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第一篇】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崇尚亲和友善。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特别重视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重人生实践,强调人际关系的调整。《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记》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都明确表达了这些理念。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才能自然、情愿融入中华民族。习近平同志将这些理念概括为“亲、诚、惠、容”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第二篇】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服务人民是最大的幸福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第三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行首发式以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引起热烈反响。该书全面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把钥匙。

截至2015年2月中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已发行340余万册,其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文版在海外已累计发行23万册,取得近年来我国政治类图书在如此短时间内海外发行量的最高纪录。多国政要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第一时间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刊发了400多篇报道进行推介或评论。柬埔寨等国还以官方名义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推介研讨会。除了目前的9个语种,外文出版社还应约与韩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出版机构开展多个语种的合作翻译出版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主要在于该书回应了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个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的关注,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内外政策主张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也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风格、特点、思路和理念。

权威阐释,主动回应国际涉华重大关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赢得了赞誉,也让一部分人产生困惑和疑虑。在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后,外界很想知道: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如何驾驭中国这艘巨轮?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习近平这位常常保持微笑的中国领导人将怎样治理这个快速发展的东方大国?他将如何应对在这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里各国都面临的就业、资源、能源、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问题以及中国面临的执政党自身建设等问题?该书抓住这些重大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集中观察和感知中国新常态的生动、鲜活的窗口。

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说,许多外国人都希望知道中国领导人是如何治理偌大一个国家的,此前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用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国家主席的这本书,并试图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真是令人欣喜。法国著名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石巴胡认为,毫无疑问,不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将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眼中的中国,了解他上任两年来实施的治国方略,以及接下来的几年内他将如何治理中国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为该书撰写长篇书评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墨西哥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阿尔瓦雷斯就该书撰写书评写道:“该书完整地描述了习近平所领导的中国政府的努力和目标,这不仅有利于西方深入了解这个热爱和平大国的悠久历史,而且让西方了解其现行管理体制和改革,看到中国通过和平进步实现中国梦,发展和加强同包括拉丁美洲和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视野宏阔,深刻阐述世界问题的中国观点

近年来,中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顺应这种趋势,不仅谈了中国的事情,而且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胸襟。

该书18个专题中涉及的深化改革与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反腐败等话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书中还有5个部分共20篇文章是专门谈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集中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主张与理念,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到世界问题的中国观点和中国办法,也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融交汇,还能听到中国与国际社会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和心声。

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大臣索安说,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战略,也将对制定柬埔寨的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他希望柬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尽早出版,以便更多的柬埔寨读者学习研究。曾与习近平主席有过直接接触的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马拉特·阿布哈京说:“习主席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成功的治国理政方针对俄罗斯读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若能在俄销售,定将收到很好的市场效应。”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发表文章评论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发行,是一次理念层面的对外推广。

质朴清新,集中展示中国领导人的独特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人的形象代表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形象。领导人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的风格、特色及其背后的价值理念、文化定力、胆识魄力,在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今天,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生活阅历,形成了习近平主席真诚坦率、平实生动的文风;善于讲故事,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娓娓道来,而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是习近平主席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鲜明特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的他在国际场合的多篇演讲,包含很多脍炙人口、打动人心的生动故事。该书虽是一本政治理论著作,但语言朴实、文风清新,以小喻大、以事明理,生动鲜活、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可以使海外读者领略到中国领导人睿智风趣、谦和友善的独特魅力,感悟到中国领导人的自信、深情、责任、担当。

文如其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主席作为一名大国政治家的风范和魅力,体会到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宽广的国际视野,领略到中国领导人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利奥·刘易斯就该书发行过百万册发表评论称,“该书中文、英文版之所以畅销,更多是因为作者本身。”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撰文称,“从书中提供的习近平思想以及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获得了有关习近平的十个有趣而迷人的事实。”国际企业战略家和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评价说:“西方许多政治家往往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因为拿不出如此全面系统的政见,更是怕亮出政见后遭到政敌攻击,自己就没有底气。”他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有3个特点:“实质性,呈现了习近平的深厚政治哲学;标志性,表明对习近平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领导人政见的认可;信号性,即以透明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习近平的思维方式。”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第四篇】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70 668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