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适合朗诵的红色家书范例【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2024年最适合朗诵的红色家书范例【参考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2年最适合朗诵的红色家书【第一篇】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

家书浸润着历史沧桑。

从寻常家信到狱中飞鸿,

从少年提笔到临终遗言,

笔端的倾诉历久弥新。

不忘初心,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牢记使命,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期,余杭街道邀请基层党员代表,录制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通过音频再现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生动展现他们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报国理想、真挚的为民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

我们邀请到余杭街道党务工作者胡燕同志,作为本期的朗读者,她将为我们朗读邓颖超写给侄子周尔均的一封家书《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

写信人:邓颖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收信人:周恩来侄子周尔均

时间:1954年1月24日

《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

尔均同志侄:

尔鎏同志侄同此不另。

航快信已收到,知道你已加入共产党,至为兴奋!今后,你必须加强党性的锻炼,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断地为着党员的八条标准而奋斗,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争取如期地转为正式的党员。你必须注意密切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向群众学习,从而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你自知应不骄不馁,但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以不断的实践为要。

兹就你的同宇伯父(七伯之弟)因公赴渝之便,特函介绍他来看你,我们的情况可由他告诉你。你的情况亦望告他转我们。我的病已较前大好了,每日已能工作二三小时,你可勿念。

匆草。即祝进步,健康!

邓颖超

一九五四•一•二十四

这是邓颖超在1954年1月24日写给周恩来侄子周尔均的一封信。邓颖超写给周尔均的信共有四封,前三份都称呼其为“尔均侄”,只有在这封信中称其为“尔均同志侄”。先称“同志”再称“侄”,可见邓颖超对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的强调。她是把革命情谊看得比血缘亲情还重啊!信中提到的周尔鎏,是周尔均的哥哥,也是一位共产党员。

周尔均1953年12月3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当时,他在西南军区后勤部工作。在入党宣誓后,周尔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当天用航空信把这个喜讯报告了七伯七妈,即周恩来夫妇。邓颖超接获这一消息后十分喜悦,信中“至为兴奋”四个字可以为证。

对侄儿入党后的奋斗方向,邓颖超在信中提出了“三个必须”,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新党员的殷切期望,也体现着她对晚辈的严格要求。她勉励周尔均要加强党性锻炼,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而信中提到“党员的八条标准”,指的是1951年刘少奇归纳提出的“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经过整理和修改,被写进当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成为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这里的党员八条标准与今天《党章》中对党员八项义务的规定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八条标准还是八项义务,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不易,因此邓颖超提醒周尔均“从思想上、行动上加以不断的实践为要”。

信中提到的“同宇伯父”是指周恩寿,也就是周恩来的弟弟。而“七伯”是周尔均对周恩来的称谓。周尔均后来曾回忆说:“信是七妈亲笔写的,但信的内容代表了七伯的意见。”由于周恩来忙于国事,当时许多家书都是由邓颖超来书写的。而邓颖超的身体一直不好,这封信也是她抱病写成的。

信写好后,周恩来夫妇还特意当面嘱托周恩寿在见到周尔均时,一定要代他们祝贺尔均入党。周尔均听了自然是万分激动。这封信给了周尔均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成为他日后践行入党誓言的座右铭。

2022年最适合朗诵的红色家书【第二篇】

因是诀别信,不忍太快地看;未免悲切,也不要太慢地看。这信的纸张太薄,从手心滑落的瞬间,留下的痕迹叫血泪与大义。

陈觉、赵云霄是一对革命伴侣,两人于1925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相识相恋,后结为伉俪。学成后夫妇俩一同回国,投身革命。

1928年初秋,陈觉和已怀身孕的赵云霄在湖南先后被捕,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两人铁骨铮铮,誓不叛党。无计可施的敌人,残忍地判处了他们死刑,其中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到了10月10日这一天,丈夫陈觉在给爱妻赵云霄留下一封满含深情的诀别信后,从容赴死,时年25岁。

丈夫陈觉牺牲4个月后,赵云霄在长沙陆军监狱署生下一名女婴,取名“启明”,意思是在黑暗中盼望破晓。启明刚满月不久,赵云霄接到死刑判决书的当日,她给尚在襁褓中的爱女写下一封遗书。两天后,这位年仅23岁的母亲,带着对女儿无限的眷恋奔赴刑场,慷慨就义。

2022年最适合朗诵的红色家书【第三篇】

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

承载着人格与亲情

蕴藏着智慧与力量

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

如何做人、做事的

生动教材

今天

让我们品悟

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诀别信

这是我给你最后的一封信了

作品:这是我给你最后的一封信了

朗诵:俞安妮

2022年最适合朗诵的红色家书【第四篇】

导读为认真响应落实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关于“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赣江新区组织部发动全区党员干部读红色家书,写心得体会.今天网友给大家分享1篇来自赣江集团宋淑明的心得体会.

读赵一曼家书有感

从小我就崇拜赵一曼,在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初中看的小说,每次都为赵一曼烈士的事迹感动流泪,有时候在心底问自己,如果是自己,会成为为真理为国奉献的人吗?

近来看中央电视一套的“信中国”,又重读了这篇赵一曼烈士给孩子的信,如今看到红色家书中的这封信,我依然是泪流满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大诗人杜甫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用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实在恰如其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拉开帷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甘沦为亡国奴的英雄儿女们,舍小家,为大家,前赴后继,奋勇抗敌.1932年春,受党中央派遣,李一超(原名李坤泰)含泪抛下未满3岁的儿子宁儿,化名赵一曼,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多次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出于革命纪律及家人安全考虑,她毅然与家里断绝书信往来,而自己却在默默地承受着思念亲人与被亲人思念的切肤之痛.阅读赵一曼烈士这封用生命书写的唯一而特殊的抗战“家书”,母爱如山的亘古哲理再次获得诠释.

革命烈士赵一曼,把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战之中.不幸被俘后,她依然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就义之前,她给嗷嗷待哺的三岁儿子留下如下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自古至今,每一位父母都深深地疼爱着自己的子女.赵一曼女士,也不例外.但是,为了革命,为了民族,为了千千万万水火之中的劳苦大众,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漫漫的抗战斗争中.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华丽辞藻,赵一曼女士用朴实无华但包含深情的话语,告诉她最深爱的儿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今日重新读着这字里行间依然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的信,让我不禁潸然泪下,再一次为这位伟大母亲的大爱而感动着、震撼着!

她忍痛割舍亲情,含泪离开幼子,只身投入抗战之中,只为点燃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革命圣火.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一曼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她没有尽到父母的日常职责,她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粮食,却用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粮食.毋庸置疑,赵一曼女士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儿子的爱,已经超越了千千万万个普通母亲的爱.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尽好父母的职责.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温室中,享受父母家人的宠爱,我们时时刻刻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操,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我们要学习赵一曼烈士用自身行动教育子女的精神,要做到爱岗敬业、踏实勤奋、无私奉献等,再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看似只是一封家书,但在国家民族饱受摧残的时候,这样的一封家书正是代表着千千万万个像赵一曼女士这样的革命烈士,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盛世.朋友们,让我们珍惜这今天美好的时光吧!

70 2603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