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一篇】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入场临战,通览全卷。

最容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时保持心态平稳是非常重要的。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要匆忙作答,可先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铺垫,一般可在五分钟之内做完下面几件事:

(1)填写好全部考生信息,检查试卷有无问题;。

(3)对于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边通览,一边粗略地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容易上手的题目;b类指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有困难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1: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

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

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

我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

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学生拿着数学卷子,不要看选择,不要看填空,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

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

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习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我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

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气了,心情也好了。

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

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你就想,可能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那么我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2: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

高考。

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

我发现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

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

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

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3: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

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

所以我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

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4:要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

1979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

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于是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就出现一些心态的不稳。

所以后期,就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故性的试题的出现,不能让一个学生正常发挥,我们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去慢慢地加大难度。

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

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

我说由易到难,是说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5:控制速度。

平常有学生问我:“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

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平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

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

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

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

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

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我觉得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6:抓住得分点。

考数学时,有人考完以后说某个大题能得满分,结果却并非如此。

一个大题12分,结果呢他这儿扣点儿那儿扣点儿,最后只能得个八-九分。

学生还觉得挺委屈的,这个题明明会做,怎么被扣分了呢?其实是过程出问题了,数学解题的步骤是有分数的,而且这个分数还有比较明确的界定。

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注意这些学科评分的得分点。

比如让你求出一个椭圆的方程,你可能不会求,但你只要写上“解: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2/a2+y2/b2=1”,就很可能得1分,这1分是不需要任何付出的。

你要解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你做完了,你得写上“答:以上结果是什么”,要是没有这句话就被扣分了。

数学高考答题事项。

1.答选择题时,尽量用2b铅笔填涂,避免不要情况的发生;如果想更改高考数学答案,应使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禁止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或透明胶带改错。

答题时要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这样可以较少失误情况的发生。

2.高考数学答题时应尽量按顺序作答,遇到不会的题要果断跳过,为后面的题留出充足的时间,到最后在回过头来看看有没有思路,因为这样做可以防止思路断片,影响后面的发挥。

(1)先填空题,再做解答题。

(2)先易后难。

3.高考数学涂卡时要按题号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超出该题答题区域的黑色矩形边框,否则答案无效。另外,要注意高考数学答题规范,因为数学解答题的步骤较多,所以书写要规范,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感觉,一眼就能看到采分点。切记解题过程中的公式尽量多列举一些。

4.关于高考数学填空题,要保证字迹工整清晰、字符书写正确、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解题的规范性,需要从点滴做起,重在平时,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这是高考数学答题技巧的基础。

5.在高考数学答题过程要整洁美观、逻辑思路清晰、概念表达准确、答出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数学语言要准确完整。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对容易题要详写,过程复杂的试题要简写,答题时要会把握得分点。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二篇】

考试中遇到突然不会的问题怎么办?这个是正常的,高考中总有那么一两道问题难度系数很低的,问题难,以拉开来不同考生的差距。遇到难题一时想不出来,可以考虑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如果仍然没有头绪,不妨先放一放,记下题号,等后面的解答完了再回来看看,你可能会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最后如果仍然没有想出来的也不能放弃,是选择题就要猜测答案了,填空题也不能空着,猜测答案往上写,是大题,就要分步写,只要与问题有关,能写多少写多少。

排除干扰思绪,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会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给自己一些信心,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会做的题目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完整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一、面对一个疑难问题,一时间想不出方法时复习方法,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子问题,然后在解决会解决的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可能一时获得灵感,因而获得解题方法。

二.有些问题好几问,每问都很难,比如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基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先解答后面的,此时可以引用前面的结论,这样仍然可以得分。如果稍后想出了前面的解答方法,可以补上:“事实上,第一问可以如下证明”

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来确定选择支。

在几个选择支中,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择支,以确定符合要求的选择支。

就是取满足条件的特例,并将得出的结论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可能会否定三个选项;若结论与某一选项相符,则肯定,可能会一次成功,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其它方法的不足。

打无准备的仗必输,没有预习的功课一定不会好。要想提高你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这个关键环节。但怎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呢?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提高预习效率必须要牢牢抓住三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灵活安排预习时间”、“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和“防止两个极端”。

预习时间的安排。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得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闲时“向前学”是优等生的经验。

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学习成绩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在做好预习的同时,也做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预习应有的目的;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有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体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总之,如果同学们能够抓住预习中的这三个关键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预习的效率。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三篇】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初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历史等课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

无论你学习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无论你的学习能力如何,你都要通过平时考试、模拟考试、限时练习等等,把考试时的答题顺序、每部分的答题时间、各门课程的考试技巧等,训练到不假思索、条件反射的程度。到了高考时,你就可以大脑一片空明地进入考场了。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四篇】

拿到题目快速浏览一遍,大概就能掌握这张试卷的难易程度,所以吧简单的放在最前面写,普通的放中间,困难的放最后,有易到难写,会让你越写越顺,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此信心大增,也你能让你实力得到最好的发挥,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这样答题更有效率。

2、通过各种类型的题目总结答题方法。

考试的时候总是考试那么几种类型的题目,所以平时做题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做好总结和分析,分析考点是什么,总结答题的思路和答题的步骤,这样考试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就大概知道从哪入手。

3、每一题都要验算。

验算是不能少的,验算能坚持你题目是否做错,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发生。

4、难题要多写。

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怕,知道什么就写什么,尽可能将相关的公式都写出来,也许好运就对了那么一两条,这也是有分数的。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五篇】

抓基础。

基础知识,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最根本的基石。

夯实基础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归纳和梳理教材知识结构,记清概念和考点易错点,基础夯实。数学=一定量的做题+规律总结,所有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的记忆是清晰的、明确的,不是好像、大概。特别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判断误选择。因此,市面上有很多好书总结的知识点非常全面,可以买来,要好好记忆,在做题时候这些知识点会指导你。

02。

精做精练。

多做精编模拟试题,做几套精编的模拟题,或者做几套往年真题,因为这些试卷的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到位,这样能够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基础与能力得到升华,速度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为灵活。通过模拟套题训练,掌握好答题方法和答题时间,在做模拟试卷时就应该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在小升初实战中得以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03。

审题后快做。

同时平时训练别用计算器,解题时审题要慢,题意分析清楚,再动手快做。提高速度也是复习要强化的训练,小升初的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也是速度的较量。会的一定答对、答全,切忌平时训练使用计算器。还有,要重视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与习题,不少试题源于课本。大题重要步骤不能丢步、跳步,丢步骤等于丢分。

04。

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同时,会有许多错题产生。此时整理、归纳、订正错题是必不可少,甚至订正比做题更加重要,因此不仅要写出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希望能注明一下错误的原因。比如,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够,哪些是方法运用不当等。同时进行诊断性练习,以寻找问题为目的。你可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诊断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也是不少高分考生的经验之谈。

05。

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选择能覆盖小升初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经典题目,做标准难度的试卷,让学生熟悉考试的内容,题型,时间安排,表达等,找出下一阶段的问题从而解决。

06。

复习时间安排。

分类复习。

1.数和数的运算:重点在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重点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3.解决问题:重点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提升,难点是分数、百分数比的实际应用。

4.量的计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各种类型名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对公式的应用以及思维拓展。(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三边关系、有关角的关系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6.简单的统计: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

07。

模拟训练。

分类复习之后就是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真题、标准化试卷)。

1.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练。

2.几何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08。

技巧之一: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天考试之前不要睡太早,打破平常规律作息,反而容易影响睡眠,正常休息,保证精神充足。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技巧之二: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需要计算。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技巧之三:拿到试卷整体浏览一下。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难易程度,先易后难,不一定按照试卷顺序从前到后做,应该分配好的时间。

技巧之四: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这在平时练题就要提前训练)。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

技巧之五:不假思索、条件反射。

无论你学习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无论你的学习能力如何,你都要通过平时考试、模拟考试、限时练习等等,把考试时的答题顺序、每部分的答题时间、各门课程的考试技巧等,训练到不假思索、条件反射的程度。这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努力做到的,没有自信也就是没有付出努力,不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如何应对小升初考试?如果你到达不假思索的时候,那就达到一定境界了!到了小升初考场时,你就可以自信满满,大脑一片清晰的进入考场了,重点中学非你莫属!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六篇】

对于题目中条件比较抽象、不易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平面图帮助思考解题。

例1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增加12,积就增加120,求原来两数的积。

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不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积。如图(1)所示。

根据条件把a增加12,则长延长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同样a不变即长不变,b增加12,则宽延长12,如图(3)。从图中不难找出:

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

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

则两数的积为10×6=60。

借助长方形图,弄清了题中的条件,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根据题意画平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倍。所以上底是4÷()=8(厘米),下底是8×=12(厘米),高是60÷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0(平方厘米)。

立体图。

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按题意画立体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按题意画立体图来表示,三个长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有以下三种。

(1)拼成长方体的长是2×3=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6×3+6×1+3×1)×2=54(平方厘米)。

(2)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3=9(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9×2+9×1+2×1)×2=58(平方厘米)。

(3)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3=3(厘米)。表面积为(3×2+3×3+2×3)×2=42(平方厘米)。

这道题有以上三种答案,通过画图起到审题和理解题意的作用。

分析图。

一些应用题,为了能正确审题和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问题的相互关系用分析图表示出来。

分析图:

(l)买椅子共花多少钱?×8=元)。

(2)每把椅子多少钱?=(元)。

(3)买来椅子多少把?÷=12(把)。

综合算式为:(×8)÷()。

=÷。

=12(把)。

答:买来椅子12把。

线段图。

一些题目条件多,条件之间关系复杂,一时难以解答。可画线段图表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例1光明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比全校总人数的。

按照题意画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时各行的距离,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4千米,这样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速:(88÷2+4)÷8=6(千米)。

乙速:(88÷2-4)÷8=5(千米)。

表格图。

有些问题,通过列表不仅能分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而且便于区分比较,起到良好的审题作用。

例1小明3次搬运15块砖,照这样计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块砖?

根据条件、问题,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块,这两个数量不相对应,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块,列式为:

15÷3×(3+4)=35(块)。

另一种思路为,先求又搬4次搬的块数,再加上原有的块数,就是共搬的块数。列式为:

15÷3×4+15=35(块)。

思路图。

有些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因此解题的思路也不同。通过画图能清楚看出解题思路,便于分析比较。

例1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一共有多少种拿法?

这道题从表面港一点也不难,但是要不重复。不遗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说出来也不容易,可以用枚举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把思路写出来。

从图表中可以清楚着出不同的拿法。此题一共有不重复的7种拿法。

从以上各例题中可看出:解题时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我们不妨在解题中广泛使用。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七篇】

若在每次考试前总是看好多关于考试技巧的书,可是到了考试时,心里一慌,很多考试技巧都忘了,只能使足力气一道题、一道题的往后做。

一般的,由于考试紧张程度不同,往往平时练习和做模拟题时很有效的考试技巧,到了考试时就有可能就“忘记”了。考试技巧要与知识融合,最好熟练到类似“条件反射”的程度,这样,考试时才能很好的运用。对于那些没有通过实践证明很有效的、不是熟练的考试技巧,不必带进考场,这些考试技巧往往只会妨碍你的思考、影响你的做题速度和灵活度。一般的,你应该大脑一片空明的进入考场。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历史等课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

考试时不能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往往不能做完的.课程,例如数学、物理等课程,你应该统计出:一、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二、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一开始,你要根据钟表和统计数字,而不能靠感觉。等你有了足够的经验后,你的感觉就准确了,这时,考试时碰到某些题目,看一眼或者做一、两分钟后,你就能感觉出你大约能用多长时间做出来。

无论你学习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无论你的学习能力如何,你都要通过平时考试、模拟考试、限时练习等等,把考试时的答题顺序、每部分的答题时间、各门课程的考试技巧等,训练到不假思索、条件反射的程度。到了高考时,你就可以大脑一片空明的进入考场了。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初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

数学处于高级阶段的贾甲在某次考试时,做到第5题时,实在做不出来,于是就先不做,继续往下做,到了第10题时,又做不出来了,心里有点着急,就暗自对自己说,“平静”、“平静”,于是隔过去往下做,到了第15题,又做不出来了。于是就回头做第5题,想了几分钟后,仍然做不出来,于是就再做第10题,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这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然后接着做第15题,想了一大会儿,只是想出了某一步骤,于是就把这一步骤写在试卷上,并猜了个答案写上,然后再回头做第5题,想了一会儿就做出来了。然后,他用了几分钟检查了所有题目,发现没有大的错误后,他就再做第15题,他在脑子里把与这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逐一回忆,由于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回忆了几遍之后,他终于想出了第15题的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

数学爱好者的数学考试技巧【第八篇】

在目前择校的过程中,数学或者说奥数仍是中的重头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败,那么,如何在数学考试中拿得高分甚至满分,来取得择校的最终胜利呢,下面就来看看考好数学考试的五大技巧及方法。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70 2341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