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1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2
教育部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这一意见和2018年出台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于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意义重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部近日先后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制定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处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规章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师德底线,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于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自我行为规范的践行者、爱岗爱生爱校的模范者意义重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打造中华民族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师德师风关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更关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师德师风不正势必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务必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规范师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新时代的新任务。教师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能仅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上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3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1亲和力。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潮流变迁的敏锐触觉更是教师所不及的。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去感染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似地交往,像亲人般地接触,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爱的情感,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而这种爱,尤其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课前教师早到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地请其坐下,学生作答有错要适当地点拨或鼓励,下课后让学生先出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真诚的赞扬,上课时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在篮球场上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等等,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亲密朋友。
2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是创新性的教师。一个创新性的教师,不应只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本领。教师在内函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心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
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并胜任创新性教学,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剥削对才。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性因素,才能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服务,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创新性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3人文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该只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要上升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只有教师富有人文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4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对于教育定位、工作目标以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等进行了阐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教育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结合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既有正面倡导、高线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是对之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条红线”等师德底线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准则规范的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还对教师提高政治素质、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准则是原则性规定,此前制定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规定与准则结合执行。
教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我国大多数教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师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了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杨帆起航,坚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一篇: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交流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