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浅析集聚【优秀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浅析集聚【优秀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浅析【第一篇】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报告中看,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内涵: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三是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四是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从乡镇振兴战略的内涵来看,未来农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各方面资源将回流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推动城市和工业反哺、回馈“三农”,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如果说现阶段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还是涓涓细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
通过对乡镇整形战略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需求
(一)路网连通的需求。产业的兴旺,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对接离不开公路建设。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农村公路之间、与国省干线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及出行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完善通组路,连接公路网。
(二)农村公路等级提高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公路交通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四级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路窄、弯多等不利因素将被放大,降低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是未来农村公路建设中年的重要任务。
(三)新施工技术的需求。农村公路施工要尽可能实现“绿色”建设,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环境。这就对农村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四)实现“建管运养”一体化。除出行外,农村公路已经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运输功能,如物流、客运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公路使用寿命,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效用,把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统筹考虑,同步实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资金发挥出农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农村公路 公里,其中已经硬化 公里,未硬化 公里。目前全区行政村通畅率 ,农村公路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地经济发展。我区在推进农村个公路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争取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每年在厅下达的计划外,在考虑各乡镇发展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均积极实施计划外项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大棚、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投入。地方政府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我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护资金来源,为提高养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养护质量。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农村公路路基养护、保洁等工作。通过引进机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额养护质量,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保障。
尽管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公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通组路、断头路、联网路仍急需修建,以实现公路建设适度超前的目标。
三、长期发展目标
至2035年,我区努力实现农村公路里程 公里 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公里,实施县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公里,县道危桥改造 座,村道危桥改造 座。
目标分为2步走,至2022年为第一阶段,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 公里, 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公里,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 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 公里县乡道危桥改造 座,村道危桥改造 座。争取至 年,农村公路实现等级提升,路网连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形成无污染、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四、建议
(一)加大上级投入力度。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随着政府不能借贷等一系列新法规的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能力进一步削弱,难以形成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在项目规划之初,统筹考虑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一些列问题,力争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目前看,农村公路已经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急需进行等级的提升。
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浅析【第二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产业兴旺中的重点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畜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受到突出的挑战。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利好,是需求的不断增加。首先,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每年全国人口净增加700万左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放松,每年人口的增加数量还会更大。其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现在每年超过2000万。城市人口的平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动更多的畜产品消费增长。第三,是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据统计部门数据,收入最高组消费者的肉类消费支出,是收入最低组的两倍多。这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水平也会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发展也日益面临着突出挑战。主要是两大因素。
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促使畜牧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在很多地区,农户畜禽散养自食方式,已经绝迹,成为历史。畜牧养殖日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尤其是在肉鸡、蛋鸡和肉鸭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现代化的养殖场。这个过程,正在加速。
二是畜禽粪便排放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家禽和牛羊方面,粪污问题相对解决得比较好。而在生猪养殖方面,则仍然比较突出。生猪粪便的排放量大,污水部分处理难度大,处理的经济成本高。无论是大型乃至超大型的养殖场,还是中小型的养殖场,都各有难点。随着国家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些在禁养区或生态敏感地区的养殖场,已经陆续关闭。不过,仅仅如此,远远不够。
从总体上看,畜禽粪便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回归农田,并且是就近。如果能够确认这一点,那就要在政策上和技术上聚焦,实行强制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在法规上,要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生猪养殖,要明确规定生猪饲养数量和周边可容纳粪便的耕地面积的关系,例如,每养5头猪必须有一亩耕地(可有地区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采取其他方式,但必须按个案批准,并进行严格的环保监控。现在有关规定的表述仅仅是“鼓励和支持”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不具备约束力。在技术上,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开发出便利经济的生猪粪污处理、运输、施用系统化方案。未来,随着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方式),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处理畜禽粪便,会变得更为容易。通常,养殖场自己难以拥有大量耕地,而需要与种植业合作。如果种植业以几亩十几亩的小农户为主,则养殖场与种植业的合作,难度更大。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在规模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方面,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
在规模结构方面,各种畜禽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很快。其中,鸡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最高。肉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肉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大型养鸡场。蛋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蛋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存栏2000只以上的大型蛋鸡场。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生猪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奶牛饲养规模化比重为%,标准是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畜牧生产规模化的速度很快,规模化的标准也不断提高。2016年进行第三次农业普查时,所采用的规模化标准,奶牛是存栏20头以上,生猪是年出栏200头以上。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按照现在的标准,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化比重将上升到90%以上,生猪和奶牛的比重将上升到80%以上。
在产品结构方面,禽肉生产会有更大的增长,而猪肉生产增长会减缓,乃至下降。在肉类中,按照猪禽(含鸡鸭鹅火鸡)牛羊统计,其占比关系是:世界平均,禽肉占38%,猪肉37%,牛肉20%,羊肉5%。禽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57%,美国48%,韩国37%,欧盟27%,而我国不到22%。禽肉之中,除了我国还有些鸭鹅肉,美国有点火鸡肉之外,主要是鸡肉。
同其他肉类比较,鸡肉有着突出的优点:一是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白羽肉鸡,具有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健康。其蛋白质含量高,为23%左右,而其他肉类为15%-18%;脂肪含量低,为5%左右,而其他肉类为20%-30%。二是饲料转化效率高。白羽肉鸡的料肉比已达:1,而其他肉类在3:1以上。鸡的饲料转化效率高,决定了鸡肉生产成本低,从而使得鸡肉成为价格最便宜的肉类。三是生产周期短。这使得鸡肉供给,可以更快地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价格波动较小。四是养鸡的环境污染小。鸡粪的使用价值高,处理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优点,使得近10年中,我国禽肉生产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肉类中最高的,增幅将近40%。按此趋势发展,我国禽肉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尽管由于传统饮食习惯原因,我国禽肉的消费,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超过猪肉,但是,比重提高到30%-40%,是完全可能的。国家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支持禽肉生产的发展。国家统计部门,也应该在统计年鉴数据中,把禽肉分列出来。
猪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31%,美国26%,韩国51%,欧盟53%,而我国为65%。过去40年中,我国猪肉生产在肉类生产中的比重,从超过90%,不断下降到目前的水平。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生产方面的环境限制和消费方面的习惯变化,是主要原因。
在空间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中西部会更多,丘陵地区会更多。近年来,东部地区生猪出栏量已经呈现徘徊乃至下降趋势,去年更为明显:浙江生猪出栏减少了136万头,福建减少了97万头,江苏减少了42万头,广东减少了31万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并且扩大到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体上,这个趋势是符合以地定畜原则的。
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浅析【第三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产业兴旺中的重点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畜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受到突出的挑战。资料图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利好,是需求的不断增加。首先,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每年全国人口净增加700万左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放松,每年人口的增加数量还会更大。其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现在每年超过2000万。城市人口的平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动更多的畜产品消费增长。第三,是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据统计部门数据,收入最高组消费者的肉类消费支出,是收入最低组的两倍多。这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水平也会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发展也日益面临着突出挑战。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促使畜牧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在很多地区,农户畜禽散养自食方式,已经绝迹,成为历史。畜牧养殖日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尤其是在肉鸡、蛋鸡和肉鸭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现代化的养殖场。这个过程,正在加速。二是畜禽粪便排放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家禽和牛羊方面,粪污问题相对解决得比较好。而在生猪养殖方面,则仍然比较突出。生猪粪便的排放量大,污水部分处理难度大,处理的经济成本高。无论是大型乃至超大型的养殖场,还是中小型的养殖场,都各有难点。随着国家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些在禁养区或生态敏感地区的养殖场,已经陆续关闭。不过,仅仅如此,远远不够。从总体上看,畜禽粪便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回归农田,并且是就近。
如果能够确认这一点,那就要在政策上和技术上聚焦,实行强制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在法规上,要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生猪养殖,要明确规定生猪饲养数量和周边可容纳粪便的耕地面积的关系,例如,每养5头猪必须有一亩耕地(可有地区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采取其他方式,但必须按个案批准,并进行严格的环保监控。现在有关规定的表述仅仅是“鼓励和支持”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不具备约束力。在技术上,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开发出便利经济的生猪粪污处理、运输、施用系统化方案。未来,随着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方式),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处理畜禽粪便,会变得更为容易。通常,养殖场自己难以拥有大量耕地,而需要与种植业合作。如果种植业以几亩十几亩的小农户为主,则养殖场与种植业的合作,难度更大。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在规模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方面,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在规模结构方面,各种畜禽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很快。其中,鸡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最高。肉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肉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大型养鸡场。蛋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蛋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存栏2000只以上的大型蛋鸡场。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生猪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奶牛饲养规模化比重为%,标准是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畜牧生产规模化的速度很快,规模化的标准也不断提高。2016年进行第三次农业普查时,所采用的规模化标准,奶牛是存栏20头以上,生猪是年出栏200头以上。
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按照现在的标准,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化比重将上升到90%以上,生猪和奶牛的比重将上升到80%以上。在产品结构方面,禽肉生产会有更大的增长,而猪肉生产增长会减缓,乃至下降。在肉类中,按照猪禽(含鸡鸭鹅火鸡)牛羊统计,其占比关系是:世界平均,禽肉占38%,猪肉37%,牛肉20%,羊肉5%。禽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57%,美国48%,韩国37%,欧盟27%,而我国不到22%。禽肉之中,除了我国还有些鸭鹅肉,美国有点火鸡肉之外,主要是鸡肉。同其他肉类比较,鸡肉有着突出的优点:一是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白羽肉鸡,具有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健康。其蛋白质含量高,为23%左右,而其他肉类为15%-18%;脂肪含量低,为5%左右,而其他肉类为20%-30%。二是饲料转化效率高。白羽肉鸡的料肉比已达:1,而其他肉类在3:1以上。鸡的饲料转化效率高,决定了鸡肉生产成本低,从而使得鸡肉成为价格最便宜的肉类。三是生产周期短。这使得鸡肉供给,可以更快地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价格波动较小。四是养鸡的环境污染小。鸡粪的使用价值高,处理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优点,使得近10年中,我国禽肉生产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肉类中最高的,增幅将近40%。按此趋势发展,我国禽肉的比重会不断提高。
尽管由于传统饮食习惯原因,我国禽肉的消费,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超过猪肉,但是,比重提高到30%-40%,是完全可能的。国家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支持禽肉生产的发展。国家统计部门,也应该在统计年鉴数据中,把禽肉分列出来。猪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31%,美国26%,韩国51%,欧盟53%,而我国为65%。过去40年中,我国猪肉生产在肉类生产中的比重,从超过90%,不断下降到目前的水平。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生产方面的环境限制和消费方面的习惯变化,是主要原因。在空间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中西部会更多,丘陵地区会更多。近年来,东部地区生猪出栏量已经呈现徘徊乃至下降趋势,去年更为明显:浙江生猪出栏减少了136万头,福建减少了97万头,江苏减少了42万头,广东减少了31万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并且扩大到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体上,这个趋势是符合以地定畜原则的。
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浅析【第四篇】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关联着我国14亿多人的餐桌,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66个县全部脱贫摘帽,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成了脱贫人数最多的省,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篇章。这其中,与畜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广大农户通过饲养猪、牛、羊、家禽等发展养殖业,实现人均纯收入从几千到上万的例子比比皆是。
1发展畜牧业的现实意义
畜牧业的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石
2021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坚持产业优先,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畜牧业的发展是产业振兴基石,是新时代下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促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畜牧业作为农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能够促进农民多渠道的增加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实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畜牧业的发展可改善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有效整合农村生态资源,防止脱贫户返贫,让边缘户致富、广大农民持续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指示,不仅要发展农业经济,对于农业生态以及乡风民情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和推进农村建设,带动农村富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大力扶持推进畜牧业是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
2当今畜牧业的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统筹推进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
近年来,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我省畜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地方资源环境受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要确保市场供给不受影响,只有统筹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有所变化,统筹发展肯环境承载双重因素,坚持源头治理生态化相结合。发展畜牧业是市场需求,我国对肉、蛋、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牛羊肉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朱聪博士预计,2020年我国牛羊肉产量将分别达678万t和494万t,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和%。由于国内牛羊肉供应仍然偏紧,而国外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自2018年国内非洲猪瘟暴发以来,我国生猪供应量长期处于供应紧缺的状态,在国内高猪价的情形下,急需进口低价畜产品弥补国内猪肉供应空缺。其中猪肉进口量占总肉类进口量比例突出,高达50%以上,猪肉和牛肉进口量合计占肉类总进口超70%以上。2021年国内生猪价格一路下跌,起初由于之前在国内高猪价的情形下,低价进口产品需求度高,弥补国内猪肉供应空缺;其次由于2020年上半年是生猪产能扩张的旺盛期,非洲猪瘟基本得到控制后,为了确保人民菜篮子不缺肉,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务院先后四次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能力”的相关文件。通知明确强调,产能将在2020年底前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2021年将恢复正常;再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膳食营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与猪肉相比,优质的蛋白质和低脂肪如牛羊肉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与前几年相比,对肉类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牛、羊、禽、蛋奶等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对猪肉的需求会显著减少。在这种背景下,猪肉的过度供应必然会导致价格下跌,生猪价格虽然下跌,但是发展畜牧业依然是农村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农民除了要确保自己能吃上肉,还能在急需用钱时有可变卖的资产。
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不误
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作出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决策部署,保护了农业农村耕地,农民在农村有地种、粮食大幅增产,生态畜牧业作为农村农民的支柱产业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受新冠疫情影响,牛羊肉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相对来说牛羊的养殖周期较长,针对疫情调整的余地也较大。疫情结束后产能应该会有一个逐步的释放,同时今年的价格行情还是比较好,对于养殖场的带动性是比较大的。
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结构
畜牧业是保证国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维持产业链供需平衡的基础产业之一。畜牧业作为农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吃穿问题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结构刻不容缓。
3发展畜牧业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畜牧业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民收入,但应兼顾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倡导绿色、环保养殖,提高养殖户的环保养殖积极性,实现绿色、可循环、可持续的现代化绿色畜牧业,助推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引进农业高效发展示范园、现代化养殖示范企业,在农业中融入科技,加大产业投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成为农民群众的主要增收来源之一。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业逐渐发展起来,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养殖条件,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提升了养殖形象,降低了养殖污染。
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畜牧业的发展依托大型养殖场、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但是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养殖业导致养殖场粪污排放问题多多,多数养殖场都是建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人口密集的地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日益加强,对养殖污染问题零容忍的态度,许多小型的,不符合粪污处理要求的养殖场户纷纷被整改甚至被强制关闭,这样一来,广大农户通过零星散养牲畜似乎更占据优势,加上国家鼓励农村农民粮食自给自足,农户在耕种的同时,及时将畜禽粪便还土还田,形成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合理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既可以调节市场供给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实现畜牧业稳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虽然自从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国家为了鼓励生猪养殖,对小型养殖场(户)的防疫条件没有明确规定,但自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以来,地方工业迅猛发展,农村土地工业化程度急剧增加,为保护耕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2020年7月3日起,农村土地使用严格按程序审批,就连圈舍修建也有严格的规定,修建养殖场更需要经过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审批。在中央对土地管理的规定下,发展畜牧业必须坚持以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为底线。畜牧业的发展,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切实做好发展与保护生态两不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发展畜牧业是时代的机遇
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统筹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力度。另一方面,发展畜牧业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恶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与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特别是畜禽粪污治理两手都要抓。我们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是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国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开局之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发展农村优质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与政府重视程度有着重要关系
畜牧业发展的速度与政府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密不可分,政府扶持力度大,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就快,资金投入力度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改革进程就快。我省66个县全部脱贫,这标志着我省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更加艰巨,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将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出来,实现从输血变成造血,让群众有事做有钱赚、有饭吃有衣穿。
4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发展畜牧业,既能巩固脱贫成果,又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民生活富裕不仅是乡村战略实施的民生目标,同时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发展产业是必然的选择,而发展畜牧业是农村农民首选的支柱产业。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升畜牧业发展效率,才能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农民富裕了,农村宜居了,才能实现我国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