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感悟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品质。
重、难点: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课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通的氛围中,学生在课伊始就对英雄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崇敬,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以后各环节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在课文中为我们介绍的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出示:黄继光是一位()的战士。
【学生自由交流,估计学生对他的评价有:勇敢、坚强、不怕死的……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读书活动。】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1、师:短短的1篇课文,让我们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多的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还有更浓厚的兴趣再次走进英雄黄继光,去细细地体会,慢慢地咀嚼,抓住其中让你感受深刻的那个词,带着这个词再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地方用“——”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回报交流。
A、英勇献身
(1)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处境艰难,他是那样的顽强。
让学生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向→堵住”等词语,理出英雄的行动线索,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清楚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到英雄多么顽强,多么勇敢。
出示句子: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2)读描写敌人子弹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
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蛇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3)组织讨论交流: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达到“以读促知,以读促解”的目的。】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那么他在主动请战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B、主动请战
(1)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投影: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3)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4)指导朗读:读出黄继光坚定的语气。
C、占领高地
对比句子:
(1)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分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四、串联教材,迁移课外
1、补充材料,深情读文:
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的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老师从课外书上还了解到: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继光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一条深深的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黄继光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表达心中感情的空间,课堂的亮点会在此环节的设置而生成,本文主题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身临其境,情感升华
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黄继光烈士的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你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话要说。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使学生将蓄积于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将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推向高潮。】
五、板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第二篇】
凯江流淌,穿过四川省中江县城,在魁山下静流。肃穆的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纪念着一位伟大的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打响。其战况惨烈永载史册:敌军调集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而敌军始终未能得逞。
焦土攻势后短兵相接。黄继光所在营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四川中江籍战士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率两名战士攻坚。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挺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三人相继倒了下去。没过几秒钟,黄继光重又匍匐前进,但动作比原来慢得多。后来才知道,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
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黄继光用右臂撑住身体,扔出手雷,敌机枪略一停顿。黄继光所部排长、负责掩护的钟仁杰命令全力吸引敌人火力,黄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敌人射不到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钟仁杰他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
这时,最为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地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
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只见黄继光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像蜂窝一样的弹洞。回头望去,在黄继光爬向敌人碉堡的来路,拖着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黄继光烈士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3年1月14日,在黄继光故乡四川省中江县,三万二千多人隆重追悼黄继光烈士。
魁山之下,凯江之滨,烈士之志永存。位于中江的黄继光纪念馆原馆建于1962年10月,新馆于1987年10月20日落成。馆内219件文物藏品,无不令人动容。每年这里要接待近70万人次访客。黄继光烈士的精神,仍然鼓舞着人们不断前进。
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读顺:积累字词,翻译全文。
2.读懂:体会主旨,思考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2.体会《诫子书》倡导的学习和做人之道。
教学难点:
1.识记重点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思考《诫子书》的现代价值,反思自己在修身、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些成语/这些话说的是谁吗?
【版本1】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 欲擒故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空城计
【版本2】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chā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唐·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唐)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南宋)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作品:《诫子书》是1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作为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智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
【资料补充】诸葛亮对诸葛瞻告诫原因(告诫原因)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学习目标
(一)读顺:积累字词,翻译全文
1.【自主感知1】自由朗读,准确把握读音和停顿。
【自学方法】
1结合注释标注读音。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标出句子的停顿。
【自学时间】3分钟
【检测方法】划分节奏、分组读、齐读。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自主感知2】结合课本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按照“词语—句子”的顺序展开。
【自学时间】5分钟
【达标检测】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之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明确、坚定)志(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达到)远(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扩大,这里指“增长”)才(才干),非志无以成学。淫(放纵)慢(懈怠)则不能励(振奋)精(精神),险(轻薄)躁(浮躁)则不能治(修养)性(性情)。年(年纪)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意志)与日去(离开,消失),遂(终于,最终)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修身养德的方法为“静”与“俭”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这句中,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慢”“险躁”是“静”的反面表现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译文】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原文。
2.整理字词和翻译。
3.《高分突破》P63-64课内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二)读懂:体会主旨,思考意义
1.【合作探究1】作者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自学方法】找关键词并结合相关句子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自学时间】3分钟
【成果交流】
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主旨归纳】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3.【资料补充】后世对诸葛瞻评价(告诫效果)
1干宝:“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2司马炎:“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3罗贯中:“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智谋虽不扶危主,忠义真堪继武侯。古往今来多少泪,行人哀怨哭坟丘。”
4.【合作探究2】借古讽今,结合文章反思自身在修身或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自学方法】文中提到“静”“俭”“淡泊”“明志”“致远”,找出包含这些词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自学时间】3分钟
【成果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二、达标检测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是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布置作业
1.完成《高分突破》p64课内二+p65课外文言文
2.背诵全文
优秀教学设计【第四篇】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两个月后,黄继光牺牲的消息传到了他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得知消息的同村人连忙跑去告诉正在赶集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村里人还告诉她,黄继光被部队授予了“特级英雄”的称号,他的事迹已经在部队里传开了,成了战士们学习的榜样。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黄继光的母亲悲痛不已。在她的眼中,黄继光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1953年4月,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特地请她到中南海做客,表达一位烈士的父亲对另一位英雄的母亲的敬意。
毛泽东握着邓芳芝的手,亲切地说:“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得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邓芳芝赶忙说:“毛主席教育得好,培养得好。”
毛泽东和邓芳芝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场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各自心爱的儿子,他们既有共同的悲伤,同时又分享着共同的骄傲!
穷人孩子早当家
1931年1月8日,黄继光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农家里。像所有穷苦人家一样,黄继光家也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养活全家,他的父亲黄德仲不得已向村里的地主家借了债。为了还债,黄继光的父亲被迫到地主家做苦力,没日没夜地给地主家干活。后来,他的父亲病倒了。年关到了,地主上门来逼债,黄继光家根本无力偿还。地主让家丁把黄继光的父亲抓走了,寒冬腊月,他的父亲被地主关押起来,直到黄继光的母亲用家中的3亩麦苗做抵押筹到赎金,才将他的父亲赎回来。挨饿受冻被关了多日的黄德仲,自此以后,一病不起。黄继光11岁时,本来就身体虚弱的父亲得了重病,因没钱医治,病死在家里。
黄继光的父亲病故后,家中的日子更加艰难。为了维持家中生计,黄继光主动帮助母亲分担家庭重担。他想出去做苦工挣钱养家,可是除了给地主家做苦工,年幼的他想不出别的办法。无奈还没有灶台高的黄继光,只得到那个逼死他父亲的地主家里做帮工。黄继光没敢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担心母亲心疼他不让去。最终,黄继光的母亲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她深知这个地主心肠有多狠毒,想到自己的孩子又要像他的父亲一样被地主欺负,说什么也不让黄继光去。可是,不去地主家帮工,依靠自己家中的那点薄地,养活不了一家人。
就像黄继光的母亲估计的一样,地主根本不管黄继光年纪小、个子矮,让他干很多大人干的体力活,放牛、割草、担水,甚至抬滑竿这样的重活也没有放过他。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让他睡在牛棚里。为了能挣钱养家,黄继光把地主对他的欺凌和侮辱强忍了下来。就这样,黄继光在地主家苦干了半年,快到结算工钱的时候,狡猾又吝啬的地主想不给他工钱。一天,地主找茬不给黄继光饭吃,还让饿了一天的他去挑水,浑身无力的黄继光挑着水上台阶时,不小心摔倒后滚下了台阶,地主看见了,硬让黄继光赔偿被摔坏的水桶。黄继光哪里赔得起呢?地主就让黄继光用半年的帮工钱赔偿他的水桶。最终,黄继光白白在地主家干了半年,也没有给家里挣到钱。
在地主家做苦工没有挣到钱,还要受欺凌,黄继光再也不想这样干下去了。离开地主家,黄继光靠砍柴草卖钱,还学会了做香来挣钱。黄继光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养活母亲和弟弟。
1942年,黄继光的家乡遇到大旱,为了活命,全家人只得借粮度日,可是走了许多人家,才勉强借到了几块已经腐烂的红薯,把烂的地方去掉,只剩下一点点可以吃。黄继光的母亲把这点儿红薯熬成汤,自己舍不得喝,她把一小碗红薯汤端到黄继光面前,懂事的黄继光知道妈妈一点儿没喝,从来不撒谎的他挺起胸告诉母亲,自己刚才已经在别人家吃过了。妈妈相信了,把那一小碗红薯汤喝了。
好男儿驰骋沙场
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中江县解放了,欺压他们的地主被打倒。黄继光一家分到了粮食,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看到许多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战场上杀敌立功,他也想报名参军。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虽然答应了,但心里总是有些舍不得。这个在苦日子里泡大的孩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他还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离家远行,母亲心疼啊!
想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黄继光在报名体检时并不顺利。负责体检的医生看他个子不高,没有达到征兵的标准,不准备录取他。黄继光知道自己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后,就跑到负责招兵的军官和医生面前争辩。他不服气地说,自己尽管个子不高,可是不比别人差,在战场上一定能和别人一样行军、杀敌。他坚决的态度得到了负责招兵军官的称赞。最终,黄继光被破格录取了。黄继光临行前对母亲说:“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去,要保卫我们翻身的胜利果实,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我一定时时记着妈妈的话,多杀美国鬼子!”听了黄继光的话,母亲嘱咐他要经常写信告诉家里人在前线的战斗情况,并鼓励他英勇杀敌,争取立功。
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受命炸毁阻挡我军冲锋的敌人地堡。在出发前,黄继光将母亲写给他的信和一份参战决心书交到了营参谋长手里。黄继光的母亲在信中这样写道:“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要在战场上立功,成为一名英勇杀敌的英雄,带着母亲的期望,黄继光冲上战场。临别时,黄继光还对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等我的胜利消息吧!”
在黄继光英勇牺牲后,这位英雄的母亲欣慰地说:“光儿是做到了他自己说过的话了。他为了大多数人过幸福日子,牺牲自己,他有志气。”
“你是英雄的弟弟”
1954年11月,黄继光的母亲得到部队招兵的消息,就想让身边最小的儿子参军。黄继光牺牲后不久,她就想着一定要把小儿子教育好,叫他学哥哥黄继光的样子,争取当英雄和模范。如今,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已经长大,到了可以当兵的年龄。一天晚上,黄继光的母亲对小儿子说:“继恕,国家要征兵,你继光哥哥没完成的任务,你能替他去完成吗?”继恕对母亲说:“妈,您放心,我一定报名应征。”不久,继恕就和乡里的许多年轻人一起报名参军了。面对即将远行的小儿子,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继恕,我爱你像爱你继光哥哥一样。你哥哥为保卫祖国牺牲了,他为人民立了功。你要向哥哥学习,记住你是英雄的弟弟。”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离开家,离开了母亲,勇敢地战斗到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黄继光的母亲眼中,黄继光是为了祖国牺牲的,他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她心中永远的骄傲!
优秀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片描述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使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黄继光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的了解了黄继光,学习了课文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黄继光,从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会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称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后交流。(预想:学生们可能会称黄继光为英雄、勇敢的人、伟大的人等)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三、细读品味:
同学们这样称赞黄继光,老师觉得一定有你自己的理由,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些称号的?
学生默读思考。
读后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预计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体会人物形象:
一、课文五六自然段:抓“愤怒的注视”“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从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体会炸掉敌人火力点的艰巨性。
二、课文八九自然段:第八自然段中黄继光负伤前,通过“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他用尽全身力气。“还有二十米、十米……”体会前进的艰难。第九自然段中两次对黄继光站起来进行描写,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三、课文第十一自然段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通过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等方法使英雄形象向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
四、情感升华:
黄继光如此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战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所以——(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战斗胜利了,而我们可爱的战士黄继光——一个真正的英雄却再也不会站起来了,面对他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拓展练习:
幻灯出示一首小诗,学生自由朗读。
你能写一首诗赞美一下这位英雄吗?或编一首小曲或画一幅画来表达一下你此时的感受。
优秀教学设计【第六篇】
他,今年85岁,曾经和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一个班战友;他,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时的英雄壮举;他,在2015年5月份,面对社会上质疑恶搞英雄的歪风邪气,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英雄正名,掷地有声地向全国倡议:“尊重历史,捍卫英雄”;他,以传承发扬黄继光精神为己任,为机关、学校做革命传统报告100多场。他,就是山东省高青县三圣村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继德。
2019年9月20日上午,在第十九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夕,李继德来到山东省高青县长江路小学,向师生们做革命传统报告,讲述黄继光的故事:“黄继光堵抢眼时,我就在现场!”
报告会进行第一项:全体师生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稚嫩激昂的歌声让人心潮澎湃。唱歌结束,校长郑纪孝提议:全体起立,用最热烈的鼓掌向黄继光致敬,向黄继光的战友李继德致敬。
“同学们,我是咱们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我只有16岁,1951年1月29日,我报名参军,从咱们山东德州转到辽宁的丹东,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我和黄继光是一个连的战友,黄继光比我大五岁,个子比我矮,我们睡觉的床铺就挨着,朝鲜的气温非常寒冷,最冷的时候零下40多度,刚开始的时候咱们的后勤供应不上,物资非常缺乏,晚上睡觉冻得直打哆嗦,我们俩干脆在一个被窝里睡觉,互相搂着取暖,后来我们两个都调到2营营部,黄继光是通讯员,我是是电话员,黄继光经常照顾我这个小兄弟……”就像是印在脑子里,黄继光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斗、生活经历,李继德老人历历在目,娓娓道来……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牺牲时是在晚上,敌人的照明弹把阵地照的非常亮,黄继光自告奋勇去炸碉堡,另外两人牺牲了,黄继光也身负重伤,但仍然坚持着一步一步往前爬,到了碉堡跟前,猛地站起来把炸药包扔进了敌人的碉堡……”讲到黄继光牺牲时的场景,老人压抑着心头的悲痛,泪花闪闪。
最后,李继德谆谆教导小学生:“一定要发扬和继承黄继光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用优异的成绩报效国家。”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高青县在中小学开展了“讲英雄故事、学英雄事迹、做红色传人”活动,这次“黄继光事迹报告会”就是系列活动之一。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任荣,县委宣传部、教体局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报告会。
能够听到黄继光的战友亲自讲述英雄的事迹,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和自豪,二年级5班的学生胡恒晟激动地说:“听了李爷爷的故事,我一定要学习黄继光的精神,好好学习,加倍努力,长大了为国争光。”
陪同爷爷前来的孙女李霞介绍说:“家里人原先只知道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却从不知道他与黄继光是战友,黄继光牺牲后,爷爷也身负重伤回国治疗,在1953年3月转业。爷爷从不宣扬自己的战斗经历,默默无闻地在家种地务农。2015年清明节期间,听到我说现在网络上有质疑抹黑黄继光的声音后,爷爷不顾年老体弱,开始站出来为英雄正名,开始用亲身经历宣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这样的报告会,爷爷每次都答应的很爽快。”
县人武部政委任荣说:“讲红色故事,学英雄人物,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二年级6个班的260名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看到激动热烈的场面,校长郑纪孝向在场的教师们说:这不仅是一次国防教育课,更是一次感受颇深的道德教育、素质教育课,我们要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让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广大,提高师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
优秀教学设计【第七篇】
【设计思路】
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遵循文体特征展开,应该凸显具体文本基本特征。一般来说,经典文言文本,往往可以把基本内核付诸在一字之上,发觉此字,溯其源流,文章意境全开。《诫子书》一文,诸葛亮围绕“静”字,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修身养性、惜时读书,殷殷之辞,情理皆备,以此带读,意蕴全得。另外,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合理的方式。读的方式的选择决定了朗读教学的质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运用“共生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朗读句读为共生原点,读出停顿、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读出意蕴、读出自己,前后互联,递进纵深。本教学设计运用了六种不同的教学,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引人入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能根据发语词、语气词以及对称的句式读好停顿;
2. 通过添加标点读出文章的层次和语气,揣摩作者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
3. 通过品读“静”字,感受作者的才学渊博、智慧理性;
4. 背诵全文。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4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目标1
目标2
D.反省认知知识
目标3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解题:“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二、从“读”字共生依“静”字悟深意
(一)即时生成,读准字音
请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强调“夫、淫、遂”三字的读音。
(二)去掉标点,读出句读
大家看看,这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其实古文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么古代读书人看到这样的文章,是怎么断句和停顿的呢?我们小组间讨论研究一下:就这篇文章而言,有没有断句和停顿的诀窍?
依据学生的讨论整理如下:
1.找发语词“夫”,找语气词“也”;
2.根据自己熟悉的成语或警句来断句;
3.找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相同的词语,往往不会在一个短句里重复使用,所以往往会出现在两个不同但相对的句子里;
4.找相同的句式(对偶句,双重否定句式);
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能断句正确后,就发注释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句子,然后再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参考注解理解课文,根据文句意思来断句。(见“附表1”)
(三)强调虚词,读好节奏
指导朗读,读出停顿。将虚词读得轻、读短促,读得声断气连;将实词读得强,稍微读得绵长与拖曳。读“夫”字,要停顿。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巧借标点符号,读清层次,读好情感
句子的停顿划出来后,就得添加标点符号。添加哪些标点比较合适呢?我们先用常见的逗号、句号或叹号来试试。当然也不限制用其他的标点。
1.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2.学生独立标注标点符号;请一名学生到教师电脑上注标点;
3.在学生有分歧的地方开展讨论;如果学生意见一致,就对比教材,在有分歧的地方展开讨论;如果学生和教材也一致,教师质疑开展讨论,具体情况见下面分析。
夫君子之行,
(学生可能会用冒号,起“解释说明”作用,也合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学生可能会用分号,正反论证,从文意上讲,用分号更合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为什么不句号和感叹号,因为停顿时间太长,破坏前后句之间的意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为什么最后一处用叹号,其他地方都不用。前四句都是诸葛亮给儿子讲道理,建议多使用句号表达情感,感受诸葛亮的智慧理性和才学渊博;最后一句是诸葛亮提醒儿子珍惜时间,并以自身体验劝勉儿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用感叹号表达情感,感受诸葛亮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
指导学生用陈述语气读好表达理性思考的句子;用感叹语气读好表达感叹的句子,充满感情,拖曳绵长。
(五)揣摩“静”字,感悟哲理
1. 全文86字,诸葛亮跟儿子诸葛瞻重点强调的是哪个字?
介绍“静”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从《汉字源流字典》介绍来看,“ ”的构成,,青,“清”的略,纯净;
,争,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本义: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
(静心,静虑) (静谧,禅静) (静态,寂静) (静观,静坐)
2.全文出现了三次“静”字,它们的含义完全相同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指向一种品质,是静心、静虑之“静”,是本意。)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的静指向内心,是静谧、禅静之“静”,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贴近引申义)
夫学须静也,才需学也
(这里的静指向静观、静坐的内心之“静”,也指环境的静态、寂静之“静”,是人内外的宁静。)
背诵这三句话。
3.回忆诸葛亮“静”的智慧。
教师讲述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故事,学生辨析是哪种“静”?
(应该倾向于“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静,只有内心宁静,与世无争,才能达成更为远大的目标。)
三、联系生活,读出自己
(一)精选座佑铭,强化名句理解
我们经常会选一些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警醒或者劝勉自己。如果从下面两则名句中选择,你会选哪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为什么?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教师补充“俭”字的理解:
形声字。从人,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合起来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厉行节约的人"。本义:生活上自我约束,从不放纵的人。引申义:节省、节约。所谓"俭",一定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节约的人。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教师补充陶渊明诗《归园田居》,感受古人的“淡泊与宁静”。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教师补充自己对“静”的理解:
不争。静为治学之基。看淡名利,顺其自然;
平和。静为修身之本。心平气和,陶冶性情;
宁静。静为明志之根。志存高远,惜时进取。
(二)背诵全文。
优秀教学设计【第八篇】
一、字词归纳
1、会认
课文中需要同学们会认的有6个生字:役、屡、摧、雹、晕、膛,要注意每个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的是“晕”字是个多音字。
2、多音字
朝【chao朝向(读二声),zhao朝阳(读一声)】
转【zhuan转圈(读四声),zhuan转变(读三声)】
便【bian方便(读四声),pian大腹便便(读二声)】
晕【yun晕头转向(读一声),yun晕车(读四声)】
3、会写
课文中的几组词语,需要同学们会写,每个词语多练习几遍。
4、近、反义词
近:激烈~猛烈,占领~占据,持续~连续,摧毁~破坏,愤怒~恼怒,注视~凝视,艰巨~艰难,惊天动地~震天动地
反:摧毁~保护,顽强~软弱,张开~合上
5、词语理解
6、AABC式词语
闪闪发光,亭亭玉立,念念不忘,楚楚动人,喋喋不休,彬彬有礼,欣欣向荣,咄咄逼人,心心相印,寥寥无几。
以上几点,是本篇课文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重点字词,接下来我们对课文进行详细的梳理。
二、课前预习点
1、重点: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写作的方法。
2、难点: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运用语言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4、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可以带着以上几点内容,进行课文的学习。
三、课文解析
在学习本文时,抓住描写黄继光动作词语或句子,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品质。
本篇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在危急的情形下,主动请求完成任务,他不惧敌人的炮火,英勇前进,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使得战士们成功攻下高地,取得胜利的故事,表现了黄继光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课文第3自然段中,战士们“屡次突击”说明了什么?
“屡次”指一次又一次,说明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火力十分凶猛,也体现了战士们攻下高地的决心。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黄继光主动请求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并且非常英勇,毫不退缩,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使得战役取得了胜利,从这些地方可以体现到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3、“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此处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此处的数字和省略号,说明黄继光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可每前进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也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力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4、第11自然段,是怎样表现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以及大无畏精神的?
主要抓住黄继光的动作,具体用了“站”“张开”“猛扑”“堵住”等动词,来表现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5、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下列哪两位英雄人物便是这“最可爱的人”?(BD)
A.刘胡兰B.邱少云C.董存瑞D.黄继光
同学们,“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每每读到这一句,你是否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格外珍惜,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对课文内容的详细梳理,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些问题点,对照着课本,进行课文的预习,应该一看就可以轻松学懂这篇课文了。
总之,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加不懈的努力,要想最终考得好成绩,平时就要多用功,同学们如果想做学霸,那就要踏踏实实努力学习哦!
上一篇:关于邓稼先试讲课稿4篇
下一篇:评价政府工作报告汇报集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