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一篇】

xx村坚持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同城化”发展和“后花园”定位,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力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

一、调研开展情况

2年9月开始,在进一步疏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区农业农村局选取了全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发展乡镇xx镇、现代农业乡镇xx镇、乡村旅游乡镇xx镇、人口大镇xx镇、果业发展乡镇xx镇进行调研,从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本土人才、村落居住环境、基层组织建设、村民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了解农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自我认知、生活需求、发展需求、政策需求;为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撑。

二、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一)聚焦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即将达成严守“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聚焦提高脱贫质量,以“三集中一边倒”的态势和决心,狠抓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从2015年底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万人、xx个“十三五”贫困村、xx%的贫困发生率,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万人,累计退出

“十三五”贫困村xx个,减贫xx万户xx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x%;2019年计划退出的xx个贫困村、xx脱贫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将下降至xx%左右,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区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二)聚焦产业兴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做实产业发展文章,大力发展蔬菜、脐橙、甜叶菊、油茶等农业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自主发展产业,让农民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全区稳定发展烟叶xx亩;累计发展油茶xx万亩;发展脐橙xx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成果,加快指导土地规模流转,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xx家、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为提升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主体保证。强化龙头培植和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xx蔬菜搭乘中欧班列、代表xx产业第一次走出国门,打响了蔬菜品牌,蔬菜、甜叶菊、油茶、果业等产业已成为名片。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三)聚焦补齐短板,生活条件根本改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围绕高质量脱贫,优先完成宜居村组两不愁三保障项目建设,加快村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有条件和需求的村组因地制宜配置“8+4”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所有宜居村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提前一年即在2019年实现了全区xx户以上不迁并宜居村组整治建设全覆盖扫一遍。目前,全区乡镇公路和行政村公

路通达率均达100%、通信网村组覆盖率100%、互联网行政村覆盖率100%、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农村常住户安全饮水达标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入户路硬化率达98%、安全住房达标率100%、通生活用电率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观。

(四)聚焦生态宜居,生态效益逐步显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大力整治“厕所革命”、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农村环卫一体化保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把扫帚扫到底”。立足“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总体思路,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了“空心房”拆除、铁皮棚拆除、畜禽渔污染源整治,生态宜居带动采摘、体验、观光、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了乡村旅游的“人气”,全区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xx个,年接待游客达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xx小镇成功认定为省4A级乡村旅游点、农庄成功评为省四星级农庄,文化城入选为客家民俗风情之旅精品路线。

(六)聚焦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坚持扶贫、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强化正向引导和思想道建设,广泛用好互联网、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介宣传以“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行动,倡导勤俭持家、崇尚科学、厚养薄葬,助推文明风气蔚然成风。以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感恩教育评比为抓手,通过巡回宣讲活动、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微信公众号评选模范等宣传活动,用身边正面典型、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扎

实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五星创评”活动,以“智”“志”双扶为目标开展感恩教育,不断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不孝老爱亲风、乱埋乱葬风、赌博风、铺张浪费风、迷信风得到有效整治,乡村文化生活健康繁荣。

(七)聚焦治理有效,基层组织建强有力注重支部引领,强化带头,积极探索开展“旗帜引领·五星创评”活动,进一步发挥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感恩。由村支部牵头,结合主题活动,按照“农户自主申报、帮扶干部推荐、村民会议评定、星级结果公示”的程序,定期分家庭卫生、勤劳致富、遵纪守法、邻里和睦、诚信感恩五类情况进行评星定级,让群众有标杆、有遵循、有约束。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每个村设立一块红黑公示榜,坚持每周评比、每月公示。带头做起、践行“五星”标准要求,将其星级评定情况纳入分析、先锋创绩、公开承诺等范畴,形成亮身份带动比星级的良好局面。坚持以“乡村夜话”为抓手,引导广大干部进村入组,在乡村广场、宗族祠堂、农户家中围坐一起,在面对面交流中察民情、集民智、连民心,真正实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目前,xx个行政村全部下派了第一书记,村级组织牵头创办产业合作社xx个,扶持主导产业xx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xx万元,平均xx万元/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xx村打好以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农业农村发展

短板仍然明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缺乏特色产业基础一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务工支撑,产业入股分红等财产性收入比重极小,比如在脐橙产业、蔬菜产业还是以土地租金、简单劳务收入为主。二是缺乏特色产业基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还未形成产业体系,比如休闲旅游就是吃餐饭,没有延伸收益。三是产业转型效益不明显。蔬菜、脐橙、甜叶菊、油茶总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工附加值不高,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不够明显,比如农产品仍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等最初层级。四是缺少具有争力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销售体系配套跟不上,比如板鸭、蔬菜、腐竹、茶油、脐橙等仍然是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二)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建设无序发展一是大部分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部分规划设计定位与乡村特色结合不紧密,对乡村特色、历史文脉、生态资源挖掘不够。已有规划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现阶段农户随处建房、户型随意等现象没有得到转变。二是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现阶段农户乱倒乱扔、乱堆乱放、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贴乱挂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易反弹,农村门前屋后清扫不到位、垃圾不入桶、垃圾乱倒等现象仍有存在。四是规范管理欠缺,队伍缺员资金缺钱,常常是一整就好,一过就糟。

(三)农业生产要素制约明显,集体经济带动乏力一是农业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继续依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仍是靠天吃饭。二是城乡劳动生产率及生产效益比较差距显著,多数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不会、不敢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三是基层农技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没有新力量补充,没有补技术带动。四是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收入来单一,经济实力有限,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乡村建设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基础设施条件仍停留在有没有的水平,根本谈不上好不好,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缺位,自治参与服务失力一是群众参与度低,村民外出打工多,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对村庄事务关注度降低,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乡村治理缺少有效管理措施,村民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村规民约等公德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形成有效的长效管护制度。三是村民参政议政与民主意识热情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

兴就是建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四是村民对村庄规划、发展愿景没有认识,对想建成什么样,该怎么建设,发展什么特色根本没有认识,等着政府来推进。|(五)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深度融合发展受抑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实际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大投入公共服务仍然靠县区级一级解决。二是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传统文化转化率低,民俗文化缺乏载体,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低,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本优势,乡村文化活动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和代入感,比如东河戏、花灯、米果都停留在纸上、名誉上,听起来响亮却没有带动效益。四是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

(六)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强,组织堡垒显效不明显。村“两委”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服务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的能力不强;村干部报酬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些农村支部由于集体经济缺乏,开展基层工作的资金不足,影响了基层组织堡垒作用的发挥。

四、十四五发展思路及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当聚焦“同城化”发展和“后花园”定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相促进,突出完善乡村设施与提升村容村貌有机结合,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十四五发展思路11、注重产业融合,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

11发展优势规模产业。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蔬菜、甜叶菊、油茶、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品牌优势,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脐橙产业,建成集生产、观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建成集科研、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甜叶菊产业。到2025年末,发展稳定脐橙10万亩、甜叶菊5000亩、设施蔬菜12万亩、油茶30万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收入达150亿元以上。

(22)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重点发挥城郊优势,发展古村、村花灯等传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垂钓体验、水上体验等参与体验收特色旅游,发展生态景观旅游,发展都是客乡村、蔬果小镇等农业体验旅游,结合不同乡镇特色,在每个乡镇错位发展不同的休闲农业业态。到2025年末,建成1家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3A乡村旅游点、星级民宿12家以上,初步建成乡村旅游项目10个以上,打造6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20家采摘园,

3个田园综合体,创建20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其中市级以上10家。接待国内外旅客1000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

3积极发展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继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到2025年,276个行政村均实现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1个以上产业基地,形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家,带动农民就业5万人,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市级以上10家;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5家。

(44)积极发展农村微田园产业。创造条件把村民的住宅中多余的房间与种植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对符合利用条件的村民住宅进行合理改造,租赁合适的闲置土地进行田园改造,采取充分休闲民宿、体验农田等模式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到农村种植,提升村民的住宅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提升村民房屋价值、土地价值,从而使得村民真正从本身固有的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到2025年,创建微田园5000户以上。

22、注重全民培训,在“人才升级”上求突破。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培训工程。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职业教育方式,开展全民培训,培育一批技能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商品营销人员。到2025年,确保适龄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策划实用技能。

(22)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人员、致富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鼓励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到202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0人。

33、注重留住乡愁,在“文化繁荣”上求突破。

11深挖传统文明蕴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统村落。到2025年,形成传统文化村庄20个以上。

(22)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依法依规成立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团队,让群众自发、主动的获取文化,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实惠。

(33)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乡村风貌,统筹好“钱、地、人”三者的关系,注重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延得了文脉、留得住乡愁的宜人居所。以宣传教育、记住乡愁、弘扬礼仪、丰富文艺为建设内容,

积极探索建立一批“乡村记忆”示范点。到2025年,形成生态示范村庄20个以上。

44、注重宜居宜业,在“生态发展”上求突破1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到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以上,村庄公共厕所普及率达100%以上,农村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覆盖率100%。

(22)着力补齐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33)严格规范管控。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到2025年,实现乡村控制性规范全覆盖。

55、注重规范管理,在“治理有效”上求突破

11充分发挥村庄乡贤、能人的带动作用。把乡村振兴的规划、思路及美好愿景,以会议、文艺演出、微信宣传、效果图等多种形式反复向村民宣传,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认识,鼓励群众为村庄出谋划策。

(22)全面提升村“两委”干部的管理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先进的村庄管理,统一乡村干部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认识,通过制度设置,激励和制约村干部正常履职,全面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33、提升乡村道德法治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户”“五星家庭”“清洁户”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66、注重深化改革,在“助推振兴”上求突破11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办法,促进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成“鲜活的资产”。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防范自然风险保增收与防范市场风险促增收体系,充

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

(22)持续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落实;探索推广“反租倒包”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撂荒现象。

(33)持续深化投入保障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巩固“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成果,积极扩大信贷规模,抓好风险防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保证各级财政资金足额配套;引进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44)加强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探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逐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生活。

(二)意见建议11、全面开展乡村规划编制。推行“多规合一”,通过3-5年时间,对每个村庄从规划布局到公共设施布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居住、

产业、环境的布局,改线状布局为块状布局;新农村集聚点从规划布点、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到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设计,修编乡村规划,通过规划约束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集聚居住,节约土地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22、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挖掘自然景观、文化传统优势资源,结合地方风俗传统与绿化生态环境,发挥后花园优势定位,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农业体验、客家风情、休闲观光示范乡村。

33、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单位、部门多,工作面广,为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实效,要强化人员配置,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确保办公所需经费,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二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两大战略部署,从根本上体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站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字精辟地概括了乡村发展、乡村文明建设以及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第一,从乡村发展上看,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即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充分——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美丽、农业兴旺的目标,更要朝着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第二,就乡村文明建设而言,“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即是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目的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生态宜居”即是建设生态文明,“治理有效”等同于建设政zhi文明。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包含建设物质文明和政zhi文明,而且还包括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注定将在中国乡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村情,经济、政zhi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各有差异的现实,如何将这一战略具体实施,从而融入乡村日常的方方面面中去,又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乡村建设的现状

*市政府非常重视乡村建设,于*年*月下发《**市W关于成立市W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通知》(安W〔*〕*号,领导小组下设乡村振兴办公室(*年*月起动办公),由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分管,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同时成立*个专项小组,由市直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专项小组组长。

(一)*市乡村建设的成效

*.生产发展方面。确定社口、穆云*个乡镇列为省级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特色乡镇。确定穆云乡虎头村、溪塔村,穆阳镇苏堤村、穆阳村,溪潭镇廉村、岳秀村,赛岐镇象环村,甘棠镇观里村,溪尾镇溪邳村,下白石镇下岐村,溪柄镇楼下村,松罗乡尤沃村,潭头镇棠溪村、南岩村,社口镇坦洋村等*个村列为首批省“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村。

截止目前,*个首批省试点村已制定《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提出培育亮点典型,打造可供参观考察的松罗葡萄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福建农民创新型生态农业创业园、赛湾沿线万亩设施葡萄产业园等。*个乡镇已经建立溪塔刺葡萄、穆云水蜜桃休闲园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多个。*市现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家,其中省级*家、宁德市级*家。合作社*家,其中全国示范社*家,全省示范社*家。拥有农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证明商标*件、省著名商标*件、省名牌产品*件,其中*巨峰葡萄荣获“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称号和全国区域公共品牌百强。全市“三品”认定企业达到*家,产品达*个,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家、HACCP认证的企业*家,认证总数居宁德市首位。

*.村容整治方面。全市*个村庄(除湾坞镇湾坞村外)改厕改水已全部开工,竣工*个村,完成率*.*%。城乡公厕已按照进度实施,已完成选址的有*个乡镇公厕和*个农村公厕,*个乡镇公厕和*个农村公厕已完成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日常保洁及节假日垃圾清运应急保障机制已在所有行政村建立和完善。

*.精神文明方面。着力打造思想筑魂、核心价值、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全民健康、产业兴旺、全面发展七个服务平台,用好农民夜校、水上党校、民情恳谈会等鲜活载体,以“下田头+上讲坛”向群众宣讲,目前共开展各类服务宣讲活动*场次,受众*多人。

*.基层治理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年以来资金共投入*万元,其中各乡镇建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投入*万元、宣传活动经费*万元。发动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深入村居一线,开展深入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年以来,全市各街道乡镇排查矛盾纠纷*件、调解成功*件,成功率达到*%。

*.民生扶贫方面。*大特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来,*市政府通过造福工程、整村推进、结对帮扶,小额信贷,产业帮扶等有效措施的推进,*-*两年来,*全市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截止*年上半年,按照省扶贫办滚动计划(第五轮*-*年),*年完成七个贫困村(王加村、竹柄村、东昆村、秀洋村、坎下村、东源村、下洋村)有序退出,剩余未脱贫贫困村*村;贫困乡镇*个(范坑乡、松罗乡、晓阳镇、上白石镇)。

(二)*市乡村建设的典型

*.溪塔虎头

地理相近、文化同源。虎头,闻名全省的“桃花村”,特色产业:水蜜桃。自*年始,虎头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文(畲族文化)彰旅(利用水蜜桃产业连续举办*届畲乡桃花节),以旅促文,游人如织。溪塔村依山傍水,畲村群众因地制宜沿溪种植刺葡萄,被誉为“中国最美葡萄沟”。*年溪塔刺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种植面积已达*多亩,连续举办*届刺葡萄采摘节,年吸引游客近*万人次。类似的还有象环村、岳秀村等。

*.芹洋村

芹洋,溪潭镇磻溪流域一个生态宜居、历史悠久的美丽古村。近几年村W制定出围绕旅游求发展的路径,开发了“八点一线”乡村旅游景区,吸引城里人到芹洋乡村游,农产品和刺绣品也卖出了好价钱。*年芹洋村在政府主导、北大公益讲座的推动下带来了村里乡风文明的极大变化。曾经的贫困村,转身变为福建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观里村

甘棠镇观里村,革命老区。曾是*安德县W、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飞、曾志等曾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近些年,村子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迈上了致富之路,成为闻名一方的茶苗专业村。百余幢连体乡村别墅崛起乡间,欧式风格,洋气大方。

(三)*市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村规划缺乏指导。对于乡村振兴,乡镇各地兴致很高,但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高标准高起点创建省级试点村镇缺乏专项指导,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规划能力需要加强。缺乏产品支撑,缺乏创意、同质化严重。

*.资金政策尚不明确。乡村振兴制度构架和政策体系不明朗,各级对省级重点特色乡镇、试点村有无配套扶持的项目、资金、用地用林指标报批政策等,目前不明确造成等待观看,影响规划方案编制和工作推进。

*.农村普遍上人才缺乏,引进培养困难。专业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工作人员变动频繁,且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

*.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各部门、专项小组和各乡镇主动作为、提早谋划不够到位,乡村振兴规划目标还没具体确定;工作不善于总结,不够重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未形成良好的乡村振兴氛围。

*.根据*市扶贫办资料显示,*年*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仍然突出,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脱贫难度依然很大。*市农村居民收入较少,消费多为食品支出,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大。

三、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内乡村建设的经验

*.吉林省四平市红嘴村

红嘴村位于吉林省四平市。过去红嘴村非常贫穷落后,人均年收入不到*元。在生产队二队队长卢志民的带领下,*年开始实施“四大”发展战略:组建大公司、培育大公司、主攻大项目、进军大市场。现已经发展成为以冶金制造,轻工食品等多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成为著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

*年以前,鲁家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村庄,人居环境脏乱差,人均年收入仅为*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年朱仁斌担任村支书为转折点,经过五年努力,*年鲁家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村集体资产近*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成为全国美丽乡村成功的典型。

*.山东代村

代村位于山东省兰陵县,曾经的代村是有名的“上访村”,仅村集体负债就有*多万元。以*年王传喜担任村支书为转折点,经过*年的艰苦奋斗,曾经一幅幅美好的蓝图在代村变成了现实,*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亿元、纯收入*.*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人均*多元增长到了*.*万元。

(二)国内乡村建设的启示

*.能人治村

纵观每个先进村的发展历程,每个村的发展都离不开能人,红嘴村的卢志民、鲁家村的朱仁斌、代村的王传喜,他们都是村支书。这个职位会赋予他们威望责任,给予他们压力。在*占西坑村陈清、下洋村支书林建平、松罗“兔女郎”王丽希、坎下村外来媳妇曾林凤等都是能人治村的代表。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将乡村建设越来越美。

*.发展产业

三个典型村都是把发展产业作为核心。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二三产业,提高农业的产品附加值,发展产业,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发挥农体作用

三个先进村在制定措施的时候都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争取农民的理解支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概况

*.日本新村建设

日本二战战败后,城乡差距巨大。*-*年,启动“新农村”建设,日本各地成立农业振兴协会,制定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但城乡差距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年开始,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政府加大对每个市町村的补贴贷款力度,支持农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规划。*年成立构造改善局,帮助农村开展规划建设工作,使得日本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年始,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城市居民。*年代末全球经济危机,日本财政不能支撑农村建设,开展“造村运动”。提倡“一村一品”,开发当地农特产品,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开设各类人才补习班等,推动农村振兴。

*.韩国新农村运动

韩国在结束殖民统治和朝鲜战争之后,城乡差距严重失衡。*年,在全国农村开启了政府、地方和农民全面参与、振兴农村的“新村运动”。*-*年,新村运动由政府主导,从农村向全国发展。韩国在国家级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明确由内务部领导工作,并在道市郡区地方设立指导科。设立新村运动研修院,培养造就实用人才。政府向全国农村发放水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成绩表现,将村庄从好到差,划分自立、自助、基础三等级,援助物资只提供给自立和自助村,充分激发村民积极性。此后,政府将措施逐步从农村扩展到城镇农村各行各业,最后提升全民精神文明,出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年,韩国政府提出,新村运动由政府主导向国民自主转变。*-*年,为激发农民自主性,韩国成立了全国性民间组织新村运动中央本部,并设立市道郡区等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新村运动席卷全国。*年由于中央本部出现腐败问题、新村运动完成最初使命,进入巩固建设成果时期,不再像过去那样轰轰烈烈了。

(四)国外乡村建设经验启示

*.政府组织参与

纵观日本、韩国两国的乡村建设,都有政府的参与,尤其在初期,都是由政府主导,到后期逐步过渡到政府引导、乡村自治发展。

*.激发内生动力

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使群众觉醒,激发其建设乡村的积极性是重要举措,比如韩国在建设中制定考核评比竞争机制,奖优罚劣,不仅激发群众的创业斗志,还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注重特色发展

由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农村很难与城市开展同质化的竞争,农村发展必须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如日本的“一村一品”。

*.提升村民能力

两国在新村建设中都注重提升农民的素质,开展各类的教育培训,教授农民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提升群众自主发展乡村的能力。

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规划先行,分层分步稳妥推进

*乡村振兴已有一定规模,但其存在发展不够规范、规划明显落后于乡村建设、低端经营等不足。考察一个乡村首先要看规划,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这个问题,要按照彰显特色、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不断朝着建设和-谐生态宜居的目标前进。规划方案要认真听取专家、部门、基层干部、人大代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择优立项。规划中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好的规划应该要保持连续性。

建议政府出台《*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五大振兴”专项规划,以及《乡村旅游规划》等配套专项规划,督促各乡村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做到规划先行,分类施策。制订出台《*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资金整合方案》,明确要素配置和投入机制保障。*和台湾有着较为相似的环境,可以借鉴台湾乡村发展经验来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建设,把*乡村资源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发挥农体作用,“*+N”激发活力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一个地方的魅力事实上是由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魅力而产生出来的”。如果离开原住民,乡村的魅力和吸引力就会丧失,乡村浓浓的乡愁就会变味。

乡村振兴牵涉到政府、社会和原住民等诸多利益方。其间利益关系复杂,参与、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原住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因此可采用以“*+N”模式,“*”指原住民,“N”是政府、社会组织及社会力量。

一方面,要协调好政府、社会和村民的关系。村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应该充分激发他们热情、发挥其主角的地位。在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利用时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注重村民的利益诉求,改善居住环境条件,确保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利用带来的好处。

另一方面,政府、村民和社会的协同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除了原住民,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让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创新创业人员、志愿者、企业等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三)大力强化要素支撑,夯实战略推进基础

*.优化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安身基层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有人才,人才的培育与成长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可通过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政府扶持培养等方式储备这类人才。如吸引大学生,尤其吸引乡村经营管理和职业经理人、乡村创业人才、乡村营销管理人才、乡村创意设计规划人才返乡。

政府要吸引专业人才返乡,必须有配套激励措施让他们返得了乡、下得了乡。如在公务员考试、提职、提干或收入减税方面倾斜等;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让乡村生活环境更美好,让乡村产业更兴旺,才能吸引人才流入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让乡村发展融入到现代产业体系当中去,充分发挥返乡或下乡人员的专业优势;要解决返乡或下乡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必须建立良好的卫生、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等基础服务保障,让他们放手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大展身手、大有所为。[*]只有如此,才能组建一支统筹协调能力强、素质高的精干乡村工作队伍。

*.吸纳资金项目,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向上争取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明显提高其增量和比例。增量部分重点用于乡村振兴战略投入,发挥政府在农业农村投入上的主导作用。争取国家资产投资和产业基金项目,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投入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先进装备、加工流通、高标准农田等公益性、基础性领域。建立财政部门管理资金、涉农部门管理项目、纪检部门监督资金使用的整合工作新机制。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健全财政投入与信贷、保险、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试点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加大保险保障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多方筹措,盘活资金,将乡村发展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经济落后的乡镇如范坑、松罗、晓阳,大多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公路弯多且狭窄,交通不便。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络。交通的通达性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路通,一通百通。乡村振兴急需改善交通问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的“交通不便”问题只有得到极大的改变,范坑、松罗、晓阳等乡镇才能走出一条条的“脱贫路”、“幸福路”、“致富路”,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人气与财气。

(四)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通过召开工作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让广大干部、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围绕“五大振兴”宣传各乡镇、各专项小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和亮点,突出反映各地的实践探索和鲜活案例,摸索各乡镇各专项小组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政策,打造可供参观考察“点线面”总结成果、引领带动,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五)认真贯彻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全面振兴

*.以产业兴旺为核心,积极推动“N+旅游”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核心。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体系,*政府应积极推动“N+旅游”模式。“N”即多种特色产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茶叶、葡萄两大高优农业,建设好水产品、食用菌、水果、蔬菜、药材、畜牧、茶树育苗、绿竹、油茶等特色产业园,形成“多乡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为什么是“N+旅游”?而不是“旅游+N”?我们认为就现行*乡村而言,旅游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旅游+N”模式,被动且难度大;其他产业带动旅游发展的“N+旅游”模式较切实可行。产业发展已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深度挖掘民俗等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旅游特色村和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试点实施“十个一”项目,即:在一批重点村镇出一本书、制作一张光碟、推出一台剧目、建设一个文化陈列馆(传习馆)、开发一批民族工艺品(纪念品)、展示一批民族文化元素、开发一批特色餐饮、传承一批非遗项目、开展一批节庆活动、培育一批导游解说员。农旅深度融合中要做到:

(*)保留乡土特性,增加特色体验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就是想感受与都市不同的环境氛围。城乡差异越大,吸引力就越强。如潭头下洋村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针对城市的“亲子”目标市场增加特色体验性和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如播种施肥、执鞭牧牛、插秧比赛、推磨碾米、刨挖地瓜等,使游客通过亲身体验祖辈们的生活方式满足旅游“心时代”下怀旧的精神需求。孩子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劳动教育,在劳动中既训练了技能又培养了儿童的良好品质。

(*)打造旅游精品,满足个性需求

根据

Pearce的“旅游历程阶梯”论:旅游者发展到动机层次的“高层”部分时,就会不断追求心智上的满足,通过旅游实现自我发展,获得精神愉悦。为增强竞争力,*必须进行产品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可以乡土特色为基础培育独具乡村氛围的旅游精品,依托优美自然山景和水景、朴素静谧的古村落,开发建设系列休闲度假区,配合康体养生、海洋休闲度假、渔家风情旅游、高端私人品酒会所、企业庄园、商务会议、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等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

(*)融入民俗民风,开展节庆活动

*是福建省畲族人口的聚居地,畲族人口达*万多人,是全国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畲族风情如婚俗、武术、畲歌、畲药、饮食等别具一格,应对畲村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畲族歌舞表演、观赏畲族婚俗、特色工艺品制作等融入节庆,在一天或一周中选某时段定点定时展示使之成为一台固定节目,为乡村旅游锦上添花。持续深耕打造“中国*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中国*坦洋工夫红茶文化节”“闽东柏柱洋红色文化旅游节”三大节庆活动。

*.以生态宜居为保障,增强农村吸引力

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新环境,着力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全面完成行政村旱厕改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剩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三规合一”。在交通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水安全工程、防洪防涝工程、城乡洁净工程等方面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问题。

*.以乡风文明为导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以*被列入全国首批*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为契机,系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芹洋村在短短的两年间,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开始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建设美好家园,得益于村里举行的北大公益讲座课程。再如溪潭洪口村“爱故乡书院”致力于弘扬乡土文化,增强留守儿童、村民的文化自信。类似“芹洋北大公益讲座”和“爱故乡公益书院”,这种“文化入村”模式可以复制,政府民间通力合作,激发更多农民的内生动力,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感。

*.以生活富裕为目标,改善和保障民生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争取实现我市辖区内*%以上的行政村通达三级路以上路面标准公路,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实现农村行政村所在地区广电网络有线电视、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村卫生所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的城乡社区和*%以上的建制村。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维护乡村安全稳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一个村的领导核心,应该大力加强其党组织建设。据了解,*的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关系复杂,甚至有的因为涉及利益问题,十年不发展新党员。建议由*市各级政府引导甚至人大介入监督,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和党员评星定级活动。向网络媒体报道的典型形象、典型村庄学习,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关注新农村变化,领略“明星村”的发展富裕状况,激发农民积极向上,为自身,为集体谋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建设法治宣栏、为农家书屋赠送法治书籍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村民学法渠道。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行“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农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积极作用,通过设立党员服务岗、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形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三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

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

街道村20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

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

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我市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个乡村。 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一是农业不大也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 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知识及技能,而“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第三方服务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加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权负责管理村清洁卫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三是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要水资源流域整治和保护,保护好饮用水源。

(三)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园林特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梅花鹿、东辽黑猪、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整合集中连片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及模式。二是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标准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耕种机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电力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耕种质量。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注重分工协作,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借助部分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民俗旅游的发展契机。注入文化景观元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人文乡村旅游产业链,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和物联网工程的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场等地,建设一批可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的设施,择优选择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五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一、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要求

(一)实施乡村振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农业是聚力创新的基础领域,农民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农村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根植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时代背景,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契合了新时期城乡要素流动的新趋势,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框架。

(二)实施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现今,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城乡差距加大的情况,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从悠久的历史来看,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以后,政策导向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为核心,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三)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小康和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农村人口总量的庞大,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有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乡村还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消失。十九大报告把文化繁荣昌盛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然而伴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我们的传统乡土文化在消散,一些乡村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城市生活,建造了外表上与城市无差异的社区,农民也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

二、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问题浅析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也是乡村发展的目标任务。产业兴旺就是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钱可赚的产业,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

三、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

1.聚焦三农,做好“富”的文章。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关键是富民。依托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业地理标志品牌,真正把农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积极探索整合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资产资源,探索成立村级资产运营公司。

2. 以人为本,做好“优”的文章。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按照“补缺补短补软”的要求,不断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抓好“阳光村务工程”,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扎实做好“走帮服”,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着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注重文化,做好“美”的文章。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积极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注重乡贤文化的弘扬。颂传“古贤”,挖掘“今贤”,培育“新贤”,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孕育乡风,使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乡亲。建立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通过“一约四会”调解民间事务,构筑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社会风尚。坚持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保护乡村文化血脉,培育乡土特色文化,发掘村落个性文化、民族风情、民间技艺等,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70 1355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