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建议及措施(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合理化建议及措施(精编3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合理化建议及措施范文1

第一部分:中国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按照WTO赋予各成员为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基本安全、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标可以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即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措施)的权利,并遵循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规定的各项原则,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在2005年加大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制修订的力度。制修订的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在国务院公报、有关部门公报、对外经济贸易公告、有关部门的政府网站、机关报全文刊登。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自2005年10月14日开始可以在国家标准委网站上全文浏览。

TBT措施

2005年我国制定修订的最重要的TBT措施是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该条例是我国根据人世承诺对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行修订后而修订的配套条例,其进一步完善、细化了修订后的商检法的有关规定,使其更有可操作性,并体现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和对贸易影响最小原则。其他的TBT措施主要涉及机动车辆、机电产品、金属和矿产品、化工产品、轻工产品、消防类产品、进口废物原料和食品标签等。

SFS措施

中国2005年制定的SPS措施主要涉及农药残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接触材料、动物检疫、植物检疫等方面。这些措施由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单独或联合制修订。

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及中国的应对情况

(一)WTO成员通报的TBT措施

2005年各成员通报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修订目标为:保护人类的健康或安全(473项)、保护环境(195项)、防止欺诈行为(142项)、采用新的国家法(66项)、消费者信息和标签(41项)、协调(35项)、质量要求(27项)、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9项)、降低或消除贸易措施及便利贸易(12项)、节约成本并提高生产率(3项)、国家安全(1项)。有234项通报提及了不止1个目标,31项说明的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目标,6项没有说明任何目标。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为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护消费者信息知情权等是各成员制修订TBT措施的主要目标。

(二)WTO成员通报的SPS措施

2005年各成员通报的新制定或修订的法规主要涉及以下热点问题:农兽药残留限量、禽流感防控、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口蹄疫、木质包装材料检疫、转基因管理、牛海绵状脑病、食品包装及容器卫生、新城疫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古典猪瘟。

2005年通报的SPS措施中,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通报数量最多,共计357件,占常规通报总量的61.9%。说明在SPS措施领域,WTO成员普遍重视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的制修订,尤其是农兽药残留标准的制修订。这对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无疑将增加难度和相应的成本。

通报的SPS措施中的其他主要领域包括植物保护与检疫领域,占39.9%;动物卫生与检疫领域占17.9%;保护人类免受动,植物有害生物的危害占33.6%;保护国家免受有害生物的其他危害占7.6%。

(三)我国开展评议及应对的情况

报告对我国开展对其他成员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研究、评议和应对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介绍开展重点评议和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化学品法规(REACH法规)、电子电器两指令(ROHS和WEEE)、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UP指令)等情况。

第三部分:中国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大约有25.1%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损失总额达288.1亿美元。

(一)不同种类出口产品受影响情况

类产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比例如下:农产品、食品类,42.0%;机械类,21.7%;化矿金属制品类,26.2%;纺织服装类21.5%;塑料橡胶类,22.4%;玩具家具类,23.6%;车船航空器类,25.0%;不制陶瓷类,25.0%。从上述比例可以看出,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农产品和食品类。

(二)出口到不同国别受影响情况

从直接损失额来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因欧盟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的直接损失最大,总额达101.5亿美元左右,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5.2%。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额仅次于欧盟,分别达67.2亿美元和29.7亿美元左右,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3.3%和10.3%。

(三)不同省份出口受损情况

在各出口省份当中,广东省的直接损失额为94.8亿美元,位列全国各地区直接损失之首,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32.9%左右;浙江省的直接损失额为47.7亿美元左右,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16.6%。其它遭受直接损失估计值超过lO亿美元的地区有北京市、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

(四)出口合同受影响数量

在总额超过81.5亿美元的受影响合同金额中,受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在内的环保要求影响的出口合同金额在22.2亿美元以上,受工业品认证要求影响的出口合同价值超过12.3亿美元,这是对中国产品出口影响最大的两种措施。

(五)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种类影响情况

中国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遭受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种类也有所不同。例如,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受到工业品认证要求、标准要求、厂商注册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木质包装要求、特殊检验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限制;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遭受的措施与出口到美国

的产品所遭受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有相似之处,但欧盟环保要求对中国出口产品有极为突出的限制作用,受影响的合同总金额近21亿美元;在对日本的出口中,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作用最为明显。

国家质检总局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WTO相关规则了解和运用不够。导致了中国履行WTO成员义务的不彻底,引发不必要的摩擦,另一方面妨碍了运用WTO规则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水平和有效性。

二是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认识不够。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仅涉及到对外贸易,还涉及到中国基本经济和社会问题。随着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种类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重、频率不断提高,已经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障碍,若应对不力,将会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技术性贸易措施还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就业、环境污染、资源能源消耗等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三是对国外通报的评议工作亟待加强。《TBT协定》和《SPS协定》规定了成员通报其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义务,以便其他成员就其不合理之处进行评议。随着技术性贸易措施涵盖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评议工作的任务更重也更紧迫。另外我国企业主动跟踪、研究和评议、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

四是行业组织、企业收集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不足。大部分企业对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动植物卫生措施信息了解不够,未建立信息收集机制,没有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期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同时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往往是通过国外进口商的要求或者出口受阻的事实来了解一些国外市场变化的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或不能及时调整生产、营销等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只能被动应付,出口受影响严重。

五是企业与政府和行业组织联系不够。企业在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时,往往采取的是被动调整工艺、转换目标市场等方法来消极应对,而没有及时与政府和行业组织沟通,通过政府和行业渠道来化解或降低措施的影响,减少损失。在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时,也很少求助于政府和行业组织,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代价高、耗时长、效果差的方式来获得信息。这一方面导致社会公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自身产品出口。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提出政府部门拟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间协调,充分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大立法措施的沟通协调,在制定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前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使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既符合WTO规则,又能全面反映实际需求。加大对立法影响的评估,尽量避免不必要措施的出台,杜绝立法重复、立法冲突等现象。

加强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的平台,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收集、跟踪和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修订上互通信息,为后续应对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的信息工作机制,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多样化信息载体,优化信息流程。

第二,进一步做好通报工作,履行透明度义务。各部门在制修订技术性贸易措施时,遵守规则,同时履行好透明度义务。在措施草案出台后,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向WTO通报,征求并考虑其他成员的评议意见并采纳其合理部分,以完善我技术性贸易措施,并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第三,加大评议工作力度,提高评议工作质量。建立部门间的评议机制,组建一支联合专家评议队伍,加大多部门评议力度,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评议程序。做好重点技术措施的研究工作,发动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参与评议。加大对评议的人力、财力支持,注重调动多方面力量,着力提升评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对外交涉力度,提高我国评议意见对国外采纳的比例,使其最后出台的措施对我国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四,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咨询、评议、预警综合系统,建立对敏感和重要工农业产品生产及进出口数据的通报交流制度,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有效实现技术性贸易措施网上通报、咨询、评议和预警,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升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风险防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第五,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健全中国技术标准体系,提升中国整体标准化水平,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继续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对国内外标准的差别研究,大力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加大对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加强重点行业和优势出口产品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

第六,帮助行业组织和企业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培训,一方面,进行WTO/TBT-SPS协定等国际规则和相关国际标准、指南、建议和发展趋势的培训,帮助其适应人世后的形势变化,提高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使行业组织和企业了解进口国的相关法规、标准和程序并掌握应对的方法,从而在出口时及时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积极引导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应对工作,包括通报评议、对外交涉等,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应对能力,为将来成为应对工作的主体打下基础。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合理化建议及措施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合理化建议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合理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改制企业;合理化建议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改制、重组,建立起了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职工群众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改制企业必须运用好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有效载体,凝聚起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改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改制以后,大多数企业跨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行列,即使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也有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十七大报告同时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政策是我们党从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改制企业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现使企业发展更快,对社会贡献更大,让职工收入更高的改制目的,本身就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

2.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改制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经济技术创新、转换经营模式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开展合理化建议则是促进企业挖潜改造、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最佳途径之一。改制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不断革新技术方案,发挥现有资金、设备及人力资源优势,把各项消耗指标降至最低水平。要努力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企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发扬民主,增强改制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危机感。企业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平台,鼓励职工就生产技术、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便于企业领导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认识到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其忧患意识:再就是体现了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对于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发扬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了,就会更加关心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企业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

4.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的和谐统。合理化建议大多数来自职工群众,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让企业领导更好地倾听职工的呼声,大力推行亲情式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地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业、解难事,在维护好国家、企业利益的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三者的利益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改制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搞好改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工会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在改制以后,很多人在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改制了,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工会组织可有可无,出现了削弱工会职能的现象。为此,各级工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使工会组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力求使改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此外,改制企业中已经建立的工会组织要有所作为,积极地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能,配合企业行政,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扎实有效地把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

2.突出维护职能,认真搞好两个维护。要激发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工会就必须突出维护职能,认真搞好“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体现在改制企业中就是工会应努力维护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注重安全生产,随着企业的发展,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劳动条件、作业环境等不断得到改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活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只有搞好“两个维护”,才能形成企业、职工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双赢共赢。

3.发挥教育职能,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根植于职工群众,需要以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基础,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合理化建议的“含金量”,要搞好改制企业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就必须抓好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企业工会组织要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载体,建立起学习的长效机制,组织职工群众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学习。要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自立意识、维权意识,提升他们的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逐步形成工人阶级的良好品德、新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心理;要鼓励他们要以自强不息、拼搏创新、优胜劣汰、宽容坚韧的心理,去克服保守、嫉妒、攀比、依附等消极情绪;要以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劳动者独立人格的意识,去克服散漫保守等不良心态,成长为新型的工薪劳动者。改制企业的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企业职工教育方案的制定、职工教育的管理,认真做好企业内部的文化和技术教育工作,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读书活动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职工自我教育、自学成才、自觉成才,争做知识型职工。同时要依法维护职工受教育的权利、进行职业培训的权利,为新型“四有”职工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合理化建议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现状 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企业受到了国外经济的不断冲击和挑战。这就需要企业自身不断进行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企业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并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以提升,在世界经济的汹涌浪潮中屹立不倒。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明确其经济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过去和现在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制约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从而编制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预算目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指导;并且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及时反馈,有效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改善和调整,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民参与并积极互动的管理活动,它包含了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结果的反馈和考评。全面预算对于企业协调内部关系、改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业绩、控制日常经费管理、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等方面都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预算流于表面

我国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企业里的很多员工甚至是公司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就是财务预算管理,很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仅仅是通过经济数据来体现,财务部门成了唯一的编制和执行机构,编制的数据也较为粗放,对于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纠错机制,更不必谈什么执行结果的反馈和对于预算的进一步修订了;二是由于公司领导的不重视,企业员工就更加的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仅是一种形式,大家都觉得事不关己,不愿意参与进来,是预算流于表面,对加强企业的管理毫无意义。

(二)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

企业缺乏健全合理的预算考评。所谓考评,实际是包含了考核和评价。我们分别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在考核方面,企业对于预算考核没有进行合理的可行性研究,考核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过程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造成员工参与积极性较差,考评结果透明度较差,甚至进一步打击了员工的工作激情,这种考核机制成为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掣肘;而在评价机制方面,企业没能将预算管理的考核结果同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没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预算管理推行效果不理想。

(三)全面预算管理没能与时俱进

预算管理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相当重要,预算制度的稳定是企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任何管理制度都应当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预算管理同样如此。这就需要企业的预算编制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进行充分地适时地调查和分析,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经营方式,使预算指标不至于脱离现实,从而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使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结果的评估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对于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合理性建议

(一)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特性

1、满足其的“全方位”的特性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的“全方位”特性,就是讲企业中一切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全部归入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我们可以从预算的宽度和精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详见表1。

1、预算管理的宽度

所谓宽度是指企业不仅仅只关心自身的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流向,而且还要将企业的产供销链条、信息链条以及内控管理等多个方面纳入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中,是企业的财务预算和作业预算有机的结合,统筹安排,全局掌控。

2、预算管理的精度

强化预算管理的精度,其实就是加强预算管理的细节管理。“宽度”强调了预算的覆盖面,“精度”则要求做好覆盖面下的每一个细节。所谓“好”就是对于预算单元进行了合理的优化,使企业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某些细节国内企业研究的并不到位。例如,企业原材料价格同市场相同材料价格相比,其变化趋势和原因;在国际市场原料价格趋势下,国家新出台政策对于国内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影响深度等等。

2、满足其 “全员性”的特性

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性”是其一个特性,它要求参与预算的企业人员做到百分百,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以一种积极地姿态面对预算管理体系。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则会相当坚韧。这个比喻往往来形容团结,而全民皆兵,共同为一个企业目标去努力拼搏也正是团结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则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它可以使每一个员工的经济行为得到规范,使其工作目标更为明确,使过去的陋习得以纠正和改善,使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目标不再被单纯的割裂,最终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对于如何改进我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化建议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准备还不够健全和完备。若想建立健全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其组织结构是制度开展的基础,企业首先应当从内部出发,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合理的改善,使之与预算管理体系相配套,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预算管理流程,逐步建立起一套产权分明、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  管理水平,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条件成熟,企业可以考虑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机构将直接受命于公司董事会,专门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和修订,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具有相对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从而保证预算结果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2、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这里所说的效益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有时这两者往往不能够同时达到理性化,这时就需要企业的预算管理者明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弄清公司高层的侧重点和方向,从而使编制和执行的预算与企业的战略方向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合理的配置公司资源,并间接地指导每位员工的工作思路,使其与公司高层思想保持一致。

3、完善预算管理考评制度

考评机制的优劣决定着全面预算管理是否能够得以彻底的贯彻实施。预算的直接影响是对员工工作的指导和修正,而指导和修正的最为直接的手段便是考评。企业建立有效地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拥有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于每一个预算细节的考核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企业可以将预算考核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把员工的奖励和罚款都做到实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并对员工的潜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得以实现。

4、为全面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对于企业制度的实施的影响较大,同时任何制度的推行,与公司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向员工传达出一种较为强烈的意愿,员工是能够感受到的。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公司领导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员工不自觉的对全面预算管理开始重视,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员工,而不是用铁腕手段去硬性规范,这样的效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思想背景下,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霄虹,张达人。企业集团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5)

[2]李喜英。如何推行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08)

[3]占东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0(09)

[4]刘宏。如何推行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J].煤矿现代化。2009(04)

[5]李红娟。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5)

[6]韩彦。公司做大做强 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11(S8)

[7]姜文影。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 硅谷。 2010(17)

[8]许娜。关于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70 824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