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一分钟党史故事范例【优质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精编一分钟党史故事范例【优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一分钟党史故事【第一篇】
1970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20多分钟的路程从来走去走回。一次,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最后,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便用车,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优秀一分钟党史故事【第二篇】
1947年2月,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实行重点进攻。蒋以西北王胡宗南的精锐部队25万人围攻陕甘宁边区,而彭德怀统率的西北野战兵团只有2万多人,敌我力量对比是十比一,边区形势非常严峻。为了诱敌深入,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并将中央领导机构一分为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当时留在中央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共800人。毛泽东要以这800人转战陕北,以“蘑菇战术”拖垮胡宗南的20多万精兵,粉碎蒋介石的所谓重点进攻。转战陕北,酷似长征。党中央辗转行军,大迂回运动,在强大敌人紧逼追击下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在千山万壑中引领胡军“武装游行”,从一个沟壑转移到另一个沟壑。有时,两军相距仅四五里路,有时毛泽东率部刚走一会儿,敌军就进了村。这种险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中央支队负责人的任弼时提出,还是过黄河暂避一下。但毛泽东坚持不同意,说中央留在陕北,首先我要留在陕北,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过黄河。胡宗南正希望我过黄河哩!我不过黄河,就可以拖住他,既使他不能投入别的战场,减少别的解放区的压力,也能在这里消灭他。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坚韧的毅力和高度的镇定转战陕北一年,既稳定了党心,也使蒋介石在河东消灭中央的图谋泡汤。
(面对那么多的强敌,毛泽东就是不过黄河!目的就是为了牵制胡宗南!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全然不顾及自己性命,这就是领袖的魅力所在!)
优秀一分钟党史故事【第三篇】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我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这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就应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那里我想和大家一齐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用心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我。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优秀一分钟党史故事【第四篇】
1970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20多分钟的路程从来走去走回。一次,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最后,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便用车,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解放后,吴德峰长期担任政法战线的领导工作。有一次,他继母的一个侄儿因为当过国民党特务而被人民政府逮捕,亲戚前来求情,他严肃地说:“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求情无济于事”。亲戚无功而返。镇压反革命时,吴德峰的胞弟吴世悉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认定他有罪,便派人到武汉将其抓回保康县。亲属们到武汉求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德峰帮忙,让他给当地政府打招呼关照。吴德峰不但没做打招呼的工作,反而一直说服亲属,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办。吴德峰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原来的部下曾有人求他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每次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对来人说,“正因为你原来是我的部下,我才更要严格要求你、爱护你。我们都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可不能拿党的原则当儿戏!”由于吴德峰总是把前来疏通关系的亲朋好友拒之门外,他的勤务员常常感慨,“要走吴老的后门算是没门,他叫你连窗户都爬不进去!”
优秀一分钟党史故事【第五篇】
1、1952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2、1959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