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例(通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例(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第一篇】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校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校领导
成员: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化处、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校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校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校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校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校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校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校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校对外答复口径、学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校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第二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发展和蔓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突发的疫情不仅带来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突发危机应急能力、日常事务协调能力、舆情风险识别能力和大众媒体应对能力的全面检验。在这场突发重大疫情面前,一些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暴露出其工作能力的短板、工作责任心的懈怠、工作作风的漂浮和舆情素养的缺乏,受到舆论诟病。
例如,1月25日,因信息报送不及时,湖南省岳阳南湖新区卫健局局长被停职;1月29日,因疫情防控工作严重失职失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增田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并被政务撤职;2月15日,因防控措施中存在不作为、工作推进严重滞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副县长丁纳新被免职并被党纪立案审查……因疫情应对不力,近期已有一批官员受到严肃处理。
疫情下的政府官员舆情往往会更受关注,叠加的负面情绪不仅给本已严峻的防疫工作添加难度,也带给各级政府官员巨大的舆情压力。本文通过分析近期防疫舆情特点,梳理出突发重大疫情下政府官员的五个舆情风险点,以期对当前舆论形势和舆情风险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民意彰显的时代提升良好形象。
一、重大事件中官员表现引发多种质疑的风险
虽然我国已经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了政府的战略目标、规划和日常管理中,但由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仍然有许多需要提升的空间。
此次疫情的暴发,对于许多地方官员来说猝不及防,如果平时知识储备不足、工作不扎实细致,缺乏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必定造成被动反应模式,这与民众寄予的厚望形成极大反差。要知道,突发的疫情、医学上对疫情的各种未知,都会导致民众社会心理尤其脆弱敏感。政府官员任何的工作失误和不规范、不作为都会立即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例如,湖北省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医疗救治组组长王在桥因忽视疫情严重性,未认真组织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大量密切接触者未被及时集中隔离,引发公众大量负面情绪。
当民众亟盼当地防疫指挥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转、有效阻击不断“压城”的疫情,化解危情,给大家以信心的时候,湖北省黄冈市原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对当地救治的“一问三不知”,给民众心头泼了一盆凉水。政府官员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仓促应对带来的疏漏,应急行为的失误、失范,成为突发疫情中最大的舆情风险。
二、身份标签带来消极刻板印象的风险
由于过去个别干部腐败、作风不良等造成的一些官员和组织脱离群众和官僚作风等在民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在特定的环境或事件中呈现愈加强烈,产生身份标签带来的联想。在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因为在接收和分配捐赠款物工作中表现出能力不足、救助物资发放过于低效、错误频出等问题,湖北省红十字会迅速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即使湖北省红十字会3位主要领导被问责,媒体仍是连篇累牍地追问质疑。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便成了民众最大的依靠,人们期待官员好的表现振奋士气。“非典”事件过后,北京市统计局曾对2000名北京市民进行调查后发布统计资料显示,在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信赖程度,有大约七成五的北京人表示非常信赖和比较信赖政府,被访者对政府的工作普遍寄予厚望。民众期待看到的是政府化险为夷,看到官员在突发疫情面前不推诿、不逃避,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尽忠尽责。而每通报一起官员失职失责事件,都会激起网络声讨。
三、危机的媒体应对和舆情回应风险
新媒体时代带来诸多传播风险,重大突发疫情的降临,短时间内各类问题交集,矛盾尖锐对立。政府官员的正常管理工作效能和一言一行都受到密切关注。实行政务公开,回应公众关切,为百姓解惑释疑,有效处置舆情危机,是政府官员题中应有之义。如果管理不善,媒介素养缺失,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失策,都会引发媒体批评,降低公众对官员的评价,这可以说是种极大的挑战。
2月10日,湖北省召开第2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武汉市一位主要领导表示“武汉户数排查的百分比已达到%,人数排查百分比达到99%”,并说“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天(2月11日)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检测的清零。”对此数据和说法,许多网民惊呼自己就是“漏网的”1%。还有不少基层人员在网上吐槽:不少基层工作人员也都感染了,根本没有那么充裕的队伍来排查。通报的数据与真实数据到底有多大误差,有没有疏漏,经不经得起质疑,是否通过多方验证,都是需要详解的问题。
又如,武汉市政府办公厅一工作人员被指违规领取疫时急缺口罩,涉事单位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回应“办理过登记手续”。有舆论指出,彼时,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都在求助防护口罩“不是告急,而是没有了”,政府工作人员却可以“办理过登记手续”就拿走一大箱。而有关方面的回应既没有解释口罩给谁在用,也没有展示所谓的登记、审批手续,未能消弭质疑,在民众心目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在不绝的质疑声中,湖北省纪检委发布问责武汉统计局副局长、市政府办副主任等3人违规发放防疫应急物资,以精准的问责回应了关切。
这种舆论倒逼的操作方式,让民众把对病毒的恐惧和对官员的不满植入心中。新的媒介环境,事件信息传播的“短、平、快”,需要官员反应迅速而准确,做到民意、政府和媒体三者间的平衡,这无疑是对官员执行力和媒介素养的考验。
四、疫情引发谣言“次生舆情”的风险
“武汉某卫健委主任擅离职守到上海和女儿过年,被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协和医院一名确诊武汉肺炎患者跑了”……谣言总是伴随着人们认为重要或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件中产生。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加之目前医学科学对病毒的来源、疫情的成因、趋势及其治疗方案认识有限,且新媒体传播技术高度发达,各种传言、流言、谣言充斥其中。谣言的危害不言而喻,可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举国上下全面进行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关键时期,当民众处于极度焦灼之时,谣言会带来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冲击着社会的稳定。
尽量降低谣言在重大突发疫情中造成的风险,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就像当年抗击“非典”时所经历的曲折过程所印证的那样,官员有责任让真相传播的速度快于谣言传播速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效引导公众情绪,抚慰公众的恐慌和焦虑。
五、突发疫情下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风险
突发重大疫情会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一方面,由于对疫情病毒知识的缺乏,人们感到十分紧张和恐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这些消息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各种信息真假莫辨,让人们总是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加剧了恐慌心理。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重大突发疫情的信息传播呈放大效应,其与社会情绪重合后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社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性,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群体心理危机,影响社会稳定。轻则,一部分人出现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比如,盲目跟风、偏听偏信;胡乱猜疑、过度医治或者有病不敢医、有病不敢治;重则,以暴力抗医抗法,阻碍隔离或隔离治疗或对抗执法。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提出要“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因此,在重大突发疫情事件中,能否有效提供心理援助,扶正抑偏网民情绪,对于克服公共恐慌心理,稳定社会情绪、化解舆论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第三篇】
教育局按照市委意识形态联席会议文件部署,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对教育系统X年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薄弱点进行了认真地排查梳理,并提出了风险应对策略与预案、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一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工作量大,业务性强。常态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机制尚未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上热中温下凉”的情况仍然存在。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将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通过精读原著、开展学习研讨、邀请专家辅导、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严格落实《X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做好教yu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组织服务工作,加强对局属各学校与各乡镇办中心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指导和督查。
四是加强党组织集中学习,细化建立学习台账、完善请假补学制度,保证党员干部教师的的参学率,使党员干部教师进一步提高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文章、调研报告等的质量,确保学习效果。
风险隐患问题二教育系统战线长,人员涉及面广,全市目前有教职员工X人,学生万人。仍然面临着非法宗教、邪教渗透问题。
党员干部信教、搞封建迷信活动有可能回潮问题,阵地失守风险依然存在。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严格落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报告制度;二是严格落实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对学校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的管理,严把政治关、导向关、内容关;严肃学校课堂纪律,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是对全市各学校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项目和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四是把好学校教师入口关,加强对学校重点人群的管控。五是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把是否信教、搞封建迷信活动作为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说明事项。六是全面排查党员信教问题,对信仰动摇、参加宗教活动的党员,及时帮助教育,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是深入开展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净化舆论环境专项治理,确保权责明晰、管理规范、信息安全。八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X市教育局相关要求使用教材,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需要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需要各乡镇办事处和民主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管理,严格履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宗教场所的管理职能。
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大舆情不仍然能完全控制。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严格按照《教体系统关于加强重大舆情应对处置的意见》,加强舆论引导、部门联动和上下协调,提升敏感舆情态势的感知力、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二是实施信息分级分类监测处置,实现网上舆情早发现、早预警。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提升新闻发布水平。
需要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需要市互联网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协助教育系统应对突发重大舆情快速反应,牢牢掌握舆情传播的主动权。
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四学校校报、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从业人员不专业,可能存在政治素质不过硬、舆论导向不正确和“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不到位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加强管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二是深入开展“******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深化“三对照三检查”活动,落实“四向四做”要求。三是严格落实“两个所有”要求,加强对传播平台、从业人员的管理。
需要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需要市互联网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指导网管工作专业的管理培训。
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五文化事业投入总体偏低和基层文化工作力量薄弱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二是落实中央、省委、X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配齐配教育系统各党支部宣传委员,解决好宣传委员兼职过多、难以聚焦主业的问题。
三是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
四是完善政策、落实待遇,配齐配全村(社区)文化管理员,解决好相关配套资金,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人干、阵地有管。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第四篇】
一、在舆情萌芽期介入不当
萌芽期的网络舆情通常传播范围有限,只在部分小群体内传播,还未被网民普遍关注。如果此时介入得当,往往能将其快速平息;如果介入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使其快速进入舆情发展期。在此时期的舆情风险点主要有:
1、未及时发现舆情。未能及早发现负面、敏感舆情信息,导致舆情的扩散。建议可以组建舆情工作小组,利用当下较为热门的舆情监测工具,开展舆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舆情,及早开展舆情工作。
2、盲目控评。对于相关的负面信息,盲目控评易招致舆论反感、激化矛盾。在实践中,更具实效的举措是引导奠定舆论的总体基调。
3、重承诺轻执行。如果因为萌芽期舆情反映出的问题影响力较小而不去解决,或解决问题速度滞后于舆情发展态势,就会小事拖大,甚至给公众留下慢作为、不作为的印象,影响政府公信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确实存在执行困难,也需做好信息的及时公开,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并提出解决方案和解决的时间,给公众以交待。
4、无视舆论真实诉求。舆情多是现实问题在网络上的延伸,在引导处置时只是重视舆情引导处置的形式,而忽略舆论背后的网民关切重点和真实的舆论诉求,不但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会给公众留下形式主义的印象。
二、在舆情发展期未能快速有效回应
发展期的网络舆情迫切要求相关部门快速有效回应,并开展实际处置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陷入回不回应、如何回应的困惑。
1、消极被动引导处置舆情。发展期的舆情进入爆发期的风险较高,如果采取消极被动举措,任由其发展,甚至到必须处置时才被动采取举措,易错过重要机遇期,进而导致舆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未掌握事实就凭主观判断进行回应和辟谣。这样不仅无法做好信息发布工作,而且还会引发次生舆情。
3、线下问题处理不当激化线上舆情。舆情发展期出现的线上线下频繁联动的现象,就要求必须着手解决线下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果线下问题处置不当,就会激化相关矛盾,进一步刺激线上舆情发酵,扩大线上负面舆情的影响。
三、在舆情爆发期盲目堵截
爆发期的网络舆情热度高,议题较多元,诉求相对明确,能量亟待释放。此时的总体策略应以疏为主,切不可盲目进行堵截。如:添加剂风波中,海天酱油的回应便引发舆论质疑。
1、采取强对冲措施。爆发期的舆情就像高速运动的物体一样,已具备一定惯性。如果对其采取强对冲举措,不但无法化解其强大的动能,反而会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可能会改变舆情发展态势。
2、过度的封堵举措。爆发期的舆情已经积蓄网民关注度,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此刻采取封堵举措,不仅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反而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激起更多质疑。
3、形式化或情绪化的信息发布。爆发期的舆情格外关注客观事实,此时如果忽略舆论关切,发布一些形式化、情绪化的信息或者声明等,极有可能会引发次生舆情。如:重庆星巴克驱赶投诉执勤民警事件。
四、在舆情衰退期未通防范新焦点产生
进入衰退期的舆情热度会慢慢消退并趋于稳定。但如果疏于防范,导致新的焦点议题再次产生,也会造成舆情热度反弹。
1、盲目乐观思维导致掉以轻心。衰退期的舆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充满不确定性和迷惑性,容易让人掉以轻心、盲目乐观,放松风险防范。
2、线上线下联动引发次生舆情。经历发展期、爆发期之后,线上舆情和线下舆情的双向沟通与相互关联更为密切,线上舆情引导处置不当或线下舆情引导处置不当,都会改变舆情发展的向好趋势。
3、缺乏动态追踪评估。总体上看,衰退期的舆情热度趋于下降,但不排除下降幅度较小、短期内居于中高位等情况。为此,必须进行动态的观察和评估,防止舆情的良好发展态势发生反向逆转。
五、在舆情沉淀期缺少闭环环节
进入沉淀期的舆情一般处于稳定低热度状态,风险系数较低。但是,如果前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后续仍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1、惯性思维不分差异。沉淀期前偶发性的舆情反弹,大都由新的敏感议题或相近的议题引发,换言之舆情的焦点已发生变化。此时,如果仍沿用前期的舆情防控思维来引导处置后续次生的新舆情,忽略次生舆情背后潜藏的新问题,就会陷入牛头不对马嘴的窘境,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不修复公信力。沉淀期的舆情就像完全喷发后的火山,发生次生舆情的风险较小。但是,如果未能切实解决舆情反映出的真实问题,或引导处置工作未按约如期进行,让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失去信心,此时的舆情仍可能死灰复燃。
3、不打造处置闭环。舆情反映的问题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处置闭环必然包括解决类似问题和隐患。如果引导处置工作仅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根除隐患,可能产生聚焦效应,最终再次引发舆情。
上一篇:集团干部交流培养建设调研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