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xx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xx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xx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xx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2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20**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3

在**规划开局之年,国家旅游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战略部署,确定**年我国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发挥旅游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村容村貌改善、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并且提出了“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的口号。1月1日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了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乡村旅游”年的序幕,春节期间总书记、总理到农家过节日,与农民共同做年夜饭、看社火,不仅是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的美好祝福和问候,也为“乡村旅游”年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在国内的一些地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国家旅游局举办“**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是对我国已开展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乡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产业延伸的政策导向,通过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更多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全国乡村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布尔津县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县,旅游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同时布尔津也是一个农牧业大县,有70%的农村人口和90%以上的农村土地,找准旅游与农村的结合点,做好乡村旅游这篇文章显得更为重要。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于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以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田园风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族习俗等为吸引物,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及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创新策划、规划设计、开发组合成旅游产品,提供城市居民和旅游者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学习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由于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决定了旅游业对产业融合的基础作用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作用。旅游产品的演绎是无限的,农业做为基础产业要为旅游业服务的同时,自身要成为旅游的景点或要素,乡村旅游把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丰富旅游产品和扩大旅游容量,而且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布尔津县提出乡村旅游的背景

布尔津县地处西部边区,受多种不利条件制约,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层次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布尔津县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需要。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是布尔津县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和加快发展的优势,乡村旅游可以把这些优势转化为产品,形成卖点,创造出效益,富民又强县。乡村旅游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契合点,拓宽了“生产发展”的渠道,提高了农民“生活宽裕”的程度,也为农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二)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强,是农牧民突破传统一产后最易选择的产业。布尔津县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万亩的耕地和1015万亩的草场制约使农业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农民从农业本身很难再获得丰厚的收入,大多数农民仍处于生存性消费区间。农民从农业生产以外获取的收入也很低,全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水平已达%,其中东部地区达%,布尔津仅为14%。发展乡村旅游起步门槛低,投资成本少,见效快,风险小,农牧民普遍能够承受,依靠已形成的良好旅游环境,广辟增收渠道无疑成为布尔津县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

(三)乡村旅游的择业灵活,是农村转移闲散劳动力最现实的途径。布尔津县城镇化水平低,以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年,全国城镇化水平达%,布尔津城镇化率仅为28%;同时,受农民自身素质和适应城市就业能力的限制,让大部分农民脱离乡土进城创收很不现实。乡村旅游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一种“老百姓”经济,不受时间、地点、技术等条件制约,可以让农牧民充分利用自有生产资料搞经营,又可兼顾家庭成员生活和农事生产,是农村经济实现突破的一条捷径。

(四)乡村旅游使农村、农牧民直接受益,能较快实现资本积累和文化积累。目前布尔津县农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量弱,在全县生产总值中工业创造的增加值占10%,在县财政收入中工业创造的收入仅占%,同时由于农村长期囿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农牧民形成了循规蹈矩的思维习惯,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综合带动功能,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发展旅游进行经济积累,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同时旅游观念的形成能改变传统的观念,农牧民通过与外来游客的交流沟通,将促进其破除陋习,形成新的区域文化,拓展生产空间,推动文明生态农村建设。从长远看,乡村旅游可以对新农村建设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通过旅游积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推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奠定基础。

(五)乡村旅游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高楼大厦“森林”中的城市人,对田园、森林、山川、湖泽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农村的自然景观、新鲜空气、清澈水源、纯天然食品、淳朴的民风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需求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商机,是布尔津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难得机遇。

(六)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布尔津县已具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

1、景区带动优势明显。布尔津县共有旅游景点32处,分属六大类20个基本类型,占全新疆56个基本类型的%,其中高品位景点11个。新疆五大自然景观之首的喀纳斯自然生态保护区就在县境内,近年来,布尔津县牢固树立“喀纳斯兴旺,布尔津发展”的观念,紧紧抓住喀纳斯被列入新疆“五区三线”旅游龙头景区加快建设的机遇,举全县之力培育壮大旅游经济。喀纳斯景区正在为建设成为“百万游客”景区、世界一流的生态精品景区和中国最大的“国家西部公园”而努力。大量的游客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充足的客源市场。

2、乡村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布尔津县有万亩的水域面积,其中可利用平原湖泊面积万亩,渔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以水为核心的旅游产品;生态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288万亩,其中两河河谷林面积61万亩,林中生活有700余户农牧民,是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可贵资源;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在国际上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布尔津县域内有50万亩的沙漠、沙山,围绕沙漠文化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主题特征,是乡村旅游的又一大特色。

3、民俗风情淳朴。全县有21个民族,各自的民族文化、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蒙古族图瓦人、回族等以其独特的民族历史及文化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民情,如特色饮食、饰物、民居、歌舞等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旅游环境优良。布尔津县坚持旅游立县、旅游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放宽准入领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大旅游企业和民间资金注入布尔津旅游,全面推进了布尔津县旅游业整体向标准化、规范性方向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创建国家旅游强县为契机,规范整顿旅游市场,推动各项服务设施升级上档次,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营造了安全、秩序、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布尔津县多元筹措资金,致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旅游的通达性高,公路交通外网四通八达,喀纳斯机场建设全面开工,奎北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实质性阶段,通油通达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沙石路,农村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旅游者得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这些都为布尔津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布尔津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布尔津县抓住喀纳斯旅游大开发的机遇,积极打造百里旅游文化长廊,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在发展乡村旅游业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乡村旅游已显示出了生机:

一是增加了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大力开展“农家乐”、“牧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旅游服务行业转移,以旅游促进农牧民增收,**年,全县有农家乐、牧家乐形式的个体经营户10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达300余人,年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农户收入最高的达10余万元。特别是今年“乡村旅游年”活动的开展,使全县旅游经营户猛增到300多户。乡村旅游还出现了规模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目前规模最大的丝路捷哈萨克民俗风情园有30户牧民经营,户均年增收3000元。随着冬季旅游的悄然兴起,**年在冲乎尔乡成立了一支马拉雪橇队,不但方便了冬季旅游的游客,也使冬闲的农牧民增加了不扉的收入。

二是实现产业联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不仅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而且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促进了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全县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十五初的1900余亩增加到十五末的4400亩,今年达到了21200亩;土鸡、鸭、鹅等特色养殖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游客对松籽、蜂蜜、野菜等土特产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已建立了2个土特产品加工厂,延长了产品链,扩大了产业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形成了以一产服务旅游、旅游带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经济良性循环。

三是成为喀纳斯旅游的重要补充。乡村旅游的发展缓解了喀纳斯主景区和县城的接待压力,活跃了县域旅游经济,同时解决了布尔津县域旅长游短的问题,对构建布尔津县众星捧月的旅游发展格局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观念更新。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丰厚经济效益,而且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种植业引进设施农业,延长了农作物的上市期,畜牧业打破以往四季养殖一月出售的生产格局,形成了四季出栏牲畜,渔业首次在托洪台湖人工投放冷水性鱼苗获成功。同时在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直至生活习俗方面都有所改变,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

布尔津县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总体上属于景区带动型产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问题:

(一)、经营形式和内容单一,档次不高。布尔津县的乡村旅游目前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农家乐、牧家乐形式为主,主要是通过在原有住房基础上稍加改动或搭建毡房来接待游客,大多仅限于独门独院的个体经营,在内容上只是为游客提供简单的餐饮服务,既不具备参与接待大规模观光的气势,也没有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没有形成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体验乡俗民情的成份很低,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事活动参与体验(如农作物收获、农产品采摘)等内容开展得并不多。

(二)、组织分散,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目前,布尔津县乡村旅游基本是农牧民自发组织,没有规划引导,发展总体目标不明晰,乡村旅游本身存在布局散、小、弱的问题,致力于树立整体形象的意识和协调发展的意识不强。游客参与也是一种自发状态,缺少旅行社的介入。

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在开发经营中缺少对生态环境营建和对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的意识。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投资方向上,依然存在着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重实物量投入轻经营特色和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的现象。有的乡村在发展农家乐方面出现了筹建现代化饭店的趋势,失掉了农家乐的家庭温馨感。

(三)、文化含量低、缺乏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目前布尔津县乡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内容和形式上基本雷同,对乡土文化、民俗民风和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上欠功夫,没有把更多的民族地方特色产品纳入到乡村旅游范围之内;本地开发生产的旅游产品、手工艺品种类数量少,所销售产品大多为泊来品。

(四)、对本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的宣传开发不够。如作为展示哈萨克民风民俗、传诵民族文化的阿肯弹唱会未充分体现出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优势,每年都是由政府出资办会,虽然办会时间是在旅游期举行,但没有获取任何旅游收入。

(五)、乡村旅游产品还处于低品质、低收入的经营状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农牧民缺少发展资金、经营者素质不高、乡村旅游卫生环境较差等问题,既不方便游客,又使旅游收入降低,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品质、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个别景点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特色活动内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

四、布尔津县发展乡村旅游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规划,科学指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是布尔津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创新能力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综合效益好”的乡村旅游产业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升乡村旅游开发水准,创新形象品牌,拓展产品内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业转型,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布尔津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做为一项产业来培育,出台政策,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壮大。政府引导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首要前提,如成都和上海都是由政府推动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都市通过制定统一规划大力扶持农家乐发展,农家乐经营成为成都市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动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万人。上海市出台了《推进上海旅游休闲农业政策意见》,培育形成了上海郊区现代都市型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年农业观光旅游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有6个景点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布尔津县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农牧民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各涉农部门和旅游行业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引导。

尽快制定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应以县《十一五规划》和《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彰显田园风格”的要求,着力培植一批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注重乡村旅游规划与农村抗震安居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盲目发展。

要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通过乡村旅游致富的农民的“领头羊”作用,要通过他们带领农牧民自主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同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尽快培育一批不同资源特色、不同类型、广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对乡村旅游开展成功的区域和景点要积极申报评定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此提高布尔津乡村旅游的名气。目前阿勒泰地区仅有阿勒泰市金山葡萄园一处被评定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布尔津县还没有一处国家级示范点,旅游管理部门应积级开展申报工作。

(二)、优化乡村旅游的布局,加大投资,创新投融资机制

布尔津县域内乡村旅游要以喀纳斯景区为核心,以县城为旅游主服务区,沿县城至喀纳斯景区和沿217国道“两条轴线”进行乡村旅游服务区布局,实现“核心牵引、全县联动、有序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根据各乡村特点及地域特色,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进行不同功能划分:县城周边地区如切克台村、托洪台村及杜来提乡、阔斯特克乡重点发展田园风光式农家乐和特色餐饮游;喀纳斯旅游沿线如阳光沙滩、冲乎尔石林及两河河谷森林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游;窝依莫克乡克孜哈巴克村、冲乎尔乡布拉乃村、海流滩区域重点发展民族饮食和旅游商品购物、手工艺品制造;也格孜托别乡阿贡盖提重点发展草原民俗文化游;哈纳斯村、禾木村、沿线少数民族村发展家访、民俗风情游;在有条件的乡村发展农牧业科技园区;在一些自然湖、人工湖开展休闲垂钓和水上项目。

寻求区域乡村旅游合作发展之路,高位推动布尔津县乡村旅游发展。当今中国旅游发展的趋势已不局限于一景一点式的旅游开发,而是强调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开发,如云南、西藏、四川三省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这些旅游区打破地域封锁,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力促区域旅游经济成长,形成了国内旅游新热点。被誉为新疆乡村旅游发源地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提出了借力“中国乡村旅游年”打造新疆“休闲之都”的目标,以此来提高昌吉州乡村旅游整体水平。布尔津县乡村旅游不能独立于阿勒泰地区之外谈发展,对阿勒泰地区而言,“金山”就是一个大景区和大品牌,地区各县市资源的相近性、民俗的相通性是发展区域乡村旅游合作的基础,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就必须加强县市合作,共同打造阿勒泰乡村旅游经济,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按照区域布局确定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旅游投入。需要政府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要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申请国家和上级部门支持,当地也应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同时要积极招商引资或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投资经营。要探索投融资新机制,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要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发展,新成立的国有资产经营中心要发挥杠杆作用,在资金使用上以参股、入股、补息等形式引导乡村旅游企业发展,用足用活国有资金。有些地方对政府资金使用的效果非常好,如云南由政府筹资50亿元组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建立旅游投资平台,广纳社会资金上千亿元,拓宽了旅游投资渠道。

发展乡村旅游要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进行,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上、资金上的“东风”,借力发展。结合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对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村、整治村,可以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结合新农村专项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资金使用上统筹安排,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基础、能发挥示范作用的旅游村,这对乡村旅游与示范村建设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探索旅游组织新形式,乡村旅游要走个性化、规模化、组团式发展之路

对一个区域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体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分散的农户不可能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对旅游市场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乡村旅游要朝着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组团式的产业化目标发展,变自由“生长”为重点“培养”。布尔津县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村,高层次进行创意策划,组团发展,村民整体推进,形成乡村旅游产品集群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这种产业组织形式有利于经营户的相互学习,有利于知识技术传播和扩散,有利于创新。而且这种产业组织形式能够降低产业壁垒,创造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边界,创造集体品牌效应,因而能够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空间。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引导旅游服务合理聚焦,形成产业发展、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乡村旅游的经营组织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模式即“支部+协会”模式,对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强的乡村可以由集体注入一定的资金,整合本村旅游和农户资源,建立农民旅游协会,组织农民经营旅游服务,村组织或农民协会可以与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开拓旅游消费市场。如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椴树岭村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投入巨资对全村进行整体环境改造,制定政策鼓励村民优化生活方式、挖掘独特传统美食和人文历史、风俗,140多户村民在家里搞起了民俗接待,成为京北民俗旅游第一村。一种是公司化的经营模式即“公司+农户”模式,对一些资源条件好、特色鲜明的区域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统一经营,如成都郫县农科村是全国第一家农家乐村,在前期农民经营的基础上,由公司介入统一组织有意愿的农民参与经营,进行企业化管理,调整经营思路,增加经营设施,扩大接待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大理的白族民俗园都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典范。布尔津丝路捷哈萨克民俗风情园也是由企业牵头组织牧民开展牧家乐经营,规模虽然不大,但已初见成效。

(四)、突出特色,发挥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从全国的情况看,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而且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因此,在发展布尔津县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发挥优势,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山水生态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布尔津县有许多待开发的生态景色,如冲乎尔石林、两河河谷森林、窝依莫克鸣沙山、湖泊等,可按照不同的旅游主题,建设各具特色的避暑山庄、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公园、滑沙娱乐园、垂钓园等。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田园风光优势,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生产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体验农事活动等,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等,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在一些条件好的村庄建立游客农园,包括菜园、花园、渔园、林园等,让游客亲近土地、消遣乡村。立足现有农业特色,开发哈纳斯密瓜庄园、设施农业园区、家庭牧场等景点。冲乎尔乡、窝依莫克乡还应围绕喀纳斯旅游机场建设和喀纳斯旅游后勤供应基地做文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项目等果蔬基地建设,形成一批观光型农业基地;三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开发特色农家、牧家民间宾馆,既可体验农牧家劳动生活,又可缓解县城接待压力;开发各民族独特的传统饮食,如牛羊肉食、奶制品、面食、野菜、土鸡鸭等;大力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如民间刺绣、手工骨制品、木刻品、皮制品等,使旅游商品在乡村旅游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少数民族村开展家访活动,设计不同的体验形式,如睡哈萨克毡房、参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骑马观光、射箭、观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揽不同的民族风情等。四是要大力发展冬季旅游,提高旅游设施使用效率,有目标的开展滑雪、雪橇观光、雪上运动等项目,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在布尔津逐步形成以“春赏花、夏游水、秋看树、冬玩雪”为内容的旅游新概念。五是发展节庆旅游,要进一步加强对阿肯弹唱会、敖包节等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发,形成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局面,使阿肯弹唱会、敖包节等成为展示民族特色的草原盛会和最具民族特色的游客参与性旅游项目。阿肯弹唱会的时间不能局限于一年一次,在旅游期可以一月一次或者一周一次,在西双版纳可以搞“天天泼水”节,我们也能搞“月月阿肯”会或“周周敖包”节。布尔津县水域辽阔,水产品丰富,可以开展以品鱼为主题的鱼节;围绕蜜瓜资源开展以品瓜为主题的蜜瓜节等等。通过开办节庆活动推动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发展。

(五)、规范服务,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强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不断提升旅游“软件”服务的质量。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要规范农户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近期新疆出台了农家乐服务标准,县旅游管理部门对已经从事经营接待的家庭要依据服务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评审定星定级,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家庭,要有序地引导和指导,提高准入门槛,使乡村旅游的服务标准达到和保持应有的水平。三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素质。要走出去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比较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同时聘请专业学者和有经验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进行传帮带,提高农牧民自我规范的能力。

(六)、培育人才,切实抓好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县乡村旅游经营户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加以正确的引导。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有关专业院校培训中心的联系,尤其要发挥县旅游学校的作用,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地进行教育和培训,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开阔经营者的行业视野,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同时教育、文化等部门要重视对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营造文明、诚信、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切实抓好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由于布尔津县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禾木和哈纳斯村外,大多数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不高,宣传促销也多为自发和分散的行为,因此旅游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指导和帮助抓好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确定宣传重点。要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重点进行宣传促销;要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加大宣传促销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也要发挥“口碑效应”,利用当地城乡居民和游客对乡村旅游点的认同,自觉地进行“口碑”宣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七)、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布尔津县的乡村旅游必须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明确这一发展方向是使之规范、健康、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重视环境保护,着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历史人文类资源和自然生态类资源,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珍贵性。要避免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出现不必要的农村城镇化、商业化。城乡差别是乡村旅游业存在的根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城乡差别,一定要保护好乡村旅游的原生态,协调好农村产业发展与保护原生态的矛盾。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强管理,明确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管理办公室,加强日常指导和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的情况。规范价格收费管理,保护经营企业和经营户合法利益。二要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不可以走先开发后治理或边开发边治理的路子,做好乡村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鼓励乡村积极争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三要加强自然村、定居点、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加强卫生和保洁工作,加大对已经遭到损坏的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力度,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业则是广大农民群众以旅游业为依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潜力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希望通过调整,在近几年内,将布尔津县乡村游打造成为继喀纳斯旅游之后的又一朵奇葩。

70 1014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