邻楼层或同一楼层出现类似的症状时也应提高警惕,及时上报和就医。

学校常见传染病

01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可初步判定为流感样病例。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潜伏期:1-7天。隔离期:病后7天。流感样症状的学生,需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02诺如病毒感染

又称“冬季呕吐病”,诺如病毒能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72小时。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隔离期是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

03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潜伏期为2-10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隔离期为病愈后7天。

0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患病后免疫力持久。潜伏期为10-24日,2-3周。隔离期严格居家,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且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方能复课。

05新型冠状肺炎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方式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触)以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14天,常见3-7天。目前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共有十类,分别是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如果自己或家庭成员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上报。

具体预防注意事项

科学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的重要手段,建议教职工及学生上学、上班及外出途中,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时应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口罩。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必须佩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应长期佩戴口罩,口罩不能无限期、无限次使用,一次性口罩使用一般不应超过4小时。

做好手部卫生

手是人们接触外界的主要部位,也是最容易沾染细菌、病毒的部位。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家长及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洗手方法。在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外出回家、到校后,户外运动、玩耍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在不方便洗手时使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无条件可用肘窝遮住口鼻;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

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科学、最经济的手段。目前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出血热和手足口(EV71型)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疫苗第三针已经开始,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可根据接种第二剂的时间选择进行强化,以及其它疫苗的免疫接种程序,为孩子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学生的防病能力。

开展健康监测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及时咨询和就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主动配合测量体温。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14天有无重点地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与有症状病例的接触史。学生如因病缺勤,应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学校应做好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监测,尤其是应做好晨、午检与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管理工作。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及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或由学校安排及时送至正规医院就诊。患病学生应遵医嘱居家休息观察,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如确诊为传染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并由学校审核后方可返校。

保证环境卫生

做好学校和居家环境卫生,教室、宿舍、居室内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生活和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对电梯、楼道、卫生间等场所应经常清洁消毒。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不扎堆,少聚集,如必须前往商场、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70 2113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