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范例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范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一篇】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二篇】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0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认识算盘、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乌龙小学张戌飞。
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
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志。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
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非思维性活动的解题。
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
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
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后3个方面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后3个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重要。
4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不是“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处理达成、渐进、渗透的关系。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xx年2月26日。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三篇】
下面是高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一学期),希望能给广大的教师一些指导性作用,同时还能对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年级。
高三。
科目。
数学。
教材名称及版本。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
教辅资料及出版社。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周次。
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周。
9月3---9月7。
6
第五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2周。
9月10---9月14。
6
第六章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3周。
9月17---9月21。
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七章数列。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第4周。
9月24---9月28。
6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第5周。
10月110月5。
6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数列求和。
第6周。
10月110月5。
6
第八章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第7周。
10月810月12。
6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第8周。
10月1510月19。
6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9周。
10月2210月26。
6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立体几何综合应用。
第10周。
10月2911月2。
6
第九章解析几何。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11周。
11月511月9。
6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12周。
11月1211月16。
6
椭圆。
抛物线。
第13周。
11月1911月23。
6
抛物线。
双曲线。
第14周。
11月2611月30。
6
专题五直线圆锥曲线。
第十章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抽样方法。
第15周。
12月312月7。
6
统计图表、数据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
相关性、最小二乘法。
第16周。
12月1012月14。
6
统计案例。
第十一章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17周。
12月1712月21。
6
古典概型。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第18周。
12月2412月28。
6
第十二章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复数。
算法的基本思想、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几种基本语句。
第19周。
12月31元月4。
6
归纳与类比。
12,4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
第20周。
元月7元月11。
6
数系的扩充。
对第一轮的综合练习。
第21周。
元月14元月18。
6
二轮复习。
第22周。
元月21元月25。
6
二轮复习。
以上就是高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一学期),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四篇】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四)养育渗透点。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
根据表6,得到。
让学生把表5、表6与前面的笔算结果相比较,结论是一致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计算器与笔算两种算法,总结出计算器有哪些优越性;(省时,省力,计算简便.)。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与教学过程,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
行统计运算的步骤和要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更有利于科学计算器。
在中学的普及使用.课堂练习:教材p177中1、2.(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五篇】
下面是高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一学期),希望能给广大的教师一些指导性作用,同时还能对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年级。
高三。
科目。
数学。
教材名称及版本。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
教辅资料及出版社。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周次。
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周。
9月3---9月7。
6
第五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2周。
9月10---9月14。
6
第六章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3周。
9月17---9月21。
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七章数列。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第4周。
9月24---9月28。
6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第5周。
10月110月5。
6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数列求和。
第6周。
10月110月5。
6
第八章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第7周。
10月810月12。
6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第8周。
10月1510月19。
6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9周。
10月2210月26。
6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立体几何综合应用。
第10周。
10月2911月2。
6
第九章解析几何。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11周。
11月511月9。
6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12周。
11月1211月16。
6
椭圆。
抛物线。
第13周。
11月1911月23。
6
抛物线。
双曲线。
第14周。
11月2611月30。
6
专题五直线圆锥曲线。
第十章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抽样方法。
第15周。
12月312月7。
6
统计图表、数据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
相关性、最小二乘法。
第16周。
12月1012月14。
6
统计案例。
第十一章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17周。
12月1712月21。
6
古典概型。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第18周。
12月2412月28。
6
第十二章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复数。
算法的基本思想、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几种基本语句。
第19周。
12月31元月4。
6
归纳与类比。
12,4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
第20周。
元月7元月11。
6
数系的扩充。
对第一轮的综合练习。
第21周。
元月14元月18。
6
二轮复习。
第22周。
元月21元月25。
6
二轮复习。
以上就是高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一学期),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六篇】
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七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各单元目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重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人们对热现象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物体的温度变化是由一种没有质量、无色、无味,可以流人或流出物体的特殊物质一“热质”引起的,物体中的“热质”越多,温度就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但是,人们在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一些热现象,特别是摩擦生热现象时,却遇到了困难。例如,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包括在00c以下的.环境中)将两块冰相互摩擦,最后两块冰都会完全熔化,对于这一现象,“热质说”就无法解释,因为它不能回答摩擦使冰融化的过程中热从何而来的问题……到19世纪中叶,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热质”是不存在的;热是与能紧密联系的。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变为热量,热能也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现在我们认为,热的本质是大量粒子(分子、原子等)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越剧烈,由这些粒子所组成的物体或系统就越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自人类具有“时间”这一概念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经年累月不断地寻求着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经验积累,发现太阳在天空规则地改变着位置,月亮在天空的移动也有一定的周期。拥有了这样的认识,古代人类将天文现象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密切的联系。根据天文现象固有的周期性,形成了历法和时间的概念--一年分为360天加5天,每天24小时,午前、午后各12小时,这就是我们能够追溯到的时间划分。那么,一天内的时间进程如何把握呢?古人想到了把竖直放置的表和水平放置的丰组合为丰表,根据表在丰上的投影来判断时间。他们还通过不断地研究制作出了计算时间的机械,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沙漏和水时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慢慢地人们感到精确计算时间是必要的。17世纪以后,钟表工艺史发生了划时代的进步。根据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制造了第一个摆钟,使时钟的误差从每天15分钟减少到5分钟。后来他又第一个制造出了*发条驱动的机械表,并由此导致了18世纪高精度航海钟的发现,解决了困扰人类近两个世纪的经度测定问题,大大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机械钟的出现还促进了当时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使钟表和罗盘、枪炮、印刷术一起构成的技术革命成为产生近代科学的动力之一。回顾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钟的改进历史是与整个人类文明史同步的。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例如,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深人地了解学生有关地球运动的前概念,会发现一些真实、朴素但错误的观点:1.太阳沉到地下去了,黑夜就来临了。南北半球的昼夜相反(不知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中的姿态)。2.昼夜现象与月球有关,因为天黑了月亮就出现。(简单地把两个现象相联)3.地球自转的方向可能是从西向东(不知道该如何确认自转方向)。4.地球可能是在运动,但我们感觉不到(不知如何寻找参照物)。5.四季的形成跟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有关,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学生的诸多认识,和早期人类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认识十分相似。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
“地球的运动”,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上学期回顾及新学期开始学习小组组成。
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4课“造一艘小船”
第5课“浮力”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1课“热起来了”
第2课“给冷水加热”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第7课“传热比赛”
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1课“时间在流逝”
第2“课太阳钟”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第4课“我的水钟”
第5课“机械摆钟”
第6课“摆的研究”
第7课“做一个摆钟”
第8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
第2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第5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
第7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第8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复习考试。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八篇】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三、教学建议。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假期小结提出希望。
2、祝你生日快乐(2课时)。
3、中秋与重阳(2课时)。
4、过去的.故事(1课时)。
观看影片:小兵张嘎等(1课时)。
5、快乐的国庆节(1课时)。
观看电影:开国大典(1课时)。
6、国庆节放假、请家长带孩子秋游。
7、红领巾的生日(2课时)。
8、秋天到了(2课时)。
9、秋游回味(2课时)。
10、巧手剪秋天(2课时)。
11、我来试试看(2课时)。
12、我不胆小(2课时)。
13、我不任性(2课时)。
14、我的好习惯(2课时)。
15、走进聪明屋(2课时)。
16、我也能研究(2课时)。
17、生活中的小创造(2课时)。
18、让校园更美好(2课时)。
19、复习。
20、复习。
21、考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九篇】
本班学生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7人。学生们比较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有良好的课堂记录习惯。但是,部分孩子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特别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常常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许多学生的作业态度不够端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1、教材内容: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3、教材结构: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习惯靠长期培养,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学期语文学习必须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查阅工具书习惯、阅读习惯、听课习惯、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2、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通过充分的认可学生,多表扬,再提一点建议的方法让学生享受表扬的喜悦并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常与学生沟通带他们去玩;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他们分享等,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对于简单的课文更是要精讲多练,省出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
4、加强学生的钢笔字练习,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利用每天下午课前10分钟练习钢笔字。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1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渗透作文选材、写作方法、中心提炼的写作指导。
6、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坚持每天半小时读书。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8、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读比赛、作文竞赛、讲故事……。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开学工作、新学期入学教育、复习。
2
课文123。
3
课文4语文园地一。
4
课文567。
5
课文8语文园地二。
6
课文91011。
7
课文12语文园地三课文13。
清明。
8
课文141516。
9
语文园地四课文17。
10。
复习期中检测。
11。
课文1819。
五一。
12。
课文20语文园地五。
13。
课文212223。
14。
课文24语文园地六。
15。
课文252627。
16。
课文28语文园地七。
端午。
17。
课文293031。
18。
课文32语文园地八。
19。
期末复习、考试。
2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学计划进度表大全【第十篇】
一、教材简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思考到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齐。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潜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校园群众舞的训练,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到达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生特点与基本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我身体的各个部分,学习校园群众舞《找朋友》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学习基础,所以这学期的舞蹈学习会增加难度,校园群众舞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群体舞蹈,它是透过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跑跳组合以及透过队形的变化,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韵律活动。学习校园群众舞《阳光校园》,训练学生的舞蹈感觉和乐感。
文章引用自:。
三、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2、培养学生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3、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养学生模仿动作能够独立跳舞。
6、掌握队形的变化,体会学舞蹈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校园群众舞》的风格特点;。
2、透过群众舞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术;。
3、舞蹈步伐和音乐韵律感的掌握;。
4、根据不一样年龄阶段的群众舞学习实践过程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及团队精神,还要结合教学教法作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
五、教学措施:。
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很大兴趣,透过学习校园舞蹈,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上应多让孩子们分组学习,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群众荣誉感和职责心,也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在起初舞蹈的动作外,穿插一些游戏舞蹈,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快乐学习。
六、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按周次列表。
第一周。
上课队形,基本站姿;。
要求: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
第一个动作;。
要求:掌握吸跳步的要领,动作规范。
第三周。
第二个动作(手的动作);。
要求:动作到位统一;。
第四周。
第二个动作(脚的动作)并复习所学资料。
要求:熟练掌握;。
第五周。
两人配合第二个动作;。
要求:动作协调统一;。
第六周。
合音乐;。
要求:卡好节奏;。
第七周。
第三个动作(手的动作)。
要求:要求动作标准;。
第八周。
第三个动作(脚的动作)。
要求:注意开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两人配合第三个动作;。
要求:动作协调统一;。
第十周。
合音乐;。
要求:卡好节奏;。
第十一周。
第四个动作(手的动作);。
要求:动作标准;。
第十二周。
第四个动作(脚的动作);。
要求:注意拍子,步伐统一;。
第十三周。
两人配合并合音乐;。
要求: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四周。
第五个动作(手和脚的动作)。
要求:动作要求标准;。
第十五周。
两人配合合音乐;。
要求: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高中化学老师岗位职责(汇总5篇)
下一篇:社区领导与党员谈话范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