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一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一、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准备。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三、新授。
1、导入新课。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四、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五、总结(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三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 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四篇】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五篇】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六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题实践活动“估一估”。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生活里进行估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树叶的图片(见课本),大一些的杯子和1千克水。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出示一摞本子:告诉学生,这么一摞本子有20本。
3、告诉学生:第2摞的本数是第1摞的2倍,你知道第2摞到底有几本吗?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一估”。
2、估计书的本数。
(1)谈话:老师想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校图书室的图书,你们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小结:可以先数出一排书的本数,再估计出一个书架上书的本数。再估出图书馆里的书的本数。
(4)学生分组到图书室进行估计。
(5)汇报估计情况。
3、出示树叶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估计图里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1)学生组织讨论。
(2)交流:可以先数出一个框里的树叶数,再估计整幅图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3)学生独立数数、估计。
4、出示树叶第二幅图。
(1)要估计这幅图里的树叶的片数,你准备怎么估计?
(2)小组讨论怎样来估计。
(3)学生估计树叶。
(4)交流估计的方法。
5、出示树叶的第三幅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怎样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各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估计结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方法。
6、教学第3题。
(2)老师出示一桶水,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一桶水大约有几千克?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三、教学“试一试”
按课本上内容依次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估计的问题、结果和方法。
1、估计一下,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2、再语文书上任意找一页,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能估计出其他一些物体的个数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七篇】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大全【第八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