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感悟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感悟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感悟1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如今的全面小康的建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一系列壮举,让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而如今正大踏步的向强起来走去。对于1995年出生的我,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20年的新冠,这些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在中国是多么大的幸运,在这种天灾人祸面前,祖国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
回顾这本书中所讲的建国史,其实就是一部风雨飘摇的奋斗史,我们党带领我们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步步探索,屡屡遭重,不改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主旨。如今,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对于新时代下的发展形势做出了全新的判断,提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努力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
正如书中最后所言,我也和该书的作者一般坚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感悟2
从“四史”中汲取成长力量
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总书记又一次在重要讲话时强调学好“四史”的重要性。学习“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只有学好“四史”,于字斟句酌后有所悟,于字里行间中有所得,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长为人民满意、组织放心、国家需要的优秀干部。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之力”——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翻开近一百年的党史,中共党员从南湖红船上的13人壮大为9100多万人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发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鼓舞人心的伟大征途,宁死不屈的江姐、鞠躬尽瘁的焦裕禄是感动人心的伟大战士……合上书本,细细回味,就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个体勇于献身、集体迎难而上,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才得以不断壮大,党的最高纲领才会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之力”,要明白党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要能够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支撑,我将无我,换取“众生皆饱”。
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斗争之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中国人民敢于和自然斗争,地震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竭尽全力组织救援,疫情面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筑牢防线;中国人民也敢于和敌人斗争,美苏封锁之下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两弹一星”,朝鲜告急之后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更敢于和歪风邪气斗争,面对黑恶势力全国人民形成合力重拳出击,八项规定出台全党上下反腐倡廉打虎拍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党员干部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斗争之力”,要有敢于斗争的勇气,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畏首畏尾、知难而退,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也要有善于斗争的能力,在工作中历练自身,在“黄沙百战”中练就一副“能力金甲”,实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真正得以“挥剑斩楼兰”。
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党中央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奉为圭臬,敢于做删繁就简的“减法”,破除思想观念上的“藩篱”,扫除体制机制上的“桎梏”;勇于做领异标新的“加法”,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特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给予深圳改革开放“排头兵”高度评价,党员干部要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要培养创新思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要学会转变思路,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学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提质增效,成长为工作领域内的“创新之花”。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务实之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二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创造变为世界旗帜,而这两个“里程碑”有一个共同的“基石”——务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党员干部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务实之力”。一方面,要有“务实”的行动,从书本上得到东西是远远不够的,绝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必须要“撸起袖子”“卷起裤脚”,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要有“务实”的技巧,要继承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落实过程中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要想预知未来就必须回顾历史。党员干部学好“四史”,从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就能够看清中华民族未来的路,就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感悟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年前的10月1日,毛泽东同志亲手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他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年峥嵘岁月,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不变,用冲锋陷阵的勇气和改天换地的志气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写进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里。
19世纪末,《纽约时报》载文称:“大清国是一个既污*又丑恶的国度,它的存在是一种时代错误。”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苦难铸就辉煌,羸弱催人奋起,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的“赶考简史”,承载荣光,肩负希望。
“赶考”一词,因其精神本质和深刻涵义,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而“赶考”,更因行进的意象,让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年前的3月,毛泽东同志用一句“进京赶考”,让原本只存在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词汇,成为了万千共产党人奋斗的缩写。
×年赶考史,是一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都说“十年寒窗苦读,成败一朝赶考”,在旧时的中国,广大文人士子进入仕途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以此改变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毛泽东同志把进京执政比做“进京赶考”,在面对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曾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赶考”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充满信心的形象比喻,更是居安思危、高瞻远瞩的宏观体现。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日起,加强自身建设便成为党必不可少的精神特质。从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到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地位带来的考验,再到习近平同志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以更大勇气刀刃向内,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
×年赶考史,是一部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20多年前,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风靡了整个时代,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1978年12月18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提醒全党,在新的考验面前,一定要“考试合格”。只有“考试合格”,我们才能解放思想的边界,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考试合格”,我们才能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坚持和平与发展;只有“考试合格”,我们才能不遗余力发展经济,扩大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包产到户”到乡村振兴,从“鸡毛换糖”到青年下海,从加工贸易到中国创造……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改革图新、创新创造、开放融通成为时代的流行语,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财富的累加。
×年赶考史,是一部党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精辟论述,彰显出属于共产党人的“赶考情结”。“赶考”,是取得胜利永不懈怠、是面对考验勇于迎接、是在诱惑面前意志坚定。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怎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一系列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口子”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赶考”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作为新一代共产党人,唯有赓续改革开放大业,肩负光荣使命,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奋发有为的姿态,才能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年赶考,是执政中国的赶考,也是发展中国的赶考,更是民族复兴的赶考。在执政中国的赶考里,我们感受精神的力量;在发展中国的赶考里,我们书写不朽的篇章;在民族复兴的赶考里,我们期待再谱华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新一代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汲取李自成“赶考”失败的历史教训,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赶考”之旅,以优异的成绩喜迎新中国×周年华诞。
上一篇:办公室秘书个人简短的年终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