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范例【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范例【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第一篇】

根据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转发定西市教育局关于[2020]号文件,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研的通知,为深入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我校于11月中旬在学生和家长、教师中进行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定西市安定区团结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1625平方米,建筑面积2619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32人(其中男生名,女生名),教师15人。

二、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我们随机抽样学生70名,发放学生调查问卷70份,回收68份;抽样教师10名,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0份,回收10份;抽样家长70名。发放家长调查问卷70份,回收55份。

2.谈话法

通过询问部分学生,认为作业轻的都是学懂弄通的学生,有20%的学困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3.观察法

通过作业展评,发现一科一辅作业全收全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

三、原因分析

经汇总分析,学生认为作业适中,课业负担轻的占%,认为课业负担较重的占,认为课业负担特别重的占%。教师认为课业负担较重的占80%认为课业负担轻的占20%;而家长认为课业负担轻的占较重的为0%。

1.从新教材的角度分析

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教材的容量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作业量。上课的老师普遍认为一年级课程容量较大。

2.从一科一辅角度分析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制、书法、美术不分年级都是作业。

3.从教师角度分析

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学生负担的轻重,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高、学生又喜欢,作业完成的速度快,正确率又高。而那些教学水平低下及一般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差,又习惯于传授式教学,学生的理解、掌握率低下,就热衷于“堤内损失,堤外补”,大量作业的布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自己疲劳,学生更辛苦。

4.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考核评价的导向。学校制定了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奖有37%取决于成绩,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教师又会把压力自然而然地转嫁到学生身上。

四、调查结论

学生课业负担相对于上级要求较重。但农村学生无论怎么,家长加码的几乎没有。教师的作业压力传导传不到家长,孩子们还是相对自由。国庆节长假老师布置的作业有30%的学生根本没有管。

五、存在的问题

1.家长购买教辅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理念主导下,以不输在起跑线上为支撑点,以能够进入优质初级中学、示范性高中、重点大学,乃至找到理想的工作为目标,为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不断在学业负担上为其加码。

2.双休日在城里补课情况也存在

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在城里为孩子报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一些艺术类特长,极少数学生还在城里培训机构补英语。

六、学校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我校规范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细则》,减少作业批改次数,减轻师生课业负担。

1.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将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成长教育(法制、国防、安全、环保、民族与人口、禁毒、心理健康等)人文教育(写字与书法欣赏、人文修养)纳入学校课程总计划,做到教师、教育资源、课时、教案或方案与过程四落实,并认真组织实施。

2.教导处加强学生循环使用教科书管理,杜绝教辅读物。

3.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杜绝机械重复或布置惩罚性作业。

4.学校要求学生的课堂作业必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学校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可适当布置观察记录、动手实践等方面的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5.学校实行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考试形式,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教师和学生业绩的唯一依据。创新评价形式,低年级语文可以用汉子听写、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讲故事等形式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数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认各种计时仪器、进超市购物等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

6.学校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禁挤占、挪用课和随意私自调课现象,提倡侯课,按时下课,杜绝不按时进教室或无限止拖课现象,确保40分钟有效教学时间。

7.重视学生用眼卫生,指导学生规范眼操,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降低学生近视率。加强疾病防控工作,经常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随时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教育指导。尤其是一年级眼保健操的学习要放在学习之首。

8.加强对学生“兴趣小组”的指导与检查,努力提高辅导质量。

将周二、周四规定为兴趣小组辅导时间,领导班子要包组督导,确实

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9.严格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冬季到校时间不早于8:30,夏季到校时间不早于8:00。

七、取得的成效

学校先后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定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定区教体局“百所文明示范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组织”、“平安校园”和团结镇“先进集体”等荣誉。校刊《新起点》获安定区教体局第一届校刊评比三等奖。我校学生夺得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集体三等奖。教学质量在安定区同类学校均居前列。

八、对策建议

1.建立“减负增效”制度。

2.建议道德与法制、科学等不订购教辅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3.开展考试命题研究,实施综合学业评价。学校能重视考试命题管理,力求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发挥考试(查)对学生学科学习、教师日常教学的导向作用。

4.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源头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

5.加强宣传,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或家长接待日宣传“减负增效”工作的意义,提高家长对“减负”的认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6.加强学困生辅导,关注全体学生。本着不让一位学生掉队,为了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学校非常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第二篇】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第三篇】

当今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已经不再是找工作的有利条件。各种各样的证书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所热切追求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校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证狂潮。根据网上信息披露,考证板块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学期报什么班,考什么证”也是在校大学生讨论最多的话题。面对校内外种类繁多的各类培训和高薪诱惑,以及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或只知道盲目跟风。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看法、目的及其意义,笔者就湖南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于20xx年4月20日至25日期间以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特做了关于大学生考证问题的调查。此次调查网页浏览170次,填写125份,有效率为75%。现将调查及分析结果陈列如下:

一、现象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校英语四级等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英语这种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也就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奋斗、追逐的目标,英语等级考试报考率高达95%以上。近几年来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更是促使了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对各种资格证的考试跃跃欲试,单就会计从业资格证来说,其追逐者几乎遍布各个专业。而此次调查的部分具体数据笔者用图表显示如下:

a.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b.对曾经考过(或准备考)的证书统计

c.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可多选)

d.认为证书与能力关系

二、原因分析

1.国家、高校政策导向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说明,学历、学位证书不再是就业的惟一通行证,还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才行。几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了报考者的资格,从限制在校大学生考试,放宽到不少行业允许在校大学生考试,这个发展趋势,为大学生考证提供政策保障。现在高校流行的证书与学位证书的捆绑,没有证书就不能毕业,也是造成考某些证高温不降的主要原因。

2.就业压力与就业形式所迫

据统计,20xx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估计为650—700万人次,加上20xx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xx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大学生证明自身能力强弱的重要标杆。

3.考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证已对个体形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它在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反应中形成,影响个体的考证行为;内在压力多源于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等。面对较大压力时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理智的思考、推理,以致作出错误的决策。盲目跟风,当大家流行考某个证时,不管需要否,有用否,片面地去追求一纸证书,根本就不会把认证考试和自己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他们往往会参加一些“考证速成班”,通过死记硬背的突击方法来获取一张可能对能力的提高毫无助益的证书。重视拥有,轻视运用。部分学生追求证书数量,而不是证书质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认为证书越多越好,越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当做是一种骄傲,而且多个证书多条路,以备无患。

三、建议:理性面对“考证热”

大学生的考证热,从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在积极地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准备,“考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我们在考证时又都会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考这个证呢?证有没有必要多考点有备无患呢?我们都会有点迷茫,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怎样看待考证热的现象?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考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怎样让大学生的考证更加有据可依,使同学们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扩展,又能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1.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课程,避开考证的三大误区:

1多多益善。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

2越热越好。不少大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跟风。

3“证书”等同于“入场券”。拿到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押在考证上,而应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2.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考证的引导工作。为了避免大学生考证的盲目性,真正让在校大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就业率,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并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考证。

1发挥学校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础和专业课教育的同时,要组织精干的教学力量,开设以考取职业资格证有关的辅导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层面进一步熟悉考试内容,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第四篇】

摘要:新课改中初一学生学业状况究竟如何?为此,对石家庄市五所城市学校和一所农村学校初一学生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教学改革提供学情参考。

关键词:初一学生;学生状况;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2-0015-04

一、问题的提出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新的管理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形式化的合作讨论,刻意泛滥的掌声鼓励,无目的的表演创新换来了部分学生又一轮厌学,甚至有个别学生写信告自己的老师,称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承受……。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业状况究竟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2009年12月我们对石家庄市5所城市学校(不同区)和1所农村学校的七年级,每校抽两个自然班(中档水平的班)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699份问卷,收回693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分析

1针对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我们设置了问题1:“你每天愿意上学吗?”,回答“非常愿意”的学生占%,回答“愿意”的占%,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结果。其中农村学校被调查学生愿意上学的比例最高为%,此项调查中最低的一个城市学校愿意上学的学生也占%,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不愿意上学的学生有32名,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最多的一个学校两个班中有8名学生不愿意上学,平均一个班有4名学生,依此估计全市初一学生中至少有6000人不愿意到学校学习,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个数字多数来自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被调查的5所城市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是较好的,办学条件较差一点的学校情况可能会史严重些。

2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设置了问题2:

“你对学习感兴趣吗?”选项为:

A感兴趣B一般C没兴趣

调查的结果是选A、B、C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了多数,没兴趣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但对学习无所谓的学生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近1/3,这一数字仅比笔者在1999年做的一个类似调查的数据低两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本轮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强调实现三维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3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激励作用,我们设置了问题3~9共7个题目,从附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问题3:“在学校你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吗?”结果说明%的学生经常或较多地得到教师的表扬与激励,而更多的学生是偶尔甚至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主要原因是班额较大,初一年级的学生9月入学,3个多月的学习生活较短暂,教师还未顾及到。但初一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激励机制必须跟上。

(2)问题4:“你经常在哪些方面得到老师的表扬?”调查说明学生除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被教师表扬之外,%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充分被教师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走向多元化。

(3)问题5:“在学校你得到过老师的单独辅导吗?”回答偶尔得到过和没有得到过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85%,说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够。大班额的教学现状使教师更关注群体。

(4)问题6:“当你有心里话想倾诉时,你通常会选择”回答能对教师倾诉心里话的学生仅占%,比例偏小,说明教师能分享学生的快乐,倾听学生的痛苦,同时也享受教育的快乐的路还很远!

(5)问题7:“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通常会”结果显示,25%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策,这是由于学生年龄与阅历问题,正确处理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方式还未形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与帮助。

(6)从问题8:“课堂上你的发言机会多吗?”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蔚然成风,课堂上%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这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了较大的突破。

(7)问题9:“你认为你的课堂学习效果”的调查数据说明近75%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好,也有25%的学生认为课堂效果一般或较差,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迫在眉睫。

4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设置了:

问题11:你在做作业前看课本吗?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有%的学生选择了“从来不看”的选项。写作业前先看书,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一个再领会、再认识、再提升,这种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一个好习惯,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一习惯还有待教师反复提醒才有可能形成。

5针对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我们设计了第10、12、13、14、15、16、17、18、19、20共8个题目,从附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

(1)回答每天10点以后睡觉休息的学生几乎占到半数,学生写作业的时间还是普遍较长,孩子们休息不好,影响身体健康,更何谈良好的学习效果呢?试想一个13、14岁的孩子如何承受-3小时作业之重,他能不厌校弃学吗?

(2)问题13:“学校每周有几节自习课时间由你支配?”调查说明初一年级学生的自习课还是基本充足的,学校能给学生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3)问题14:“进入初中后你参加过学校的几次集体活动?”问题15:“除体育课外,每周有几节体育活动时间?”选择A(没有)、B(1次)两个选项的占42%,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目!反映学校组织活动较少,学校除体育课之外,很少安排课外活动,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单调,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4)问题16:“你是否感到目前学习压力过大?”结果表明有1/4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问题17:“目前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是?”结果表明学习压力过大来自于较大的课业负担。而问题18:“你认为你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调查结果令人欣喜,%的学生学习压力来自于自己,说明现在的孩子已有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意识,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心向。值得说明的是这6所被调查的学校中,农村学校有%的学生选择学习压力来自自己,而城市学校中有一所学校仅有%的学生选择学习的压力来自自己,这两个相差个百分点,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5)问题19:“你参加了几个课外辅导班的学习?”结果表明有%的学生在课外就读辅导班,说明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6)问题20:“学校占双休日上课吗?”,选择“偶

尔”和“没有”占%,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方面做得较好,这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四、结论与启示

1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较以往传统教学大大增加,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变化。

2学生学习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学生自己,这一点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的变化。这也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这方面我们要像郭思乐教授那样坚信:“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同时,也应当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学生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将会白费。”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给美国中小学生的新学期致辞,西方的教育文化的主流是“学习者自己需承担责任”,美国某大学评价中学一节好课的标准中也有一条:“课上学生是否承担学习的责任。”这种现代教学理念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并张扬。

3学校组织课外活动偏少,学生学习生活单调。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快速发展时期,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全面成长影响巨大。学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对于他们开阔眼界、动手实践、同伴互助乃至人格健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2009年上半年参观美国华盛顿附近一所公立初中,每一个教室里都张贴着一张大大的班级课外活动全年计划表,“xx日到老人福利院做义工,xx日到国家航天博物馆参观,xx日到社区农庄活动,××日到某地旅游,xx日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中小学校或学生个人还可预约到国家自然博物馆作科学实验,博物馆负责为学生准备实验场地与器材)。几乎周周都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难怪班里11~12岁的孩子见到我们都能毫无胆怯地向我们问这问那,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提问也能够侃侃而谈,一个孩子说他喜欢中国,我问其为什么?他回答中国的长城壮观而美丽。我们的学生对美国了解多少?对世界了解多少?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视及其全方位育人的功能认识还远远不够!而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尊重,对人自由本性的崇尚,对人能力增长的真谛……这些真正涉及现代教育本质的思想了解多少?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多少?我们不禁要问这件事做起来真的就那么难吗?为了遵循教育规律、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4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较少,这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一方面学生处在低龄教育阶段,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此,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为弥补大班额教学的不足,教师对学生应当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另一方面“个别辅导”看似小事,这对学生成长的鼓舞是巨大的,笔者曾访谈过七名市级骨干教师,访谈的主题是:“你年少时的老师对你成长促进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他们多数说是某个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与鼓励。目前,有些学生的成绩可能还弱一些,这正需要教师的帮助,更何况他们的潜能还有待你去开发,你的帮助是火柴与火把的关系呢!

5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负担”一词的含义是让其做不愿意做的事就成为负担。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只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减负难的真正症结在哪里?不能都推到社会和考试评价身上,教师要坚决减掉那些机械重复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另外,别忘了还有一些学生觉得学习是个“负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需要学和可以学,而教师很多时候取代了他们的工作,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学习成了“负担”,“想学”变成“厌学”。

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像重视智力因素一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评价一个学校新课程改革是否向纵深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进,不仅要看校园多漂亮,也不仅是看其考试成绩,而是看他们受现代教育文化浸染的程度,看教育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看学生的健康发展。

说明:参与本问卷调查的还有周予新、王淑霞、李焱、杨艳玲、范光清老师。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进华,减负与增效[J],人民教育,2010,(2)。

[3]徐世责,秦辉著,教研员工作方法与技能[M],吉林大学出版社。

[4]钟启泉等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

[5]郭思乐,从仿生到靠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突破[J],教育研究2009,9。

[6]刘群,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J],人民教育,2009,(23)

70 1178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