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例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例精选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篇】

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市、区委、区政府、牌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

成员:

(综治委员)

(村支部副书记)

(村民兵营长)

(主任)

2、分工小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信息组、转移组、安全组、卫生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信息组:支部书记、村民主任

抢险组:由民兵营长、农民技术员、民兵组成

转移、安置组:由护林员、团支书、妇联主任等人员组成

卫生组:由**卫生站具体负责

治安保卫组:由片区民警、、综治管理员、民兵等人员组成

二、运行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本预案的启动条件和程序:根据信息监测部门或事发地的紧急通报进行分析评估,当确认发生或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时,报牌楼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小组组织召开会议,制定应急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预测与预警

村应急领导小组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完善预测和预警机制,科学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信息监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网络,在现有汛情和森林防火监测等手段的基础上,拓展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3、监测内容:负责本村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本村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

4、信息报告:①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村委会、村小组要立即如实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世界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虚报有关情况。②村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应急预案小组报告,并将牌楼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小组领导批示或指示传达各村委会,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村民小组要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测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乡政府办公室。

5、先期处置:①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村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应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牌楼街道办事处报告。②村应急领导小组在向办事处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6、恢复和重建。

7、善后处置:①村委会应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得做好善后处置工作。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事故现场,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8、恢复重建:村委会具体负责恢复与重建工作。需要上级政府给予援助的,由村委会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三、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村应急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及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财力、物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保障

(1)群众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加强社会力量的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村委会按照预案分工调用应急队伍和社会力量进行处置。必须时,要及时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

2、财力保障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必要时,请求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

3、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储备、调拨方案,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应急储备物资调用由村应急预案小组统一协调。

四、基本生活保障

村委会要积极配合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治安维护。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五、监督管理

1、宣传教育

(1)要通过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

(2)要在全村普查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知识进村入户活动,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3)要及时向村民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内容(涉密内容除外)、预警方式和报警电话。

2、责任与奖惩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村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村委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运用紧急权力,采取应急措施依法实施监督。

(2)对不报、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情况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二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维护企业稳定,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结合项目实际,特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 施工项目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可能引起媒体关注的安全和质量事件。这类事件的发生多因安全质量的管理松懈、责任心不强,违章指挥和操作等行为而致,社会影响大,容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传播途径广,速度快。

二是有组织的群体性阻工事件。这类事件多发生在工程开工及施工过程中,多因地方群众的拆迁征地以及补偿遗留问题的影响而起,大多采取的是阻挡施工道路和围攻办公场所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行为,这类事件涉及人员较多,矛盾复杂,非常敏感。

三是是合作队伍发生的群体性治安事件。这类事件的发生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中,因合作队伍间的长期矛盾和摩擦引起,容易引起治安事件。

四是因工程结算、队伍变更、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等纠纷而诱发的阻工、上访等事件。对于这类问题,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以说服教育为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防止事态扩大。

五是内部员工队伍发生的焦点矛盾激化事件。这类事件发生较少,一般是由于工资拖欠时间久、管理不透明引发的猜疑等矛盾的长期积累而引发的一些事件。

二、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1、项目部成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

组 长:项目部经理、书记

副组长:项目部班子副职成员

组 员: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

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组主要职责:

(1)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指示精神,结合项目实际,研究制定本项目工作安排,积极抓好落实。

(2)组织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摸排、汇总、分析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内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并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与措施。

(3)对于发生的上访、阻工、强行扣押资产等事件,要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做到不回避,不推诿,积极应对,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劝解和法律疏导平稳解决。

(4)及时收集、整理并向上级报告上访事件的信息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5)制定拖欠农民工、供应商资金发放方案,做到手续健全,程序规范。

三、奖励机制

对于在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及早发现问题,有效制止较严重群体事件以及在维稳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成绩突出的,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有关要求

1、项目全体干部职工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做好维稳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做好维稳工作,创造稳定和谐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

2、抓好突发事件源头控制,以工资拖欠、材料款拖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设施损坏、施工扰民等问题为重点,分析这些方面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排查和预防矛盾纠纷,防止问题和矛盾转化升级。

3、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力化解,切实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项目。

4、各部门负责人、各职能人员必须自觉承担起维稳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落实职责,明确任务,掌握情况,及时报告动态信息,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项目生产经营及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三篇】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范围内发生的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快速反应

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

(三)分类指导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区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四)及时处理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利后果。

卫生院设立指挥中心,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启动预警机制,并由镇政府批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进入应急状态。

(三)指挥机构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统一指挥和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2)、核实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究、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协调成员部门(单位),配合各村、社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

3)、对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我院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技术方案,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检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组

成的专家咨询组;组建、培训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卫生监督、环境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机动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对受害者的救治措施,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工作;对事件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监督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镇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要时,提请区政府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1、各村

根据卫生院安排,协调本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开展督查,掌握本辖区的疫情动态,向卫生院报告;做好防病必需的技术和物资准备;指导开展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协助上级单位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好现场处理工作;依托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2、确定监测点,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防治对策;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指导各村(社区)做好疫点处理工作;对各村(社区)和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工作。

督促落实辖区内监测点和各有关单位做好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样品采集工作,及时报告事件动态情况;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工作。

3、各类医疗机构

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工作小组,建立院内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医疗机构内的消毒等预防工作,重视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病例监测、筛选、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4、卫生监督

重点开展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我院组建由卫生管理、、临床医学、卫生监督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专家库下设传染病及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专业委员会、食物中毒专业委员会、职业中毒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卫生院决定,专家库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院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院组织相应专业委员会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指挥中心提出是否启动预警机制,或启动何级预警机制的建议。

卫生部门要组建规模适度、人才配比合理、专业素质高、精干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人员由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题及时进行预警。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第

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

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要求

由镇政府突发事件指挥部指挥协调全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由区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建红色应急机动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菌、后勤保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为疾病控制应急分队、医疗救护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后勤保障分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应在临时现场指挥部领导下承担现场处理工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二、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第一、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第二、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第三、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第四、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第五、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六、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4、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四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在水边玩耍的危险。

2.知道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时候不靠近水深的地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水。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1)有水的地方:湖边、河边、海边、游泳池等场景一组;(2)故事《小猫咪咪落水记》。

2.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幼儿学习资源《水中游玩要当心》。

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喜欢玩水吗?

幼: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玩水,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

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水的地方(湖边、河边、海边、游泳池等)。

师:谁陪你们去的?你们是怎么玩的?(幼儿回答)

基本部分

1.师:小猫咪咪也很喜欢去这些地方玩耍。(教师出示小猫咪咪的图片)但是呢,小猫咪咪在水边发生了一件事,让小猫咪咪再也不敢独自去水边玩水了,是什么事呢?请听故事。

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2):故事《小猫咪咪落水记》。

提问:小猫咪咪是怎么跑出家门的?它都在水边干什么了?它为什么落水?如果没有鸭大婶,小猫咪咪会怎么样呢?

小结:水边虽然很好玩,但是水边又湿又滑,很容易发生危险。没有大人在身边,小朋友不能独自到水边玩耍。

2.互动讨论: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阅读故事《水中游玩要当心》。提问: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1)在公园的中心湖:爸爸妈妈带淘淘划船,淘淘趴在船舷上,使劲够湖里的水草,船都被他压歪了。

(2)小河边:当当一个人挽着裤腿在捉鱼,晴晴站在窄窄的河沿上两手伸开在玩走平衡木的游戏。

(3)大海中:兵兵不顾妈妈呼喊,自己去追赶被海浪卷走的皮球;莉莉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跳海浪。

(4)游泳池里:婷婷在妈妈的帮助下,带着游泳圈玩水;丁丁站在游泳池边模仿运动员跳水。

小结:在水中玩耍,一定不能远离大人,要避免做危险的动作。

结束部分:完成幼儿学习资源的操作练习。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带领孩子到水边玩耍时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防溺水活动反思夏季来临,下水游泳、嬉水成了孩子和大人们又一件有趣的活动,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却是最令人担忧的。为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预防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一些预防溺水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单独到池塘边、河边或田间水沟玩水、嬉戏,不独自和同伴去河边游泳,当发生同伴溺水危险事故时及时向附近的大人求救,不得自行组织救助等。其次,老师通过讲事例、齐讨论的形式,传授孩子一些自防自救的知识,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孩子掌握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本班级很多小朋友放假都会回乡下老家,乡下很多的小河和小池塘,所以关于防溺水的教育尤其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在讨论真实事例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都感受到溺水的严重性,但是对溺水的概念又很模糊,不理解。很多幼儿在讨论中都透露出自己曾经有过在小河边或者池塘玩水游泳的经历,但是却从不了解其危险性,只当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来看待。而且这跟家庭教育关系比较大,很多家长注重这方面安全教育的孩子也会知道去小河池塘游泳有危险,如果要游泳要去正规的游泳馆,并在大人的陪同下带上安全防护设备。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幼儿都基本了解游泳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不能去游泳,以及游泳馆游泳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但是安全教育需要家园共育,还是需要家长的协助。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五篇】

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目标任务

(一)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本预案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无条件

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

(三)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四)设立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

(五)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造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预防与应急组织

(一)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全面领导本镇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医疗救治重大事项的决策、督查落实和指导工作。

3、负责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

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应急指挥中心,决定人员疏散或隔离,

并依法对疫区封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室,陈明礼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韩胜吉、奚超祥、王娜娜、相辉。

办公室职责:收集、汇总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并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负责与区突发事件应急各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负责落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工作组织

1、医疗救治小组及医疗救护队

(1)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全院应急医疗救治工作,负责本院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制定工作,成立医疗急救、护理、后勤保障等相关组织负责组建现场医疗救护分队,接受领导小组的派遣负责本院内的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的信息收集、汇总、报告工作负责落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疾病控制组

组长:

成员:

各卫生室主任

职责:负责全镇突发事件后疫情防治工作负责对突发事件灾害区疫情处理方案制定工作负责疫点消毒和疫区资料信息汇总报告工作指导相关人员对疫区的消毒、封锁接受指挥小组的领导,完成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3、卫生监督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全镇疫点水质监测,生活饮用水安全等工作制定饮情况

用水、生活饮食标准指导全县生活用水等管理工作规范救治小组的质量建设。

5、后勤供应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对突发事件的所需物品设备、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负责车辆和各种急救物资的调配和应急负责参加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

三、预案启动

突发事件发生后,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医疗救治工作程序及措施

1、接到突发事件急救信息,应迅速派出救护车赶赴现场,同时报告卫生局。

2、在接诊急救病人时,如发现重特大灾害事故信息,应迅速报告区卫健局。

3、院内救治迅速到位,畅通绿色通道,做好救治准备工作,确定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

4、确定专人负责,伤病员救治情况的收集汇总并及时向区卫健局报告。

5、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依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在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①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②发生或者发现不同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③发生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的

④发生重大火灾、水灾、特大爆炸、车祸及其它重大伤害事件。

6、疫情突发时,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报告程序。不得漏报和瞒报。

7、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六篇】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各种隐患,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将预防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学校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发展。

二、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同;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反应迅速,措施果断。

三、监测网络

建立起学校、政务处(值班室)、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突发事件防控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报告体系。

华晶学校预防监测领导小组指挥长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务工作的副校长任副指挥长,预防监测站设在校政务处(值班室)。

学校按照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监测机构。

四、防控预警信息报告体系

学校突发事件预警监测机构,发现或接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内各种情况报告后,年级组(班主任)必须在半小时内报到政务处(值班室),学校必须在1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科技局报告。

预警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必须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名称、性质、可能原因、波及范围、发病人数及健康状态、潜在威胁和已采取的措施,同时报告报告单位和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诱发事件的原因和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责任报告人应对上一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信息进行确认。

五、突发事件预警分级

根据《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分为三级预警。

六、防控措施

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

1、防控领导小组进入工作,主管领导主持日常工作,并随时向领导班子汇报,进行必要的防护知识的宣传。

2、学校实行部分门禁,进入校区实行验证制度。

3、学校门口设立主要病症检测制度。

4、加强环境卫生状况检查。

5、进行防护水平升级的人力、物力准备。

二级预警:

1、学校开始实行门禁制度。

2、住校学生一律不许出校门,走读学生进校门要进行主要病症检测。

3、建立学生疫情监控制度,实行学生每日健康登记制度。

4、教职工限制出入,严格控制与疫区之间的人员流动。

5、学校开始设置医学观察区,对外来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必要观察。

6、每天定时在规定部位消毒。

7、校领导带班,安排人员值班。

8、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进入准备状态,相关物资、设施到位。

一级预警:

1、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制度。除领导机构成员和必要后勤保障人员在搞好防护并经校长批准后可以外出,其他人员一律不许出入校门。

2、学校主要领导主持防控工作。

3、校领导24小时昼夜值班。

4、校领导至少1人实行保护性隔离,给所有在一线工作的人员配备防护药品,实行严格防护。

5、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6、实行局部隔离,部分区域非学校主要领导任何人不能出入。

7、开始全方位的.消毒,对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

8、对出现疫情的班级停课。

9、与政府防疫部门、医疗机构保持热线联系,确保病员的及时救治和必要的防控物资支持。

10、做好特殊时期的后勤保障工作。

七、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华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在教育局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工作。

华晶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教务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政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

1、综合协调办公室:由政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负责对内对外的协调、联络工作。保持和外界及时、畅通的联系,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工作。指挥协调各组的应急工作。坚持向上级有关单位报送信息。负责起草出台的各种文件。统一宣传报道工作。

2、应急分队:由政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负责协助领导深入学校组织学生的身体健康的监控,以及有关应急工作。

3、学生工作组:由政务处、教务处等组成。负责各年级的联络工作,做好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4、后勤保障组:由总务处负责资金、物质保障和防护物品、药品的供给。

5、教学保障组:教务处组成。负责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应急时期的教学工作,维护教学秩序。

6、信息情报组:由政务处、教务处组成。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传达、报告工作。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七篇】

1、总则

目的

为提高和保障庙首镇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庙首镇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庙首镇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庙首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

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宣城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旌德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针对庙首镇可能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种类,特制定本预案。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庙首镇辖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林地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非正常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各类突发事件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通常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Ⅱ级(重大突发事件)、Ⅲ级(较大突发事件)和Ⅳ级(一般突发事件)。

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全镇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上级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区域内各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Ⅱ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全镇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全市、全县和相关单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Ⅲ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辖区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较多部门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Ⅳ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较少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庙首镇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本预案指导全镇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控制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及各村(居)的作用。

(3)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快速反应,协调应对。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上下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应急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成立旌德县庙首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镇应急委),为全镇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

成立旌德县庙首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总指挥:党委书记、人大**;副总指挥:镇长;指 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镇长、人大副**、武装部部长。

成员单位:党政办、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财政所、民政所、农业站、林业站、水保站、国土所、供电所、电信分局、移动庙首营业部、卫生院,指挥部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镇应急办),镇武装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党政办。

日常机构

镇应急办作为常设机构,设在镇党政办公室,由武装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党政办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设立值班室

值班室设在镇党政办,坚持领导带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0563-8621002(传真)。

工作职责

镇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统一领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研究确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负责抓好全镇应急重大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当突发公共事件超出本镇处置能力时,依管理程序及时上报并请求上级支援;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中协调与上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关系;部署和总结全镇年度应急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机构职责:贯彻执行镇应急小组的决定,负责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的全镇性重大工作事项提出建议,并报镇应急小组;负责全镇重大应急救援问题的调查研究、承办会议、起草应急方案、重要文件等;依据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全镇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措施和规划;负责《庙首镇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组织、指导和检查镇有关部门做好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评估工作;负责全镇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可动员力量的培训指导工作;督促落实和检查指导镇各单位组织实施的预案演练工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紧急预警发布和相关新闻报道的审核以及各新闻媒体的协调、接待等相关事宜;负责全镇紧急救援、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督办和协调应急救援所需资金、设备、物资的调拨、运输工作;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覆盖全镇的应急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收集应急信息,并对重要信息提出建议报镇应急小组;负责接收和办理上级领导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或需向上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督促落实镇政府领导和镇应急小组领导有关决定事项和指示、批示精神,适时做好与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的信息沟通工作;负责与县政府应急专家组成员的联络;负责与县有关部门的业务联系;负责与毗邻乡镇在信息沟通、应急支援等方面的联系和协调工作;承办镇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成员单位职责

贯彻落实指挥部决定,做好职责范围内应急工作情况处置、上报。

1、派出所、维稳办、司法所:维护突发事件所在地的社会秩序和治安保护工作,打击趁灾打劫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重点目标安全,密切注视与事件有关的社会动态,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组织当地群众撤离,组织救灾物资安全有序发放等工作。

2、民政所:负责救灾款物的筹集和储备,做好核灾工作,制定救灾款物分配方案,组织救灾捐赠工作,做好救灾及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开展救出群众安置工作。

3、水保站:负责对重大水库坝体垮塌、决堤、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勘察、预防和抢险工作,并向指挥部提供水险灾害易发地的预测预报,避免由此造成的重大安全事件。

4、农业站:负责对山洪水灾、山体滑坡、外来物种入侵等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做好农业灾情统计,农业减灾技术支持。当突发环境事件对农业、渔业生态产生严重危害时,参与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5、林业站:负责对森林火灾、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的监测、管控,并组织扑灭。

6、财政所:组织安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使用的的监督管理工作。

8、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勘察和抢险工作,负责向指挥部提供地质灾害易发地的预测预报工作。

8、供电所: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电力供应,负责为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提供用电服务。负责中断电力的恢复抢通工作。

9、通信:由通讯公司负责突发事件导致的通讯中断的抢通恢复工作,为抢险、救灾提供通信服务。

10、卫生院:组织安排受灾人员紧急救治和伤员转移。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

3运行机制

信息监测与报告

、信息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网络,在现有气象监测、汛情监测、地震监测、交通安全监测和森林防火监测等手段的基础上,拓宽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2)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要负责本镇或本行业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本镇和本行业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

、信息报告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村(居)、村民小组应立即如实向镇应急办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续报有关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情况,由镇应急办及时上报县应急办。

(2)镇应急办和各相关部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镇应急小组报告,并将镇应急小组领导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村(居)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向上级汇报。

(3)各村(居)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镇应急办。同时,镇应急办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向上级汇报。

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各村(居)、各部门,要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一般(Ⅳ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如实向镇应急办报告,并在1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特殊情况下,事发地有关单位值班人员可直接向镇应急办报告。对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的一般突发事件,也要及时向镇应急办报告。报告内容要简明、准确,应包括以下要素:信息来源、事发时间、事发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态控制及变化情况,必要时要随时续报。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镇政府应急办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和情况。对接报的Ⅲ级(较大突发事件)或Ⅳ级(一般突发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在2小时以内如实向县政府应急办报告。对接报的I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或Ⅱ级(重大突发事件),要立即向县政府应急办报告。对个别情况特殊,确实难以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县政府报告的突发事件,镇应急办应在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并说明具体原因。同时,将县领导的批示意见及时传达给有关村(居)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按照有关预案的规定,确定或预测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并及时向镇应急办报告。

镇应急小组在向县人民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应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先期处置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救治伤员、排除明显险情、控制事态发展等工作。

、分级响应。

一般突发事件(Ⅳ级):由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并负责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必要时,可请县、市级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派员赴现场进行指导,或派出救援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处置。

较大(Ⅲ级)突发事件: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善后工作

、善后处置。镇应急小组会同事发村(居),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在应急结束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事故现场,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镇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事发地村(居)具体负责恢复与重建工作。需要上级政府给予援助的,由镇人民政府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社会救助。镇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迅速调拨救灾物资,保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救济救助制度,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参与社会救助。

、调查与评估。镇应急办应组织有关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核查小组,对事件危害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在10日内将评估报告报送镇应急小组。镇应急小组负责向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调查和总结。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处置权限,要依法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及时确定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对责任主体提出处理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突发事件处置结束时,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对突发事件的全面调查、评估和处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发送有关部门认真落实。

、信息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做到准确把握、正面引导、讲究方式、及时主动、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

4应急保障

人力保障

镇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组建当地先期处置队伍(依托民兵应急分队等),组建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力量的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经费保障

镇财政负责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列入镇年度财政预算,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储备、调拨方案,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质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应急储备物资调用由镇应急小组统一协调。加强对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

基本生活、医疗卫生保障

镇民政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各村(居)选择当地小学校舍、村(居)办公楼等,集镇选择中学校舍、镇办公大楼等,作为临时安置场所。

镇卫生院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交通运输保障

处置突发事件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以抢险第一的原则加强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通信保障

镇所有的各通讯公司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治安维护

庙首公安派出所、镇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治安保障工作。事发地所在村(居)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宣传、培训和演练

镇人民政府应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镇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

5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八篇】

1.总则

编制目的

提高广东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提供保障。

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严寒、高温、雷电、灰霾、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重大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通信、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涉及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广东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预防危害性突发公共事件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防患于未然;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应急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对处置本行政区域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的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平战结合,协同应对。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重视提高广大群众的危机意识,依靠公众力量,充分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进和提高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技术与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化水平和指挥能力,完善决策执行机制,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应急预案体系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广东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人民政府应对各类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订的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订的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制订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县(市、区)、镇人民政府制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

省政府是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省长的领导下,由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省政府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省政府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立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应急委员会),作为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

办事机构

省府办公厅内设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工作机构

省应急委员会对外下设5个应急指挥机构:省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省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省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省各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按照省应急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落实本系统内各项应急措施。

地方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专家组

省政府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预测与预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预警级别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四级预警,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相关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应立即如实向省政府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两小时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或者省有关部门在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应急响应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省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省政府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多个省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应急结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恢复与重建

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使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险监管部门要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理赔工作。

调查与评估

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恢复重建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4.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求,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地质、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要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广东省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救援,并指导和协助当地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运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或协调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科技支撑

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广东省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5.监督管理

预案演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宣传和培训

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6.附则

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0 2179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