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课稿(精选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课稿(精选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第一篇】
同志们:
X月XX日至XX日,在中央第X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今天,我们主要从,为什么学习“四史”,“四史”的价值和学习“四史”的目标三个方面,与同志们作以交流。
一、为什么要学习“四史”?
说到为什么学习习“四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四史”。刚才说到了,“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
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深刻理解“四史”的重要价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切实有效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从而在走心中入心,在学思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基于历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特别是通过学思践悟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我们能基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等多个层面,去深刻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知史中爱党、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怀,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通过学习“四史”,还能让我们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以史为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从“四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伟大的历史沉淀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创造伟力。融汇于“四史”其中,基于历史的链条予以串接和展现出来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精神谱系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学思感悟“四史”,特别是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我们能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将这一独特政治优势转化为最大治理效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把握“四史”中的各类“知识点”,我们能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特别是通过培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历史认知观,从而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启迪昭示未来。因此,通过学习感悟“四史”,我们能更好地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强笃实的战略定力,探究治国理政之道,把握发展之规律,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关键是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好用好历史方法论,关键是要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一过程,就是推进学史明理和以史鉴今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学史、知史、悟史、史观、史鉴,学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四史”中,要在学和知上下真功夫、用笨功夫,切实学好历史知识,形成科学历史认知。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信是知行合一的纽带。通过学习“四史”,要在反思和内省中形成大历史观,从而更好地思出自觉自信、信出坦荡忠诚、悟出使命担当。学知在于用,思信在于行。通过学习“四史”,要树牢“长线历史观”,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知当下、展望未来。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三、学习“四史”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就像西天取经,一定要有“目标”,还要有九九八十一个小目标。学习“四史”也不是无的放矢,而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一)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共产党人也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如此。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四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一个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巨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三个深刻改变”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三个深刻改变”、完成“三件大事”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发挥精神的能动力量,以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百折不挠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更深地爱党爱国,增强应对挑战、激流勇进的自信和动力。学习“四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学习“四史”,能够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涌现了众多极具感召力的榜样标杆、优秀典范:有“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烈士方志敏,有“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普通战士张思德,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有“甘当螺丝钉、乐于助人”的好战士雷锋,有“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最美教师李保国。……这些在不同时期被点赞的榜样楷模,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形象再现,是共产党人精神图谱的具体表现。学习“四史”,才能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精神的定力,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从“四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任何自信,都不是空中楼阁,都具有坚实的力量来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学习“四史”,就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记载着社会发展轨迹,凝聚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把握这一历史逻辑,我们才能深刻认识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更要有历史的眼光和比较的视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及其先进思想家力求摆脱奴役和依附、争取自由解放的憧憬和渴望,为人类开辟崭新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正唯如此,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机械模仿走向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其显著优势,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集中展现。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成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四史”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三)从“四史”中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它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开拓创新、坚毅前行。学习“四史”,坚守“完全彻底为人民”根本宗旨。7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响亮地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产党人除了为人民服务,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虚心假意。这里的“心”、“意”,正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形象表述。学习“四史”,共产党人将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作为至善的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为,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学习“四史”,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学习“四史”,鼓起“勇气、志气、底气”这“三股气”,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一是不屈不挠的勇气。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共产党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既不畏惧、也不轻视,只要不屈不挠,就能成功。二是自强不息的志气。共产党人要有归零和清零意识,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敢闯人之未闯、创人之所未闯,创造新的精彩。三是脚踏实地的底气。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要“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痛苦而放弃,脚踏实地的实干、真干、一干到底,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第二篇】
同志们:
为大力推进党史教育活动的开展,严格落实好上党课的要求,今天,我就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毛泽东同志早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就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醒我们不要被敌人的腐朽思想所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这些深刻的论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社会,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相互交织,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把握好自己?我认为必须苦练“三种功夫”。
一、首先要练好思想上的“内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我认为在思想上:
一要看境界。思想防线牢不牢,要看思想境界高不高。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情操,它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当成一种人生修养,当成一种自觉追求,多一些学习思考,多一些调查研究,不因条件变好、地位升高、权力增大、事务繁杂而疏懒学习、放弃学习,才能不断夯实廉政思想基础。二要克欲望。古人云: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欲望是人最大的敌人。领导干部也有七情六欲。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经受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思想的“杂质”往往会越来越多,一些领导干部也因此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而“翻身落马”。三要防微杜渐。微就是小。态度决定一切,能否把自己打造成腐败的“绝缘体”,取决于对小事、小节的思想态度。“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一松,大节难保。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形势稍好,尤须兢慎”。这是在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冷静,特别是在好的形势下,更要小心谨慎,时刻做到“慎思、慎微、慎言、慎始”。领导干部要慎思。
二、要有守住廉洁自律的“防功”
时代不同,廉政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要求领导干部一尘不染,已不合时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严格在纪律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领导干部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是廉洁自律的底线。一旦冲破,损害的则是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和民众的向心力,自己则滑向堕落的深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守这条底线,不滥权、不贪财。
一是用权而不滥权,防止政治上“失道”。吴官正同志说过:“权力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时就是好东西,用于搞腐败就是坏东西。”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党和人民更好地干工作;一旦成为谋私的工具,不但贻误党的事业,而且也葬送了自己。对于每位党员干部来说,职务和权力意味着什么?不是名誉,不是地位,不是利益,而是一种责任,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二是谋利而不贪财,警惕经济上“失足”。党员干部要以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为基本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心系群众,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自觉做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忠实代表。金钱是一柄双刃剑,过分看重,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坚持“富贵不能淫”的谋利取向,不贪不占不索不要,赚钱不越轨、有钱不奢侈。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的理论,为官一任,贪财贪物,敛富一方,结果贪小失大,亡身破家,教训实为深刻。
三、要有划清公与私的“硬功”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首先要做到公私分明,大公无私。可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因为“情感资本”而不自觉地混淆公私,逾越公私界线,无形中埋下腐败的“导火索”;更有一些掌握了丰富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感情关系”攻破廉政的堡垒,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而追悔莫及。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个人的情感,划清公私界线。
一要正确对待亲情。亲情因素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影响不可忽视。每一名干部都有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亲情再深亦应有度,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高,也决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范畴。一个领导干部只要他手中有权,他及其家人都存在着拒腐防变的考验。当别有用心的人对领导干部本人的正面进攻不奏效时,就可能迂回从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身上寻找突破口。二要正确对待友情。党员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友情,但对待友情须谨慎,防止被人钻空子。交了好的朋友,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交了坏的朋友,则无异于“引狼入室”。有的干部重个人感情,重朋友关系,重江湖义气,在他们眼里,原则要服从义气,却不知有多少人被“朋友”送进牢房。三要正确对待“恩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就是说人要知道报恩。可如今一些领导干部不感国家、组织、人民之恩,把组织之培养当作私情,将自己的提拔重用归功于某个人的“关照”。一旦有权在手,便对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厚待之恩思恩还情,也不分恩之正邪,法否可容。损公肥私,循私枉法,导致公权私恩化。
在这里,我再提两点建议:
一是要从严剖析自己。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变动,地位上升,权力增大,所听到的恭维声、赞扬声就会逐渐增多,而听到的批评声将越来越少。加上环境比较复杂,监督不够有力,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经常剖析自己,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听不得批评意见,久而久之,就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忘记自己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当初入党的誓词,最终走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违法犯罪道路。
二是要严于自律。贪婪是腐败者通向地狱之门的钥匙,自律是有志者得以自保的利闸。我们千千万万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这不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同样也是对自己的家庭及妻儿老小负责。如何做到自律,不同的人做法会有不同。一个人要做到自律,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人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做什么,这很关键,是找到事业支点的必需;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危险随时会降临”。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是自律落到实处的基础。按照《党章》和宪法、法律的规定,自律可以归纳为“六个守住、六个不能”:要守住善,不能干伤害百姓的事。要守住正,不能干歪门邪道的事。要守住规,不能干违背制度的事。要守住诚,不能干背义失信的事。要守住实,不能干弄虚作假的事。
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第三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和新中国史就是一座精神富矿、一所文化乐园、一个智慧宝库。今年前不久,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党史和国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坚定不移的学好、用好。
学习党史国史要目标明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把握一些切入点,认识历史事件当中的重大事件,认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坚定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历史脉络,坚信理想信念;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正确评价和看待历史,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有所获。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学习党史国史要没有止境。老一辈革命家无往不胜的信心信念,让人佩服。小平同志在四十多年前就讲,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世界,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速度,正像小平同志所预言的。学习党史国史,就要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诚然,不忘来路,始知归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鉴古观今,方能释放最强动力。翻开历史的漫漫长卷: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启蒙了我们青春的抱负;夏明翰的“只要主义真,必有后来人”坚定了我们对理想的忠诚;陈云章“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激昂了我们迎难而上的斗志;钱学森“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囊括了我们拳拳的爱国情。英雄虽然已经逝去,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幕幕鲜活的情景,历史会记得,后人也将永远铭记。“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读懂了建党的里程,就将领悟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读懂了长征,就将明白信仰的力量,读懂了改革开放,就将拥有自强自信的底气。读史懂史是我们寻根的历程,更是我们向历史人物借智慧,从历史长河汲取成长力量的朝圣之旅。
以史为鉴,方能明辨是非对错。读史使人明智!经历风雨者,从苦难中辩得黑白是非;学史明史者,无需风雨亦能擦亮慧眼,明家国之坚厚力量,悉安全稳定之弥足珍贵。香港事件中,就可发现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支持祖国,想来是因为亲历过殖民统治的黑暗,切身体会过生如浮萍的卑微,才深刻领悟到了“有国才有家”。而香港这群不历疾苦,不解国情,不清史实的荒唐废青,随波逐流地推英崇美,双目血红却空洞无物,根本不知振臂高呼的“追求自由,守护未来”到底谓何。正因他们心中无历史为照镜,才会如此疏于思考,易于煽动。读史、学史是年轻人涵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的重要途径。需知,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而行。
不忘来路,方能知晓向何而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各种救国救民的探索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从“实事求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初心,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从淌着石子过河的摸索到改革开放40余年的辉煌成就,我们坚定了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从中国骨子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和西方文化传统中“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淡漠的对比中,我们坚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优势。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历史带着鲜活的印迹告诉我们,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了新中国。重学党史、国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是向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意,更是从历史中寻找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廓清思想的迷雾,向未来壮行!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党史波澜壮阔,浩瀚无比。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条件下,在搞好科研的同时需要把握关键、聚焦重点,然后以点带面,了解全局。这里要选择好旗帜型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比如毛泽东、邓小平,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比如党的指导思想或者某一项具体政策。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党史的切入点,以此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充满了辩证和哲学,也是我们体会哲学思想、发展正确历史观的机会。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去学习知识,看待和处理问题。
学习党史也有一个立场问题。立场不同学习的态度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直至导致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行动。我们提倡学习党史的起码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的,而不能是别的。比如,坚持中国的立场就是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对自己的事情吹毛求疵,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习党的历史,也要学习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沈浩就是其中经典的例子。他鞋底总是沾满泥土;他同村民一起修路,双手磨满了水泡;他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当读到__年底,沈浩作为选派干部任期即将届满,在小岗村98户农民强烈挽留时,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优秀的党员干部的尊敬和热爱。沈浩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显示了一个真正优秀党员的胸怀。我想,学习沈浩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首先需要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的精神。
在现实社会中,共产党员要抵御物质的诱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学党史、读经典活动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后应该更多的开展。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将我们的知识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正如沈浩2004年六月六日写的:多多学习增知识,更好做事为人民。
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第四篇】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同志要像辛勤的“蜜蜂”那样认真学、广泛学、深入学、坚持学党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蓄力量、履职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应有的力量。
拟定前进目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明白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这是学习教育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以来的历史,在学习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对照反思,在学习中坚定信心,在学习中积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同志要做提升学习认识的“蜜蜂”,拟定学习计划,备好党史教材,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自我革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愚公精神、工匠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航天精神、创新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就是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
形成飞翔习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成为学习教育的自觉先锋,这是学习教育的根本方法。“以党内学习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学习的好习惯贵在自觉,在党史学习中,全体党员同志要成为学习教育的自觉先锋,要规划学习、自觉学习、勤奋学习,要出实招、求实效、助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奋斗中学习、在服务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自律中学习。学习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在自觉的学习中,要带头形成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像“蜜蜂”采花酿蜜那样做党史学习者、宣传者、推动者和先进者,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学习的好习惯贵在统筹,要克服懒惰心理,要杜绝因工作忙就没有时间和兴趣学习等借口。
投入火热实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做好学习教育的实践笃行,这是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辛勤的“蜜蜂”博采百花是为了酿蜜,全体党员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做辛勤的“蜜蜂”,将党史学以致用,这是超越自我、提升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推动工作的必要环节。翻开党史,追求光明、坚定信仰、力挽狂澜、联系群众的党和党所领导下的革命战士、人民英雄,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奋不顾身、克难攻坚、天下为公、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敬老爱幼、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人民至上等优良传统、崇高精神和顽强毅力,共产党人的奋斗、献身、奉献、服务、牺牲、忠诚、团结以及担当、勤俭、吃苦、钻研、拓荒、探险、谦虚精神等,这些都是值得每一名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传承和弘扬的。
关于“四史”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第五篇】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3.学习历史和走向未来相统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习历史则是为了以史鉴今、昭示未来。“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学习“四史”,就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根基之上,借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累智慧、提供方案。
立足现实。学习历史、面向未来,要以现实为基础。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学习“四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进了党纲和决议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之接续奋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是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下一篇:开国大典观后感范例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