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通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旅游业陷入半停顿状态,国内旅游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发展危机。

一、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国内旅游受挫走低,随疫情常态化缓慢恢复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危机,受其影响,旅游产业接待人数、旅游收入都出现大幅下滑。然而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常态化,国内旅游业正逐步恢复发展。

从 数 据 看, 国 内 旅 游 在2020年上半年的恢复呈现渐进状态。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数据的%和%。五 一 假 期,五天时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低于去年四天假期的接待人数和收入;平均单日接待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是去年的%和%。今年端午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旅游收入亿元,分别是去 年 端 午 假 日 的%和%。从以上三个重要假日的国内旅游接待数据看,今年和去年国内旅游人数比从%到%再到%,显示今年国内旅游逐步恢复,与去年同期数据的差距不断缩小。受疫情影响,旅游商业设施并未完全恢复,限制了国内旅游收入的恢复,2020年三大节日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是2019年的%、%和%,远不及国内旅游人数的恢复速度。受境外疫情影响,出、入境旅游基本限于停滞状态,其恢复发展时间尚无法判断。

(二)旅游企业普遍亏损,部分企业面临破产重组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旅游企业经营多处于半停顿状态。在前所未有的危机前面,旅游企业正面临一轮大洗牌。

旅行社业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从1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通知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 +酒店”旅游产品,到7月14日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游产品和“机票 +酒店”旅游产品,旅行社上半年业务基本停滞。大型旅行社在疫情面前艰难维持运营。上市企业中,众信旅游2020年上半年预计亏损亿元至2亿元,凯撒旅游预计亏损8500万元到亿元;中国国旅和中青旅2020年第一季度分别亏损亿元和亿元,均较去年同期盈利出现断崖式下降。中小旅行社企业花式自救,通过直播带货、利用已有客源卖货,以及通过员工共享等方式获取收入,部分旅行社暂时转入生活性服务业,以他业收入维持企业生存状态。而百程网破产、腾邦国际被申请破产、世界邦旅行网暂停运营,这些大型企业的难以为继,以及大量旅行社门店的关闭,客观反映出疫情之下旅行服务企业的生存之艰。

旅游景区类企业和住宿类企业业务停顿时间相对较短,但受疫情影响,住店客人和来访游客下滑,企业营收大幅下降。全国旅游景区根据各省(市、区)的疫情防控要求,短暂关闭后很快恢复开放,并遵循不超过最大游客接待量30%的原则维持运营,7月份又提升至50%。住宿业虽未有明确限制经营的要求,但疫情使得人员流动受限,导致多数酒店数月处于低入住率状态。随着国内疫情得控,国内旅游逐步恢复,一些住宿类和旅游景区企业通过预售形式回笼部分资金,以维持企业运营。尽管如此,疫情冲击叠加企业之前的运营不善,仍然导致部分旅游景区陷入破产困境。河南4A级景区养子沟申请破产,河北4A级景区狼牙山和5A级景区野三坡亦面临破产重整。从相关上市企业业绩看,也是哀鸿一片。2020年一季度,酒店类上市公司除锦江酒店净利润为亿元外,其余几家酒店都处于亏损状态。首旅酒店净利润﹣亿元、华天酒店﹣亿元, 金 陵 饭 店 ﹣1891万元,岭南控股﹣6179万元;景区类上市企业也是如此,峨眉山、张家界、九华山、桂林旅游、丽江股份等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报预告均为亏损。

(三)旅游消费需求转变,线上旅游业态受推崇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安全、健康、户外、少集聚、熟人游成为现下旅游消费新特征。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更倾向于安全、健康型产品,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相对下降。同时,对于室外自然、人文景区的游览相对偏爱,更喜欢熟人游、小团队游,以及自驾游,以减少陌生人集聚产生的疫情风险。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线上旅游业态快速发展,成为今年旅游业发展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旅游景区的线上虚拟(VR)游览、线上直播,文博机构的云展览等线上业态快速增长。全国上千家景区、博物馆开发了线上“云”游活动,故宫直播引发亿的网络浏览量和亿次的播放量。线上旅游业态的便利性、体验感、聚客效应和超越时空的特征,使其成为疫情时期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

疫情也倒逼旅游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疫情凸显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于旅游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疫情倒逼之下,景区线上预约正成为更多景区的常态化行为,身份证、二维码扫码入园也被越来越多的景区接受。而无接触酒店、酒店机器人服务、景区内的无人售货等新业态和新服务形式加速出现。

二、疫情常态化下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业遭受重创后的恢复

随着跨省(市、区)团队游的恢复以及旅游景区接待量调至最大承载量的50%,国内旅游业的全面恢复已正式开启。但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旅游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爆发式增长,对于近半年业务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的旅游企业而言,如何生存下去依然是巨大考验。与此同时,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不同区域对于跨区域出行防疫要求的差异,以及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暑期研学游的限制等,都使旅游业的全面复苏依然困难重重。

乌鲁木齐、大连等城市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也让旅游业全面恢复之路又增加了不确定性。在不放松疫情防控之弦的背景下,旅游企业的恢复性发展必须要考虑人员集聚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要加大疫情防控设施以及无接触性设备的投入。在游客数量无法快速增长的当下,旅游企业如何通过营销模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吸引游客,恢复发展,依然是摆在旅游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此外,旅游企业还需要在开源节流的基础上继续谋求商业模式的变革和生存之路的探索。

(二)消费需求转变后旅游行业的适应性供给滞后

疫情的发生使得游客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旅游企业从产品和服务角度及时做出回应,但目前旅游供给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方面仍明显滞后。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大型旅游团很难再受游客青睐,市场亟需小型团、定制团、熟人团等,目前旅行社在契合市场团型需求方面相对滞后。同时,基于聚集少、多户外的需求而出现的自驾游、房车游、自然山水游、开放式景区休闲游等需求,也需要旅行社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为自驾游、房车游游客提供线路设计、产品和服务配套等创新性内容,为户外休闲游游客提供非单一景点性的游线设计。目前旅行社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消费变化,并及时做出供给响应。同时,出于安全考虑,游客迫切需要酒店、景区能够尽可能提供无接触服务、智能化产品等。景区的线上预约、扫码入园等服务,只是少数景区提供的服务,多数景区尚缺乏相应设施和技术支持。而酒店中的无接触服务、智能服务、自主办理入住等服务也仅限于少数酒店,多数酒店在智能服务方面依然落后。

(三)有效旅游产品和创新性旅游产品不足

我国旅游业正进入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在疫情之下,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品质有了更高要求。目前旅游市场的有效旅游产品能满足游客当下高品质消费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存在供需不能完全匹配的情况。同时,在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过程中,市场上休闲、度假、体验型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不断升级的游客消费需求。此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出现的千篇1律的古镇、综合体、玻璃栈道等,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很难激发游客的旅游意愿。旅游企业需要善用文化创意和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在疫情催化之下,创新性旅游产品的开发显得尤其迫切。

三、疫后国内旅游业提升发展建议

(一)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

疫情的发生,暴露出旅游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促使旅游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谋求新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应重点关注五个方向:

一是继续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要从产业供给层面不断完善休闲、度假、体验性产品的开发和提供,引导产业供给从“有什么提供什么”向“需要什么提供什么”转变,以市场消费需求作为产业供给提供的核心参考准则。

二是继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加速旅游与文化、科技、商业、教育、体育、健康等第三产业以及一二产业的融合深度,通过融合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创新产品业态,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国家应从政策、制度、人才、资金等方面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更多跨界进入者进入旅游业,并将其他行业的技术、经验、模式引入旅游业,在融合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要推动现有旅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传统旅游企业要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供给,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四是增强旅游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企业的文创能力、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是优质、新型旅游产品提供的前提。旅游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提供更高质量、更优品质的旅游产品。

五是鼓励新业态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极。要更加关注疫后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线上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自驾游和房车游、户外旅游等的创新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样、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以“新基建”助推数字旅游发展

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会议上多次提及,新基建正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旅游行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新基建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数字旅游新业态,为旅游产业发展赋能。要完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实 现 WIFI全 覆 盖 和5G基站覆盖。鼓励旅游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利用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全息技术等开发沉浸式游乐园、VR体验乐园、线上全景游、智能酒店等旅游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普及旅游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数字技术应用,如旅行服务、酒店、景区的线上预约、预订,酒店的机器人服务和自助服务,景区内的 AI导游、AR导航、AI专属游记开发等,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数字化水平。探索自然和人文景区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和数字化开发,文物资源和历史场景的虚拟复原等数字技术的全新应用。通过数字技术与旅游行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旅游业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善用新媒体提升旅游营销效率

疫情期间,直播、短视频等旅游线上营销渠道快速拓展,成为国民大众广泛接受的营销方式。疫后旅游企业需更多关注新媒体对于受众消费行为的影响,加强新媒体营销手段的应用,优化旅游产品销售渠道。

直播带货是疫情期间快速发展的旅游新营销形式。疫情期间,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以直播形式带货,在三亚、西江苗寨、湖州、深圳、溧阳、腾冲等地的六场直播为111家高星级酒店卖货一亿元。

短视频、自媒体软文、微博、微信等是国民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应成为旅游企业的新营销渠道。旅游企业应敏锐捕捉用户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新媒体营销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营销效率。

(四)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疫情发生以来,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国家相关部门在减税降费、延缓交税时间、贷款贴息等方面均出台了积极政策。文化和旅游部门也通过暂退旅行社部分质量保证金、强化导游劳动权益保护、加大线上公共服务力度等多种手段支持旅游企业恢复发展。

后疫情时期,政府相关政策应更加关注中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从 资 金、 税 费、新 业 态、 发 展 基金等多个方面对其发展给予更大支持,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政策出台应相对聚焦于消费领域,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和释放旅游消费需求为重点,从根本上恢复旅游业活力。鼓励各地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落实带薪休假、灵活实施四天半弹性工作制、各省市灵活确定重要节假日放假时间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并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同时,适度放松监管政策,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旅游业发展,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类型,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2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业面临着诸多复工复业的问题,尤其是酒店住宿业和家政服务行业为代表的人群流动大的行业更是举步维艰。钢城区经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存在四方面问题亟需关注。

一、面临的困难

一是客流量小。大多数商户现已营业,但是餐饮上座率低,住宿入住率低。辛庄镇温馨宾馆李经理反映,因为防疫需要,今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营业,随着疫情应急响应等级下调,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为满足商务需求,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门营业,但近日来店住宿的人员多为济莱高铁施工队员,入住率虽逐渐恢复,但距往年同期还有一定距离。汶源街道西冶宾馆的经营者李先生表示,个体酒店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弱,而连锁酒店有体系化支撑,可以有效规避或降低风险。作为单体酒店资金薄弱,服务跟不上,本来价格和质量均低于连锁酒店。此次疫情过后虽然单体酒店也得到复工复业的许可,但是因为客户群体对于个体酒店一直以来的认知,大多数住店人群更加不会选择个体酒店了,入住率明显降低。钢城区阳光大姐家政公司侯经理反映,目前公司业务量少,客户需求骤降,合同退订量在10%以上。春节后的家政市场已不存在,由于疫情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家庭收入的下降,也给家政行业带来第二波的需求和供应方面的冲击。现在复工,投入的成本比以往都要大,比如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水等的费用、生活基本保障费用等等。现在员工处于无工可做,但相应工资社保房租等费用需要正常缴纳,压力大。虽然政府房租减免方面有减免政策,但因承租的不是政府国有的房产而是私人的,导致协商未果,享受不到应有的减免政策。

二是营业成本高。餐馆几乎都是租赁沿街楼进行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预定的酒席几乎全部退订,但大多数食材均已准备完毕,除去原材料费用,房屋租金、员工工资、银行贷款等费用,让许多酒店住宿业门店陷入困境。即使是现在已复工复业,因客流量小,营业额低,房租、员工工资等各类费用开支消耗大,入不敷出。经调研,钢城区钢都宾馆截止3月底完成营业额万元,同比下降%;钢城区唯一一家限上住宿企业济南市莱芜晟世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拥有100张床位和餐饮,受疫情影响,1-3月份仅完成营业额万元,同比下降%。其他限上个体餐饮企业7家,全是负增长,同比下降平均44%。钢城区银座佳驿酒店的经营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连锁酒店的经营成本高于个体酒店,一方面连锁酒店的占地面积更大,需要承担更多的房租更多的环境房屋的维护费用;另一方面连锁酒店员工更多,从前台到保洁人力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是酒店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流动人口,本次疫情导致跨省省内的流动人口均减少众多,直接导致了入住率不足,经营收入不足。佰顺家政服务部负责人张先生反映,一方面家政服务行业作为一个需要上门服务的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当下有需求的客户因对于疫情的警惕也选择不购买此类服务。另一方面大环境的经济吃紧使消费能力变弱,进一步压缩了客户群体。复工复业以来,经营收入短时间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美食街东北菜馆等商户反映,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觉得饭店里面不安全,担心进店吃饭有风险,每天来的人寥寥无几,有的顾客来也是点几个菜带走,整个店里面冷冷清清,收入不如成本高。

三是用工紧张。据调查显示,钢城区酒店住宿业及家政服务业的员工以女性居多,占八成左右,受疫情影响,学校复学困难,多数员工选择在家照看孩子,不再返回原单位上班,导致一些行业特别是餐饮业出现用工荒。辛庄镇3家酒店负责人均表示,辛庄的酒店住宿业多为小规模商户,服务员以邻村妇女居多,因学校未开学,需在家照看孩子,无法出门务工,导致用工紧张。

四是外卖平台难入驻。为减少疫情对收入影响,市区餐饮业早已靠外卖来增加收入,但是乡镇地理位置偏僻,人流量小,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未入驻。钢都宾馆、新兴大厦反映,自全面复工以来,就餐人员寥寥无几,酒店运营成本、员工工资居高不下,形势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餐厅相继推出外卖、优惠套餐,但收效甚微。钢都宾馆目前未开工,只为区疫情工作小组提供盒饭,从业人员工资福利保障难度大。

二、相关建议

一是帮助商户缓解资金困难现状。建议相关部门进行税收优惠,缩短退税时间;出台房租指导意见,倡导业主减免房租;出台贴息贷款政策,推迟还款日期;投入定量财政资金,按照各家政行业租金价格实施财政补贴。

二是出具统一检测隔离证明。建议相关部门出具统一检测隔离证明,让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具有全国性,至少是省一级认可的制式证明材料,保障复工复业。

三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建议相关部门引导外卖平台入驻,将特色餐饮店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等开展多方位的宣传推广。

四是本地旅游减免门票。建议相关部门五一期间实行本市户籍到本市内旅游减免门票的政策,既可以减少人员到外地流动,降低风险,又可以带动本地餐饮业的收入。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行业之一,虽然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恢复,但仍面临许多困难。2020年上半年,全市旅游市场接待规模只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的42%,全面恢复还需时日。如何有效应对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打好翻身仗,这是各级文旅部门和企业一直思考的问题。应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提升、市场需求变化等方面早谋划、早准备、早入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疫情带来的旅游“调整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业提质升级。旅游业的目的是长远投资回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兰州市最具活力的行业和增长势头最快的产业之一。但是,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建设水平低,建议充分利用此次疫情导致的旅游淡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景区景点交通道路及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升,推动宾馆民宿、餐饮业等周边相关产业的提档升级,提高旅游形象和品质,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旅游从业人员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应当充分利用这段“调整期”,引导旅游公司、景区管委会等苦练“内功”,分地区、分层级、分业务设计培训课程,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有效应对旅游需求的反弹。从旅游行业后续经营的可持续性角度,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旅行社等相关行业提高研发能力,做好产品结构优化和服务升级,例如,对内部员工进行直播带货及短视频平台运营培训,推出受欢迎的农副产品、居家日用品等旅游周边产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研推高品质新产品,丰富提升旅游业态。后疫情时期,旅游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大众更关注康养休闲类旅游方式,家庭游、周边休闲游等成为趋势。在旅游产品方面,要组织专业旅行社和旅游产品策划机构进行讨论和研判,加大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和提升力度,推出让游客在身心健康方面有较好体验的新产品。同时,要转变营销角度,从重视“卖山水”转为更重视“卖情怀、卖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

四、疫情之后,出行的安全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景点的环境卫生、消毒与防疫政策的落实与优化等方面会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文旅管理部门要提前制定出台相关办法措施,全面整治提升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质量、餐饮卫生质量等。

70 739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