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的创新理论【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3年党的创新理论【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3年党建理论【第一篇】

院坝会上,乡镇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事,大家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走村串户,机关干部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仔细记录……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这样的调研,既有益于解决问题,也密切了干群关系。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调查研究要用心用情,既要身入,更要心至。

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北京考察调研时,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甘肃定西元古堆村,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调查研究就是要“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坐上老乡炕头,有了拉家常的氛围,大家就愿意掏心窝子。

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开展调查研究,就要让调查对象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进而察实情、取真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坐在办公室里得不到、通过文件材料也不易看到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敞开心扉、深入交流,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获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因此,必须识民情、接地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开展调研,营造良好氛围、让群众想讲愿讲是前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调查研究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以调研实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前进道路上,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我们必将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

2023年党建理论【第二篇】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使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两个结合”是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科学、完整的阐述,指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生机勃发的核心密码。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一直强调“一个结合”,对“第二个结合”没有作出明确的理论概括。那么,我们党是怎样提出“一个结合”的?“一个结合”又是怎样发展到“两个结合”的?刘少奇同志曾说过:“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由于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我们党在早期还没有自己的创新理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理论脱离实际,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从中国实际出发,一切照抄本本,照搬教条;另一种倾向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指导,满足于自己的狭隘经验。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曾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对此,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就提出了“一个结合”的重大命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同志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就“一个结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地位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在继承发展“一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新论断,他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和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可见,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变化,也绝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党的理论创新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空前提升的产物。当然,任何一个现实的东西,它既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一个结合”和“两个结合”并不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东西或者两个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从本质看,“一个结合”中的“中国具体实际”包括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两部分,“一个结合”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意蕴。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认识的限制,我们党还没有明确对此加以强调。从今天的历史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识把握两者的关系,“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前提和基础,“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拓展和深化。“两个结合”是对“一个结合”的理论升华,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全新命题。

“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第一个结合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指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个结合解决的是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就是指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与此同时,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作出贡献。

“两个结合”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广阔空间。从理论创新看,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坚持“两个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将它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使党的创新理论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成为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从实践创新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挖掘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铸就新辉煌。

“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仅要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论断,还要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清晰地阐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襟视野是什么。

“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就是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概括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则是党的二十大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括提炼,也是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概括提炼。这两种表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民至上是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立场,自信自立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系统观念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胸怀天下是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情怀。

“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点。只有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用“六个必须坚持”进行思维,才能更全面准确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正确把握几个重大理论的关系

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与党章中表述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几个重大理论的关系。

第一,“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人民立场、独立自主、实践观点、普遍联系、世界历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这集中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之中,比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又比如,坚持问题导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鲜明特征。再比如,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思想,体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六个必须坚持”的“源”,“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流”,它们之间是“源”“流”同一,“源”“流”一致。

第二,“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表达。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概括为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并对这三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提炼;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充分肯定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观点,并强调思想活的灵魂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思想活的灵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特征。从内在逻辑关系看,“六个必须坚持”既包含着思想活的灵魂,又为它注入崭新的内容,是对思想活的灵魂的延伸拓展和丰富发展。比如,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还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真挚的人民情怀。又比如,坚持自信自立,既继承独立自主的思想内涵,又反映了我们党作为认识主体的一种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体现了我们党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拓展了独立自主的当代视域。“六个必须坚持”同思想活的灵魂一脉相承。

第三,“六个必须坚持”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一核心内容与“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比如,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这一特点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差异网§ 、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扬了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创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其基本内涵也都是如此。

2023年党建理论【第三篇】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党章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眼光和历史思维审视时代变化,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及时调整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了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我们党党章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余年来,我们党制定和完善党章,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及时写入党章。党的七大上,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写入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十五大党章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党章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党章写入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党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党章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充实完善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一路走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并且取得了丰硕理论创新成果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让我们党基业长青。

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提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水平,让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遵守党章,留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众多感人故事。在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严格遵守党章这一根本行为规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学习贯彻党章这个“第一位的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要求,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023年党建理论【第四篇】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只有运用这一科学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强化政治领导,丰富战略支撑,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经受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各种风浪考验。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根本保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必将随着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全面拓展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新征程上,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就一定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通过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是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和“金钥匙”。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这一思想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领导责任,带头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奋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70 475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