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读书笔记【精彩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党员读书笔记【精彩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党员读书笔记【第一篇】
通过学习了《做最好的党员》这本书,这本书观念新颖、情节也比较符合时代的特点,用通俗的话语诠释出深刻的含义,它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空洞的夸词,整本书用最通俗的语言、最贴近生活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怎样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党、怎样才能做一名最好的党员。对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怎样做一名最好的党员,我觉得首先必须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工作,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当做这项工作或者任务的主人,避免应付敷衍,用最端正的态度,最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还要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积极主动的与同事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情,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发扬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作风。
第二,要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学习意识,这是一个知识更新十分迅猛的时代,要想紧跟信息飞速发展的脚步,必须不断的学习、有系统的学习,并且要真正地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政治上过硬、学习上过硬、工作本领上更过硬的合格的党员职工,例如,如今我们正处在治庸问责的热潮当中,要想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庸、懒、散、软”等行为的危害性,首先要做的就是系统的学习有关专题知识,了解治庸问责相关文件以及会议精神,通过不断加强学习以及长期的坚持学习,然后才能针对存在的庸懒散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自查方案,完善自我,彻底将“庸、懒、散、软”转变为“勤、快、实、硬”。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党员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必须摆脱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的现象,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我们要善于说真话、敢于说真话,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能够让人说真话的环境。我们必须了解,敢于说真话是对事业负责,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符合我们治庸问责里面,不要害怕得罪人的这一精神理念,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来说,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讲真话,讲实话。
在对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最明显的认识是,以前遇到的一些困惑现在都得到了解答,从思想意识上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一名最好的党员,一定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做实事,立足岗位,把工作摆在第一位,牢记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要重新审视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心胸坦荡,宽容待人,坚持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做到品德高尚、态度友善。
最后,要不断的完善自我、加强学习,同时还要转变思想,端正态度,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说实话、做实事,从思想上、语言上、行动上,以及学习上全面得到提高。
党员读书笔记【第二篇】
凝聚着中央编译局百余名编译专家无数心血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以下简称“两套文集”)是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战略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百年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最具权威性的成果之一。两套文集的出版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各级党政干部的高度重视,人们自觉地把两套文集作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文献。不仅如此,两套文集的面世也很快引起了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刚刚上市,就呈现出热销的态势。
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昭示出伟大的理论所具有的特殊的力量:一方面,它反映出新时期全社会全民族对理论思维的需求;另一方面,它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理论的力量。恩格斯有一句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不仅科学的发展,而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思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形势。我们既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又要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既要调动一切因素改善民生,又要保证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又要充分考虑国际格局全球战略,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健康的、科学的发展无论如何不能仅仅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而必须求助于清醒的理论思维和理论智慧。
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理解方面,在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各种理论所不可比拟的特殊的理论力量。正因为如此,尽管过去100多年,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经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但是,无论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世界思想界难以回避的强大“磁场”。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把人们对理性思维的渴求的目光聚焦到马克思的理论上。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群众。我们必须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把握现实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解释中国的发展经验、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发现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上。这正是党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指导思想、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在这种意义上,两套文集的应运而生具有特殊的意义。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两套文集不仅努力使选材更精当、译文更准确、编排更合理、资料更翔实,确保编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而且更好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和理论的力量。例如,在幅体量上,考虑到已经出版的经典著作的各种全集、选集和单行本的特点和局限性,两套文集既防止篇幅过大,又防止失之过简,定位于一个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篇幅适中的基础性和权威性读本,从而较好地兼顾了理论探讨学术研究和干部群众学习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在体例编排上,采用按年代编排与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以及按专题性论述编排的编辑方法,既反映经典作家的思想发展历程,又突出经典作家重要著作和重要理论问题的地位;特别是在著作的选取上,既考虑兼顾经典作家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重要思想的论述,又突出了他们著述中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突出了《资本论》及其与之相关的各种经济学手稿的篇幅等),从而,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又突出了它的现实针对性。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简要地揭示两套文集中所包含的重要的思想逻辑、理论视野和方法论原则等等,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的力量,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研读这两套文集所选取的经典著作,即“重读经典”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指导思想、时代化和大众化,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
重读两套文集所收录的经典著作,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固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实践品格和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力量和当代价值之所在,也是我们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据之所在。
通读两套文集,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也没有脱离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而封闭地构造任何理论体系,他们无论是对传统哲学理论的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宗教批判、政治批判、资本逻辑批判,还是对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总结、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追求、对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构想,都不是单纯的理论描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的问题,而是深刻的现实批判和历史分析,是推动“改变世界”的实践问题。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建构中,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从来不是彼此分离、各自独立的两个逻辑,而是一个内在统一的逻辑,即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宗旨,批判和改变现存世界的逻辑。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价值关怀、理论视野、科学方法、批判精神,它的强大生命力和历史意义,不仅不会局限于19世纪,也绝不会为20世纪人类的理论与实践所穷尽。甚至萨特、德里达这些思想家在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时,也明确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人类、对于历史发展,是不可超越和不可或缺的。重读经典,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实践品格,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防止理论研究中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有时存在着“弘扬马克思学说当代价值”与“开展历史文本解读”之间的脱节,即存在着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分离。一方面,强调开展马克思经典文本解读的研究者,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解读而解读”的现象,甚至把文本解读复杂化、晦涩化、神秘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现实意义的研究者那里,有时则存在着许多没有文本依据的似是而非的、外在附着式的、贴标签式的、表层类比式的“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我们真正回到经典作家的思想精髓,就会发现,上述两个方面,即思想的逻辑和历史的逻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不可分离的,缺少以马克思经典精神的文本解读为基础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的阐发往往缺少对于重大问题的理论穿透力和说服力,而脱离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批判指向的单纯文本解读则容易变成没有现实力量的,纯学术的逻辑推演。
重读两套文集所收录的经典著作,我们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世界思想”所包含的宏大的全球化视野和深刻的理论穿透力。这是我们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引领
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业文明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发展充分展开的时代,已经通过工业文明的力量和资本的逻辑深刻地预见到了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化运动结束了各个孤立的、彼此分离的民族历史,开辟了“世界历史进程”。工业化与现代性的不断扩展、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强有力推进,使世界任何地方的本土问题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同全球问题和世界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今天我们生存在一个多元差异,又彼此生存攸关的全球化时代,面临着众多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就中国人生存最切近的语境而言,我们必须面对两大现实:一是发达工业社会的状况及其通过全球化进程对后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二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现代性选择和社会发展路径。这两个方面的现实都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经典作家历来强调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地分析各国各地区的问题,但是,他们的“世界历史思想”又清晰地告诉我们,对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问题,都必须放到全球化的视野中,放到共同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去审视。因此,在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进程中,必须防止“本土问题”和“全球问题”、“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脱节。我们所追求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一定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的马克思主义,具体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毫无疑问必须把“中国问题”作为我们的落脚点和聚焦点,但是,决不能孤立地就中国问题而研究中国问题,必须学会从中国的视野去透视世界问题,进而从世界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视角去审视中国问题。我们发现,在现实的理论研究中,这一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有时我们会看到两批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在各自相对独立地、分别地讨论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例如,西方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的分野和彼此的成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脱节,等等。其结果,封闭地探讨中国问题、孤立地描述世界问题、绝对地用世界问题来剪裁中国问题、绝对地强调中国问题的独特性等片面现象在我们的研究中都不少见。在这种意义上,重读经典,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重读两套文集所收录的经典著作,我们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所特有的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和民生情结。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打动群众、掌握群众的理论力量之所在,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之所在。
我们发现,普通群众,甚至大多数党员干部通常很少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人们常常担心经典作家思想深涩难懂、理论体系庞大、理论阐述复杂。实际上,我们如果阅读一下经典作家的文本,就会为他们对现实人的生活世界的关心、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所打动,为他们的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民生情结所打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理性和理论异常发达的德国,但是,他们对抽象的理论思辨和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推演深恶痛绝,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哲学时曾指出,“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满……就像一个巫师,煞有介事地念着咒语,谁也不懂得他在念叨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把“现实的生活生产”当作历史的基础,反对脱离日常生活的历史观,他们即使在研究宏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现象时,也明确反对那种从几条普遍的原理和观点出发,停留于思辨的逻辑推演的抽象化研究方法。例如,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实践时,总是把它作为具体的、感性的活动,并揭示它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具体内涵;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时,其用意并非为人下一个定义,而是表明,对人的认识必须涉及到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世界的所有方面;马克思在揭示现代社会运动时,并非抽象地推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而是深入到劳动、价值、生产、交换、流通、工资、资本、地租、利润、价格、供给、需求、市场等社会经济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同经典作家对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对人的具体存在、对人的生存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相比,倒是今天我们的许多理论研究具有抽象病的征兆,不少理论研究把经典作家关于现实问题的有血有肉的理论分析变成了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的理论概念、理论原理和理论体系。因此,无论是我们的理论研究者,还是党员干部群众,如果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些经典著作,一定会被深深地吸引住,一定会感受到伟大理论所特有的力量。
总之,这些经典著作带给我们的不是抽象的理性思辨的王国,而是饱含人文关怀和人文价值,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的理性逻辑和理论力量,是真正以人为本、关心人、说服人的活的理论和文化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党员读书笔记【第三篇】
近日阅读了京华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做最好的党员》一书。该书摒弃了以前党建读物枯燥、平淡的理论说教形式,将党的理论修养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让广大的党员、甚至是普通的群众都能看得进、读得懂、学得会,真正教会党员“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怎么学”。
本书中的党员典型,都是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做法,来让其先进性得以充分展现。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人物,而是有着普通人同样情感的人,只是他们在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积极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能不断超越自我去服务人民。这种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活灵活现的故事,可以让我们觉得他们更加亲近,也让我们更容易仿效和学习。
“最好的党员怎样想”,讲的是其思想境界;“最好的党员怎样做”,讲的是工作能力;“最好的党员怎样说”,讲的是说话技巧;“最好的党员怎样学”,讲的是学习艺术。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循序渐进,照此来学习,可以学得更有效率。
《做最好的党员》一书,摒弃“假大空”说教模式,立足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的岗位实际,告诉我们最好的党员应该“怎么想”(思想培养)、“怎么做”(工作能力)、“怎么说”(说话技巧)、“怎么学”(学习提高的艺术),以典型案例和精彩点评,通过平白的语言,诠释一个困惑了几十年的大难题:在和平年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优秀的党员是如何做出来的。
特别能贡献:不只“为人民服务”,还要“全心全意”
每个中国共产党员,在入党的第一天就该明白:我们入党,并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人民奉献一生。
可以说,奉献就是共产党员的“代名词”。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懂得:“为人民服务”,这只是对每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要成为一个最好的党员,还得提一个更高的标准,那就是“全心全意”。
“越能体会奉献的意义,越能读懂党员的含义”
毫无疑问,优秀党员是一面旗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一提起“优秀党员”,不少人又往往将他们与“高、大、全”联系起来。这一来,不仅与真实情况脱离,又使人觉得可望不可及,难以学习。
实际上,哪怕最优秀的共产党员,也生活在我们身边,既食人间烟火,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之所以能做得更好,就在于他们在处理问题、面临选择时,自觉超越个人情感,将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与奉献,落实到自己日常的工作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这样一来,就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学习的标杆,既让我们受榜样的激励而努力向他们看齐,同时只要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去做,同样也可以变得优秀。
党员读书笔记【第四篇】
2___年5月,我光荣的参加了《党校培训班》的学习。短短的五次课上,我们接受了关于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的辅导,学习了列宁同志的建党原则,明确的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使命和责任,参与了“信仰与行动”这一理论与实践活动,把握了发展党员的基本知识及应具备的基本材料,通过录像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并在并在“信仰与行动”小组汇报会上积极发言述活动、谈感受、讲体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指导思想的熟悉,深刻的领会了将“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党。因此,我们共产党员都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胜利完成我们的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其次,我进一步明确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性。通过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对入党要求的熟悉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楚,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四周的同学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因此而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同时,也真正熟悉到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作为入党的唯一动机,才能在入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快,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最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先进大学生,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
党员读书笔记【第五篇】
认真研读《党章》,我们不难看出,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和行动纲领上,更体现在她的每一个成员通过认真履行党员宗旨和义务而表现出来的先进性上,体现在每一级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全党6800万党员犹如是6800万个细胞,是党完成历史使命和保持良好形象的根本依托,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在第一章“党员”部分,除了对入党要求的明确界定外,《党章》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
应该说,这些是对每一名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了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但细细想想,在现阶段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是每一名党员都能认认真真地履行好8项义务和行使好8项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首先就要从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开始。在现阶段,保持党员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党员意识。任何一个政党的党员区别于一般民众的显着特点就是全力支持并努力践行这个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牢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言,永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永远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身体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永远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组织观念,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党的宗旨,树立党的形象。
二是增强服务本领。这次先进性教育最终要达到“提升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作为一名党员,除了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外,更主要的是增强本领,提升素质,团结和带领普通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既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又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真正发挥出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
三是树立党员形象。强化党员意识和增强服务本领强调的是练好内功,如何让普通群众真正地认识党员、信服党员,到自觉地跟着党员同志干,这涉及到每一个党员的外在形象问题。良好的党员形象必须体现在“为民、清廉、勤政、务实”八个字上。这其中,“为民”是前提,解决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绩观的根本问题。“清廉、勤政、务实”是保证,解决的是党员个人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纪律作风问题。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你。
只有树立了牢固的群众观念,才会真正地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就不会搞浮夸虚报的假政绩,不搞徒有虚名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只有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才能把“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是发挥党员作用。作为党员,要在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能成为群众的榜样,敢于说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和平时期,我们远离了战场上的烽火硝烟,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仅仅在平常的工作上做得比普通群众好这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我们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向党保证了什么,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能够体现高风亮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做到挺身而出?
在生死危难关头是否能够豁得出去?是否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事事处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正确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为人民用好权,谋好利,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和党员的先进性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六个坚持”的标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地警省、完善和提升自己,使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上一篇:党史调研报告范例【热选4篇】
下一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