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业政策消息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教师创业政策消息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创业政策消息1
目前,试点单位在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后,学校如何缴纳企事业单位所得税;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后,若创业失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解决;高校教师创业后的身份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有如下建议:
——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学校在未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未发生转让前,不必缴纳企事业单位所得税。按现行规定,学校技术入股掌握一定股权,在实际获得现金收入前,一次性缴纳所得税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并将削弱学校实施技术入股的积极性。因此,应借鉴中关村先行先试的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获奖励者在未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未发生转让前,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只需在实际取得相关收益后再行纳税。这将更有助于发挥股权激励效应。
日前,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陆续出台政策,允许和鼓励在校教师离岗、兼职创业、离岗创业,其共同特点是:3年至8年内保留其原有的教职工身份和专业技术岗位,其中对离岗创业教师的支持力度居全国最大。此外,这些院校还鼓励和支持创业条件的学生到示范区进行创新创业。武汉大学规定,在校研究生经导师和培养单位认可,本科生经教务处认可到示范区创新创业的视同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计入学分。
黄金十条:研究成果不再睡大觉
除教师外,对大学生创业也有具体政策支持。武汉大学规定,在校研究生经导师和培养单位认可,本科生经教务部认可到示范区创新创业,视同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计入学分。华中科技大学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条件的学生到示范区进行创新创业。对其创业空间、创业课程、创业基金方面给予一定扶持。“学校支持创业的力度前所未有的大。”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董事长童俊表示,该校每年将拿出1000万元作为基金,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介绍,创业失败的顾虑束缚了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出台的政策能最大程度解决高校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促进高新产业跨越式发展。
“和硅谷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夏亚民表示。在现行条件下,科技人员创业的风险较大,如果不解决科技人员后顾之忧,科技成果难以转化。高新区初创时的第一批创业者已经所剩无几。从这可以看出,在中国创业,尤其是科技型创业,风险很大。解决科技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鼓励大家勇敢创业。现在各高校出台办法,允许学生、教师保留身份创业。而且提出成果收益权70%,甚至80%归科研人员团队,解决了创新创业动力问题。“如果这几条规定可以落实到位,我相信,5到10年,就会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完全有可能真正做到世界一流的园区。”
至于具体政策受让方以及其他细节,童俊表示因事项正在准备中不便透露。可以肯定的是,按照华科落实“黄金十条”的政策,千万元的转让费中,学校会将其中的70%奖励给研发创业团队。“以前别说70%,50%都难以落实。”“教师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学校现在是被教师赶着跑。”童俊表示,在优惠政策的具体推动下,今年以来,学校已经有许多教师要求对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和创业。“华科每年的技术成果非常丰富,而很多企业都需要掌握技术成果的教师,优惠政策的效果将逐步彰显。”
无独有偶,南京市也推出了“科技九条”,鼓励高校老师、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南京市委市政府就这一政策出台了实施细则,并与50多所在宁高校达成一致,将在全市高校院所推广,鼓励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来。
细则规定,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和备案,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3年后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延续。
“科技九条”出炉后,很快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南京市共有144名本地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在南京创业。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黄明与学校正式签订协议,保留身份进行创业,成为“科技九条”出台后南农大教师中首个“下海”的科技人员。据了解,目前,黄明在南京紫金白马特别社区拿下了亩土地,进行肉制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等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公司的目标是3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细则同时规定,各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到南京大学生创业基地、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或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业的,创业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由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政策。
从“被口水淹死”到知识富翁
何清华是中南大学的教授,他除了在学校搞科研,还有大量的工作是跟国有企业合作,以学校的名义转让技术。可国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太弱,一个图纸可以生产几十年不变,4个月还生产不出一台静力压桩机。
“他们做不好,何不自己做呢?”何清华底气十足,因为自己有技术,也有管理才能,办个企业还不简单吗?但问题是没钱,要学校支持才行。为此,他多次给学校和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写信,遗憾的是那时候政策不允许,寄出去的请求一直没有下文。
后来,中南大学校园里传出技术产业化的风声,政策终于有了松动,凭借着多年来与国企交往经历,何清华的科研口碑给他带来了第一笔资金,创办了山河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在传统的思想里,教授应该是教书育人的,下海多少会沾上点铜臭味。在人们固有的思想中,教授应呆在书斋中,呆在实验室里,怎么“下海”了?岂不是角色错位?“满身铜臭味”的教授还能教书吗?一时间,何清华差点“要被口水淹死”。纠结,忐忑,不安,五味杂陈,但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成产业,躺在实验室里就是废品,办企业能实现理想,又能创收,何乐而不为?管不了外界的闲言闲语,在何教授开了先河后,教授们创业思潮爆发了,科技型公司开始扎堆出现。
何清华说,研发人员最大的理想是将自己的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技术革新。为人师表的教授谈钱,有一种担心是怕被人说俗气,但钱的确是个好东西。为保证科研人员积极性,中南大学向教授们大比例开放技术股权。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70%给予技术持有者,30%归学校;科研课题的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有入股金额的70%,学校持有30%。
随后,一大批由院士和教授领军、以重点学科为支撑的高科技公司纷纷亮相,在中南大学形成了一个学科型公司群体。近几年,中南大学教授们创办的企业进入一个上市密集期。上市带来了个人财富的增长,山河智能登陆中小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做出的产品,让山河智能的市值一路上升,也让何清华教授的财富倍涨数十亿。但他至今还带着研究生和博士,致力于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大学教师兼职创业从此名正言顺
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送到了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教授刘慧的手上,这是以她为企业法人代表注册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身份证”。和她同一时间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还有学校其他21名教师。一边当教授,一边办企业当老板,这个念头在一年前,刘慧和她的同事只敢想想。
“教师兼职办企业,学校能认可吗?”“教师如果把大量精力放在办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上,会不会影响以后的职称评定?”面对一个又一个有创业意愿的教师前来咨询,北京农学院副校长郑一淳紧皱着眉头。此前,国家虽然有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论述,但教师和企业法人代表两个身份是否可以兼任?这一关键的细节,始终没有以白纸黑字的政策规定明确出现过,学校也不敢擅跨雷池半步。
一封题为《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简称京校十条)》的邮件,出现在了刘慧的邮箱里。同一时间,全校8000名师生的邮箱也全部收到了这封载满“惊喜”的邮件。
根据1月14日公布的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又一改革破冰政策——《京校十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束缚得以进一步解开。北京市不仅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业、创办企业,还规定科研人员在兼职中进行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工作,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
政策的破冰,让有创业意愿的教师可以名正言顺地办企业。如今,刘慧的公司已经拥有了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客户,业务合作咨询电话更是一个接一个,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步入正轨。
教师创业政策消息2
广东出台政策:支持高校教师离岗创业
近日,省政府官网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校教师在岗离岗创业、允许在读大学生休学创业。
离岗创业最多不超6年
期间保留人事关系
《意见》规定,高校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期限”以三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离岗期间保留人事关系,工资及缴交社会保险费用返纳,人事档案由学校管理,工龄连续计算;同时享有与学校其他在岗人员同等的参加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到期后返回学校的,所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不降低;从批准回学校的次月起按所聘岗位核发工资待遇,执行国家和省的社会保险政策。到期后自愿与学校解除人事关系的,学校和个人双方按签订的合同协商解决。
享受这一“福利”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经学校同意。高校科研人员须经学校同意,签订离岗协议变更聘用合同,方可离岗从事创业工作。
二是必须每年向学校报告。离岗人员应每年度向学校报告创业情况。
在岗创业最多不超过三年
支持科研人员兼职或在岗创业
此外,《意见》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兼职或在岗创业:允许其在认真履行所聘任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利用本人及其所在团队的科技成果在岗创业或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担任学校处级或以上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在岗创业的,应辞去领导职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后,可给予其三年期限在岗创业。
科技转化收益应不低于50%
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实施意见》明确,高校科研团队在粤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其所得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应不低于50%,具体比例额度及分配方式由高校与科研团队以合同形式予以明确,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目前,不少科研成果“沉睡”在高校而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后这一现状可能会得到改变哦~
在读大学生可休学创业
明确休学创业学生的免修课程
与在校老师相似,大学生创新创业也面临一些难题,例如要克服学籍、教学课程设置、课程考核等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有利条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在读大学生(含研究生)保留学籍,休学从事创业活动。
同时,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规定,明确休学创业的学生免修课程的范围以及相应课程成绩考核评定方式。将学校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兰州再出创业新政:高校老师可离岗创业
10项扶持政策主要内容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和注册流程,推行“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性。
2.扶持众创空间发展。设立亿元专项资金,对众创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开展的交流培训活动进行奖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众创空间的水费、电费、暖气费、网租费和房租费等给予适度补贴。力争到2020年,培育200家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万家,新增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
3.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主要支持在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离岗创业期限不超过3年。
4.加大财税政策支持,通过落实4项财政扶持政策和9项税收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拓宽创业创新利润空间,切实增强创新创业主体资金集聚能力。
5.构建创业资金保障平台。从2016年起,市县(区)每年整合6-7亿元的扶持小微企业、非公经济、就业创业资金,构建以政府资金为主的创业资金扶持平台;从2016年起,每年集聚一支不少于100人的天使创业投资管理队伍,促使一批科技新兴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构建以社会资金为主的创业投融资平台。
6.开展深度创业培训。到2020年,全市组织27500人以上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其中深度培训2500人,为兰州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7.成立兰州市众创孵化联盟。整合全市各类创业园区、创业苗圃和创客空间等孵化器,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市级众创联盟。
8.扶持创业孵化人才,设立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专项扶持资金。
9.扶持大学生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资助计划。对通过评审的创业项目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计划到2020年,新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400家,打造专业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创业苗圃15家,引领大学生实现创业2000人。
10.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争取到2020年全市实现返乡人员创业累计达到1万人,从2016年开始每年新增返乡创业1000人以上,辐射带动5万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高校教师可在职创业
国务院4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用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决定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更好服务和便利群众。以促改革、调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会议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会议确定,一是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把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政策扩展到个人独资企业。将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享受1年社保补贴政策,由原定执行到今年底改为长期执行。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扩大到所有依法参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二是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鼓励地方盘活闲置厂房等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所。三是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由10万元或不足10万元统一调为10万元,个人贷款比基础利率上浮3%以内的部分由财政贴息并简化手续。四是采取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政策措施,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民网上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五是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允许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通过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重要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可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一是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二是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三是完善特许经营价格或收费机制,政府可根据协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并简化规划选址、用地、项目核准等手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可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四是允许对特许经营项目开展预期收益质押贷款,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支持项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五是严格履约监督,保障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吸引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会议指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环,有助于为创业创新减负清障。会议决定,集中清理与部门审批事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斩断利益关联;除法律规定外,审批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规范收费,强化监管,完善信用和考评体系,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便利广大群众。
教师创业政策消息3
一、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
资助条件:资助毕业5年之内、在杭州创业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或者在杭州高校读书的全日制高校生;
资助金额:资助2--20万元;
重点资助项目:科技类、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文化教育;
申报时间:一般每季度的最后1个月,实际申报时候以书面通知为准。
二、留学生创业无偿资助
资助条件:资助在杭州注册创业的回国留学生(含港澳台地区);
无偿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重点资助项目:科技类(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环保节能)、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文化教育;
申报时间:每半年申报2次,实际申报的时候以书面通知为准。
三、文化创意项目无偿资助
申报条件:文化艺术类,影视传媒类,信息服务类,设计服务类,咨询策划类,时尚消费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类,教育、卫生、体育类等九大类别的项目;
资助金额:20-80万;
申报时间:每年申报一次,实际申报的时候以书面通知为准。
四、“青蓝计划”项目无偿资助
资助条件:资助2011年6月1日以后在杭州注册成立的以高校、科研院所教师参与入股的科技类创业项目;
资助最高金额:不超过100万元。资助分为资助启动资源和项目创业资源;
申报时间:每半年申报一次,实际申报的时候以书面通知为准。
五、“雏鹰计划”项目无偿资助
资助条件:资助在杭州注册成立不超过5年、注册资源在500万元以内的科技类、文化创意类企业;资助金额为20--80万元;
资助项目:科技类和文化创意类;
申报时间:每半年申报一次,实际申报的时候以书面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