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集聚(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集聚(通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一篇】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到最关键阶段。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人物,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担负着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在贫困地区的形象,其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当地脱贫攻坚的成效。

作用发挥存在“四难”

1.职责定位“把握难”

2015年4月中组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了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并且要求第一书记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在当前情况下,贫困地区最主要的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是贫困问题,第一书记的重心工作也应围绕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问题来开展。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贫困地区将第一书记的职责定位为“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助制定落实扶贫规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村庄整治”等,这些职责几乎涵盖了村两委的主要工作内容,时间一长,不少第一书记都迷失在日常村级事务管理中,而忽略了去解决突出的贫困问题。因职责定位的难以把握性,导致不少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的效果不明显。

2.能力、素质“匹配难”

《通知》对派驻的第一书记有基本条件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第一书记都能符合上述要求,很多干部自从被选派当第一书记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表现出领导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政治素质和责任担当。但是在这些素质和能力之外,一些第一书记自身能力素质难以匹配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如在产业扶贫方面,如何选准产业、壮大产业、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推广与销售等问题需要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在金融扶贫方面,如何引导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农村脱贫、如何利用银行信贷政策帮助农民信用贷款、如何选择保险产品规避农业风险等需要相关的金融知识;在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面同样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第一书记的能力和要求是全方位的。

3.“双书记”关系“协调难”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依据《通知》不难发现,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两者之间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由第一书记带领村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他们之间是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内外结合的关系,共同肩负起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实践中,因为第一书记在争取项目资金、上级政策以及外部关系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导致村支部书记对第一书记形成一种依赖,如果这种依赖关系长期得不到扭转,在农村会形成一种“大事找第一书记,小事找村支部书记”的局面。而两者的权力博弈如果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用力,就很有可能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

4.村民预期“满足难”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但在村民眼里,第一书记是代表上级政府派驻到村里的,有事就要找第一书记,尤其是在解决村庄水、路、电及村庄发展规划等重大村级事务方面,村民对第一书记的预期非常高。调研中发现,能够满足村民大部分预期的第一书记只占少数,更多的第一书记由于自身能力及背后帮扶单位等原因只能满足村民部分要求,若“万能”的预期和“部分”的要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第一书记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也会影响第一书记顺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更好发挥作用的建议

1.明确职责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地方政府应根据贫困地区普遍贫困这一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来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责,即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中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工作,让第一书记从调节村民纠纷等日常的村级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心思放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同时也要相应地调整对第一书记的考核评估指标,应根据当地的村情以围绕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产业及带动就业等指标从纵向的角度来考核,切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2.把好选派关,加强岗前培训,做到精准选派

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好第一书记选派关,要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同时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不怕吃苦的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另一方面,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第一书记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其加大培训力度。如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重视对精准扶贫政策、扶贫支农政策和先进典型案例等综合培训;另一方面,对缺乏经济、金融、法律和政治知识等的第一书记开展分类的专业技能培训,满足脱贫攻坚工作中各方面的职能需求。同时还要注重针对不同村情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如贵州的经验是“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经济干部配贫困村、政法干部配乱村、党政干部配难村和退休干部回原村”。

3.理顺关系,做到“双核驱动”

第一书记驻村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班长)”,即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而村党支部书记则要借助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应出面做“当家人”,驻村“第一书记”则应充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从而实现“双核驱动”,共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4.转变观念,做到“志智”双扶

地方政府应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对第一书记和解决贫困问题形成正确的看法,转变思想观念。要让他们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不是第一书记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动员贫困群众在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的共同带领下,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一方面,第一书记要想方设法,创新工作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激励他们自我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到“志智”双扶。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二篇】

镇党委:

根据县驻村工作领导小组督查整改通知要求,我村严格对标对表整改存在问题,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请销假制度不规范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我村工作队员已严格按照《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严明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员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请假事由充分、具体,佐证材料足够,未出现工作队员以回单位开展单位工作为事由行请假,并按程序逐级审批。目前已完成今年3-10月的请假条的检查、复印存档、佐证材料的补齐工作。

二、工作履职不到位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1.我村工作队员积极发挥扶贫政策宣传员、脱贫致富组织员、脱贫攻坚战斗员、资金项目监督员、移风易俗引导员“五大员”作用,及时跟踪掌握**村3个易地搬迁点、CD级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进度,详细了解12个村民小组农户动态信息。

2.按照要求每周适时召开工作例会,9月中旬到目前已召开6次。3.实时记录工作动态并在综合服务平台上传工作日志30篇,党员驻村工作队员已参加所派驻村的组织生活会。驻村工作队员严明政治纪律,严守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八必须”“八严禁”纪律要求,未出现违纪违规问题,能够认真履行驻村帮扶职责。

三、日常考勤不规范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1.工作队员考勤由第一书记负责,由村党组织书记审核,无代签考勤,3至10月份每月在岗情况已由第一书记汇总并经村党组织书记签字后报镇驻村工作协调小组;工作队员驻村期间每天做好“云岭先锋”手机APP签到并有纸质签到。

2.每周以书面形式向镇驻村工作协调小组报告工作情况及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困难。

3.已落实分片包组制度。3名工作队员分组联系村民小组,做到了定期到组到户走访,每季度遍访所负责村民小组贫困户不少于1次,每年遍访所负责村民小组非贫困户不少于2次。宣传政策、收集资料、落实帮扶措施、协调挂联单位干部职工深入贫困户走访,做好贫困户与挂包干部的联系沟通。

4.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制度。按照镇党委安排部署,结合开展“三讲三评”工作,认真开展工作队员民主评议工作,正在做痕迹资料的整理归档。

四、开展“三讲三评”及民主评议工作不规范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部署,目前在镇挂包领导全程指导督促下落实“三讲三评”及民主评议各项工作。

五、痕迹台账不健全、不规范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目前,正在原有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相关文件、重要会议、请销假、日常考勤、民主评议、“三讲三评”工作日志、责任任务清单、工作报告、信息简报等有关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工作的痕迹资料,并进行规范存档,做到工作痕迹台账健.全、齐备、规范,确保村痕迹台账与县、镇两级一一对应。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三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与党中央、省委、州委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坚决执行维护稳定决策部署,积极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始终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纪党规,带头落实廉政建设相关规定。经过深入查找,认真反思,主要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政治敏锐性弱,觉悟水平低。一是学风不正,学习力度不够,每次的学习仅仅限于每周的二五学习会议,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从思想上松懈、麻痹;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力,自己很少主动学习党章,对每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甚至感到反感,作为党员,理想信念开始滑坡,对缺失党性言语有时还附和。三是警惕性降低。相对于我所在的辖区常年稳定,我作为司法员,警惕性减弱、思想麻痹,甚至缺乏长期开展维稳工作和艰苦斗争的准备。

2.履行党员义务、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差。

(二)干好本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作常态化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没有坚持定期开展常态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排查工作中也没有亲力亲为,往往是下发安排各村干部做好本村矛盾纠纷排查,在收集各村的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时,各村干部也没有重视此项工作,往往没有开展排查工作就随口上报本村排查情况,导致一些不稳定隐患排查不及时,不全面。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不彻底;二是各村建立的法制宣传栏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完善了各村的法制宣传栏,建立初期比较重视,做好了每月一次的更换,但是在今年有所懈怠,法制宣传栏的更换不及时让法制宣传阵地形同虚设;三是亲力亲为做得不够实。重工作安排和任务交办,轻过程参与和督促检查。比如:人民调解工作中,群众到司法所要求开展调解,我没有仔细听前来调解的群众反映问题,只是简单的做好了登记,问明他所在的村,然后给村调委会打电话,安排他由本村调委会开展协调工作。在交代村调委会的时候,没有给村调委会法律支持和建议,也没有实际指导调委会开展工作,致使调解工作方法一直没有提高。

2、工作责任心不强。在驻村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他驻村干部;在司法工作和维稳工作上依赖于领导和上级的安排,责任意识不强;爱汇报,少思考,不注重真抓实干;成了机械的政策的传递者,落实者。

3、工作方法简单。一是在工作方式、方法转变方面力度还不够。比如在调解工作中,心浮气躁,特别是面对部分群众在调解中无理取闹,我缺乏耐心。二是工作方法简单,在调查、了解情况方面还不够细致,未真正找准问题症结。特别是婚姻纠纷,乡调委会很难调解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耐心。比如在家住知木林村的克金她和沙相波离婚案时,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调解1次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建议双方当事人回去自我反省,自行和好,待两个月后在找调委会协调,结果两个月后双方矛盾更大,调解失败。三是在调解工作中死板,缺少创新。在调解中,往往是以法律为标尺,对当地的民俗了解不够。调解中缺少对当事人设身处地的思考。

4、深入群众不够。对村民群众的急难愿盼主动关心少,没有把群众的冷暖时时放在心上,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不经常。特别体现在我的驻点工作上,在下村中,群众或是村干部有时候提出问题和困难我记录在本子上,没有及时去落实,或是忘记去落实,很多时候是到了群众家门口突然想到群众提出的困难,才想起要赶快去解决,并且在帮助群众解决增收致富难题、民生诉求问题上我没有自己的意见,工作开展被动,比如:今年我驻点村进行了调整,把我调到核桃种植大村维多村,但是我只是做好安排的工作,没有带着真情去关心群众,我不够了解驻点村的村情,走村入户连大部分群众的名字也不清楚,更不要说去关系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群众心里没有完全满意。

5、进取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得过且过,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混日子图清闲。工作不够主动、积极、怕吃苦、怕受累。奉献精神还不够,没有把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如在工作任务多时,存在敷衍的现象,对部分任务重视汇报材料,没有实际落实到位,或是完成任务没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现象,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严于律己方面存在的问题

1.遵守工作纪律、机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能很好的坚持各项规章制度。司法员为双重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我能较高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是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懒散的情况或多或少都存在,随着工作年限的时间增长,我对自我要求有所放松,自律下降,比如:乡政府要求职工严格做班制度,我又独立的办公室,相对比较自由,有时候上班时间我在自己家中,或者是在上班时间上网淘宝。

2.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上还存在腐败。比如到县上开会,希望单位公款支出吃饭的费用,不愿意自己开支,这也是党性不高的体现;二是存在纠错改错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一些工作接待上存在的浪费现象,闭一只眼,不及时指出,不提出意见。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四篇】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是统筹城乡资源、加快基层发展的有力举措。莘县从县直单位、乡镇(街道)科级干部中选派了193名“第一书记”,吃住在村,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为摸清他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保真正发挥作用,县委组织部与他们开展了面对面的交流、谈心,发现“第一书记”虽然干劲很大、信心很足,但也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顾虑,如果不能较好地疏导,就有可能制约“第一书记”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担心上级关于“第一书记”政策不持续,活动流于形式。

在以往的某个活动中,存在着前期重视程度高、后期放任自流的情况,虎头蛇尾,最终成效不够明显。部分“第一书记”担心政策走向或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所变化,派下去以后,后续管理不到位,前后力度不同,长效机制和规划无法付诸实际,影响和制约“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于做立杆见影的工作,实事办的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干的少。鉴于此种情况,各级党委要宣传好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形成长效机制,工作力度坚持以一贯之,用实际行动给“第一书记”吃一颗“定心丸”。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引导“第一书记”着眼于村级长远发展,做实做细基础性工作。

二是担心群众期望值过高,达不到村级要求,思想压力大。

有些第一书记反映,群众对选派第一书记非常欢迎,期望值很高,有的提出的要求过高,明显高于“第一书记”的能力或职责范围。比如相当部分群众希望第一书记能在修路、架桥、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有的希望在短期内能引来项目形成集体收入,等等,凡此种种,虽然能够激励“第一书记”扎实工作办实事,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带来了很大思想压力。“第一书记”受条件限制,不可能全部满足要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办成一些项目,担心满足不了群众要求,无法向组织交待,在村级无法呆下去。对这种担心,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制约“第一书记”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通过与群众座谈等方式,适当给群众“泼冷水”,讲清“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降低些群众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要搞好综合协调,调动派出单位及其他涉及部门的力量,对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尽量解决,以利于“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三是担心与村支部书记的关系处理不好,自身定位不准确,制约作用发挥。

有的“第一书记”反映,到村任职后,部分村支部书记理解不正确,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来了“第一书记”是对自己的威胁和不信任,是“抢班夺权”,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认为有上级部门派来干部了,所有事情由“第一书记”出面做就行了,自己“退二线”当“甩手掌柜”的。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村支部书记与“第一书记”的关系,使“第一书记”融入到班子中去,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要理顺二者的定位关系,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的职责,第一书记是帮助、指导、协调村级发展的,是“外援”,不是“抢权”,不影响村级正常组织生活,村里的正常工作仍以村支部书记为主,引导村“两委”班子和“第一书记”拧成一股绳,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共同推进村级发展。

四是担心精力投入到村过多,影响在本单位的“发展”。

“第一书记”任职为3年,吃住在村,每周都有驻村的硬性时间规定。有的“第一书记”担心在村级工作时间长、投入精力大,弱化了与本单位的联系,疏远了与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无法及时学习、更新业务知识,从而在调整提拔、评先树优等方面受影响。心态不稳就无法安心工作,必须形成一种驻村工作与在本单位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将驻村工作实绩作为调整干部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不好不一样,使“第一书记”能够安心踏实驻村工作。

五是担心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无法融入到村级,担心被“架空”,唱“独角戏”。

有的“第一书记”在与群众走访交谈中,感觉部分群众对“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漠不关心,认为是“一阵风”或“作秀”;有的对“第一书记”不信任,表面上尊重,内心上疏远,不愿意坦诚地交流。对群众的这些认识,容易使“第一书记”心态失衡,怕融不到群众中去,担心群众对工作不理解,减弱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对这种情况,要引导“第一书记”多从自身找原因,群众不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时没找到正确的方式,用让群众理解的方式听得下去、听得进去,要多用群众的语言、放下架子,用真挚的感情,和群众做朋友,让群众看到、真诚和善意,感受到驻村工作实实在在的变化,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六是担心自身能力、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工作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选派的“第一书记”中,有的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基层工作经验少,对基层的了解少,怕达不到上级要求,找不准发展方向,理不清发展路子,怕无法与村级达到良好“对接”、形成“共振”,工作一开始劲头足、热情高,但遇到挫折就有无所适从,甚至可能打“退堂鼓”。要做好帮扶文章,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结合所任职村情况,开展“适销对路”的培训,了解基层情况、规律、特点,掌握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

70 2498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