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精编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实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500字]精编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实用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一篇】

毛**同志,1958年11月生,1996年7月入党,2003年11月任**县**镇**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毛**同志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多次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人到外边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毛**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近年来***同志系列讲话,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座。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开展了以“做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个合格人”的活动;村党支部每年召开两次全体党员会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开展了以宗旨教育为核心的“讲传统、比奉献”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一位老党员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学习教育,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为本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抓农村宅改,建设新农村。作为基层党支书,积极响应县委号召,认真开展全村的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第一批宅改试点金家组、洪家墩组通过努力,得到县宅改工作组认可。第三批试点洪岩戴家、上墩、桂家、贩罗墩积极推进,群主参与积极。毛**同志多次利用晚上时间,开动员会,上门串户,做思想工作,通过自身的影响,带领两委干部积极推进宅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该同志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几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发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但想为村民办实事,他就舍得花钱。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毛**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他都以高票成功连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还积极利用村情为民办事,如为了解决**村的水利设施问题,他多次到上级跑项目,争资金,解决了多年的渠道失修问题。

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的而忘我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二篇】

陈华,女,汉族,出生于1984年12月,河北泊头人,现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2010年9月参加工作,201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务工作以来,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学长的火炬”系列活动

自2014年担任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以来,组织毕业生党员开展了“学长的火炬”系列活动,包括旧书传递,旧物置换、新老生经验交流会、毕业生篮球赛等活动,通过将物质和精神力量传递给低年级,沟通感情的同时,提升高年级党员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2.“黑板擦志愿服务队”

2017年,在学院本科生中广泛招募,由党员带领成立了“黑板擦志愿服务队”,每周组织一次天山堂教学楼黑板擦洗活动,为干净卫生的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每一位党员的微博之力在群众中形成星星之火,影响和感染着身边无数同学向党组织靠拢。

3.“党史小讲堂”微党课

2017年开始,组织支部党员全员参与录制了“党史小讲堂”微党课,通过“兰大工学韶华”公众号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利用重大政治事件契机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通过视听媒体的共同参与,真正将宣传工作深入群众心中。

4.制定《党员联系团支部制度》和《党员联系宿舍制度》

通过制定《党员联系团支部制度》和《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推动党员深入宿舍,了解学生动态,关注特殊群体,做到上传下达,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党员联系团支部,召集组织生活、参与民主评议、组织群团推优,确保党员质量,发挥纽带作用。通过这样的形式,以党员为抓手,以支部为堡垒,开展组织工作,党员成为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三篇】

XXX,男,XXX年XX月出生,XXX年XX月入党,XXX年XX月任XX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大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持续发展,无论如何都不临交通干线,不依赖县集镇,没有矿产资源,只有××户××口人,曾经全县着名的贫困村、散村、乱村,建设了全国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卫生村。党支部书记XXX相继获得全国优秀退役军人、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两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亲切接见,于×××年初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怀着感谢的心,记住使命,敢于承担。

XX村在XXXX年前,是全县出名的后进村。全村××亩耕地,亩产只有三四百斤玉米,街道凹凸不平,雨天泥泞,没有一条街能正常行走的村子人心松弛,风气不好,赌博盗窃屡禁不止,吵架失火习惯很常见,周围十里八村流传着有女人不嫁给××村的俗语,××多户村的单身汉有××条村干部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样一个难村,当时乡下和县里都伤了头。XXX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士兵复员后一直在××企业开车。XXX年XX月,乡党委领导找到他,必须派他去村里当党支部书记。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家人朋友没有赞成,特别是其他妻子反映最强烈,吵着要离婚。面对反对声,XXX不退缩,选择服从和担当。他对家人说:村子总是不能这么混乱。我是党员,被党培养了好几年。既然组织需要我和村民们信赖我,我就站起来。党给的任务必须承担。这样,他毅然放弃了企业优厚的待遇,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回到村子里,工作了30多年。

经常怀着人民的心,民,强村富民。

×××常说村党支部书记带着贫穷的鸡蛋到处都不光彩。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日子,他总是把发展经济抓在手上。上任后,他从上级那里获得了XX万元的无息贷款,为村民挖井、架线、上变压器,发展了水稻XX亩,当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第一次尝到甜头后,他不喜欢,满足现状,一直盯着市场,让大众依靠土地获得更大的利益。××××年实施稻草双作,亩收入××元,成为全省科技推进项目××××年后,由于水源紧张,大田栽培效益低迷,他和两委班经过多方考察、领导示范,引导村民发展棚屋栽培,稻改干旱区其他村为稻田浇水烦恼时,××村已成为远近着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年收入××万元以上。XXXX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效益,他先后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到山东参观,引导村民发展温室,建设设施温室大棚近XX个。这样,仅仅10年,他就带领大众进行了8次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从冷棚到中棚、到温室、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温室的创新发展道路,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987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2020年的6万元以上,增加了200倍以上。

经常怀着自己的心,奋斗,廉洁奉公。

在3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总是不依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造美丽的房子。在工作中,他总是坚持不花钱的原则。自己能做的绝对不是施工队。为了在村子里进行绿化,他从村民家里把美人香蕉的根栽培在街道的两侧,榕树的种子在自家的地面上开了半亩田,第二年用美人香蕉繁殖的根从市场上改变了月季花、竹子等绿化街道,他自己培育了榕树的苗,垂柳的苗3年后绿化了4条街道。××××年开发稻田,为了节约水电,他连续一个多月不回家,住在小屋里,睡在垄沟里,啃馒头,喝冷水,在绝望的春风中挖田引水,成了大烟鬼。村里建人工湖时,用模板钩××多个,每次拆除模板,他都要安排人员数次钩,少一个也要从泥里挖出来,整个工程持续了将近半年,钩子一个也不少。人工湖建设招标时,看到山一样的石头堆积如山,三个施工队给了两个多少工资也不干,其馀一个队给了工程预算成本××万元。听到这样的价格,他咬牙切齿:组织村民动手。他用村里的三个石匠当大工,组织大众出义务工XX多人,用手抬起肩膀推车,每个人都晒黑脱皮,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只花了20万元以上就得到了整个工程,比工程队节省了100万元以上。

常怀进取之心,永不停步,创新发展。

描绘村里发展的蓝图,他永远不满足,从未停止过。经常去XX村的人也说:每次去XX,总能看到新的变化。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XXXX年村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室XX座北京XX集团签订农业订单,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蔬菜生产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村民富裕,环境好,村民素质提高,他和村两委相继组织好婆婆、好媳妇、好媳妇、好邻居、十星文明家庭、卫生门前三包等活动,写村歌,组成女子鼓队,组织电脑、农业技术培训班,制定新农村旅游计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年,他整合零散的角落种植苗木花卉××多亩,间采更新街道两侧绿化景观树年收入达30万元,自繁、培育、间采、销售的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全县推进的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模式。现在的XX村,亭台轩西,碧水楼阁,三季花,四季绿,文明和谐,安居乐业,充满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每年接待省内外的参观学习约万人。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四篇】

×××,男,××××年××月出生,××××年××月入党,××××年××月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持续发展,硬是把一个不临交通干道、不靠县城集镇、没有矿产资源,只有××户××口人、曾经全县出名的穷村、散村、乱村,建设成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卫生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于××××年初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常怀感恩之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

××村在××××年以前,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全村××亩耕地,亩产只有三四百斤玉米;街道坑洼不平,雨天满是泥泞,没有一条街道能正常行走;村里人心涣散,风气不正,赌博偷盗屡禁不止,打架失火习以为常,方圆十里八村流传着“有女不嫁××村”的俗语,××多户的村里光棍汉就有××条。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改变不了村里的落后面貌。面对这样一个老大难村,当时乡里、县里都伤透了脑筋。×××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当兵复员以后一直在××企业开车。××××年××月,乡党委领导找到他,要选派他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家人朋友没有一个赞成的,尤其他妻子反映最强烈,吵着闹着要跟他离婚。面对一片反对声音,×××没有退缩,选择了服从和担当。他对家人说:“村里不能总这么乱下去,我是党员,受党培养多年,既然组织需要我、乡亲们信任我,我就要站出来。党交给了的任务就得担着”。就这样,他毅然放弃企业优厚的待遇,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回到村里,一干就是30多年。

常怀为民之心,情系百姓、强村富民

×××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带着一群穷光蛋走到哪儿都不光彩。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始终把发展经济抓在手上。上任之后,他从上级争取了××万元的无息贷款,为村民打井、架线、上变压器,发展水稻××亩,当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元。初尝甜头后,他没有沾沾自喜,满足现状,而是一直眼睛盯着市场,让群众依靠土地获取更大利益。××××年实行稻菜双茬,亩收入××元,成为全省科技推广项目;××××年以后,由于水源紧张,大田种植效益低迷,他和“两委”班子经多方考察、带头示范,引导村民发展棚菜种植,在稻改旱区其他村为稻田浇水发愁时,××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年收入××多万元。××××年,为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他先后××次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到山东参观,引导村民发展温室大棚,建成设施棚菜近××个。就这样,短短十年时间,他就带领群众先后进行了八次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由冷棚到中棚、到温室大棚、再到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温室的不断创新发展之路,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987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2020年的6万多元,增长200多倍。

常怀律己之心,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3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始终不等不靠,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能不花钱的事情绝对不花钱,自己能干的绝对不请施工队。为了村里搞绿化,他从村民家里要来美人蕉根栽在街道两旁,要来榕花树种子在自家地头搞起了半亩苗圃,第二年用美人蕉繁殖出来的块根从集市上换来了月季花、竹子等再绿化街道,他自己培育榕花树苗、垂柳苗3年后绿化了四条街。××××年开发稻田,为了节省水电,他连续一个多月不回家,住窝棚、睡垄沟,啃馒头、喝冷水,在料峭春风里挖畦引水,熬成了“大烟鬼”。村里建人工湖时,用模板卡钩××多个,每拆一次模板,他都要安排人员数一次卡钩,少一个也要从泥里抠出来,整个施工历时近半年,卡钩一个也没少。在人工湖建设招标的时候,看着一堆堆像小山一样的石头,三个施工队有两个给多少工钱也不干,剩下的一个队给出工程预算造价××万元。一听这样的价钱,他一咬牙:组织村民动手干。他用村里的三个石匠当大工,组织群众出义务工××多个,手搬肩扛车推,人人晒的脱了一层皮,完全凭自己的力量,只花20多万元就拿下了整个工程,比请施工队省下100多万元。

常怀进取之心,永不停步、创新发展描绘村里的发展蓝图,他永不满足,从未停步。就连经常到××村的人都会说:每次到××,总能看到有新的变化。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年村里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蔬菜工厂化育苗室××座;与北京××集团签订了农业订单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蔬菜生产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村民富了,环境好了,村民素质还要提高,他和村“两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十星级文明家庭”、“卫生门前三包”等活动,谱写了村歌,组建了女子擂鼓队,组织了电脑、农业技术培训班,还编制了新农村旅游规划,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成功举办“乡村游”垂钓邀请赛、农场采摘节、消夏广场舞大赛等诸多活动。××××年,他整合零散边角地种植苗木花卉××多亩,间采更新街道两旁绿化景观树年收入达30万元,“自繁、培育、间采、销售”的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全县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模式。如今的××村,亭台轩榭、碧水楼阁,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文明和谐、安居乐业,到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每年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近万人。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五篇】

平坦交错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长势旺盛的风景树随处可见,农房错落有致,庄稼地里纵是块块、横是行行,苹果树密织成林,等等。这些都是新台镇遵化村的真实写照,村民们说起这些年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嘴里总离不开一个人—刘旭。

2009年以前,该村集体无主导产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欠50多万外债,村民收入低下,村屯环境脏乱差,村委会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当时,作为村致富带头人的刘旭心中始终装着全村百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全村老小告别贫穷与落后,于是决定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听说他要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时,亲戚朋友和家里人都劝告他,村上条件这么差,集体可用资产只有一个破旧的村部,实在个烂摊子,你有能力发展自己的企业挣大钱好不好,千万别往火坑里跳,到时候干不好,群众会戳你脊梁骨的。但刘旭却说:“邓小平同志有一个话叫先富带动后富,村民收入上不去、村里条件这么差,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乡亲们走出困境,拔穷根、奔小康。”亲朋们和家人们的好意劝说反而激起他不服输的劲头,他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遵化村党支书记、遵化村村主任的岗位。

抓班子带队伍,扶志启智是关键

一个村改变落后面貌,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刘旭就给村组干部定下了“五不准”(不准在公共场合喝酒,不准打麻将,为民办事不准吃拿卡要,不准公款吃喝、不准酒后上班),告诫班子成员我们是群众选出来的,就要对村上和群众负责。并制定了“四要”(要时刻不忘学习、办事要公平讲公道、工作要有责任心、要有集体荣誉感)。话“接”地、身“粘”土、脚“沾”泥,用一颗公心干事是他的工作原则,很快他雷厉风行的作风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支部书记是关键。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学习、不充电,你就掌握不了新政策,你的能力就无法驾驭全局,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提供新技术、新信息。”因此,任职以来,他积极主动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培训外,自费外出考察,自己抽时间、定计划、学知识、悟道理、搞实践,十年如一日。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遵化村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常住人口以“三留守”人员为主,这些村民文化程度底、思想观念陈旧,“扶志启智”显得尤为重要。怎么做好这项工作,刘旭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是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为了切实**群众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他组织党员及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举办经验交流会。他先后组织干部群众深入黑山县小东镇、盘锦市高升镇莲花村等地参观学习致富经验。二是将专家、农技人员请进来。利用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平台,组织群众通过网络学习,邀请市县农作物种植、苹果种植、鹅、肉牛养殖、法律法规等各行专家来村授课,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知识面广泛,不但有党的基本理论、农业科技知识,更重要是有法律知识等,目的是让农民在提升综合素质、掌握致富技能的同时,更要遵纪守法,避免矛盾纠纷和刑事案件发生,为本村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极大转变,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愈加强烈,禁锢思想的牢笼一旦打开,百姓发家致富的智慧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搞基建治顽疾,改变“土貌”树新颜

“要致富,先修路”,刘旭决定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为此,他东奔西波,不辞辛苦,经过多方努力和各级领导支持,依托“一事一议”、交通、扶贫、对口帮扶等项目,拓宽整修硬化村组道路40公里,其中柏油路10公里,砂石路面30公里,为了解决农民运输粮食急需,刘旭还自掏腰包5万元修建砂石路面3公里,每次修路,刘旭都带领村干部日夜坚守在工地上,一步不离。目前,村组之间道路全部实现柏油路,户户之间都能做到砂石路,新建绿化带2000多平,新建垃圾池48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453户村民全部喝上了自来水,村部办公、村民活动场所均装有空调,村卫生室、村级阅览室已建设完成,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为了搞好村环境整治工作,告别脏乱差,实现美丽乡村目标。他亲自带领村干部、党员上门宣传讲解党中央环境整治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化村近年来鹅、肉牛养殖发展很快,不少养殖户收入翻番的同时也给环境卫生带来了很大压力,粪便处理不及时的话周围就会恶臭熏天,所以必须要各养殖户自觉及时清除,加上以往堆放的秸秆垛,柴火垛等都需要农户尽快清除,刚开始村民不愿配合,觉得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不仅费力,还找不到合适地方堆放,所以工作难度很大,为了做通群众工作,刘旭带领村干部、党员同志带头干,对那些有困难的家庭,村里出人出力进行帮扶,对于那些思想一时想不通的,刘旭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耐心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不断地沟通与疏导,目前,遵化村的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都能自觉地维护好村屯环境卫生,各家各户不但院子干净美丽了,室内也更整洁了,消除了垃圾乱扔、污水粪便乱排、秸秆乱堆等现象。现在的遵化村,一条条乌黑的柏油路宽敞整洁,一排排风景树端庄秀丽,一簇簇油葵迎风盛开。看到这些变化,村民们由衷的表示“环境美了,人的心情也更舒畅了”。但村民们可能不知道,为了搞好村环境,刘旭可没少操心,没事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村里转悠,各条路上都走走看看,垃圾堆旁经常能看见他的身影,有时晚上躺在床上还在考虑哪家哪户厕所入没入院,秸秆堆挪没挪好,五保户家问题有没有解决,所以,经常能看到大晚上刘旭还在微信群里布置安排工作。

靠公平讲正义,树立乡村新风尚

农村有一句俗话“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说的就是领村比带军还难,尤其是在调处邻里纠纷时,更会让人焦头烂额。然而刘旭却凭借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百姓的一致拥戴。近10年来,他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谋富裕、办实事、保平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真心拥护以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刘旭说:“做事公平、公正,村支部的核心作用、核心凝聚力就容易发挥。”在原则问题面前他大公无私,有事当面说,不搞阳奉阴违,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大事公开。正是由于他这种“一碗水端平”的工作态度,让他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多年来,他一直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依靠自己总结的矛盾调处“四法”(刚柔并济法、二人转法、民主管理法、倚势借力法)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村组一级,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自他上任以来,遵化村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定思路育产业,催开群众富民花

村容村貌改变了,但村民增收致富才是关键。通过几年的多方考察学习,发展鹅、肉牛养殖在他内心悄然萌生。他多次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大胆提出了鹅、肉牛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刚开始,对于种惯了庄家的村民们来说,搞专业养殖让他们心有顾虑,一来缺乏启动资金,二来有句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所以寻求安稳的村民都敬而远之,于是刘旭就带领部分村干部率先搞养殖,拿自己做实验,讨经验,自费聘请市养殖专家到村上举办培训班多期,学习鹅、肉牛养殖知识。牛棚鹅舍,无处没有他的身影,同时他利用多年的经商经验,把握好各个经销环节,让第一批鹅、肉牛养殖户赚得金盆满满。有了好的示范效应,遵化村很多村民都加入到鹅、肉牛养殖业。目前,遵化村肉鹅年出栏量达30多万只,肉牛年出栏量达2000多头,经济效益高达1000多万元,仅只一项就可使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鹅、肉牛产业优势在遵化村基本成型,群众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但他还是觉得单打独斗发挥效益有限,合作共赢发展才是出路。目前,在刘旭的指引下,遵化村已成立了多个鹅、肉牛专业合作社,将来他还打算带领村民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种苗育雏、养殖、产品深加工等一体化,村级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一句承诺,十年付出。今天遵化村所取得的成就,是一名支书的丰功业绩,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兑付的庄严承诺。刘旭说:“我们当支书就是要讲奉献,要多做自我牺牲,只有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堂堂正正、心地无私,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党一天村干部,我就会努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早日实现共奔小康目标”。近年来,经过刘旭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将一个2009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的落后村,发展为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的产业强村,村部也早早还清了50多万元外债,现在除去每年村部办公活动开支外资金还有部分结余,成了新台镇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六篇】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乡下人,中学文化程度,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村在的带领下先后获得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6次,县级荣誉8次,个人在199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02年至2004年连续3年被评为市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在农村三十八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司和基层大众的信赖和支持。

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种渠道方针、和政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打电井,修桥铺路,建设市场,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迄今为止,全村种植隧道蔬菜面积达9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内拥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隧道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辐射驱动原、延、封三县50多个行政村隧道蔬菜种植2万亩以上,成为隧道蔬菜行业的引路人。

一、抓基础设施,创造良好条件。

1976年,村子还是不到500人的偏僻村子,宽2米的土路,高低,崎曲不平,被称为三蹦村,晴天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肚子里跳,遇到雨天,走路困难。拉平车走,五个人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走得不快,大半路还得扛自行车。村里没有电,到了晚上,大众在煤油灯下熬夜,田里没有线,没有电线杆。浇麦靠人造水车,遇到干旱年月,井水干燥,大众只靠天吃饭,粮亩产量只有200斤。在那个分工吃粮食的岁月里,大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度不足。只是梦想着能用电,家里的生活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他暗自决心年底一定要用电,让家家户户的灯光亮起来,让田地喝饱。村两委决定后,立即行动。拍板的第二天,他去郑州,通过关系买了一吨铝线,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一次警察只能买一吨。这样,他五进省城,饿了啃玉米馒头,渴了。

头饮口凉水,困了,就在街头露宿。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总共买到四吨铝线,离全村的盼望近了。紧接着,又用半月的时间把低压杆全部栽上,三伏暑天,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大家的脊背晒得黑油油的,脸晒得黑红。拉线扛线,片刻不闲,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没有人喊苦嫌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就这样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村每一户村民都用上了电,灯亮了,群众的心亮了。他们说:“没有咱支书的辛劳,没有支书的带头,还不定猴年马月才用上电呢!”平凡的话语,诠释了党的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家里用电解决了,但庄稼地里的还不能灌溉。因为地里虽有动力电,但没有足够的水井,他就再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一鼓作气,再打20眼机井。那一年,适逢党的政策好,对农村办电打井有倾斜,全村青壮年劳力拉着平车到拉石料,大家自备干粮和水,五天五夜来回一趟。在打井的30余天时间,他与打井工人吃住在工地,时刻处理打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到12月底,全村水浇地共打机井22眼,村里的粮食再也不靠天吃饭了,第二年,他又托关系买来化肥,配合浇水,当年小麦亩产达500-600斤,麦垛堆积如山,产量翻了一番,交公粮任务完成了,群众分的粮食多了,集体也有了收入,全村群众欢欣鼓舞。

在年终的群众会上他宣布:从今以后,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将一心一意为全体村民做事,不谋私利,与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努力使摆脱贫穷。

电通了,农田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也稳定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村民的家里有了积蓄,脱了贫,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自然一些人也产生了小富即安的现象,觉得该缓口气了,开始沾染了一些不良习俗,搓麻将,搞迷信活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让群众跳出这个怪圈呢?这个问题一直成为萦绕在他头脑的一件大事,怎样让村民致富?

二、抓经济建设,寻致富门路。

村种菜具有很久的历史,但多年来东一片,西一片,分散零落,形不成规模,生产技术也很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把全村经济搞上去,就要树立商品观念,就要把搞好全村的蔬菜生产当作重头戏来抓。他把村两委召集在一起,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教育群众要想方设法挣钱,啥来钱种啥,啥值钱种啥,要克服落后守旧思想,要敢于创新。

1988年,他数次到农科院考察,又到寿光、扶沟等地学习经验,请教问题,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让农民快速增收。建塑料大棚需较多的资金,购竹竿、石料、铁丝,许多群众手里的积蓄不够,他就发挥自己熟人多,关系广的优势,找乡领导,找县领导,磨破了嘴,跑细了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县工商行争取贷款20多万元,谁建棚给谁家贷款2000元,不用交利息,仅此一项他就给群众贴进利息2万多元,这样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村内又给予政策扶持,凡种棚户给予排灌便利的地块,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宅基地划分上给予倾斜,减去两人义务工等一些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当年,村就建起了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部分跟进的近40多个大棚,当年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诱人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观望者的眼球,第二年全村掀起了建大棚的热潮,达到每户一棚,规模种植引来了山西、湖北等客户前来驻村收购,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1997年,户均存款都在万元以上,当年,村获“省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和“市农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他们用“走出去”的政策来扩大种植规模,将自己村的姑娘嫁出去在婆家建大棚,自己村的媳妇带动娘家人建大棚,这样,大棚种植到应举乡等50多个村庄,面积达3万多亩,菜农经济收入达1亿5千万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苦尽甘来,回想起卖菜难那段经历还难以忘怀。1993年5月20号,由于道路不通畅,还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外地客户还不知道这里有堆积如山的瓜果蔬菜,菜农们看着一车车鲜亮的瓜果卖不出去,愁眉苦脸,大家把目光又集中到的身上,当天下午,他带领村干部将菜农的瓜果过秤装车拉到郑州蔬菜批发市场。第二天,瓜果销售一空,菜农绷紧的脸舒展了,他们和党支部贴的更近了。

1994年,村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刚成立时都是本村村民,为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菜农的优惠政策,规定协会成员购买竹竿、塑料布、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优惠5-10%,公司成员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免费赠送科技资料、免费收看科技录像带、免费借阅科普图书,成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成员生产出来的蔬菜可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公司负责组织经纪人联系外销,保证不让菜农烂掉扔掉新鲜蔬菜,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司每年都聘请省、市、县蔬菜栽培、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讲课,印发科技资料,播放科技录像带和光碟,公司还成立了科普学校,设立了科普图书阅览室、购置电视机、影碟机,购买科普图书1500余册,光碟100余盘,还安上机顶盒,发展远程教育,使公司成员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塑料大棚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费工费时,公司开高了6个生产资料门市部,竹竿、塑料布、肥料、农药、化肥、种子应有尽有,农户不用出村就可以购买建大棚所需的一切材料,并可享受优惠价格,仅此一项就使公司成员节省费用60多万元,菜农不怕生产,就怕销售,为解决卖菜难问题。公司一开始就组织一批业务员分赴郑州、洛阳、信阳、武汉、晋城、徐州等地跑市场,找信息,将外地客商引到我村蔬菜批发市场,由于村蔬菜品质好,市场管理好,从而吸引了大批客商进入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交易。为了及时掌握国内蔬菜市场行情,公司还购置了一台电脑,开通了互联网,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提高了村的知名度。由于公司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优化服务,所以大棚蔬菜发展速度迅猛。1996年全村大棚数量达200多个,平均一户一个大棚,1998年,全村大棚温室总数达700多个,平均每人一亩大棚,蔬菜面积达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公司成员达到了200多户,发展大棚数量基本饱和,为保证蔬菜数量,公司把成员范围扩大到外村、外乡、外县,并享受与本村成员同等的优惠条件,到2004年,公司成员达4000多户,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瓜果产品不均衡,造成蔬菜价格差别较大,公司又把目光盯在了提高蔬菜品质方面。他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制订了公司无公害生产标准,并从种子选用、土壤处理、肥料、农药施用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在2002年5月市农业局检查中,公司送去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村无公害蔬菜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蔬菜销售价格又趋回升,2003年5月,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

村通过调整种值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涌现出不少由穷变富的典型。如本村村民周学胜,原来家里很穷,住的是破瓦房,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在的帮助下,他家建了两个塑料大棚,三、四年的时间,就住上了新楼,娶上了漂亮媳妇。村民赵岭原来家里也很穷,他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积累了十几万元资金,一年时间盖了两座小楼,又增添了不少新家具,成为本村致富的典型。现在的村,家家户户住小楼,家居用品室内摆设一点也不比县城里的人差,而且村民还拥有了30多辆小汽车,全村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近20年来,村先后三次获“省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五次获“市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八次获“县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本人先后获市劳动模范,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三、抓思想教育,树文明新风。

同志在领着村民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上,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确灌输,集体学习,个别谈心,他不喜欢开会点名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扬的一面,要启发自觉,在教育问题上,“班长”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号召力。2002年,国家推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他就带领自己家的几个侄子首先把自家的坟头平掉,这样,三天时间,村耕地田里的坟头全部平掉,在村务、党务工作会上,作为支部书记正确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定,程序是两委提出意见,召开党员会通报,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最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又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长远性的工作,村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简易可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认识到了就不感到约束,也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感觉到,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村干部队伍几十年保持先进性,保持良好作风,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物质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吃饱、穿好、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下一步,村两委计划多方筹资将全村大小街道都修成水泥路,安装路灯,栽植景观树,并对过去的80多亩窑坑进行统一招标开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走工农商一体化发展道路,为村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七篇】

本人黄x,男,中共共产党党员,生,安徽合肥人,自担任长丰县双墩镇花园社区团支部书记以来,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上,锐意进取、努力创新,以服务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主动围绕服务群众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抓好团员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始终坚持进入基层,热情为青年团员服务,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团员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我磨练

本人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扎实,本职业务精通,工作能力较强,道德品质优秀。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武装头脑,打造过硬政治素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为社区团员青年服务的工作。

二、坚持联系青年,以党建带团建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本人始终坚持利用社区万村网页、微信公众号、橱窗、党建手机平台等宣传平台,学习和宣传国家及上级公司的最新政策、方针、理念,努力践行团支部书记的职责使命,创造性的来开展团青工作,对党、团组织和上级部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积极响应。自疫情爆发以后,我党统筹部署,分级指挥,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作为一名基层党建工作人员,我能做到的只有扛大旗上“前线”,为大家舍小家。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身边积极踊跃出了一批心系祖国、不惧危险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团员和青年党员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凝聚力。“号召、宣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走到了一起,聚到了一起,休息之余畅谈党建、团建工作,讨论如何把住重心、协调发展。最终我们总结得到要点:以党建带动团建,党团共进步。

三、心系居民,时刻牢记服务宗旨

本人始终坚持心系居民,热心为居民服务,为遇到困难的青年群众解决难题,让群众满意。

本人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去看望社区的低保户、孤寡老人和困难青年群众。社区居民葛静静在孩子出生后,突然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为了给孩子治病,家庭一度陷入困境。我在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就带着社区干部常去她家和她聊天,安慰,并为她寻找外界帮助,通过团部共建,积极想办法为他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每次我们带领团员青年上门慰问,他总是感动非常。

同时作为社区治保主任,本人也热心接待居民因家庭、邻里的琐事来社区求助,帮助居民解决困难。一次,军港小区居民来社区反映楼上下水道经常漏水,他家墙面和地板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在了解情况之后,我带着社区人员去居民家进行调解,让楼上楼下两个居民做在一起好好商谈,最终矛盾解决了,他们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的朋友。

以上材料即是本人工作动态,希望可以在各项工作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努力成为领导眼里的好同志,百姓心中的好公仆。积极做好党建工作,坚持联系青年,以党建带团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优秀团支部书记事迹材料500字【第八篇】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乡村人,初中文化程度,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村在的带领下先后荣获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6次、县级荣誉8次,个人在199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在农村长达三十八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打井,修桥铺路,筹建市场,在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截止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达到9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内拥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大棚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辐射带动原、延、封三县50多个行政村大棚蔬菜种植2万余亩,成为大棚蔬菜行业的“引路人”。

一、抓基础设施,创良好条件。

1976年,村还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偏僻小村,一条二米宽的土路,高高低低,崎曲不平,人称“三蹦村”,晴天时车在路上蹦,人在车上蹦,心在肚里蹦,遇到了下雨天,寸步难行。拉平车走,五个人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没有步行快,大半截路还得扛着自行车。村里没有电,每到晚上,群众都在煤油灯下苦熬黑夜,田地里没有一根线,没有一根电线杆。浇麦靠人工水车,遇到了干旱年月,井水干枯,群众只有靠天吃饭,粮食亩产量只有200来斤。在那个拿工分吃粮食的岁月,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只是梦想着能用上电,家里的生活一切会改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底用上电,让家家户户的灯亮,让田地喝个饱。村两委决定后,马上行动。拍板第二天,他就奔赴郑州,通过关系买到一吨铝线,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一次条子只能买回一吨。这样,他五进省城,饿了啃玉米面馍,渴了就在街头饮口凉水,困了,就在街头露宿。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总共买到四吨铝线,离全村的盼望近了。紧接着,又用半月的时间把低压杆全部栽上,三伏暑天,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大家的脊背晒得黑油油的,脸晒得黑红。拉线扛线,片刻不闲,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没有人喊苦嫌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就这样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村每一户村民都用上了电,灯亮了,群众的心亮了。他们说:“没有咱支书的辛劳,没有支书的带头,还不定猴年马月才用上电呢!”平凡的话语,诠释了党的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家里用电解决了,但庄稼地里的还不能灌溉。因为地里虽有动力电,但没有足够的水井,他就再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一鼓作气,再打20眼机井。那一年,适逢党的政策好,对农村办电打井有倾斜,全村青壮年劳力拉着平车到拉石料,大家自备干粮和水,五天五夜来回一趟。在打井的30余天时间,他与打井工人吃住在工地,时刻处理打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到12月底,全村水浇地共打机井22眼,村里的粮食再也不靠天吃饭了,第二年,他又托关系买来化肥,配合浇水,当年小麦亩产达500-600斤,麦垛堆积如山,产量翻了一番,交公粮任务完成了,群众分的粮食多了,集体也有了收入,全村群众欢欣鼓舞。

在年终的群众会上他宣布:从今以后,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将一心一意为全体村民做事,不谋私利,与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努力使摆脱贫穷。

电通了,农田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也稳定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村民的家里有了积蓄,脱了贫,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自然一些人也产生了小富即安的现象,觉得该缓口气了,开始沾染了一些不良习俗,搓麻将,搞迷信活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让群众跳出这个怪圈呢?这个问题一直成为萦绕在他头脑的一件大事,怎样让村民致富?

二、抓经济建设,寻致富门路。

村种菜具有很久的历史,但多年来东一片,西一片,分散零落,形不成规模,生产技术也很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把全村经济搞上去,就要树立商品观念,就要把搞好全村的蔬菜生产当作重头戏来抓。他把村两委召集在一起,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教育群众要想方设法挣钱,啥来钱种啥,啥值钱种啥,要克服落后守旧思想,要敢于创新。

1988年,他数次到农科院考察,又到寿光、扶沟等地学习经验,请教问题,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让农民快速增收。建塑料大棚需较多的资金,购竹竿、石料、铁丝,许多群众手里的积蓄不够,他就发挥自己熟人多,关系广的优势,找乡领导,找县领导,磨破了嘴,跑细了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县工商行争取贷款20多万元,谁建棚给谁家贷款2000元,不用交利息,仅此一项他就给群众贴进利息2万多元,这样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村内又给予政策扶持,凡种棚户给予排灌便利的地块,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宅基地划分上给予倾斜,减去两人义务工等一些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当年,村就建起了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部分跟进的近40多个大棚,当年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诱人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观望者的眼球,第二年全村掀起了建大棚的热潮,达到每户一棚,规模种植引来了山西、湖北等客户前来驻村收购,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1997年,户均存款都在万元以上,当年,村获“省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和“市农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他们用“走出去”的政策来扩大种植规模,将自己村的姑娘嫁出去在婆家建大棚,自己村的媳妇带动娘家人建大棚,这样,大棚种植到应举乡等50多个村庄,面积达3万多亩,菜农经济收入达1亿5千万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苦尽甘来,回想起卖菜难那段经历还难以忘怀。1993年5月20号,由于道路不通畅,还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外地客户还不知道这里有堆积如山的瓜果蔬菜,菜农们看着一车车鲜亮的瓜果卖不出去,愁眉苦脸,大家把目光又集中到的身上,当天下午,他带领村干部将菜农的瓜果过秤装车拉到郑州蔬菜批发市场。第二天,瓜果销售一空,菜农绷紧的脸舒展了,他们和党支部贴的更近了。

1994年,村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刚成立时都是本村村民,为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菜农的优惠政策,规定协会成员购买竹竿、塑料布、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优惠5-10%,公司成员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免费赠送科技资料、免费收看科技录像带、免费借阅科普图书,成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成员生产出来的蔬菜可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公司负责组织经纪人联系外销,保证不让菜农烂掉扔掉新鲜蔬菜,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司每年都聘请省、市、县蔬菜栽培、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讲课,印发科技资料,播放科技录像带和光碟,公司还成立了科普学校,设立了科普图书阅览室、购置电视机、影碟机,购买科普图书1500余册,光碟100余盘,还安上机顶盒,发展远程教育,使公司成员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塑料大棚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费工费时,公司开高了6个生产资料门市部,竹竿、塑料布、肥料、农药、化肥、种子应有尽有,农户不用出村就可以购买建大棚所需的一切材料,并可享受优惠价格,仅此一项就使公司成员节省费用60多万元,菜农不怕生产,就怕销售,为解决卖菜难问题。公司一开始就组织一批业务员分赴郑州、洛阳、信阳、武汉、晋城、徐州等地跑市场,找信息,将外地客商引到我村蔬菜批发市场,由于村蔬菜品质好,市场管理好,从而吸引了大批客商进入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交易。为了及时掌握国内蔬菜市场行情,公司还购置了一台电脑,开通了互联网,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提高了村的知名度。由于公司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优化服务,所以大棚蔬菜发展速度迅猛。1996年全村大棚数量达200多个,平均一户一个大棚,1998年,全村大棚温室总数达700多个,平均每人一亩大棚,蔬菜面积达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公司成员达到了200多户,发展大棚数量基本饱和,为保证蔬菜数量,公司把成员范围扩大到外村、外乡、外县,并享受与本村成员同等的优惠条件,到2004年,公司成员达4000多户,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瓜果产品不均衡,造成蔬菜价格差别较大,公司又把目光盯在了提高蔬菜品质方面。他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制订了公司无公害生产标准,并从种子选用、土壤处理、肥料、农药施用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在2002年5月市农业局检查中,公司送去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村无公害蔬菜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蔬菜销售价格又趋回升,2003年5月,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

村通过调整种值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涌现出不少由穷变富的典型。如本村村民周学胜,原来家里很穷,住的是破瓦房,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在的帮助下,他家建了两个塑料大棚,三、四年的时间,就住上了新楼,娶上了漂亮媳妇。村民赵岭原来家里也很穷,他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积累了十几万元资金,一年时间盖了两座小楼,又增添了不少新家具,成为本村致富的典型。现在的村,家家户户住小楼,家居用品室内摆设一点也不比县城里的人差,而且村民还拥有了30多辆小汽车,全村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近20年来,村先后三次获“省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五次获“市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八次获“县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本人先后获市劳动模范,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三、抓思想教育,树文明新风。

同志在领着村民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上,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确灌输,集体学习,个别谈心,他不喜欢开会点名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扬的一面,要启发自觉,在教育问题上,“班长”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号召力。2002年,国家推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他就带领自己家的几个侄子首先把自家的坟头平掉,这样,三天时间,村耕地田里的坟头全部平掉,在村务、党务工作会上,作为支部书记正确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定,程序是两委提出意见,召开党员会通报,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最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又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长远性的工作,村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简易可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认识到了就不感到约束,也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感觉到,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村干部队伍几十年保持先进性,保持良好作风,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物质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吃饱、穿好、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下一步,村两委计划多方筹资将全村大小街道都修成水泥路,安装路灯,栽植景观树,并对过去的80多亩窑坑进行统一招标开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走工农商一体化发展道路,为村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0 2246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