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热选(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热选(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篇】
一、填空:
(1)5/7×8表示的意义是()。
5/7×1/8表示的意义是()。
(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3/5,3/5是把()看作单位”1”,故事书是科技书的(),关系式是()。
(3)四月份比五月份节约了1/7,1/7把()看作单位“1”,四月份是五月份的(),等量关系是()。
(4)一桶油重7/4千克,倒出1/6千克,还剩()千克。列式().
一桶油重7/4千克,倒出1/6,还剩()千克。列式()。
(5)已知a×7/3=11/12×b=11/11×c,并且a,b,c都不等于0,把a,b,c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6)一堆货物,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一半,第二次运走的是第一次的一半,这堆货物还剩()没有运完。
(6)把五一班的人调出1/7到五二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五二班人数是五一班的()()。
(7)一段路,第一周修全长的2/5,第二周修第一周2/5,第二周修全长的.
(8)生产一批零件,上午完成总数的3/8,下午完成余下的2/5,下午完成总数的()。
二、用横线画出题中单位“1”的量,再把关系式补充完整。
(1)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1/4.
()×1/4=()。
()×(1+1/4)=()。
()×(1+1+1/4)=()。
(2)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7。
()×1/7=()()×(1+1/7)=()。
()×(1+1+1/7)=()。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
新词。
积累词语。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时数:11课时。
课时安排:10、十六。
年
前的回忆................................2课时。
2、为。
人
民
3、一。
口语交际、习作三.............................4课时。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
目的1、初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并积累有关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的条理。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重点。
难点。
关键。
:掌握本课的生字。
新词。
理清的条理。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通过导读。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将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再现第一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2、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步释疑。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
读准。
读通课文。
(2)思考:十六年前是那么远可作者李星华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3、这位父亲是谁?谁能用你所搜集的资料简介一下李大钊?
4、再读课文。
画出表示阶段性时间的词语。
并想一想这些关键的时间段。
作者都写了哪些事。
5、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所述的事情。
三、领会主旨。
1、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要求再读课文。
(1)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句。
交流自己读出了李大钊的什么品质。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在组内讨论。
交流。
解答疑难。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
目的1、集体反馈小组自读的情况。
研读语句。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
感悟相互照应。
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关键。
:研读描写事件中人物言行的语句。
体会人物高贵的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并掌握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本课词语。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创设人之一李大钊遇害的经过。
本节课......二、研读感悟。
我是从()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
2、重点研读下列句子:
(1)那年春天。
父亲每天夜......(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4)父亲不慌不忙地......要求:
(1)研读时。
可适当采用创设情景。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抓重点词语。
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感情。
三、学习文法。
1、面对李大钊一脸的凛然正气。
你们想说什么呢?
2、引导学生解决课后练习第三题。
3、找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说说有什么好处?(句子略)。
板书。
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冒险留守高度负责。
不幸被捕处惊不变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法庭斗争凛然正气坚持革命。
满怀信心。
噩耗传来激励后人。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1、灯光。
教学。
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十六年前的回忆》为我们展现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灯光》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
理解词语。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
2、说说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和同学交流句子令你感动的原因。
4、思考:文中。
三、深入理解。
1、从文中找出引起作者回忆的2、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指导看图:这就是。
他们此时的神态怎样?
4、他们的目光集中在同一个地方。
那上面画的是什么呢?
5、引导学生想像:郝副营长第一次说。
当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教师小结:其实这两处多好啊表达了郝副营长同样的憧憬。
那就是胜利了。
板书。
设计。
11、灯光。
憧憬。
郝副营长点燃书。
照亮部队前进的道路。
下一代用上电灯。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
课题。
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教学。
目的1、调查了解民风民俗并加以整理。
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1篇习作。
2、小组交流自己所写的民俗。
讲清楚习作的内容。
学会倾听同学意见。
能够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
重点。
难点。
关键。
:口语交际时。
能抓住特点。
说清楚。
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突出特点。
能够根据大家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口语交际编号:
一、出示交流主题。
要求选择一个主题。
重点来交流。
如:节日习俗。
地方股市。
特色饮食。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
二、交流具体要求和注意点。
1、主题明确。
把一项说明白即可。
2、把民俗的特点。
叙述清楚。
把自己的想法溶进去。
3、认真倾听。
交流评议。
二、习作指导。
一、读题。
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由读题目。
想一想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指名反馈。
教师归纳。
(1)写某一民风民俗。
(2)突出这一民俗的特点。
(3)表达清楚。
(4)自行修改习作。
(5)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3、回顾。
迁移作者章法。
(1)自读本单元的课文。
想一想每篇作者都是怎么安排材料的(2)指名反馈。
教师引导。
(3)指名包馈。
你准备写什么?准备怎么写?先写什么?后什么?
4、品句。
巧妙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5、创作:写出民俗特点。
6、修改:为自己的习作加工。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
目的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毛泽东同志围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毛泽东同志围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导读:这是北京新华门段路上的一块巨大的影壁。
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
写的是什么?大家读一读。
2、师: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时所写的演讲稿。
3、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
了解张思德。
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同志。
毛主席不仅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二、自读课文。
1、《为人民服务》是1篇演讲稿。
2、教师出示要求。
学生静读。
(1)读通课文。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泰山、鸿毛、精兵简政等。
(2)思考:中心议题是什么?围绕中心议题作者阐述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把自己的理解旁注在边上。
3、集体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三、小结。
毛主席围绕。
通过五个方面的......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
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
结合文中对。
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了解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
同学们自读了课文。
理清了的条理。
谁能说说课文围绕。
2、导入: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深入了解毛泽东同志是怎样从五个方面具体论述。
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一、研读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指名回答对。
3、讨论并交流对这句话理解。
二、研读第二层意思。
1、对于死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论述的呢?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人固有一死或......的一句。
3、怎样的人死得有价值。
怎样的人死得微不足道呢?
三、研读第三层意思。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共有几句话。
每句讲了什么?
四、自学第四、五层。
五、总结全文。
板书。
设计。
追悼。
12、为人民服务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
课题。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
目的1、读通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为人民鞠躬尺瘁的崇高品质。
2、训练学生的语感知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读文的独特体验。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编号: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总理的照片:你们知道创谁吗?
2、学生展示资料。
介绍总理。
3、导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收课题)。
二、学生自读。
1、找出的中心句。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并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3、画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品读感悟。
1、这篇共有7个自然段。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
工作劳苦的语句。
4、集体反馈。
(1)生活简朴的语句。
(2)工作劳苦的语句。
5、读了这些语句。
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总理?
6、周总理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指导学生读出对总理的敬佩。
爱戴。
怜爱之情。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课题。
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教学。
目的1、通过评析。
使学生能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
2、通过悠入。
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把习作的民俗的特点讲评清楚。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习作讲评。
一、回忆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某一民风民俗。
2、突出这一民俗的特点。
3、要表达清楚。
4、自行修改习作。
二、总结本次习作。
1、选材得当。
2、结构按排。
3、详略等方面加以总结。
三、赏析一类文。
1、请优秀的习作的作者读文。
其他同学听评: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2、你的习作中也有同样精彩之处吗?读给大家听。
3、结合学生习作的精彩片断交流。
教师作以小结。
注重鼓励。
四、二类文赏析。
1、投影出示二类文。
学生自读。
2、找出文中的不足之处。
并试帮助修改。
对于修改有困难之处可小组讨论。
3、指名修改后。
读文。
五、试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1、独立修改。
2、组内修改。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课题编号:
回顾、拓展三。
教学。
目的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感受以及文法上受到的启示。
2、阅读《囚歌》理解短文体会革命者不怕牺牲坚持革命到底的高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背诵。
重点。
难点。
关键。
:总结本组课文的文法。
并能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阅读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填空。
引导回忆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的李大钊()的郝副营长(的周恩来总理。
这些革命烈士。
用自己的()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师:今天。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本组课文的体会。
感受以及作者文法上给予我们的启发。
3、学生自由交流。
4、集体反馈。
教师适当评价和引导。
二、日积月累。
一、了解叶挺。
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
2、从。
3、指名介绍叶挺资料。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
1、全班齐读。
读通。
读准)的张思德同志()。
2、边读边画不懂的地方。
3、集体反馈。
理解诗歌意思。
三、感情朗读。
体会革命者的气节。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三篇】
本班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4人。五年级时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有43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及格率89%。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套教科书注意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注意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这四个步伐的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注意体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是数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一方面,继续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另一方面,有注意与前面各册教科书的衔接,保持体例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使教科书既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教师教也学生的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3、解决问题。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比及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只是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的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4、情感和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3、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决定这样做: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以下方法:直观描述法、情璄引入法、类比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实践操作法等,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1、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四篇】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单元教学目标: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4课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课时。
第六单元测试。
2课时。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五篇】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六年级(5)班,担任该班的数学、科学、卫生与保健的教学工作。与以往相比该班学生数较少,全班共77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特别是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本学期,我将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努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本学期加大对优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要适当,不能好到极处,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体公正。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如,奉献爱心、关心同学、帮助后进、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志存高远都是老师推崇和向往的。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优秀生应作为班级体中的普通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完成的项目和活动,感受到集体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优秀生愿意与同学交往,取长补短。
4、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安排给学生提问题的环节,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5、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
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可结合课本的知识,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6、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优秀生在学习中喜欢质疑,可利用课下时间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持续,能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学习更深的知识,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1、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后进生的辅导。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
3、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4、和后进生谈心,从思想上树立信心,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
我转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5、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后进生,加倍关爱,使师生间保持默契的情感交流;扬长避短,大力加以挖掘、表扬和鼓励其闪光点,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善心;坚持不懈,细致分析其思想变化,坚持不懈地做细致工作;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严格要求;齐抓共管,取得任课教师的协助,寻求家庭教育,为后进生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略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六篇】
本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分,及格率,优秀率。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3、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七篇】
2、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求阴影部分面积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空间图形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并有了一定程度的计算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抽象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我凭借课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方法,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减少盲目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把圆等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找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未知转化已知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八篇】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2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3.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