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一篇】
《孙权劝学》是我在学校上的一堂交流研讨课,也是一堂常规教学课,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为了备好这节课,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指导用书,还积极了解所要授课班级的学情,从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1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将“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文言文的教学需要,采用诵读和探究发现法展开教学,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自主质疑,读懂文意――品读语言,分析人物――诵读课文,反思领悟。
反思这一节课,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之处: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对作者等有关文学常识的了解,难字的读写,落实基础;
2、“自主质疑,读懂文意”能够给足时间学生自由朗读,读课文注释,同桌互相翻译,并将不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我注意到所有学生都能认真读书、互译。
不足之处:
1、在“自主质疑”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原本担心会不会有学生质疑,出乎意料的是就这篇简短的文章的字词理解这一点,学生连连举手竟提出不少问题,所以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
2、在检查句子翻译的环节,由于担心学生不懂翻译,教师反复讲解,耗费时间,可以说是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简洁。
3、由于在上一个环节花去至少22分钟的时间,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环节,上得不够从容。总担心时间不够,来不及给学生背诵。所以在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品析人物的性格时,给学生“品”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对于孙权、吕蒙、鲁肃这几个不同人物对话的情味体会得不够深刻。
受益之处:
我对于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又有新的启发:
1、授课时教师要满怀激情。文言文教学注重朗读,最好教师能够声情并茂的'朗读。
2、对于文言文字词的掌握、句子的翻译,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集中训练,落实知识点。
3、不管文言文的篇幅长短,都应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如本文“鲁肃和吕蒙的对话”就是突破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二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同学介绍)。
(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三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5、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发动学生课前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重新加工,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3、创设开心的学习氛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4、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
一、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引入正课。
二、展示与交流。
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三、感知与理解。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配乐朗诵;学生有感情集体朗诵。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其他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竞赛: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翻译课文。男生组和女生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分为两层,从开头到“蒙乃使就学”为一层,剩下的为第二层。男女生代表各翻译一层,错一处扣5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认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女生组和男生组各读一层,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三轮:文言知识大会战。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题目见课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辞以军务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
2、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辨析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指物作诗立就。
4、翻译下列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3、思读课文,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
1)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6)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读课文。
1)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与探究: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四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师:ppt课件。
学生:查阅人物资料,了解文学常识。
1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步骤。
二、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层次。
1、自由朗读。
2、单读评价。
3、范读比较。
4、理清内容。
三、译理解词语,读懂句意。
1、根据注解,独立翻译。
2、出示重点,质疑问难。
3、合作讨论,共同解决。
四、品读出语气,赏析人物。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
五、悟感悟探究,获得启示。
六、拓展延伸阅读,想象写作。
文章对吕蒙的“辞”“就学”写得很简略,请根据孙权的语言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想象吕蒙如何推托?又是怎样学习的?补写两段文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五篇】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新授课。
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1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六篇】
授课者:
教材简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是学生所务必体会的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七篇】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的含义。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一课时。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吗?对,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学家,在他的著名书籍《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仗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老师先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同学们想不想向老师一样将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呀?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这遍文章的字音读准了,停顿读清了,文意读明白了,再加上反复诵读,同学们就一定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就让我们从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生自由读文。
2、生试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并在读音的停顿方面给予评价),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先自已独立思考,边读边译。后交小组讨论,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
1、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善劝肯学敬才)。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要真正要将古文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孙权与吕蒙对话两句话,结合标点和人物身份,讨论一下孙权的这三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这一番既严厉又包含关怀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试着按照前面的方法,对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也揣测一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赛读,尝试背诵。
2、与《伤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的目的在于能给后人一些启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启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写过1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叫《伤仲永》,同是写学习,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议议,说说。
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以《方仲永巧遇吕子明》为题,写1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八篇】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新授课。
一课时。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1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九篇】
李发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习,你感到困惑;也许因为基础差,你掉队了,你感到失望。没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借鉴吕蒙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二、分析题目。
针对题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1孙权是谁?
2他劝什么人学习?3学习效果如何?
4谁能够证明吕蒙学习突飞猛进?
用大屏幕显示孙权、吕蒙、鲁肃的介绍。a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b吕蒙(178-220),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c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三、作家作品1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评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自己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四、出示目标。
五、生字注音。
六、范读文章。
七、疏通文意。
八、分角色读。
九、人物形象。
十、课文启示十。
一、对比分析十。
二、拓展延伸。
1、读书名言。
2、读书事例十。
三、本文小结。
好读书。
读好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秘诀【第十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自主、协作、探究。
教材、工具书。
(一)介绍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朗诵欣赏。
3.学生诵读课文,注意停顿。
(三)翻译理解课文。
1.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2.翻译课文,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性格。
(四)成语积累与运用。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题探讨。
1.提示:课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2.课文主题: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写作特点。
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七)课堂练习。
词义,语气。
(八)读书名言。
(九)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
上一篇:理论学习方面范例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