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迹介绍【最新4篇】
【导言】此例“袁隆平的事迹介绍【最新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袁隆平人物事迹简短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古代,通过乡试的学子们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为酬壮志报国家。而今日,报国无门已成无所事事者的托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非必过“独木桥”已成现实。但亘古不变的是“赶考精神”的传承。
“赶”即追逐,亦有时不我待之意;“考”则可广义的理解为最终目标的验收。“赶考精神”在我看来,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与对美好结局的希冀,是向上求索的目标,也是脚踏实地的稳步前行。
国家在赶考,1949年三月,毛泽东主席将筹划建国比喻为进京赶考。考的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面对复杂形式的解决能力与领导一个国家的魄力与胆识。七十年来,党和国家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赶考精神”在一个个五年计划的脚踏实地中走来,令一个固步自封、了无生机的国度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这便是党交给人民的完美答卷。
中华民族在赶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最坚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正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动力,走在伟大复兴的赶考路上,而能推动民族前进,达到“考场”的,是少数精英的引领与大多数普通人的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英雄们默默的,有意无意的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在赶考路上。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坚守开山岛三十二年,其对祖国的热忱与忠诚,便是“赶考精神”的一部分。袁隆平以九十高龄奋斗于一线,其上下求索的精神,敢于实践乐于动手的精神,也是“赶考精神”。修理天安门广场的“华灯班”在五十度条件下确保华灯正常运作,其于困境下的坚持亦是赶考精神。而王继才夫妇二人守岛无差漏,袁隆平“超级稻”亩产数1200,华灯于夜晚初上,都是赶考者为国家、民族交出的不朽答卷。他们的答卷促成了国家在赶考路上的进步。
于我们自身,一次次的赶考浸透着我们的汗水与辛劳。能力与本领也得以锤炼。正如古时的先贤,今日之先辈一般,我们也怀揣着理想走在了赶考路上,虽“道阻且长”但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赶考精神”走向一个又一个考场,完成人生的答卷,实现自我的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必计较多少。”赶考不亦是如此吗?积土成山而风雨兴,我们亦应竭诚努力,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发光出力!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第二篇】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的事迹作文【第三篇】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成就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hank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
}——请支持者列出引用证明。
)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荣誉
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4月,荣登“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第四篇】
出生在1960年的曹宏球,是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农民,因为出生在粮食大饥荒的年代,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暖大地,脑子活络的曹宏球率先在村里种起了杂交水稻,他家职责田的粮食产量,年年都有好收成。此外,他种的蔬菜瓜果也比别人好,还培育出无籽苦瓜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将田里的活交给妻子打理,他则改行专门养蜂,口袋渐渐鼓了起来,不久就被郴州地委表彰为科技致富典型人物。
他对袁隆平心怀感激和敬重,萌生了自费为袁隆平雕塑一尊汉白玉塑像的念头。为了弄到袁隆平的照片,他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收到曹宏球情深意切的信后,袁隆平请同事回了封信。袁隆平在回信中说,“你和广大农民的心愿,在我看来,比诺贝尔奖还更荣耀。你们的这份情我就领了,但我为人民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是就应的……因此,请你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我实在受不起你的这种厚爱。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
之后,曹宏球为了表示对这位“米菩萨”的崇敬之情,他自己拿出五万元的积蓄,请人为袁隆平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汉白玉雕像。在竣工时乡亲们放鞭炮,扭秧歌,还在雕像前供上象征长寿与祝福的寿桃果品。在乡亲们眼中,袁隆平是恩泽乡里的米菩萨。袁隆平听闻之后很不高兴。但之后听说曹宏球家因为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时,袁隆平赶紧让人给他送去了两万元钱。而因为日晒雨淋,曹宏球无力维护雕像,这位老实的农民只好又跑来长沙,期望袁隆平能资助一下,但这回他却碰壁了,袁隆平听说是要钱维护雕像,他坚决不同意给一分钱。
三、袁隆平的优秀事迹(11—15篇)
上一篇:精编人物先进事迹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