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实用(汇总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实用(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二、指导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预习设计: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
3、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
4、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要求学生跟写:长城。
2、读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吧――打开书本,看p6插图。
3、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长城?学生交流。
5、再跟老师来写字:运河。
6、读词,看,p7,这条闪着光亮的河流就是运河,因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因此又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
7、提问:关于京杭大运河,你还知道――?
8、老师补充: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9、现在,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10、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城和运河,读题。
11、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谱写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形容词。
奇异奇迹不朽――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绸带诗篇――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嘉峪关首都北京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评价。
(4)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是谁创造了它们?()读到这里,你感到――(自豪)。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比较并组词:延()谱()族()。
蜒()普()旅()。
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3、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朽()篇()绸()。
架()巧()遍()周()。
4、划词,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谱写创造曲折蜿蜒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绸带奇异的景象人间奇迹飘落。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小黑板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与我们这到北京的距离1105千米比较,还要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3、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查阅关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用简洁的话进行介绍。
4.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5.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明白在课文中的所指,明白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
教学准备: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3.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明白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忙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四、仿写练习。
1.观察书上插图,说说你的感想。
2.显示课件,进行仿写练习。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按不同的语序写。)。
3.交流练习。
五、布置课堂作业。
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3.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查阅关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用简洁的话进行介绍。
4.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忆课文的主要资料。
二、朗读感悟,进入诗境:
1.范读,边听边看看诗歌的第1、2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交流,指导朗读好1、2、句。
引读: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2)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如何(很奇异)理解“奇异”,这就应怎样读呢(惊喜的语气:个别读、齐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板书:长城运河。
4.长城和运河各有什么特点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
(1)说说长城给你怎样的感觉。
(2)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板书:雄伟壮丽)大家一齐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在黑板上画图,帮忙学生理解)。
(3)引读:万里长城东起……西到……(课件显示)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样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小组读)你能把写长城特点的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配音朗读、背诵。
6.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1)引读:运河像……(板书:动人秀丽)。
(3)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述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4)配音朗读、背诵。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奇迹)。
(1)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2)比较句子:
a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b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在语感上它们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让学生初步认识设问句)读好书上句子a)(板书: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3)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三、品味语言,迁移内化。
1.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2.此刻,你理解为什么要“驾驶着飞机”观察了吧。
3.你认为诗里边哪些词语用得个性好,好在何处。
4.欣赏录象,激发情感,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
5.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6.我们伟大的祖国仅仅这两大人间奇迹吗你还明白哪些也想用诗歌来赞颂它吗。
7.小组合作,完成诗歌仿写:(课件显示)。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此刻我的眼前:像(,(,(。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祖先)。
8.总结: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这些奇迹的确值得我们赞扬,然而最值得我们颂扬的是奇迹的创造者们,期望我们此刻学好本领,将来也成为创造奇迹的人!
四、趣味作业,拓展实践。
课件显示:课后选取以下一个或几个作业,相信你会有许多收获:
1.爱读书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读背背《长城和运河》;。
2.爱写作的你,请仿写一段诗歌,赞美课文以外我国的一些“人间奇迹”;。
3.爱画画的你,请画一画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爱设计的你,请收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人民智慧的短诗,设计一张《祖国颂》小报;。
5.爱上网的你,请上网浏览我国人民创造的一些古今人间奇迹。
板书设计:
雄伟壮丽动人秀丽。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奇迹。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二、指导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附板书: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南。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五篇】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述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这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地安排教学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实用(汇总8篇)”,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
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6700千米1747千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指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北京)南(杭州)。
。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七篇】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一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而长城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远又近。“远”是实际距离远,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游览过;“近”是心理距离近,“长城”一词从小就耳熟能详。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难点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学法为:情境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意,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第二课时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具体说明:
环节一、情景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长城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长城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感受、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激起表达的欲望。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描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城》。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领学生巧妙地走进了文本。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解决生字词,想想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这个时候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验朗读的快乐,树立信心。
环节三、图文对照,远看长城。
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下方画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交流读后感受。重点体会长城的长和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看图、学文和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环节四、图文对照,近看长城。
学生默读课文后总结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找出关键句和关键词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的瞭望口和射口以及屯兵的堡垒示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然后指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
环节五、立足文本,拓展想象。
学生在音乐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教师播放视频——《万里长城风光》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由朗读课文。
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文本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通过音乐、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以读促情,长城的雄伟气势,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高效整合,突出重点。
环节六、自选作业,课外延伸。
出示三个作业,由学生自由选择。
这三个作业是本课的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第八篇】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读一读这几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长城?(雄伟)。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雄伟的?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简介山海关、嘉峪关。知道山海关与嘉峪关之间的长城有多长吗?怪不得把它称之为――万里长城了。
“不朽”――“不朽”是什么意思?你事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穿插介绍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故事,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不怕困难等。从而很好地了解“不朽”的两层意思。
3、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教完后,感觉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下一篇:爱写作的爸爸大全【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