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严实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严实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严实篇1

一、存在问题

在思想建设方面,对思想政治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务虚的,没有抓经济工作来的实在,抓思想政治建设往往是原则性的要求多,一般性的号召多,缺少过硬的实招。政府班子投放更多精力抓思想政治建设,抓经济工作劲头十足,抓思想政治建设乏力。特别是对看得见、摸得着、能出政绩的工作干劲较足,肯花力气,对事关长远发展的工作兴趣不高。如政府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执行不到位。在组织建设方面,对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党组织建设当成务虚的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明显少于经济建设和民生领域。少数班子成员存在观念误区,认为抓党建就是一个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致使抓党建工作合力不强。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没有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斗争性不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班子开会时商量具体事务多、研究党务少,“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执行不到位。如:个别领导干部的普通党员意识淡薄,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不主动、不经常。

二、原因

管党治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在管党治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出现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责任落实力度不够、管党治党方法不多等问题,其根源就在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主业意识树的不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在思想深处还没有扎根,还是重经济、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政府班子必须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做表率、带好头,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贯彻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上下联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措施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强化“两个责任”落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分内之事、必担之责和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班子主体责任,既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又要注重工作落实,增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切实把“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党内组织生活。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制度,杜绝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现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杜绝“圈子文化”。同时,抓住继承和创新这两个关键环节,既正本清源、回归党内政治生活的传统,又与时俱进、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途径办法,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严实篇2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结合实际,在长期艰苦奋斗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就是要增强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看齐的政治自觉,科学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忠诚捍卫者。看齐是重大的政治原则。“讲看齐”对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来说,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看齐,实质上就是指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做到把服从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修养。

务必在思想上做到清醒警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讲看齐首先要求在思想上看齐。要固本铸魂、忠诚信仰。干任何事业决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要保持清醒头脑,十分清楚我们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这份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份信念,保持共产党人姓“马”姓“共”的本色,并矢志不渝为理想信念而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不背离。敢于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守护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沿阵地。

务必在政治上做到坚定不移。在政治上看齐,是大是大非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含糊不清,就是政治上的糊涂,就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讲看齐,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在维护党中央权威上坚定不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中央要求干什么就坚决干什么,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要在增进党内团结上坚定不移。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创造良好的党内风气。要在严守党章党规上坚定不移。向党章看齐,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经常重温、认真领会,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行为的具体遵循。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守住为人为政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务必在行动上做到坚决有力。看齐的关键在于“见行动”。“讲看齐”必须“见行动”。行动是反映精神面貌的镜子。一名党员看齐意识强不强,无法用工具来测量,主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第一,要注重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深刻把握党的政治属性,明确党员定位,增强看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刻把握党的基本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增强看齐的科学性和自觉性,深刻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看齐的战略定力。第二,勇于担当担责。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在遭遇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时敢于批评和亮剑、狠抓严管,义不容辞,时不我待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迎来了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关键时刻,人民政协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政协人应当自觉肩负起责任和使命,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第三,不断改进作风。看齐就是要持续改进作风,使自身的党性修养符合中央的要求。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和群众之间关系。第四,严守纪律规矩。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严实篇3

20**年x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20**年x月2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意义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继承了历史上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又根据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内涵、明确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实现了党的组织路线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理论意义。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干部工作体系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培养和人才工作方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突出强调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开创性理论贡献。

完善发展了党的路线体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党章中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党的重要会议上或正式文件中,并未对组织路线作出完整表述。***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重大命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的路线体系。

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主要体现在,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确立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重点,找准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结合点着力点;提出了选人用人的根本原则,揭示了决定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指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目标,鲜明地回答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最终归宿问题。

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内容体系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一个全面贯彻”为根本指针,以“两个坚持”为根本目标,突出一条根本原则,明确一个“重点”和两个“着力点”,形成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规定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根本目标。

一是确立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指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新时代中国发展走向、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针,确保党的组织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这一方面回答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重点抓什么”“怎样抓重点”的实践问题,指明了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强调以整体化系统化思维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一方面找准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着力点,指明了组织工作的关键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团结凝聚跟党走的力量。

三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的组织工作的关键是干部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事关新时代使用什么样的干部、怎样使用干部的原则问题,体现着新时代党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标准。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真正实现任人唯贤;在考核考察干部时始终坚持政治标准、政治品德,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才能做到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

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目标。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指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只有紧紧围绕根本目标的实现来开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推动并确保党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面临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从组织体系建设看,突出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与权威性的关系,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面对社会转型发展、社会选择趋向多元的实情,一些党组织的组织影响力和体制权威性受到一定影响。在传统领域,一些党组织被边缘化、党的领导弱化;在新兴领域,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的工作仍有很大作为空间;在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权威性仍有待提升。同时,面对网络时代新兴交流沟通方式的影响和冲击,党组织还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更好维系组织的运行和功能提升。

从坚持根本原则看,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锻造一支过硬的新时代好干部队伍。对于如何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真正把德的考察在长期性上立起来,把才的考察在关键点上立起来,把德与才的统一在机制性上立起来,对于如何更充分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精准选配、高效培养、科学激励、有效监督,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工作思路上还不够开阔,方法手段上还不够灵活,担当作为上还不够主动。

从落实“两个着力”看,突出问题是如何提高党组织领导力,打破人才引进壁垒和逆淘汰怪圈。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培养干部和集聚人才上想了不少办法,各地也出台了不少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党组织组织领导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和作风不实等问题仍很突出,高层次人才向党的干部培养转变的路径仍不够畅通,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一面人才缺乏,另一面又人才闲置或溢出。

四、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着力点

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着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围绕中央大局和中心工作展开。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

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党中央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是统揽全局的决策者。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统筹好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凸显政治属性,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提升党组织的覆盖率,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舆论引导力,密切与网民的沟通联系;要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推动组织资源管理重心下移,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有资源、有能力做好党的工作;要注重增强基层组织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抓好新时代好干部队伍建设。要牢固确立政治标准这个首要标准,把好选拔任用的政治关;改进政治体检方式,建立业绩表现与发展潜质、领导评价与群众反映、家庭家风与社会交往等相结合的德才考察考核机制;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坚持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并重,有重点安排年轻干部到困难艰苦地区和脱贫攻坚第一线淬炼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既要落实“墩苗”,也要畅通交流晋升渠道和空间,让基层一线有作为的干部有希望有后劲;注重关怀和爱护干部,在压紧压实责任的同时,从制度和心理上搞好调整和调适;注重在重大任务中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的大胆使用,对不敢担当、工作不力甚至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

着力聚集爱国奉献优秀人才。党的各级组织要主动作为,密切联系各方面优秀人才,有计划地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党的组织。实施精准招才引才策略,建立人才数量和质量大数据精算平台,精确评估人才供需指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高端创新人才培养与支持方式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改革人才考核考评体系,克服考核过度量化倾向,切实把人才的创造创新活动从不合理的考核量化中解放出来;盘活人才保障资源,激活和释放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制度等活力,为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提供好的生态。

70 2101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