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规划范例【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公司发展规划范例【优秀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公司发展规划【第一篇】

集团组织召开“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题研讨会议,广泛征集和听取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意见和建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军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梅方等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集团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由集团总经理助理唐莉主持。会上,集团投资规划部从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实施情况、战略要素分析、总体战略、战略举措以及战略保障等五个方面汇报了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

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梅方等集团领导以及与会的二级公司主要负责人、集团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战略定位、战略方向、战略举措、战略保障,从战略规划目标、主要经济指标、资本运作、食品安全、企业文化、员工与股东利益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军同志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并就进一步拟定好、编制好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作了工作部署。李董强调,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是信念、理念、目标、思路、方向的集中体现,集团各部门、二级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研究谋划,进行再修改、再提炼、再完善,使战略规划更具引领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下一步,集团投资规划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李董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收集和采纳与会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结合集团经营发展实际进行再修订、再完善,确保编制出更科学、更高质量的“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同时,集团还将择机召开有外部专家、学者、专业机构参加的专家评审会,通过外部智库、咨询机构等方式引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强化“内智外脑”结合,充分吸收外部机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科学合理,可执行、见成效,高质量完成好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公司发展规划【第二篇】

“十二五”是我院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医院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我院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综合服务能力以及规模、业务量、科研技术等各项指标均迈入全省同级医院先进行列。医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形象都有了很大提升。“十三五”是医院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时期,更是医院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医院“十三五”工作,实现医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全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医疗区域中心为目标,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和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始终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医院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新跨越,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顺利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与医改新政策相适应,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民群众满意,达到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的标准化二级甲等医院和临泰淄莱边界区域性医疗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牵头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临床药学室)

一是开展各种形式质量和安全教育活动,使全院职工树立现代医院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管理,对重点科室实行“科室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二是进一步完善医院、质控部门及科室三级医院质量管理网络,加强医护环节质量管理,通过质量“零缺陷”管理等配套措施,把质量的评估、监督与不断改进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临床检验、病理、医学影像、输血等质量管理;完善对各类门诊诊疗质量定期评估的制度与机制。完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运行机制;加强院前急救、急诊管理,建立更加快捷、安全的“院前急救、急诊、住院、手术”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是重视医疗技术管理,制订并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强化对新开展技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建立最佳秩序,实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医疗技术最佳效能。

四是推行医疗安全问责制,对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追究当事人及科室领导的责任。规范医疗纠纷防范处置程序,积极探索第三方纠纷处理有效机制。

(二)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牵头责任科室: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

一是全面推进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规范化培训,推行形象素质佳工程。进一步强化护理缺陷规范化管理,开展质量标准工程建设。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全院各病房争创省市级优质护理病房。

二是进一步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转变服务作风,尊重病人,注重诚信服务、主动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行人性化无障碍服务,以适应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改变。预约诊疗服务向深层发展;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门急诊窗口人员形象素质培训,积极推行“一卡通”诊疗模式,实施预约诊疗自助工序,进一步优化门急诊医疗流程。

三是适度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药房真正实现柜台式服务模式,门诊药房局部实现机器人自动发药系统,开展药物咨询服务。

(三)医疗技术与专科建设

(牵头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室)

一是紧密结合临床,不仅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上有所建树,还要在疑难病症上有所突破,继续开展多层次医疗服务,不断开展适应患者需求和适合院情的新技术、新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树立具有较高声誉的医院品牌和医疗特色。

二是发展和完善医院综合学科,逐步细化和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内二科细分心血管、消化内、内分泌专业;内三科细分肿瘤内、肾内专业;外二科细分烧伤外、小儿外、泌尿外专业,骨科细分关节外、创伤外、脊柱外、手足外外科系统的微创技术,普外科细分肝胆、胰脾、两腺专业,妇产科细分妇科、产科专业。着重推进内科系统的介入治疗,临床影像学科的立体定位、定向的诊断和诊疗,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重症的治疗工作;推进康复医学和亚健康医学的发展,扶持肿瘤学科的建设,使肿瘤学科与其他学科同步发展。一、二级学科建设达到准三级医院标准;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达3~4个、县重点学科达20个,院重点学科达25个;心内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消化科、肿瘤科、肝胆胰外科、创伤外科、微创外科、肿瘤外科、五官科、康复理疗科等学科专业更加细化,形成实力较强的学科人才梯队。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临床药师专科化,逐步做到正确指导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四)人才与专业队伍建设

(牵头责任科室:人力资源部、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

一是注重人才资源管理,大力培养专业学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逐步完善岗位编制,卫技人员合理增长,提高全院卫技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逐步全部具备副主任医师职称。

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的“名医”队伍建设,遴选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逐步形成梯队合理、新老衔接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争培养10名能代表本市区学科优势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5名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技术专家。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专科建设、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加强紧缺人才培训,坚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边缘学科人才培养并举。为中青年业务骨干、管理骨干积极创造外出研修、考察和锻炼等机会。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担纲领衔作用,鼓励老专家对中青年医务人员实行传、帮、带,加快人才梯队培养,让更多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突出绩效原则,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做好定编定岗、职务聘任、重点岗位考核等工作,打破岗位终身制,优化工作氛围,完善院内竞争、激励、约束、分配机制,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按需设岗,按岗择人,强化聘任。

五是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完善住院医师与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大力开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有计划选送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学习深造,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发展专科护理,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基础设施建设与后勤保障

(牵头责任科室:新院建设指挥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财务科)

一是对医院现有规模与布局进行整体设计、再次规划、分布调整。做好南北两个院区的规划和建设,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合理整合资源,达到最优组合,实现南北两院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计划在东外环征地30亩,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完成门诊病房综合楼工程,力争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将对院区现有建筑进行统一规划。住院部根据未来发展需要进行翻新、改造,原门诊楼拆除,院区内道路改造硬化,新建绿化工程、停车场、活动场地,改善就医环境,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最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三是在严格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加快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步伐,用于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新技术项目开展及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的购置,同时兼顾更新常规必备医疗诊断设备的购置,使医院的装备与新启用的病房综合楼相配套,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配置钼靶、64排高档CT、或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高档彩超等高精尖设备,配置节能环保的医疗设备。

四是实行库存物资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核定最佳库存方案。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抓好水、电、气、物资等节能降耗工作。完善设备物资招投标,降低采购成本,加大水电、饮食、维修、物管的监营力度,切实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设与医院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后勤专业化服务团队,建立医院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体系。

五是财务管理。重视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研究,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和经济管理,实现从记账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完善院科两级核算和分配,逐步完善核算和分配制度。强化节支增效,降低运营成本,创建节约型医院。严格控制科室耗材比,促进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医保农合部门的监管控制职能,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有效控制和降低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减轻患者医药负担。

(六)医院信息化建设

(牵头责任科室:办公室、信息中心、财务科)

一是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到2013年信息中心工作环境达到国家标准,逐步建立“数字化”医院。

二是全面完善更新医院HIS系统,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完成PASS(医学影像存档通讯系统),LIS(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完善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网络系统的自身功能,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三是开展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实现医护人员可带机无线查房功能等。

四是完成智能分诊系统、智能化摆药系统的建设,完善门诊一卡通收费,实现与住院病人一卡通共享,持卡存钱就医或刷卡交费等交费方式熟练、稳定运用,方便病人就医。

五是完成医院办公自动化(HOA)建设,达到HIS与HOA系统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无纸化。

六是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使医院信息服务更加到位,实现医患之间零距离交流。

七是建立功能完善的网络化科技文献数据库系统及医学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强大的医学信息检索和查询服务功能。

(七)职业道德建设与医院文化

(牵头责任科室:院办、宣传科)

一是进一步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抵制行业不正之风。认真组织实施《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和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行业新风,继续抓好医院行风评议,完善反腐纠风长效机制;加强廉洁从政、廉洁行医制度建设,切实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处理并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效开展党、工、团、妇工作,完善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建设医院的“形象工程”和“凝聚力工程”。培育医院精神,引导价值取向;推行承诺服务,紧紧围绕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患者,消除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健全制度文化,规范医院管理;策划并开展公众和患者都乐意参与的、能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里延续或延伸构成社会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提高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立文化基地,陶冶职工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增强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正确处理好医院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维护好医院与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和谐友好相处、互利共赢的良好关系,推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

(八)经营管理与医院发展

(牵头责任科室:各职能科室)

一是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继续坚持和完善院科两级负责制,强化医疗质量安全全程管理,完善质控管理体系,深化全员质量管理,重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加强日常控制和目标落实。

二是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保证职工参与医院管理的各个层面。完善院务公开,发挥工会和职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加强审计、监察和监督。各科室建立信息传达和沟通协调机制。

三是修订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充实调整医院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四是深化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和加强综合目标管理、收入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推行全成本核算。坚持“成本核算,质量控制,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重点向临床一线倾斜,向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倾斜,向脏、累、苦岗位倾斜,向高风险岗位倾斜。实现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同步开展。

五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的医疗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合作,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争取与更多的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医院合作体系。利用国内外合作医院相关学科的高水平,促进医院自主创新,采取聘任名誉主任、学术顾问、缔结姊妹医院等方式,用好国内外高端人才。同时把医院的优秀人才选送到著名医院进修学习、短期培训或参观访问。

六是形成完整的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继续优化中层干部选拔方式,实行中层干部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

七是注重市场开发经营,进行科室业务发展,增设满足需要的业务科室,科室发展从单纯量的增长向内涵丰富推进。

(九)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牵头责任部门:院办、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室、药剂科、财务科、审计科)

一是建立更完善的卫生应急和公益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案,全面提升应急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强对社区、乡村卫生院的指导,积极开展双向转诊、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培训等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健康教育,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社区服务,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为国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贡献力量。

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广泛开展义诊咨询,大力关注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彰显医院公益性。

四是探索医院发展新模式,推行延伸服务,形成医院-社区医院-诊所一体化。

五是主动适应新一轮医改,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医保和新农合管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增收节支,严格控制运行成本。继续实行药品、设备等招标采购,控制药品收入比例,防范滥用药、开大方、滥检查、乱收费等现象,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

(十)关注职工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牵头责任部门:工会、院办、宣传科、总务科)

把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与职工生活、文化与健康结合起来,让职工工资、福利与医院发展相适应;激励青年职工的发展与成长;关心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的生活,坚持开展“送温暖工程”,努力为全院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增加职工归属感、幸福感、责任感。完善食堂餐饮设施流程,使之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拓展医院绿化面积,增设院内的庭院式景观,美化病人的就医环境。

四、监督与实施

1、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的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督查和考核。建立经常性监督制度,对规划实施开展年度评审。

2、成立以分管院长任组长的规划实施评估领导小组,着重对规划实施的进度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规划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3、临床、医技、各行政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阶段性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实施细则。

公司发展规划【第三篇】

“十四五”时期,是我校实现学校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紧紧围绕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制定好校团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全面落实“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促进学校“大德育”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的行动纲要》,依据《**“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建带团建,突出共青团改革主线,深化实施“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网络转型、组织提升”五大行动,始终把握思想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育人大局,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

二、发展目标

落实共青团改革工作,强化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共青团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团员先进性不突出、团组织运行不规范、团学组织协同不够力等问题,进一步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和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思想引领,激发青年学生自我奋斗精神,遵循“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的原则,着力解决团员发展标准模糊、团员教育质量不高、团员作用发挥不充分、团教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关于学校共青团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意见》,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做好学生权益维护和困难帮扶工作。持续巩固校团委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增强青年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十四五”期间的具体工作任务

(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

纵深推进共青团改革。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在工作内容上聚焦, 牢牢把握共青团是政治组织的根本定位, 着力做好为党争取青年人心的政治工作, 避免事务化、简单化;在工作方式上聚焦, 牢牢把握共青团是群团组织的定位, 着力用群众工作方法来做青年工作, 避免机关化、行政化; 在工作注意力上聚焦, 牢牢把握青年学生工作需要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着力把已经部署的工作做深做实做持久, 避免频繁“换频道”。系统制定改革任务分解方案,逐一对照细化落实举措,逐项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逐级压实工作任务。突出强化在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改进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夯实基层基础,激发组织活力,抓好骨干培养。聚焦关键问题、明确改革重点项目,突出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进改革。不断增强共青团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不断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基层落地。

(二)深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引领。

1. 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活动。“进支部”, 激活基层团支部的思想引领功能, 提升活动的普遍性和覆盖面,每个基层团支部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团日活动,广泛开展五四集中主题团日活动; “进网络”,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线上宣传。“进团课”,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校团干部的必学课和团校培训的首要内容,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 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团课、进网络,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探索“青年学习社”的建设,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泛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3. 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开展好主题团课和主题团日活动。以学生组织、社团、团支部为抓手,通过演讲、书画、朗诵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等宣传平台,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4. 选树青年学生榜样典型,开展优秀青年事迹分享活动。持续抓榜样引领, 广泛选树宣传勤奋学习、爱国奉献、道德践行等各类学生典型, 引导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评优评先工作,举办“我的青春故事”成长体验报告会,发挥各类青春榜样的作用,用优秀青年的故事激励教育学生,发挥朋辈引领的作用。

5. 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骨干,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突出核心目标;引导培养对象在学习研究理论的同时,坚持实践导向;要从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工作锤炼、对外交流、朋辈教育等方面科学设计培养路径,从把好“选人关”、严格学员管理、做好跟踪培养等方面把握培养关键环节。

6. 组建青年讲师团队。成立青年讲师团是深入推动“青年大学习”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共青团改革的必经之路。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团队、深入基层、走进青年,围绕党的理论、党史国史、国情省情、形势政策、成就故事等,开展面对面、互动性的宣讲交流。扎实提升青年讲师团工作实效,着力把握好导向性、针对性、艺术性、安全性、实效性,引导青年讲师团成员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员”、青年民意的“传递员”和青年成才成长的“服务员”。

7. 加强节能管理,推进卫生节约型校园建设。“十四五”期间,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团员先进性,配合学校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形成节约教育理念和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导向,提倡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及新型能源。积极参加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行动,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创建全国、全省文明学校。

(三)以职业体验为依托,着力丰富劳动教育新内涵。

在现有的“食堂帮厨”、“校园巡逻”、“园艺养护”三项职业体验外,拟开发“校园快递驿站”、“实践基地教练”、“健康厨房”等职业体验项目。践行职业体验,能够有效地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引导中职生正确定位未来的职业,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立志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理性择业,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四)以促进青年学生成才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素质拓展。

1. 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继续参与组织校园“三星杯”、“冠军杯”冬季运动会等传统活动,依托校学生处组织开展“大课间”、“每周一练”等课外文体活动;加强体育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依托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通过分层设计,形成浓厚互动氛围,帮助同学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 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形象塑造,扩展内涵外延,挖掘承载意义。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深入探索校园文化和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结合空间,为校园文化活动赋能,在开展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同时,扩展内涵外延,将项目设计运行和践行职业精神相结合,将创新活动形式和教育引导学生相结合,将丰富校园生活和学生成长服务相结合,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求,受到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生态圈。结合我校办学特色,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拟开发“健康厨房”职业体验项目,小范围内为热爱健身和运动的师生提供有偿营养餐订制服务。计划牵头组织“我的青春故事”品牌演讲比赛,为青少年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加强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激发学校文艺体育类社团活力,开展层次多样、内涵丰富、以社团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各类文化产品展示平台,扩大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辐射面与影响力。

3. 推动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开展。进一步落实好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对接工会,确保每一位在校师生都已完成志愿者个人的实名注册工作。加强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对接,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作为班级团支部基本职能。鼓励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亮出团员身份, 充分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培训、总结工作,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为即将到来的第十六届省运会做好服务准备。

(五)当好桥梁纽带,落实权益服务。

1. 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师生。继续实施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制度,完善校团委书记班子与基层团组织联系制度。实施“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实行 “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学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

2. 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做好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的作用,及时了解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3.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权益维护中心,完善维护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推动落实《关于学校共青团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意见》,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做好学生权益维护和困难帮扶工作。以权益维护、学生申诉、互助服务和交流互动等为工作内容,以全体学生为工作对象,通过校-部-班三级体系,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聚焦学生较为关心的教学教务、后勤保卫、交通安全、住宿饮食、校园消费、奖学金等问题。做好学生申诉委员会工作,加强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合作。积极发挥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功能,畅通沟通交流渠道,重视学生意见建议,促进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以“团支书茶话会”、“青年面对面”为品牌,打造线下系列活动,倾听学生呼声,反映热点诉求,宣传工作成效,以创建学生成长满意度体系为目标,形成调查、评估、反馈等工作项目,解决实际困难,服务学生成长。

(六)用好网络平台,坚持推进战略转型。

1. 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推动学校团委思想引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继续着力探索在网上开展思想引领、文化引导等工作,运用好官方微信、微博、抖音、qq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着重网络思想引领、文化产品制作和周边文化设计。加大融合力度,探索线下工作和线上新媒体宣传联动机制,发挥好团属新媒体矩阵功能。加强团属新媒体统筹管理,把好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积极参与主旋律、正能量传播。

2. 着力打造“**团委”微信公众号,力争达到常规推送制度化,主题推送精品化,原创推送多元化,热门话题深度化的内容生产标准。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发生校内外重要事件时,发掘青年之思考、传递青年之声音。充分认识当代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加强实践调研,了解当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生产青年喜欢、青年需要、青年认同的内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打造“TA说”系列人物专访,挖掘校园中具有闪光点的校园明星,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

3. 不断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加强青年传媒中心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积极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关注时事热点、传递同学声音、富有生机活力的新媒体队伍。开展学校共青团新媒体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学校团干部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大力建设一批数量充足、较具影响力的信息员、网评员队伍,培养校园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占领舆论阵地。聚合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青年教师和校园内拥有较大影响力自媒体的学生,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股力量,带领广大师生在网络空间传播青春正能量。

(七)从严治团,加强组织建设。

1. 深化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严格发展团员标准,控制发展团员数量,规范发展团员程序。通过学习培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伴分享、选树典型等方式,注重运用网络手段,丰富和完善团员经常性教育载体,提升团员经常性教育成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落实“三会两制一课”,规范基础团务,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深化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做好不合格团员处置、完善团员激励表彰机制,健全团内关怀帮扶机制。探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用好全校团支部书记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实现对基层团支面对面的交流。持续推进“智慧团建”,对学校团员、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加强教工团组织建设。

2. 完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加强团组织团学会的指导,全面深化团学会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成长服务和维护学生权益、表达学生愿望等功能,进一步精简优化学生组织机构,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常任代表、提案常态化等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和培养,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参与学校民主治理。全体学生干部必须深入同学、了解同学,及时向学生处、校团委报告同学状况和重要舆情,当好桥梁和纽带。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团学会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团委的统筹和指导下,努力形成以团组织为枢纽核心,以团学会为主体组织,以学生社联、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为骨干力量的“一心双环”工作格局。加强对学生干部日常管理,学生组织换届程序规范,公平公正,主要学生干部以公开竞争方式产生。健全培训交流工作机制。

3. 加快学生社团联合会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管理。贯彻落实《**社团管理办法》,加快学生社团联合会建设,推动学生社团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细化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发挥社团管理在学校意识系统工作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思想引领,发挥社联、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氛围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学生社联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推动管理、评比工作规范化、网络化、轻纸化。设计好校级社团、星级社团、社团年检、社团立项等制度的内在逻辑关联,结合社团活动大数据,提升社团引导的科学性,社团活动的规范性和生命力。加强重点社团建设,使学生社团朝专业化、精品化、社会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保障: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共青团中央专门提交《关于将青年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案》,这一举措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行动导向,不仅能推动促进青年发展的各项举措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更好的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也能让更多青年切实感受党的关怀,不断增强政策获得感。

2. 学校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开创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在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从严治党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统战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明校园。大力培育体育精神,倡导崇尚探究的科学文化、和谐进取的人文文化、科学民主的管理文化。实施德育领先、读训并重、体教结合、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践行文明精神、强健体魄、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校训

五、规划实施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监控,在强化规划实施年度检查的基础上,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及时把握规划的推进和执行情况。同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与研究,并可根据形势需要对相关内容和实施举措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修订。

公司发展规划【第四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

五年行动计划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2020年)

工信部企业函〔2016〕3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全球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鼓励中小企业向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质资产、高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银行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现发,请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8月1日

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决定共同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发挥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全球要素。

一、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深化中小企业领域的双多边政府磋商机制,鼓励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立与境外重点投资贸易地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机制,扩大利益汇合点,加强在促进政策、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互利共赢模式,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中国银行发挥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银行、商会等建立合作机制,为中小企业匹配对接国际资源提供信息。同时积极开发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金融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并配套法律、会计、翻译等服务。为有跨境合作需求的中小企业开展远程网上交流、现场“一对一”洽谈、后期实地考察等服务,打造中小企业跨境交流合作平台。

二、打造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共享

(三)发挥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发布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监管动态、发展趋势等信息和对外投资的产业导向、国别指导政策,提高指导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银行根据政策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和跨境撮合服务重点。

(四)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地区产业发展战略要求,提出产业升级、技术引进及资产并购和引进需求,收集相关海外意向标的和中小企业投资贸易服务需求,建立跨境发展企业信息库,择优推介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中国银行据此收集境外市场和交易对象信息,提供匹配对接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国际化合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五)搭建“政银企”对接网络平台,主要提供1.产业信息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境外投资解读、产业动态、市场信息、行业研报、政策法规等信息;2.在线金融服务,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网上申请、即时汇总、分类整理、及时推荐,提高银企信息对接效率;3.跨境撮合服务,方便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在线提交跨境撮合意向和相关信息。经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筛选后,择优参加跨境撮合活动。

三、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跨境撮合

(六)聚焦重点产业,对符合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海洋经济等重点行业联合开展跨境专题撮合,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质资产。

(七)聚焦重点国家和国内重点地区,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自贸区等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自贸区等重点区域联合开展专题跨境撮合活动,对接国外高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

(八)发挥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以及各地组织的展览会、洽谈会、项目对接会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与中国银行联合开展跨境撮合、金融产品推介等活动。

四、创新支持方式,优化金融服务

(九)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作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的载体作用和示范作用,着力培育外向型产业集群。中国银行针对合作区、外向型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商圈等开发批量贷款、授信保障等专属金融产品,支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基金,或与中国银行探索联合成立投贷联动引导基金,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引导跨国并购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支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国外中小企业开展并购、合资、参股等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积极支持和引进国外中小企业原创技术在中国孵化落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与中国银行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跨境发展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十一)中国银行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开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投资贸易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融资服务,开发内保外贷以及应收账款、仓单、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产品。

(十二)试点利用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依托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探索推进区内中小企业按规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融资便利化。

(十三)加强政银担合作,通过建立完善再担保机制、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支持力度。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政促进政策,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联合中国银行探索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融资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对提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融资服务的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给予贷款风险补偿。

(十四)中国银行在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过程中,按照自主决策、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独立审贷,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五、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与中国银行总部中小企业部成立工作组,负责指导行动计划的落实,定期评估成效。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有关情况,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及责任人。要加强宣传发动,让广大中小企业了解行动计划,动员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要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将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及经验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

(十六)强化企业管理。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纳入政银企合作信息平台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指导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培训,增强企业的投融资规划能力。引导企业加强财务状况、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防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虚假诈骗融资等失信行为,提高违约违法成本。

公司发展规划【第五篇】

“十三五”以来,园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履行园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园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园区“十三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情况

1.人才总量持续扩张。截至目前,园区人才总量242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112人,高技能人才4962人。

2.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逐年增长,截至目前,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2340人,专科学历3906人,高中及以上学历为16036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5周岁以下人才比重占40%;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26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才692人,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才1149人;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二产业36916人,第三产业2673人,人才资源随着产业结构同步发展,呈现向第三产转移的态势,新兴产业人才快速增长。

3.招才引智成果丰硕。通过每年的春秋季“招才引智进高校”活动、各类公开招聘等先后共引进各类人才3200余人,实现园区高层次人才的全面提升。

4.人才市场有效整合。园区人力资源市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市场功能日趋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渠道作用日益突出,形成以市场招聘信息宣传栏、苏宿人才网、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招聘宣传模式,开发了一套集就业、人才信息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现状。“十三五”期间,先后有6500家(次)用人单位入场招聘,8万人(次)入市应聘,约2万多人通过市场实现流动与就业。

园区“十三五”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人才发展现状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领军和拔尖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分布还不够合理;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与创业创新相匹配的投融资体系,社会化、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地位尚未普遍确立,用人单位的主体意识不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二、人才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将是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园区经济加速济转变的关键期。在新一轮拓园的形势下,园区人才发展既迎来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人才资源支撑,使科技、人才的地位更加凸显。

从挑战来看,“十四五”期间园区将处于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迸发出巨大的人才需求,对人才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举措

(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大力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

实现与8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电子信息类、机电控制类、教育类等人才总量不低于4500人。充分利用科技部门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上门征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反馈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合作开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的转化。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二)继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

将进一步结合园区特色产业,以各类平台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按照认定办法进行申报,以争取省市两级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三)抓好各类人才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接,吸取苏州工业园区在人才培训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开发符合园区企业需求的培训项目;二是依托园区人才计划和园区产业特点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三是加强对园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实施“节点倒逼工作法”,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企业家培训台帐,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存档,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培训5000人(次)以上。

70 459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