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防控知识范例(精彩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新冠病毒防控知识范例(精彩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第一篇】
1.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常消毒,预防流感、肺炎等冬春季传染病。
2.请不要带病出行、旅游或上学、上班。
3.如果有咳嗽喷嚏,请您佩戴口罩。
4.勤洗手可以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染病,请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
5.开空调时记得定期换气。
6.请保持卫生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7.及时清理消毒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呕吐物,预防肠道传染病。
8.出现发烧或感冒咳嗽,请佩戴口罩并及时看医生。
9.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10.搞好市场卫生环境,预防禽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
11.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12.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可能传播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尽量避免接触;
不食用病死禽畜。从事饲养、加工、销售等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13.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14.公民应积极配合医疗卫生人员采取调查、隔离、消毒、接种等卫生应急处置措施。
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第二篇】
一、关于新冠肺炎相关问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
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防护小常识
1.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手掌相对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双手互握,揉搓骨头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转动揉搓;
6立:五指并拢,将指尖立于另一掌心处,旋转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3.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4.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大部分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口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非医疗高风险的一般工作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4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三、面对特殊情况的处置
1.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应如何处理?
当出现如下情况时,需及时消毒处理:
1皮肤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2黏膜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3衣物若被污染物污染时:按患者衣物处理,若无肉眼可见污染物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人群应如何管理?
1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仅有发热,体温低于℃,建议严格居家隔离,多喝温开水,检测体温1至2天,无好转,到门诊、急诊就诊,外出时戴口罩;
2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发热高于℃,有咽痛咳嗽,应到门诊、急诊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疫情来临时,面对恐慌,我们如何应对?
1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2接纳并觉察。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接纳自己,停止对自己的责备。
3给自己列出一个愉悦反应事件清单,写下那些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个电话、泡个热水澡、做有氧运动、和家人一起游戏、完成搁置已久的计划……
4放下手机、停止对疫情的过度关注,去做愉悦反应清单里的事情。
5当出现应激反应时(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体没有力气、精力不佳,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冠肺炎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寻求专业评估及干预。
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第三篇】
一、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
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度30分钟、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
2、症状:
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也有无症状感染者。
3、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4、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二、开学前
1.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制度,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2.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3.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4.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5.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6.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7.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三、开学后防控重点:
1.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并做好记录,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5.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6.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7.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8.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0.加强个人防护。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食堂工作人员还应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工作服应当定期洗涤、消毒。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还应做好个人防护。
11.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2.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3.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4.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15.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16.设立健康宣教课堂,由专人定期对学校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指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外出,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去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口罩。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送往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2.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3.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4.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5.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第四篇】
一、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0、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1、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2、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3、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4、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5、空调消毒如何做
(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2)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3)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16、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二、个人防护知识
(一)洗手篇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二)口罩篇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2、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3、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三、居家防护知识
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3、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
(1)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2)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4、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
(1)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
(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5)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4、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7、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8、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9、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11、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同时符合以下2个条件
(1)流行病学史: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居住区传染病流行情况,是否为聚集性病例中的患者,是否造成他人感染等。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发热;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即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房间通风换气;
•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五、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腋下体温≥℃)、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下一篇:2023团委工作要点范例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