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热选【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热选【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一篇】
课题:十、打绳结(劳动课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学会打绳结。
2、提高学生对劳动作用与价值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与能。
教学重点:
多重单结、平结的打法。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粗绳1根、针线1根、示意图幻灯片若干、中国结1个、红花若干;
学生:绳子4根、棉线1根。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同学们,请仔细看这根绳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师:对。这根绳子的一端已经脱线了,那么该怎样阻止它继续脱线呢?
生答:用剪子剪去已经脱开的线,然后用打火机烧一下;打一个结。
师:(学生演示后)。
在生活中,小小的绳结既实用又方便,你们说是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打绳结。(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设问:生活中常用的绳结有哪几大类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今天,我们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看一看哪一个组最棒,完成得最好。你们有信心取得比赛的胜利么?(学生此时兴趣昂然)。
(出示幻灯片)请看规则,我们一起读好么?
真学习,争取成功;
帮互学,团结奋进;
按时完成,勇争一流。
2、分步学习。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关的比赛。
(演示针线从布料中滑过),教师提出问题“在缝扣子、缝沙包时,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答:在绳子末端打一个结。
师问:第一关的比赛就是学习“多重单结”的打法,“多重单结”属于哪一类呢?对,它属于“端头结”。(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比赛--认真学习,争取成功。”接着看图示范,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比赛--互帮互学、团结奋进。”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检查,并鼓励每一个小组“按时完成、勇争一流”。全部完成的小组可得到一朵小红花。(此时同学们情绪非常高涨)。
小结并设问。
小结:“第一关完成好的小组要继续努力,落后的小组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
设问1:“端头结“除了“多重单结”还有哪些?”
答案:单结和双股单结。(教师板书)。
设问2:“端头结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固定端头。(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二关的比赛。
比赛内容:打平结。(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比赛--认真学习,争取成功。”接着看图示范,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互帮互学,团结奋进,(教师辅导)。
教师小结,活结除了“平结”之外,还有“活平结”、“蝴蝶结”(教师板书),他们由“平结变化而来,只是把单股的绳头变成双股,然后教师简单的进行演示,“活结”的特点是“易解易结”(教师板书)。
(三)、进行第三关---自由闯关。
自由选择两类绳结中未学的绳结中的一种进行比赛。
(四)、根据得红花多少评出优胜者加以鼓励。
3、自由练习,以蝴蝶结为内容,选若干名同学进行比赛(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练习)。
4、课后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小小的绳结在勤劳智慧的人们手里,还变化出了许多造型新颖、美不胜收的艺术品呢!比如:纯欣赏用的中国结、蝴蝶结等(出示)。
此时设问,还有什么美丽的绳结呢?
学生答: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吧!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更实用的的绳结来。
板书设计:
类别名称特点。
端头结1、单结。
2、多重单结。
3、双股单结固定端头。
非永久性绳结(活结)1、平结。
2、活平结。
3、蝴蝶结易解易结易解易结。
永久性绳结(死结)。
专用绳结。
点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并能复述课文。
重点:课文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难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具:生字卡片、大雁图片电化教具:课件。
一、语言导入。
在我们汉语言中,有一类深受人们喜爱的词语,叫成语。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富有启发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读通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哪些读音比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自主分析、领读难读字音。)。
2、老师也有提醒大家注意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三、理清脉络。
1、聪明的同学读了课文,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课文在叙述故事上的特点:
先果后因,对话多。
2、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学呀?(读一读,演一演,论一论,找一找,)。
四、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1、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把握语气。
2、小组讨论后,练习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先说说准备怎么读,其它同学建议,读完后再评价。
五、演一演(大雁怎么飞来,怎样掉下来)。
1、同桌互演。
2、指名学生上台演。(手拿大雁图片)边演边说,边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关注“慢慢地”、“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这些词语,体会大雁心理非常害怕,为理解最后一段做铺垫。
六、论一论。
1、默读最后一段。思考:那一句讲更羸看到的,那几句讲更羸分析的,边想边划下来。
2、联系上文,同桌讨论更羸分析得有道理吗?全班再交流。
七、找一找。
1、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只什么样的鸟?(被弓箭下怕了的鸟。)。
2、现在多用“惊弓之鸟”来比喻人,比喻什么样的人?在生活实际当中找一找。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寓意(比喻受过惊吓遭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八、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成语故事不但内容有趣,而且蕴含深刻的道理,能让人受到启示。在说话写文章时,恰当运用成语,可使语言简洁、生动,有更强的说服力。在“webquest”中的“我读成语故事”中有老师提供的几个成语网站,快去阅读,读后把感想发表在“课后讨论‘中。
板书设计:
大雁直上飞直掉下。
飞得慢受过箭伤。
听到弦声掉下来。
叫声悲惨孤单失群。
观察分析判断(正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三篇】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那碧绿的“大蜻蜒”,(),犹如()。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好像()。那鲜红色的“大金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四篇】
1、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作者家乡的美。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五花山的美。
2、从美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在感受五花山美的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2)五花山的春、夏、秋的图片进行欣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山的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写出的课文。
4、对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这是一座怎样的山?二.初步感知课文。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1、轻声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看看文中的五花山是怎样的。
2、回想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3、课文最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4、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在这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 ̄ ̄”划出来。
5、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课件)。
6、在这些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就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美美地读一读。
7、分别指导朗读这些句子,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可打乱顺序指导)(1)表示金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金色的阳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师:对,就带着这样的美再去读一读这句?(请一位学生读)。
(2)表示杏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是呀,秋天的五花山不仅美丽,而且还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景象,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尽情地想象一下,山上哪些东西会象熟透的杏和梨。师:在你们读这一句时,你们发现了吗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师:你们在看课外书时有没有积累过这样的比喻句?(3)表示火红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很好,树林跳舞,火苗跳跃,作者不仅把树林比喻成了火苗,还把树林和火苗当作了人来写,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老师这儿也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课件)。
(4)表示紫红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8、这么美的文字,大家想读吗?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提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词来造句,进行语言y这b的训练。
9、大自然真神奇,让我们走进多彩世界,感受自然自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这神奇美丽的五花山。欣赏五花山的图片。(出示课件,生边欣赏师边朗诵:多么美的五花山,落叶松的金黄,枫叶的红,红松的绿,好像一枝大自然的神笔在大地上作的一幅艳丽的水彩画。)。
10、是呀!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多么美呀!优美的句子多么令人神往,使人陶醉,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份美。(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师生共读)。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五花山就是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知道?
2、齐读最后一段。(学习省略号,作者还省略了哪些颜色呢?谁来补充?)。
四、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体会春、夏、的五花山的颜色的不同和相同。
二、三自然段。
2、他们共同的颜色都是绿色,那么它们绿的相同吗?哪不同?
3、我们通过朗读来区分这不同的绿。
4、我们来看看春夏这两个季节绿的到底如何不同?(出示课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绿)。
5、五花山不仅秋天美丽,而且春天和夏天也别有风味,我们一起把春、夏、秋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6、生齐读二———四自然段,再次感受这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总结。
1、读到这老师想写一句话送给大家:淡妆浓抹皆是绿,五颜六色总关情。
2、请大家带着赞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五篇】
(指生说)出示图片:夏老师这里拍了一张照片。
师:这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延岭,我们泰顺的名山,我们温州的名山。
假如夏老师带着同学们登上顶峰你们会怎么喊,(指生2)你会怎么喊,。
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喊“喂”好吗,一二喊:大家站起来,让全罗阳的人都听到我们的声音好吗,准备一二喊:声音再大些,让所有泰顺人都听到我们的声音,预备一二喊:。
坐下。
哇,同学们今天真精神!
2、同学们,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出示图片)你看,这座山美吗?(生:美)。
美在你们的眼里,美在你们的心中。这座山的名字叫(手势出示:五花山),那是“五花山”呀同学们,(读。)。
二、初读课文。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课文,你们读过了吗?夏老师,很想聆听你们三(1)班同学朗读课文的声音。来,拿出课本,翻开137页,自由认真美美的把课文读真正确,读流利。开始吧!
2、读好了,这座山为什么称之为“五花山”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已经最能“概括”说明了为什么称之为五花山原因的句子。快,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看学生)。
3、谁来?(指生)你是第一个举手,请你。(你找到的是这一句,那位同学不一样的)。
同学们,跟他一样的请举手,真实英雄所见略同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这一话有一个词能概括颜色非常多的是?(板:五颜六色)。
三、品读课文,感知颜色多。
1、导:五颜六色什么意思呀?同学们。(指生说)。
是呀,课文写五花山颜色的词都有哪些呢?
指生说: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这就叫五颜六色。
2、这缤纷的色彩,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五花山的秋天吧!(课件出示配乐师导)。
四、美读课文,感受五花山的美。
1、导:美吧?(生:美)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描写的更美呐。
自己认真的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画下来。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发现三(1)班很多同学很会读书,已经把最美的句子用笔画下来了。
2、反馈。
师:谁来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通过声音来告诉大家。
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受到美?
环节一:。
出示: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师: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受到美?
生:……是呀,这是秋风萧瑟的季节里,刚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指示这个学生读)。
这是秋风萧瑟的日子,刚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来全班一起来(齐读)。
是所有的阳光集中到这,带上我们的联想,这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这,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与舒适。来,齐读。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了联想,感受到了五花山的美,还有吗?
环节二:。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
火红色--你从树林的颜色感受到它的美。
跳跃--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你从树林的动态感受到了它的美。
一簇簇--你从这个叠词感受到了它的美。
师:同学们夏老师不明白树林怎么会是像火苗呢?
(颜色)有道理,颜色像火苗,还有呢?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它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火苗在跳跃,火苗闪动,树林在跳舞,谁能把这处的树林读活起来。(三位)。
活起来啦,谁能读得更活?我们全班把活的感觉一起读出来。
环节三:。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师:还有吗?
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出示色卡)。
环节四:。
出示: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美?
读完出示课件:幕布。
这就是紫红紫红的幕布。
环节五:。
生读。
秋到来了,树叶变黄了,松柏它却不怕秋霜,依然那么翠绿,真奇妙。
来,读出你的感受。
好样的。这是一棵不怕秋霜的松柏。那是一棵顽强的松柏。
3、秋的整体感受。
着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刚才同学们通过我们那双慧眼发现了美,感受了美。现在你们推荐一位朗诵高手上台,去尽情享受五花山的秋的美吧!
读得不错鼓掌,你觉的还有谁会比你读得更好,帮我推荐一位,。
来点音乐好吗?(配乐)。
师:音乐配着你美妙的声音,听起来就是爽。
大家也跟着这动听的音乐,一起去享受语言文字的美吧!(配合读)。
4、学习春夏的五花山。
师:秋的色彩五颜六色,春的五花山有是怎样的呢,请生读。
五、拓展。
导: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颜色不一的五花山,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到五花山一游,你会选择哪个场景拍摄下来,为什么?拿起笔简单的写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六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情趣。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呢?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讨新知。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分层优化,升华重点。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面积=。
的面积=×边长。
2、巩固性练习。
笔算、口算(教材79页)。
3、拓展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
四、小结本课。
师: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为只这一点很了不起。不足的是少数同学还没真正理解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计算不够熟练。有待逐步提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七篇】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3.p61“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
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
第2题,1分钟能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并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
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
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2.例2(一般的计算)。
(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
(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
3.p62“做一做”
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
4.练习十四。
第1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2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题,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
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时间段。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第10题,作为一个常识,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单位是100进制之类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
五、教学建议。
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八篇】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况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一、复习旧知。
1.商店上午卖出147千克苹果,下午卖出295千克苹果,一共卖出。
多少千克苹果?
2.填空。
(1)小明家到学校有488米,约是()米。
(2)学校买来的故事书767本,约是()本。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例4,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任务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可以把问题换成:
列式:竖式:
(3)任务三: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三、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2、完成练习九第12题。
3、完成练习册第38页。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清明节网上祭祀的方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