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汇编8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教学案例分析【汇编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案例分析篇1
一、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1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我从数千个案例中选编了100个经典的案例,它们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①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②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或者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中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案例研究是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可以对现行的理论、政策和措施提供反馈,也可以从学校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发现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见解,从而找到改进学校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不同的研究者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有不同的话语系统。高等学校理论工作者擅长的是概念的演绎和理性的思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最适合于他们自身用于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是案例研究。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
三、如何答好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题
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答好题的基础。(教学案例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育理论有关?);其次是解题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答好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①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②教师角度,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最后是掌握答题技巧,这取得高分的手段。(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要寻求理论上的支持。)答题时要在审清题意后,准确回答和处理题目中提出的问题。案例分析解题方法可以按照如下三步进行:一、审题。审题一定要有目的性,先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来阅读材料。(这题要我做什么?——找准目标)二、析题。(这题我要怎么做?——理清思路)三、答题。考取高分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组织答案,二是专业语言,三是卷面整洁。(这题我这样做——具体答题)1、组织答案。完整的案例分析题答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2、专业语言。3、卷面整洁。在答好题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洁美观。主要包括:①分点分段层次清晰,②字体的大小适中,③字距行距要合适,④避免出现黑疙瘩和箭头乱扯。
以下是我选编的100个经典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并附有参考答案,敬供应聘的同仁参考。
[案例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
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臵,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6]?不是果敢,是残忍。?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7]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8]?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
臵,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臵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9]?老师,再给我们布臵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臵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0]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11]?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3]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4]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
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5]?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1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6]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案例17]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参考答案]
答:(1)不对。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答:(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①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
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注意事项:a、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b、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c、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d、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e、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②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1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a、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b、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c、我目前的感受;d、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另1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a、拿别人钱物的动机;b、拿别人钱物的过程;c、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d、打算怎么办?老师在布臵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着重设计了谈话过程。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
[案例18]广播操比赛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9]会了,可以?不听?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
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20]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1]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2)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案例22]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臵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臵,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23]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4]《请善待学生的评价》19**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案例25]课堂中的吵闹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
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案例26]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27]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一次,我正在布臵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1.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2.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3.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4.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案例28]?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
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案例29]绿色的启示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新课程新理念之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案例30]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那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都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试对上例作出分析。
[参考答案](1)珍妮的例子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
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
(2)珍妮的例子表明: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3)珍妮的例子表明: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案例31]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此外,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用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模式,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的要求。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案例32]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参考答案]1.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2.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4)?不过,这个学生并
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案例33]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参考答案]1.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①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③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2.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34]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参考答案]1.读罢此案例,心中唏嘘不止。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用牺牲我们孩子宝贵的童年和珍贵的创造力资源换来?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值得吗?我们的先人曾放言?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所宝贵的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资源,尤其是孩子,他预示着聪慧、年轻、美好和创造力及发展前景,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葬送了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资源,是一种超值的付出,无论怎样算计都是不经济的。3.救救我们的孩子,实施素
质教育,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还其欢乐、愉快的童年,还其游戏、歌唱、跑跳的童年。4.当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开发儿童智力资源的时候,如果只是应试教育仅仅记忆力得到运用的话,不如先对资源进行保护。不需要去争徒有虚名的什么?世界第一?.[案例35]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年7—9月的调查:%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说明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偏颇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方法和与之相配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行为。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①素质与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德到全面、和谐、充分、主动德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素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②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③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④案例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是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案例36]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参考答案]1.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2.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比较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完全不科学。3.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作为教师或学校,想以此判断孩子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向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多数人是正常状态.
[案例37]?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1.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2.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38]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
[参考答案]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①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③条件性
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②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④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注: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案例39]《动物学校》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臵作一评析。(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1.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2.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臵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臵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臵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臵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②泥鳅训练刻苦,
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案例40]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1.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1)探究性学习概念: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2.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3)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案例分析3000论文范文 案例分析论文万能模板教学案例分析篇2
一、教学背景及设计理念: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各地。新疆属古西域地区,美丽的“丝绸之路”横贯疆土,使之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尓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中原文化及西域文化的精华,被誉为歌舞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有着热情潇洒、活泼奔放和欢快幽默的独特风格,“昂首、挺胸、拔背、立腰”的舞姿造型,“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以及独特的“附点节奏”。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以聆听音乐----欣赏舞蹈----体验动作为主线,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舞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爱好音乐与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二、教学描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维族舞蹈的欣赏及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2、了解维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3、通过维族舞蹈欣赏、问题讨论、创意表演等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蹈之美。
(二)、教学重点:
在感受舞蹈音乐风格和体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维族舞蹈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掌握维族舞蹈动作特点与风格。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言传身授
2、学生参与、互动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二)、组织教学,以问答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的歌舞艺术渊源流长,绚丽夺目。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舞蹈。
(三)、欣赏与分析
1、教师展示(使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感受。)
教师示范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要求教师事先经过精心编排与反复练习)
设计说明:课堂就象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在维族舞蹈欣赏环节中,如果再让学生看舞蹈视频来进行赏析,会让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产生疲劳。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特征的旋律,这种面对面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特点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设计问题:(使学生试分析维族舞的风格特点)
师:刚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动作?
生1:扭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3、分析总结:(使学生对维族舞的风格特点形成初步概念)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维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这个体态要贯穿舞蹈始终并形成维族舞蹈风格特点。还有很有特色的一个动作就是移颈。另外象托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
4、技巧性学习的导入(教师在介绍时穿插动作示范,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技巧性学习
1、单一的体态控制训练(“闻花香”的感觉)
教师示范:体态强调“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体态控制训练(选用几个代表性手位辅助训练)
教师示范:强调体态的同时要求手臂经“摊手、绕腕”到舞姿的过程
3、舞姿造型上的摇身动律(鼻尖划横线)
教师示范:做摇身动律时舞姿造型不能受到影响
4、舞姿造型上的摇身点颤动律(在脚位上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动作脚点地时有“粘粘感”,支撑腿膝盖微颤而不窜。
5、动作连接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风格性短句”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用“情景式”启发注意强调体态的保持
6、步伐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走步进行流动训练)
教师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时强调上身舞姿的保持
(设计说明:学生学习动作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的动作示范要到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舞姿的形态,体会动作的风格,让学生对维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7、学习与创造(分小组进行创作)
运用以学知识编排4个八拍的流动动作
8、整合组合加强练习(在学生的基础上整合训练组合)
教师协助引导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环节。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舞蹈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创作潜能”。)
课堂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们大家领略了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把维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反复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为今后舞蹈表现、教学、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乐舞风味,既开朗风趣,又豪迈奔放,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何让时尚的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产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该课上过后,我个人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是:
一、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音乐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教师幽默、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案例分析篇3
一、案例背景及设计理念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华舞蹈史和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史。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各地特色文化,并透过舞蹈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与舞蹈》。介绍了蒙、藏、维、朝鲜四个少数民族歌舞的主要风格。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学生相对熟悉的维吾尔族民族歌舞。以聆听音乐----欣赏舞蹈----体验动作为主线,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舞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了他们爱好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二、案例教学目标
1.通过维族舞蹈的欣赏及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2.了解维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3.通过维族舞蹈欣赏、问题讨论、创意表演等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蹈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感受舞蹈音乐风格和体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维族舞蹈的特点。
2.掌握维族舞蹈动作特点与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二)组织教学,以问答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的歌舞艺术渊源流长,绚丽夺目。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舞蹈。
(三)欣赏与分析
1.教师展示(使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感受。)
教师示范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要求教师事先经过精心编排与反复练习)
设计说明: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在维族舞蹈欣赏环节中,如果再让学生看舞蹈视频来进行赏析,会让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产生疲劳。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特征的旋律,这种面对面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特点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设计问题(使学生试分析维族舞的风格特点)
师:刚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动作?
生1:扭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3.分析总结(使学生对维族舞的风格特点形成初步概念)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维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这个体态要贯穿舞蹈始终并形成维族舞蹈风格特点。还有很有特色的一个动作就是移颈。另外像托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
4.技巧性学习的导入(教师在介绍时穿插动作示范,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技巧性学习
1.单一的体态控制训练(“闻花香”的感觉)
教师示范:体态强调“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体态控制训练(选几个代表性手位辅助训练)
教师示范:强调体态的同时要求手臂经“摊手、绕腕”到舞姿的过程。
3.舞姿造型上的摇身动律(鼻尖划横线)
教师示范:做摇身动律时舞姿造型不能受到影响。
4.舞姿造型上的摇身点颤动律(在脚位上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动作脚点地时有“粘粘感”,支撑腿膝盖微颤而不窜。
5.动作连接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风格性短句”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用“情景式”启发注意强调体态的保持。
6.步伐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走步进行流动训练)
教师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时强调上身舞姿的保持。
(设计说明:学生学习動作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的动作示范要到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舞姿的形态,体会动作的风格,让学生对维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7.学习与创造(分小组进行创作)
运用已学知识编排4个八拍的流动动作。
8.整合组合加强练习(在学生的基础上整合训练组合)
教师协助引导。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环节。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舞蹈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创作潜能”。)
课堂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们大家领略了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把维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反复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为今后舞蹈表现、教学、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乐舞风味,既开朗风趣,又豪迈奔放,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何让时尚的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产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该课上过后,我个人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是:
(一)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音乐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教师幽默、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案例分析篇4
案例一:事情或许不是你想的那样
听到别人谈养生时讲“制怒”:当你想发火时,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不说任何话,不做任何动作,三秒钟,只需三秒钟,你就可以换种态度来面对。
新学期开始,面对可爱而又活泼的初一孩子,我严肃而又充满关爱地对全班同学生强调:由于教室铺的是磁砖,容易滑倒,所以一定不要在地上洒水,万一不小心把水洒地上了,一定要第一时间拖干,否则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某天晚二课间,我看到两名同学在讲桌与第一排之间拖地,我问,回答说是不知道谁弄地上水了,他们两个主动地在把水拖干,怕同学们滑倒,我表扬了这两位同学,但心里却是非常生气:是哪位同学这么不自觉,洒地板上水还不赶紧拖干,别人帮忙拖地,他还能“稳坐钓鱼台”,不管不问,无动于衷?鉴于马上要上无声自习了,我没有询问调查批评学生。晚三下课,我走上讲台,准备晚检,却发现讲桌与第一排之间又出现一滩水。我立马恼火起来,低声责问前两排中间几位学生是谁弄的?因为课前已经拖干了,上课期间是无人下位的,只可能是周围同学洒的了。但是他们都说不知道,我就更恼火了:明摆的事还不承认,不就是你们几个吗?但由于晚检时间只有十分钟,还有本着“让学生愉悦地结束一天学习生活,舒心地入睡”这一核心原则,我按捺住心中怒火,平静地安排好班级事务,安排值日生拖干了地板,留待明天,一定要调查清楚到底是谁这么不自觉,不守纪律,不敢于承认错误。
第二天一下早操就有好几个同学陆续来找我报告:老师,我知道水是哪儿来的了,昨天学校试通地暖,我班讲台下地暖漏水,因为今早教室那里又出现一滩水,还见地板下正在向上“冒泡”呢!
噢,终于真相大白了,原来是这样,我真是太庆幸昨晚没有发火,差点错怪孩子们了!当自己遇到恼火的事情时,首先制怒,让自己冷静下来,把事情放一放,你会发现,事情或许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4年寒假
案例二:后进生的转变,需要对他的鼓励,也需要老师足够的耐心
f同学和z同学是我班个子最高的两名男生,所以从开学之初就引人注意,军训之初也被教官安排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但开学不久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两人个子挺高,f白白胖胖,z体格健壮,但都言行举止扭扭捏捏。
2、由于个子优势,军训时占据了最突显的位置,但各种动作几乎是全班见不得人,让教官又气又骂,又骂又气;包括后来的早操,我和体育老师费了老大劲,就是跑不到点儿上,而他俩由于个儿高还在前面外围,影响得后面不知怎么跑!
3、f很容易在老师不在的地方大声喧哗,与他人打闹;z脾气暴躁,很容易爆粗口,这似乎不像在我面前的“扭扭捏捏”的形象。
4、成绩巨差,两人均是倒数。
由于他们的犯错违纪频率高,我自然与他们有着更多的接触,起初自然是批评教育居多,但渐渐地我又发现了他们另一些相同点:f很求上进,积极在班级彰显自己:主动承包搬水,主动申请图书管理员,自捐图书量,募捐图书量全班第一;积极表现,终获全舍认可被选为宿舍长,虽然当时他的内务仍是全舍最差的,但他却带领全宿舍共同努力,将宿舍无论从内务还是纪律是由原来的最差变成了最好;又主动申请组建足球队;成绩在第二次考试获得进步之星之后在历次的考试中持续进步……。z多次在交流本上主动与我谈自己脾气大,爆粗口的养成原因及苦恼,希望我帮助他,最终在全组,全宿舍同学对他监督,容忍下还真大有改观;成绩两个月后更是取得近七十分的大进步,获进步之星,同时又是班级篮球队的一名悍将,真正发挥了他个儿高,体壮的优势……
签于上述变化,我对他们的教育自然转身了鼓励教育,自尊心的刺激和励志教育。但教育却不是一劳永逸的:f还会偶尔在楼道无人时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仍抱侥幸心理偷入超市买爱吃的零食;z也一度让巨大进步冲昏头脑,只历一个半月就又出现了六十多分的大退步,虽然我不止一次提醒,敬告过他。但我看到了,当我给f指出他那些还不够自律的行为时,给他讲“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困难与可贵时他那谦虚,诚恳的态度,丝毫看不出他小学时被誉为的“土匪”样,看到他狠咬着嘴唇,几乎流泪地向我鞠躬,离开办公室时,我从内心地对他说:“孩子,好样了,相信你,加油!”当我看到z成绩退步后,每次作业,每一个错误改正后都主动让我检查时,我相信他已经明白了许多,相信他下次考试会有所进步的,相信他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进步与劳动成果,相信他会持之以恒以避免重蹈覆辙的。对,我仍然会看到他俩偶尔走神儿,会扭头偷说几句话,但老师的一个眼神儿过去他们便能立马意识到并快速转入学习。
教育的路是漫长的,相信给他们以指导,以耐心,以信任,他们就可以自己走上轨道了!
2015年暑假
案例三:从玩玩儿到为尊严,为荣誉而战
军训期间y同学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他当时身材瘦小,白白净净,很是机灵。他们整个宿舍都没有大个儿,所有人在军训期间内务都学得很认真,做得全楼层最好,而y只是其中之一。开学后,不知怎的,他被宿舍同学推举为宿舍长,被小组推举为组长。两周后几个同学打篮球,找我说想组建篮球队,我临时让一个长得较为粗壮的同学负责,可没过几天,他被所有同学称为游队,开始找我谈建篮球队的细节问题。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开始关注起y同学了。
y聪明,机灵,心胸开阔,从不与人计较,多才多艺:长笛达到了水平,虽有人说他球场上个人英雄主义,但却无人不佩服他的球技;第一次测评未进标兵,看到学校别样的发奖仪式,应该是受了点儿刺激,第二次测评居然就进标兵了,虽然有点勉强。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好,但从野狼队第一场比赛的失败让我开始关注他身上潜藏的危机:组建了球队就一心想打比赛,没比呢就信心十足:我们肯定能赢,我都打听过了,他们打得可烂了。结果第一场比赛他的野狼队就被18班临时组建的“吃儿狼”队给吃了。赛后总结原因却是他们打得太野蛮,不按规矩打(我们是专门找了高中体育老师当裁判的啊!)。当我反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不团结与配合?你们是一个球队啊,为什么没打多长时间就体力不及呢?他却无言以对,最后说要再打一场,我当然不允,责令反思。由于即将进入期末复习,外加天气寒冷,不益室外剧烈运动,这个事我便暂时放下了。但对这个“游队”我却是愈加关注,不停地观察,琢磨他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
我曾有意无意地问他:有没有想过把宿舍带成最好的,所小组带好,自己将来争取竞争班长?他说没想过。第二学期他的作业卷面愈发不及,批评提醒多次未见多大改观,宿舍打闹,睡觉后喝奶,和组员开玩笑,给组员漏加分……,其实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他内心的骄傲与浮躁,我也知道上次的进步对他来说来得太容易了,此时对他的提醒,批评,敬告他在内心里是不以为然的,顺其自然,让他再经受挫折未必不是好事。第三次测评,他出现了巨大退步,甚至还不及刚开学的水平。我觉得教育的机会来了,开始出手:
由于又和组员开玩笑,两名女生提意见,在班里有了个小小的争吵,我趁势撤了他的组长;由于又接到了生活区他不遵守纪律的反馈,我这天早早来到宿舍,召集他们开会,用了不到几分钟就辙了他的宿舍长,并且由其他五人重新推举了新的宿舍长,然后将他支到了宿舍门外,关上门后我让其他五人反映他的情况(他在门口是肯定可以听见的):不及时做值日,别人扫地时他还在吃,破坏卫生;晚上回来不及时换鞋,不及时洗漱,不及时倒洗脚水;午休早起,还模拟打篮球,动静很大;擦鞋,喝奶弄脏地面后还不清理……但最后舍友们又都说起了他的优点:为人仗义,说他时虽不及时纠正,但也从来不生气,不怨恨。我说y同还是个好学生,但由于自己的懒惰和不自律,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啊,但也别期望因为撤了他的宿舍长就一下子让他有什么彻底的改变,我们要多提醒他,但不是只通过语言,比如他忘了做内务,我们帮他做了,不也是在提醒他吗?当他违纪说话了,我们都没人接他话不就是在警告他吗?最后我离开时让他回宿舍,而没有批评他一句话。
一周后我接到的反馈是:我们一帮他做值日,他就不让帮,而且还把我们帮过的重新再做一遍,但我们不帮他做,他一般总是不第一时间去做。我觉得这个结果印证了我的猜想:y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只是需要去激发。于是我找他谈话,抛出几个命题让他反思:你明明可以考好,为什么退步那么大?你明明是被同学们推举出来的组长,宿舍长,怎么却把宿舍,小组带领成了几乎是全班最差的,还让他们对你个人有那么大的怨言?篮球是你的最爱,本来信心满满怎么就那么容易给输了,而且还那么乐呵呵地接受了呢?你要求再打,我不同意,你想过吗,你再打凭什么赢?如果又输了,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们班有个篮球队,你是队长?你只是在玩儿:学习在玩儿,很轻松,篮球在玩儿,很潇洒,有没有定个目标,制个规划,有所收获,让自己,也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尊严,为荣誉而战?有没有把考试退步,球场输球当成一个有志者的暂时失败?如果有,你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应该怎么去做?
巧合的是,一个月后y的妈妈给他买了一套俞敏洪的书,我翻阅了其中一本《从容一生》,其中有1篇《从兴趣爱好到坚韧不拔》,觉得写得很好,就在一个晚检当众拿起他这本书给全体同学读了这篇文章,由于他自己还没有看这1篇,先是很惊讶,后自己咬紧牙关,若有所思。
我看到了他确实在发奋……
期末考试,由于考试题目较上次较难,绝大多数同学从分数上都有所退步,而他进步了35分,在获得进步之星的同时再次进入年级学习标兵。我想这次的进步较上次应该会让他有更多的思想上的启迪与反思。当然,对y的关注和教育,这个进步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还需要持续跟进……
2015年暑假
案例四:因为一个学生的困惑开的班会
一个学生敏锐地觉察到,有个别学生对我所提倡的强者文化有误解,认为欺凌,顶撞老师,违纪等做别人不敢做是强者表现。确实,那几天发生过几次某个学生顶撞新老师的现象。我晚检,给孩子们讲解放军是威武之狮,同时是文明之狮,讲大多汉奸是地方恶霸,让同学们自己查词典,何谓“外强中干”?让大家辨析“强&恶”!
孩子们知道了一个词:外强中干。不久后一个孩子在交流本上给我写道:“我觉得我很聪明,很厉害,但我总是考不好,总是管不住自己,容易违纪,我是不是就是个外强中干的人啊?我是不是就是个纸老虎啊?”我回复到:“我很残忍地告诉你,你不是纸老虎,你就是个病猫!”
我担心孩子对我的话有误解(这是不是太伤孩子自尊了?),于是我在两三天后的周日晚上召开班会:纸老虎VS病猫。请同学们发表看法,很快形成了两种意见:一部分同学认为纸老虎好,威武,漂亮,但其他同学几乎齐声说道:“中看不中用”,我补充到,有时候有用,比如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中有一擒就是用画的巨型纸虎吓退了孟获的猛兽,有同学说再用可能就不灵了,我表示赞同;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纸老虎的本质是纸,是死的,是假的,而病猫的本质是猫,是活的,只是暂时病了,将来可能就好了,就是正常猫了,我立马接到:也可能就成了功夫熊猫了(同学们点头大笑)!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我总结到:是的,纸老虎虽然唬人,但那终究是假的,待黔驴技穷时面对强敌却是毫无办法;病猫可能连吓唬别人的作用都没有,但他充满了无限可能!是追求一个虚荣,为自己的将来挖个坑?还是务实,承认不足,面对困难,砥砺前行?你需要做出选择。
我特意观察那位说自己是纸老虎的学生,发现刚看到我说自己是病猫时还闷闷不乐的他,现在笑意写在脸上!(但彻底改变还需要后面许多措施的跟进)。
案例五:谈你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看法
经工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某些学生狠狠的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没想到在与学生的交流本也看到这句话了,他问我怎么看这句话,那就干脆开个班会,问问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吧!
跟着我学会了辩证法看问题,孩子们站起来纷纷说什么辩证的看……孩子们大了,知道去标准答案或者老师的想法答案了,其实我更希望他们直抒胸臆,展示出他们的最直观想法,毕竟是在讨论嘛,最真实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他们没想到,我给他们了个意外。我听了几个同学发言后说:这个问题我不辩证看,我认为绝对正确!这是伟大领袖说的,还收在《毛**语录》里,还曾要求全民都背呢。
同这们都很惊讶,安静地听下文……
“我认为这句话绝对正确,相信也有很多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吧,虽然你没敢承认!”(短暂的停顿,发现很多同学在点头,在会心的微笑!)我接着说到:但你能看清楚是谁在压迫你吗?主要矛盾是什么吗?很多时候,压迫你的可能就不是一个人,一个阶级,也可能是无形的。比如你生病了,医生给你吃药,你苦,给你打针,你疼,不让你吃这个,不让你吃那个,你难受,那是医生在压迫你吗?你只看到了你面前的医生,却忽略了病魔!主体对象搞错,你很容易把盟友当敌人,甚至会被人利用,被人当枪使。同样,父母,老师,学校到底是压迫你的敌人还是你的盟友,战友呢?如果不是,压迫你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深思。我相信孩子们会有正确的答案的。
教学案例分析篇5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
[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
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
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
[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来审视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来了。
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2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难道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教师上的究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那种在教学环节上追求简单的“嵌入”式或“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那种牵强附会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学内容中去的方法,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助长了学生说空话,说违心话的坏习惯,最终使得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的习惯。
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后这位教师做的恰到好处。使得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学案例分析篇6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 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 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 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 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 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篇7
案例教学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它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每一位政治理论课教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对于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而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老师习惯于讲知识,学生习惯于背知识,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许多学生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为此,必须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其特有的价值。案例不是简单的举例或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某一原理的情节和问题的组合体。每一个案例都围绕某一学科中的某一原理、某一理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思考、分析讨论中知道“为什么”,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不仅能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从而使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应有功能,实现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尤为如此。以往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求“讲”的功夫,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具有较强说服力,但它缺乏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从信息传递模式上看,基本上是单向式的,显得单调、呆板,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说我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要改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要进行改革之外,教学方法改革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而案例教学具有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特点,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当代青年特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从案例的内容看,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从信息传递模式看,是一种双向传递模式,通过“讨论案例—发表双方见解—取得共识”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而且教学过程中师生感情融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学思考、语言组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并有较好的表现,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材料,经过思考后形成文字,课堂上的争辩磨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小论文的撰写提高了写作水平和能力。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给学生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让学生对此做出判断和分析,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感悟和深层次的思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应用一定的原理,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学生还要参与案例的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案例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的,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参与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开始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使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分析案例,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让学生了解实际,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正确地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搭起了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连为一体,把社会现象如实地展现给学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分析篇8
一、舞蹈素材的概念及挑选原则
(一)什么是舞蹈素材
“简言之,舞蹈素材就是编创者在创作舞蹈作品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现象、风俗人情、历史事件和自然事物等。”这就要求编创者要多看、多想、多动脑,心思要细腻,还要求编创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舞蹈界一般对素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素材是指舞蹈作品所表现的生活范围,如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狭义的是指作品中具体表现的生活现象。”[1]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舞蹈也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舞蹈素材就是舞蹈创作的材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成为舞蹈创作的素材。
(二)舞蹈素材的挑选原则
编创者要根据自己所需要创作的作品的主要思想来挑选舞蹈素材,在《舞蹈编导知识》中,作者指出:“在选择舞蹈素材时,我们要遵循动作性、新颖性、抒情性、直观性这四个主要的原则。”[2]动作性原则指的是舞蹈素材有明确的动作行为,这些行为能够作为编舞过程中的原形或元素;新颖性原则指的是素材具有时代特色、贴近现实的特点,这类素材让舞蹈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现实,并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编舞者的创造力;抒情性原则是指素材具有情感依托,可以是直接表达出人物情感,也可以是间接地传递出舞蹈背后的深意;直观性原则是指素材能够直接地展现在舞台上,能够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受。
二、对于舞蹈创作素材挑选的建议
(一)素材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是由很多个不同的因素构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素材的选择,素材是决定一个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3]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就要有好的舞蹈素材,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二)对于舞蹈创作素材选择的建议
1.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
传播文化是舞蹈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以当代社会发展为主题的舞蹈作品不多。舞蹈艺术在实践探索的道路上,应该承担起传递文化的责任,应该加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与探索,不断地丰富创作素材,创编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素材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题材,比如反映真实的农民工日常生活的素材,在舞蹈中可以通过比现实生活更夸张的艺术化表现出来,在适应观众的审美观的同时,又保持了素材的舞蹈化。舞蹈艺术对现实情境的合理转化,是对传统舞蹈形式的挑战,是对创造美的追求,是当代舞蹈艺术美学观念的体现。舞蹈以生活为起点,用美化的方式来展现生活的情境。因此才会有《红绸舞》来表达人民翻身解放后的高度激情和热情,才会有《丰收歌》中镰刀、锤子跟汗巾交织飞舞的热情洋溢的场面来表达人们丰收的无限喜悦,所以舞蹈是需要从现实出发的。
2.选择易于被观众理解的素材
舞蹈素材的选择还需要重视观众的喜好。舞蹈艺术家们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不妨多了解观众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尽管观众们对舞蹈的理解与艺术家们对舞蹈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可以通过舞蹈艺术家们的调节来消除。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舞蹈艺术家们不断努力才能够化解的。这样就能够让舞蹈更加贴近生活,并让观众对舞蹈作品更加了解。
3.坚持舞蹈素材的挑选原则
根据舞蹈素材的挑选原则来看,具有直观性的舞蹈也需要得到大众的关注,直观性的舞蹈可以让更多的观赏者了解舞蹈,接受舞蹈。再者,就是抒情性的舞蹈,这样的舞蹈表现形式,可以感动更多的观众,使观众对舞蹈的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认可。
“在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不断发达的物质文明的积累和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使得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要求日益增高。”[4]所以,舞蹈创编者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社会现实为起点,弘扬社会文化,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受到大众喜爱的作品,让舞蹈艺术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里程碑,让舞蹈事业的发展跟随时代发展大步向前。
教学案例分析篇9
《空气》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验来让我们感觉空气吗?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设计实验等,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课题要学习的内容中来。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空气、氧气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但是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却了解不深,不曾从化学的视角思考,通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1/5体积的水呢?”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最后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二.案例描述
1、教学思路与设计
空气是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不多,如果忽视探究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乏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应该以实验探究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深入地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首先,通过活动:“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创设问题情境:“关于空气你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将同学们引导到对空气的关注上来,通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1/5体积的水呢?”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最后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和设计。
3、教学设计流程
一、空气的组成
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22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通过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互动交流怎么粗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
1、 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 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1、 如图2-3连接好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
2、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3、 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4、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慢了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5、 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为什么?否则会怎样?
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漏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 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
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4、会使瓶内的空气因为受热膨胀排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6、 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7、 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8、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是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那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
归纳
1、 装置不严密
2、 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 空气没有冷却
4、 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板书空气的成分
猜想、讨论
记录: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
二氧化碳 %
其他气体和杂质 %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 自然水 泥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小结
1、 空气的组成
2、 物质的分课后延伸你还能设计什么的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思考
将课堂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围绕空气组成的测定来设计的,其中有学生最早涉及的定量化学实验内容,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基本的科学思想,这节课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合理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实验设计及活动过程中很自然地产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商讨和交流,共同解决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合作交流能取得的收获。在师生共同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住了测定空气的组成基本方法,为以后同类问题的把握和解决奠定了基础。
1、强调学习过程: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的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力求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探究的情境。本节课中,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启发中,学生通过回忆已知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上学生一直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也使越来越强。
3、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主宰者,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知识的接收者。课堂中总是单线条的传输,即使是互动,也只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预先设计的,这样很难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学生的想法。而本节课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融洽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无法将同学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学生是最好的再生教学资源──《空气》教学案例
一、 主题与背景
学生是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它不同于其他的可消耗的资源,相反在教学过程中这种资源能不断产生出新资源,使再生资源越来越丰富,对这种再生资源的再分配再利用再创造,超越了教材在教学过程形成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目标,在课堂上用好学生这种资源,它的意义是把书读活,是一种真正回归学生本体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为旨趣的一种教育。
郭思乐导师在他《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中指出素质教育明确的把人的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人自身的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要能有效的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功能,并且不断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场,其过程体现在学生表现出的各种信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生活经验感悟,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在交流过场中产生再生资源。关注生命本体,发掘和开发再生教学资源,这是新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 情景描述
温州市特级教师陈锋老师在他的《谈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讲座中曾提到一个故事,至今还让我深受启发。他用了这个故事很好的解释了教学中再生资源的问题。
从前有个穷人到一个富人家乞讨,他请求富豪借给他铁锅和柴火,他说他想烧一石头汤喝,富人听了很是惊讶。他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借给了穷人铁锅和柴火,穷人就在富人的家门口摆起了灶具。装模作样开始烧汤了,富人很是奇怪啊,他想这石头汤肯定很特别,于是他每隔几分钟就掀起了锅盖,往锅里投入他认为最好喝的佐料。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穷人把锅里的石头拿走,就拿起这个向锅里投了许多佐料的汤。
陈锋老师认为我们的教材就象这块石头,是死的,而学生就象那个富翁,老师呢就是那个向富人乞讨的穷人。而穷人只所以能喝到汤,是因为他激起了富人的好奇心。老师上课的关键也是在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心安理得向石头里投入他们认为最好喝的佐料,也就是说他们在对我们的教材进行加工,在课堂上凸现学生的想法见解困惑,和他们对知识的再创造,这些都是难得的再生资源。我以教八年级(下)《空气》这节课为例来具体描述教学资源的再生过程。
《空气》这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再生资源有以下四方面。
1、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底蕴构成教学中的第一大块教学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一:举例证明存在空气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了7个能证明存在空气的例子。
他们说:1、酒瓶倒扣在水中,水很难进入瓶子里,说明瓶中有空气。2、学校操场上的国旗飘扬,说明空气流动形成风吹起了飘扬的国旗。3、学生反过来思维,如果没有空气的话的,生物体处在真空的环境,会膨胀瓦解。4、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跑到哪里去呢?这些跑走的气体可以组成空气的成分。也就是说空气是有来源的。5、在月亮上没有空气不能听到声音,而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说明我们地球上有空气。6、拿个塑料袋在空间兜一下,用手挤压塑料袋,就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7、电解水的实验中两边的玻璃管上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把水给排开了。
而我们的教材是怎样描述我们周围存在的空气呢?它是这样写的,“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空气,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采用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证明周围存在空气的处理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的底蕴,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积极而主动的思考问题。
学生给老师带来如此的教学资源,此时不是我一个人在教学,而是众多的学生和我一起教学。你看学生举的七个例子,都是他们自己的经验、都是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他们带着他们的见解,在课堂上享受倾听、享受尊重、享受欣赏。
2、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评价和再创造构成教学中第二大块教学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二:怎么知道空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呢?
我们的教材分别采用三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中存在CO2、O2 和水蒸气。第一实验是用大针筒把空气挤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有CO2 。
评价:实际上由于空气中CO2浓度不高,这个实验是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差不多要用去我半节课的时间,因此该实验可用于思维训练,但不适合于实际操作。
第二个实验是把木条放在O2瓶中在燃烧和放在空气中燃烧,然后比较两者不同的实验现象。O2在空气中燃烧不旺说明O2被其他气体稀释了,这个实验很好做,能够说明问题。老师演示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思维。
第三个实验,受天气的影响较大,白色干躁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在表面皿上,然后再把它放在盛有冰块的烧杯。如果看到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的晶体,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那一天上课之前,天气很干燥,蓝色的晶体在45分钟后还是很难用肉眼看出来。如果天气潮湿一些,这个实验的效果才会好一些。
针对以上这些我对课本三个演示实验的看法,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评价,请学生提出见解和其它实验的方法。
针对第一个空气中存在CO2气体的证明方法。我们的学生说:1、打开啤酒瓶,瓶口有很多泡沫,这是酒瓶中含有CO2气体的缘故。这种气体来自空气。2、学生说我看过科普作品,描述进入某些山洞时,处在低矮处的狗有可能会死亡,原因是CO2气体比空气重,CO2又不能支持呼吸,所以狗会窒息而死的。
学生活动用嘴吹盛有石灰水的试管,石灰水变浑浊,每个都很小心的在吹。他们在吹的过程体验到了好几个知识。人的呼吸能产生CO2,CO2 被排放到空气中间接证明了空气中存在CO2,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CO2具有这样的化学性质。
评价:说明学生对日常生活隐含的科学道理有所了解。如果我还以为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知识在哪里滔滔不绝的讲演,说不定聪明的学生都给我教傻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空气是否有氧气的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异议,但是个别创造力强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另一种看法,他说酒精灯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性,而用灯帽把它盖灭时,由于没有了氧气的帮助,酒精灯熄灭,这个我们在实验室里最常见的事实不是和课本上要讲道理是有一样精彩吗?
评价:晕,最常见的也最能说明问题的酒精灯燃烧,我都没有想到,而我们的学生想到了。是学生在向我的石头汤里加了一勺可口可乐的调味品。
针对第三个问题空气是否有水蒸气?学生说:1、我吃喜酒的时候,看过这样一道叫“龙腾虎跃”的菜,一条用糕点制作的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它的原理就是在一个小碟里放上一块干冰,干冰的温度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了,产生出云雾缭绕的仙境。这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啊。2、天会下起雨飘起雪来,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结果。3、用嘴对着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间接证明空气中有CO2。
评价:我对CO2、O2、H2O的一些知识还没有讲,而我们的学生已经把他们的生活经验,把他们看过科普知识搬到课堂上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回答比较好的同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满足了他们实现自我的需要。能让学生讲的都让学生讲,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
3、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感受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构成了教学中第三大块的再生资源。
在简述拉瓦锡发现氧气过程的基础上,得出空气主要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介绍拉瓦锡的实验法的基础上,问学生你是如何知道空气的氧气约占21%的呢?学生说是看书得到的?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对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简略证明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为1/5。
由于受课本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设计的方案和课本讲述的差不多,那么教学中产生的新教学资源会是在哪里呢?
学生在观看我演示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过程中,他们产生了以下急于想要解决的困惑问题。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放入大量的红磷?2、为什么要震荡集气瓶呢?3、为什么水溶液的颜色变红呢?4、止水夹打开后,为什么水会流入到集气瓶里呢?5、不用红磷,改为蜡烛燃烧行不行?
在和学生共同讨价解决以上问题的过场中,又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第5个问题,为什么要红磷,是否还有其它比红磷更好的东西来代替呢?学生的思维被发散开来。学生不仅得到了新知识,关键是锻炼了一种品质,富有想象力和对事物进行最佳选择力的创新教育。一层接一层的问题,新的教学再生资源层出不穷。
学生真的是富翁,在他们面前我是一个不起眼的困难户,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我应接不暇。一大堆丰富的教学资源摆在我面前,需要对再生资源再创造,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创新,能让知识的冲击波产生效益,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多的是我自己。
4、以主人翁的态度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创造第四大块教学再生资源。
对空气的利用,让学生拟人化的口气描述,如果我是气体的某种成分我会有什么用?有的很幽默的学生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氮气,你知道我有什么用吗?灯泡中如果充入了氮气,我可以减缓灯泡的氧化,延长它的使用寿命。食品中如果充入了氮气,可以防腐保鲜呢?我的功劳还很大呢,医疗上常用液态的氮来冷冻或麻醉人体组织细胞呢?另外我还是制造炸药、制造化肥的重要原料呢?你想知道怎么回事呢?
学生把自己当成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利用当代先进的网络信息资源,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方方面面,让人感到亲切富有感染力。
我通过多媒体制作的课件投影罗列出来的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这和学生在课堂中自我描述的知识产生共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讲述气体成分的用途时,超越了课本,举了大量我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有学生描述到聂卫平在下围棋时,总会吸几口氧气,这说明氧气能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我要学生以现代汉语编辑的身份,定义解释何为“空气”把问题再一次抛向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和感受,从多角度对空气进行描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能和学生一起配合,共同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恰到好处的点拨,层出不穷的教学再生资源,就仿佛让人喝了一碗美不胜收的“石头汤”。
在板书小结中,我画了一只蝴蝶。蝴蝶的躯干部写上空气两个字,四只翅膀分别写上这节课所教的主要内容,空气的成分、利用、存在及氧气含量的测定四大块。翩翩起舞的蝴蝶,就象在坐的学生,他们在自我生产,建立了自己的人格和获得智力的发展,这种教育生命本体的发展,也就是对自己劳动力的发展。
三、 反思讨论
在《空气》这堂课中使我深刻的感悟到:
1、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问题要和学生的心理和认识水平相符合。在这堂课上,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学生在说,学生在讲,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老师讲的很少,最多时间是发在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演示上。这种教学处理体现了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发现和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最大限度激起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2、在教学过程产生的教学资源,及时发现和利用这些资源。,教材中的实验是为了解决某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有它本节课的价值,但实际上它还可能同时解决其他问题,还隐含着其它的价值,比如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学该实验能证明多种科学上的问题。学生对测定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而派生出其它问题,都是难得的教学资源。学生对课本中实验的评价和改进,说明这些学生积极投身到探究实践中,激发出难得可贵的创造灵感,他们对实验的设计是如此的美妙,为教材投入他们最想要喝的“佐料”,师生共同在煮一碗美伦美央的“石头汤”。虽然我们在努力抓住每一个有价值的发现,不论是合理还是荒谬,都是师生前进中的足迹。
3、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为中心。学生自我创新需要一定外部压力。因此老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限制和自由的统一,学生的每一个念头、每一次行动都是由事先的态度决定的。人只有处在对他开放的世界里,才能显露自我,他的所有敏感、所有的秉性才能发挥作用。谷定珍老师教书,我印象中他在上课说的话不多,写的字也不多,却给人感觉是他教了我很多东西。这是为什么呢?他把课堂给了学生,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发展,就象那蝴蝶一样破茧而出,在自我改造中振翅而飞。
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不缺少教学资源,特别是学生这种资源,而我还常常为不经意间流失的教学再生资源痛惜不已,多多关注教学的再生资源,让教学课堂不断出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渠辆轻创铅
教学案例分析篇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 7、8+6、5+2、2 15X(4-0、5) 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差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的那种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使什么让他们眼中一直闪悦那种激动的神情呢 久而久之,让我发现这不是别的,正是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为什么我们不是给"差生"更多的表扬,更多的鼓励,更多的阳光呢 这样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鼓舞,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差生"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差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差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我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老师对自已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 “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用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这使我明白: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教学案例分析篇11
本文相关应用
鼠标划词收藏评论打印
案例设想: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是我在新课改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采用新式喜欢的方式,如做游戏、唱歌、朗读歌谣、讲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种贴近真实生活的交际情境,更能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有趣的、贴近真实生活的交流情境。在交流活动中,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英语的口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案例描述:
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了一次“圣诞聚会”活动。我以孩子们喜爱的圣诞老人的形象背着一袋礼物出场了。我把向孩子们祝贺圣诞快乐作为开场白,孩子们乐坏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欢呼雀跃地响我表示祝贺。这个开场白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们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圣诞老人与孩子们的关系。我用英语说:“?”孩子们异口同声答:”Yes”.孩子们很想知道圣诞老人带来了什么礼物,可是要猜出谜底才能知道是什么礼物。其中第7个迷语尤为精彩。我说:“There’’?”孩子们争先恐后猜谜底,玩具圣诞老人问:”Whatisitsaying?”这个孩子答道:“Ho,Ho,Ho,MerryChristmas!”我用赞许的口吻说句”That’sgreat”并赠给她一个礼品。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当谜底一个个被孩子们猜出时,我抓住契机用谜底训练孩子们句型,“What’sthis?Whatcolourisit?Doyoulikeit?…”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拓展了新知识,如“Christmasgifts,amusicbox,aChristmassock,ajinglebell,aChristmasgiftsstick,aBarbiedoll”等词汇,还有“Itlooklike…”等句型。当我和孩子们同歌共舞时,我们再次进行了对话。“Whatarewedoing?”“Wearesinginganddancing。”“Dowehaveagoodtime?”“Yes,wedo.”这样,又落实了“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内容。接下来的“圣诞聚会”更是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圣诞聚会”活动中创设出不同的情景,每个孩子在情景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能力较强的孩子担当了情景中的重要角色,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孩子担当配角。孩子们创设的情景有:圣诞节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去各自喜爱的礼物等情境。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情境中尽情展示了才华,争当学习的小主人,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后随想
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每个活动内容落实双基教学,使学生们不但在“圣诞聚会”活动中复习了教材上的旧知识,还拓展了教材以外的新知识。“两两对话”、“小组自编自演英语话剧”这些活动形式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大平台。人人说英语,个个参与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在以上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双基得到了落实,英语口语得到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快乐感和成功感。同时,我享受到了一个策划者、参与者、欣赏者的快乐。“圣诞聚会”活动使孩子们受到了多元信息的熏陶,实现了英语教学的多维目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潜能。孩子们在课堂上演出的作品,没有经过任何人一丝一毫的雕琢,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人才华和集体的智慧。我又一次尝到了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的甜头。
对于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英语话剧中出现的有些错误,我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目的在于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
这节课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和使我困惑的地方:⒈背景动画的制作不太理想,以后要在背景动画的制作上下功夫,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尽量做到让背景动画既能辅助教学内容,又能烘托课堂气氛。⒉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们作品中出现的错误,做到既能传递准确的信息,又能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3.孩子在自编自演时,教师可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资料,好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扩大他们的口语交际范围,从而使教学有更高的效率
教学案例分析篇12
一、教学背景
教材:《新目标》七年级英语教材
内容:unit3thisismysister.中sectiona的第一部分内容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学习家庭成员(father,mother,parent,grandfather,grandmother,grandparent等)并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情境刺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由于学生小学学习过家庭成员的英文单词,所以笔者把重点用于教学生如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一部分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二、教学思路
1、暖场
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我准备了一个《thefamilysong》的flash给学生看,并要他们跟着学唱。通过音乐和图像的输入,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增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导入
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会安排一个学生做三到五分钟的dailyreport。那么在上这节课前一天,我要做报告的同学带一张全家福照片,并在内容的最后加一段介绍她的全家福。这样老师可以顺其自然的借此导入今天的课题----thisismysister.
3、流程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来逐个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单词,并学习句型。这样的画面让学生也能想起自己的家人,把英文单词和生活中的实物联想到一块。单词的巩固用小游戏来实现,如highvoiceandlowvoice和whoisthefastest?句型的练习用小组朗读竞赛的方式加强。
待学生熟练掌握之后,给学生展示一幅动画片中《樱桃小丸子》的全家福照片。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动画片感兴趣,而且樱桃小丸子又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动画片,所以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的兴趣又再一次被激起,用句型介绍人物就更得心应手。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pairwork的活动,用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个活动增加了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熟练程度。
最后,创设一个情境,在情境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roleplay,有扮演爸爸的,有扮演妈妈的,有扮演爷爷的,等等,表演一个场景,上演一段小品,演绎一场舞台剧,教案《情境刺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此情境的设计结合中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意在全体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积极用英语交流。通过情境的加入,学生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介绍家人,而且对以前所学的问候语,确认物品及颜色等句型运用到生活中来。在这几个环节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形成交流能力,增强自信度。在这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本堂课的最后,学生通过做一些练习来加强巩固所学。
三、教学反思
英语是一门工具----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创设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境,把所学所想运用于生活。这对于保持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好学、会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中我采用播放音乐和flash,介绍自己的全家福,樱桃小丸子的全家福,以及pairwork和roleplay等情境来学习单词和句型,效果显著。
在设置情境方面可以做一下尝试。
1、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加情境。
单一的活动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活动,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热情,教师要用不同的活动,使情境刺激不断延续。比如说教英文单词,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或图片或模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活动要常搞常新,精益求精。活动要有吸引力,引学生参与。
2、联系实际,让情境更贴近生活。
创设的情境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把生活中实例搬进讲堂。学生感到英语的实用性,自然学起来干劲十足,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收集英文广告,观看英文原声电影等。
3、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情境顺利展开。
课堂氛围的热烈与否,能直接影响情境的完全发挥。平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表情丰富,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地教学,在课后也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关注学生关注的新鲜事物。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喜欢上他的课,这样老师开展起活动来就轻而易举,学生学起来来情趣盎然。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方法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课堂上如何不断增加情境刺激是我们英语教学人员要一直探讨的话题。
教学案例分析篇13
案例背景:2009年,我开始担任初一、22班的班主任,由于是初次当班主任,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个班主任都持怀疑态度,但我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班主任。
案例正文:刚开始当班主任,经验不足,为了试图镇住学生,于是以高压管理班级,每天不是惩罚,就是恐吓,一旦班内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大光其火。第一个月是学校的养成教育月,效果很好,我暗自高兴,这种高压管理效果果然很好。可是好景不长,从第二个月开始,情况出现变化,我一不在教室,班里说话的同学就比较多,特别是自习课,找班干部谈话,班干部也支支吾吾,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学生好像都很害怕我,不愿意跟我做更多的交流。最初没有想到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以为自己疏于检查,让同学们钻了空子,于是有空就在到教室检查,看有没有说话的同学。可是时间一长,我感觉班级越来越不好,越来越不如人意,我就不断的加大惩罚的力度,,如果再让我看到班里有谁说话,就立即停课回家。可是第二天我就发现这样的惩罚实在是没有多大作用。学生逆反心理很重,你越是压制他们,他们的弹力就越大。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了。一天下午,我在班里开了个班会,当时气氛很压抑,但是我还是表达了自己希望和同学们交流,真心希望把22班带到最好的愿望。“师生之间本来应该是一条战线上的,可是现在我们却像敌人一样。这有我很大的责任。我想,是我太急功近利了,我太想把咱们班搞好了。”在会上,我承认了自己急功近利的思想。也表达了自己想和同学们把班级搞好的愿望。我看得出来,同学们还是理解我的。谢谢同学们对我的理解。谢谢同学们的宽容。
从此以后,我主动跟学生沟通,并进行换位思考。在反思之后,我采取一系列的新招:
1.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不歧视差生;从不在工作时间从事娱乐活动;从不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泄对学校或社会的不满;对特殊家庭特殊性格的孩子,能宽容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给他们自我改过的机会。无论对学生的鼓励还是惩罚,我都会反复向学生表明一个观点:我爱你们,我不在乎你们的过去,但非常重视你们的将来,我与你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我要求你们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我的示范作用也影响着学生,学生也认可我信服我。
2.组织活动,让孩子们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这种活动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只要不出现过分的举动,就要放开一点。把孩子们的心理能量释放一下,就可以避免他们在课堂上闹了。比如出去爬山,虽然这些某些领导会反对,虽然领导也是一片好心,可是这种好心是会把学生逼疯的,所以有些活动只能偷偷搞了,只是一定要安全第一。
3.用座谈会或者个别谈话的办法,引导学生严肃思考自己的人生。少说空话、大话。让学生问问自己:五年十年后,我靠什么养活自己,我用什么手段挣钱,我是否准备结婚,如果结婚,我用什么办法养家糊口。少幻想,多面对现实;少吹牛,正确看待自己。对不同的学生,说话的方式要有变化:对自尊心强的要多从正面说,和风细雨;对脸皮厚的学生,可来点调侃,嬉笑怒骂,促其找回自尊;对屡次违纪、心胸开阔的学生,可来点狂风暴雨,从心灵深处给以震撼。说服学生,不能只是老师唱独角戏,更不能老是高高在上,最好是大家都坐下来,平等对话,师生能相互交流,教育效果会更好些。
4.努力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宽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产生良好的氛围,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
5.班干部的选拔,我明确的告诉同学们,对班干部的要求,不一定很全面,只要某人热心集体工作,又一些威信,又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人还算正派,就可以了,学习成绩可以不论,班干部是一些愿意为大家服务的热心人,在班会上,我尽量的为班干部的工作铺路,让同学们知道,班干部的工作是为了大家好,让同学们信任班干部。
6.对于那些顽劣成性、狡辩耍赖的学生,有时先来一阵雷鸣电闪——严厉批评,严厉惩罚触动其灵魂,然后慢慢做些挽回工作。比如在教室拍拍其肩膀,摸摸其脑袋;在路上遇到,适时地询问一下,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这样学生的敌意会慢慢消失,转变为对老师的敬畏。当然,以势压人要因人而异,只能偶尔用用,绝不能作为班级管理的万能钥匙。
通过努力,我们班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转变,个别同学的违纪行为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在往后的一些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纪律好了,学习氛围也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9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因此也被同学们亲切的称为:“老班”。
教育反思:高压政策永远是不得人心的,只会导致师生的两败俱伤。为什么有的班主任只能依靠暴力来治理班级?否则班级就会大乱?原因是他在学生心目中没有真正的威信,得不到学生的信服。依靠暴力和高压管理的班级,一旦班主任离开就会出乱子,其他任课老师一般是很难管理的,是非常令人头痛的学生在于引领,在于从心灵深处进行教育。只要我们教育的得当,只要多为学生想一想,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只要善于改变自己,我们就能比较容易地与学生拥有更多的共鸣点,就能比较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
教学案例分析篇14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们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世纪宝鼎》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纪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以下是教学这课我所采用的方法:课前结合预习提示先让学生读课文、看插图、了解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并查资料对“鼎”作全面了解,再想一想我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品的意义;课堂上先检查预习情况,使全班同学都能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抓住鼎的样子,让学生自读互议,理解鼎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上述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少年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到,教师从课文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交流实践,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人”为己任。依据社会学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准社会活动”,学生就是“准社会成员”。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文引导学生进入社会成员这一角色,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和创造动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学案例分析篇15
摘要: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通过教师有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体提高英语教学效益,努力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学习;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案例片段
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笔者整理了(*),旨在寻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片段一: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听一首英文歌曲:happybirthday!然后我就问:what’sthebestgiftyouhaveeverreceived?whendidyougetit?whogaveittoyou?
片段二: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大家谈谈应该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庆祝生日,并相互评价,是否合理。
片段三: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whatshouldigetmyfather/mother?whatabout…whydon’tyou…
教学反思
关于生日礼物,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但是应该送什么礼物,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教师有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对什么人该送什么礼物。
同时,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都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教育,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渗透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篇16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 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 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