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点评2024年时政热点(8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时政点评2024年时政热点(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第一篇】
电影《唐山大地震》从7月22日零点至7月25日24点,首周末票房超过亿元,创国产影片票房新高。许多人走出电影院时眼睛还挂着泪珠,一些看完电影的观众说:好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了。
这部影片的出现,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向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其意义超出影片本身,是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次胜利之作,影片之所以被广大观众所认可,票房创历史新高,主要有以下三点。
突出展现个体经验。《唐山大地震》突出了个体经验的表现,通过主人公李元妮一家人长达32年的情感救赎过程,反映了唐山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并且对地震及灾后个体经验的呈现,贯穿电影始终。任何宏大的电影命题,只有通过个体经验的表现,才能让观众看到其中的意义。面对一个灾难性的历史事件,我们往往选择面对集体,怎样抗震救灾,怎样重建家园,这样的表现方式虽然非常正确,但存在艺术叙述的不合理,过多的宣传和说教,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同。
拍摄态度朴实真诚。不同于以往的商业大片,追求炫目的画面,《唐山大地震》克制了创作中难以避免的技术冲动和戏剧冲动,用真诚而自然的拍摄方式,形象生动的对白,赢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同,而中国的电影需要的正是这种态度。
融入主流价值观。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影片,都会传递一种主流价值观,《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亲情的可贵、生命的珍贵,以及生活的温暖和希望,让每个人走出电影院的时候,都有一点温暖和爱,观众的情感得以接受。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第二篇】
约束爱犬,让悲剧不再发生
热点回顾
据新闻报道,一名12岁女孩牵别人家狗出去玩,途中,狗绳意外将老人绊倒身亡。之后老人家属回应:没有追究女孩责任。
近年来,关于犬类伤人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而这也正是养犬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养犬是个人权利,但养犬自由离不开养犬自律。不文明的养犬行为,轻则破坏市容环境、扰乱公共秩序,重则威胁他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多一些规则意识,少一些疏忽大意,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也才能不断提升现代文明对犬类的包容度。希望每一位爱犬人士都要牵紧“文明绳”,做个守法的养犬人。
写作借鉴
看到这样一则社会热点新闻,在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热点事件背后的深思。养犬是个人爱好,但也应该收到一定约束。悲剧的频繁发生,其评议角度是“规则意识”“文明包容度”等话题。对于此类事件,写作中可以简单阐述事件一二,再发表个人观点,论据+论点,更具有思辨性。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第三篇】
1、20**年1月11日电,《“土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日前正式印发。明确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服务全达标、投入有保障,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2、20**年1月11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编制实施的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规划提出,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3、20**年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4、20**年1月13日电,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亿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总体且标。
5、20**年1月13日,数据显示,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元,同比增长%,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第四篇】
20**年5月11日电,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需求,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四史”专题教育活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
20**年5月9日,为助力印度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印度的首批抗疫物资运抵印度班加罗尔。这批抗疫物资包括100台制氧机、20台无创呼吸机和20台有创呼吸机。同时,中国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向印度红十字会提供100万美元现金援助。
20**年5月12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20**年5月11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发布《20**年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报告说,20**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前一年增长45%以上,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大年度增量。报告指出,2019年和2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年度装机容量均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量陆上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等在20**年底前实现并网。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第五篇】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山东青岛出台了一部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校有权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小学和教师是否应该拥有"惩戒权",如何进行惩戒?对那些存在问题的未成年人,法律又该持何种态度?
时事评论观点:
不怕父母怕老师,曾是很多人的记忆。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享有很高的权威,惩戒学生是天经地义,比如罚站、面壁等,学生接受,家长也认可。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们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家长对教师惩戒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惩戒顽劣学生变成了很微妙的问题。现行法律对教师惩戒权没有明确规定,对禁止体罚、虐待未成年学生等则有着明确要求。而惩戒学生往往涉及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一些限制,是否允许、边界在哪里,法律并没有明确回应,一定程度导致现在的老师对顽劣学生不敢管、不愿管。
中小学校和教师管教顽劣学生功能的弱化,是近些年来学生欺凌和暴力接连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学校和老师这一"缓冲区"部分失效,呼吁公安、司法机关介入和严惩顽劣学生自然也就呼声越来越高,比如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行政处罚年龄等。一些地方高调宣传值得商榷的校园暴力重判个案;强调公安、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并重罚的意见开始出现在一些政策文件之中。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年龄的方案。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司法。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如果学校这一道防线也不夯实,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有必要的约束与惩戒手段。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很多国家法律均明确赋予了教师惩戒权。例如,美国约有20个州允许老师惩戒学生,仅2007年一年就有万中小学生被依法惩戒。英国在2006年颁布的《教育与督学法》也明确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力,包括允许打手心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法律在赋权的同时,也对惩戒的条件、方式、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避免教师滥用惩戒。
对于中国来说,类似的做法是否可行,依然需要讨论。山东青岛的办法,只是把长期停留在理论争议层面的教师惩戒权正式提了出来。需要强调的是,赋予教师惩戒权绝不能等同于允许体罚,更不能等同于允许针对学生的暴力。教师惩戒涉及对学生权利的限制,涉及学生的一些基本权利比如人格、人身自由等问题,不是地方规章能够解决的,需要在国家法律层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尤其是要明确惩戒的边界,从而让教师有底气、学生能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