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监督综合分析评价通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政治监督综合分析评价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政治监督综合分析评价1

强化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监督,以有力有效的工作推动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新征程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担负起“两个维护”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一方面,自己坚决做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认真贯彻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报告工作,重大事项、重大案件、重要工作及时主动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请示报告,确保党中央牢牢掌握正风肃纪反腐的领导权、主动权。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另一方面,督促全党做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人和事作斗争,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是重要生态屏障。针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些干部却阳奉阴违,致使违建屡禁不止。

对此,党中央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未绝的问题。2018年7月以来,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的1100多栋违建别墅被依法拆除,多名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被查处。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青海木里矿区非法采煤、湖南洞庭湖违规违法建设矮围……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批典型案例中,纪检监察机关都将政治监督与审查调查深度融合,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人和事,着力纠治政治偏差,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抓住政治纪律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坚决防止和治理“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清除对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违纪违法行为,铲除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政治团伙,消除党内存在的严重政治隐患,维护政治安全,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心怀“国之大者”,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塔吊林立之间,一栋栋建筑破土而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这座“未来之城”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聚焦“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22年10月以来,河北雄安新区纪工委监察组深入开展“走项目、查实情、解难题、保稳定”活动,走访调研在建重点项目15个,通过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工人发放调查问卷,征集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31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4个,为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政治监督的焦点始终围绕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国之大者”,坚决纠治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的政治偏差,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等措施制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见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更加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找准政治监督的重点和着力点。

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新征程上,纪检监察机关将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的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精神实质,谋实思路、扎实工作;聚焦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处置、通报违反纪律、落实责任和措施不力等问题,促进形成自觉对标对表、积极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近年来,为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问题进行滚动式督办;聚焦长江流域禁捕,督促有关地方纪委监委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对违建别墅问题专项清查整治部际协调机制移送的顶风违建别墅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要求有关地方限时办结;紧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情况跟进监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过打好专项监督、问题督办、以案促改、通报曝光“组合拳”,推动政治监督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强化政治监督,既要明确“抓什么”,还应注重“怎么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了大量探索: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措施制度;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确保“一把手”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利用信息化手段,汇总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信访举报、案件管理、民意调查等数据,加强政治生态研判;通过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解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时处处向党中央看齐,扎扎实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的本质就是政治监督。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全部建立巡视巡察制度,179家中央单位开展内部巡视。

“深化政治巡视,始终突出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入检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和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认真研究谋划二十届中央巡视工作,及时推进《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研究制定工作,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政治巡视全过程各环节,使巡视工作更加科学、完善、有效,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政治监督综合分析评价2

强化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着眼具体化,切实增强对标对表的政治自觉。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找准政治监督的着力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找准监督方向、把握监督重点、制定监督措施,实行清单式推进,层层压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重点提醒、主动约谈、发函督办等方式,压实各级党组织政治责任,紧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强化全程监督、跟进监督,推动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责任、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措施、具体成效上。深入开展专项监督、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对各种偏离、背离正确方向的现象精准用好问责利器,促进形成自觉对标对表、积极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坚持把粮食安全、债务风险、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国之大者”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全面梳理和分析违纪违法案件中暴露出的重大风险问题,准确把握问题性质、程度、责任,坚决防范金融、国企、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等领域重大风险,主动举一反三、系统推进整改,确保经济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重,及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

聚焦精准化,树立见人见事的监督靶向。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和关键领域,精准聚焦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找实监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综合施治、精准发力,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监督,采取廉情抄告、约谈提醒、责任追究等方式,督促各地各部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归集巡察、监督、办案等渠道反映问题,对新任职一把手当面签发第一责任人履责提示单,以一把手责任落实带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协同联动、一贯到底。深入分析涉法涉诉、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信访举报,向问题集中的地区、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点对点”通报有关情况,督促开展专项治理,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细落实。始终盯紧关键事,聚焦政策执行情况,加强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化为具体实践。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部门行业,持续深化国企、金融、政法、粮食购销、开发园区等重点领域腐败治理,以专项监督、专班办案为抓手,坚决清理风险隐患,推动重点领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立足常态化,健全完善长管长严的监督机制。健全清单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等制度,构建监督闭环,确保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把政治监督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软实力,严肃查处漠视企业诉求、审批效率低下、对企业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全面纠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典型问题,加大公开曝光力度,着力营造安商惠企的良好环境。制定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探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把政治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链条,围绕权力运行关键点、廉政风险点、管理薄弱点、问题易发点,实行事前酝酿决策、事中执行落实、事后评价问效的全过程监督、全周期管理,真正形成有效的监督闭环。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紧盯被监督单位职能责任,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作为监督重点,抓住政策制定权、审批监管权、执法司法权等关键点开展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综合运用信访、监督、舆论、案件等数据信息,通过比对分析提炼规律特点,探索开发监督数据模型,提高政治监督主动性和智慧化水平。创新分析研判机制,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贯通党委(党组)自评、上级联席会议集中研究,有机衔接民主生活会、述责述廉,充分发挥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预警、纠偏、修复作用。

政治监督综合分析评价3

政治监督这一新命题,既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划出了重点,也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新时代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大背景,在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政治监督内涵及其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推进政治监督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政治监督提出及其总体考虑

2018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指出,“要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坚决破除空泛式表态、应景式过场、运动式造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2019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报告明确要求“切实加强政治监督”。

同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

同年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与《咬文嚼字》编辑部利用大数据搜索,联合发布2019年度十大反腐热词,“政治监督”位列排行榜之首。

党中央提出并反复强调政治监督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有:

第一,政治监督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五加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政治要求,而是要化为具体的政治行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党内规范性文件的方式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将其作为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组织实施,必须加强监督问责,把政治监督挺在前面,以政治监督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得以贯彻执行。

第二,政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主线。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都充分体现着党的坚强领导,通过深化改革又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构建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过程中,通过把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纳入统一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解决以往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不同步、有遗漏等问题,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这有利于推进权力运行法治化,大大提升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效能。

第三,政治监督是全面深化制度治党的重要举措。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法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内法规是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章明确规定政治监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纪委履行政治监督职责提供了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党内法规也都对纪委履行政治监督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政治监督的内涵与外延

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政治监督的内涵与外延,是加强政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在不同政治语境下,政治监督有不同的涵义和具体指向。在政治学概念上,政治监督是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权力行使过程的控制和约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把解决党内各种问题高度概括到党的政治建设上来,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鲜明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深刻阐述,明确提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要求。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并要求“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反复强调要加强政治监督。这里的政治监督涵义既有政治学概念上对政治监督的一般要求(政治学意义上的广义政治监督),也有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下对政治监督的具体要求(政治实践层面上的狭义政治监督)。

换言之,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中的政治监督有特指的内涵范围。

在谁来监督的问题上,各级党委(党组)是政治监督的主体,纪委监委是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在监督谁的问题上,政治监督的对象指向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等,聚焦于领导干部群体;在监督内容范围上,政治监督不是一般工作监督,而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执行情况、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执行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情况,特别是执行中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态度等;在监督的方式方法上,以政治监督为主线统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综合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等监督方式,协调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靠前监督、主动监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总之,政治监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方针,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目标导向,以做到“两个维护”为根本要求,重点监督领导干部、党员、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等遵守和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政治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居于根本和统领地位,是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推进政治监督的方法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以强化政治监督为重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确保政治监督落到实处。

第一,强化重视政治监督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行动的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修订的党章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头等大事。

针对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责任落实软化等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党组)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重视政治监督,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守责、负责、尽责,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强化政治监督,着力为党中央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推进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督促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紧扣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紧扣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紧扣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紧扣对各地区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突出抓好政治监督。把政治监督的要求和本地区(单位)的职能职责、重点任务结合起来,用政治眼光、政治视角审视问题、研判问题,查找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上的偏差。立足党内问责,聚焦政治问责,对“四个意识”不强、“两个维护”不坚决、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行管理监督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坚决追究责任,充分发挥政治监督和政治导向作用。

第二,健全完善协同监督机制。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该体系由各类、各层级的监督子系统构成。科学统筹和优化配置监督体系各个子系统,是提高监督机制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政治监督作为最根本的监督类型,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贯穿于各类监督子系统的全过程、各方面。健全完善协同监督机制,是实现权力科学配置和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的重要保障。以政治监督为统领,统筹协同、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一体推进各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党组)承担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担负全面监督职责;纪委监委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把政治监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工作部门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做好职能监督工作;党的基层组织要按照党章党规要求承担起日常监督的职责;党员要依规依纪、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履行监督义务。

通过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以政治监督为统领,推动各类监督合理配置和有机衔接,推动构建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网络,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第三,把政治监督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

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是党章和监察法赋予纪委监委的职责任务,其中监督皆列首位。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明确指出,各级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这是党章对纪委承担政治监督职责的明确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执纪问责是“三位一体”的,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的实践中。监督是执纪和问责的前提,执纪和问责是监督的延伸。监督执纪问责具有丰富的内涵,形成了党内监督从发现问题到执行纪律再到责任追究的完整逻辑链条。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了各级监委。监察法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可见,监委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扩大了政治监督的对象和职权范围,同时也拓展和延伸了纪委承担的政治监督职责。打通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各环节,要求纪委监委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注重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

第四,聚焦于监督“关键少数”。

旗帜鲜明抓党的政治建设,强力推进政治监督,是当前全党的一件大事、要事。强化政治监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区分轻重缓急、抓住政治监督的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聚焦于监督“关键少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我国,95%以上的领导干部、80%的公务员是共产党员,构成了代表人民行使公权力的中坚力量。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全体党员都要接受监督,党内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强化政治监督,必须首先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严格严密的政治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发挥“领头羊”作用,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形成“雁阵模式”。

监察法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六类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监察对象涉及面广、人员数量多、情况较复杂。尽管监察对象众多,但在强化政治监督方面,依然要突出重点,聚焦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监督。抓住党员领导干部、班子成员和“一把手”这一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政治监督的重点要害,就能形成盯紧少数、带动多数、管住全部的“连锁效应”,使政治监督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70 447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