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歌剧观后感(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沂蒙山歌剧观后感(优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沂蒙山歌剧观后感【第一篇】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我在看完《沂蒙山》歌舞剧后最深的感受,八个字体现了沂蒙人民和八路军的浓浓深情。怀揣着抗日解放,摆脱侵略的同一个目标,深信军民一家亲、中华儿女一家人的信念,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沂蒙人民以接待军队为喜,以参军为荣,八路军以保护人民为责,以团结人民为念。深深的情,让人民和军队彼此相信,彼此相依,彼此相爱。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继续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沂蒙精神永不褪色。

沂蒙山歌剧观后感【第二篇】

歌剧《沂蒙山》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为题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在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不但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还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八百里沂蒙大地党政军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历史风云。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山东人民代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特别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一、密切联系群众,恪守党的初心

革命军人夏荷牺牲前把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小沂蒙托付给了海棠,海棠的儿子小山子也出生了,海棠对小沂蒙视为已出,宁愿饿着自己的儿子小山子,也要用自己的奶水喂饱小沂蒙,把更多的沂蒙母亲的爱给了革命后代小沂蒙。回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不管在解放战争年代还是当下乃至未来,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前进发展的坚强靠山。这也是沂蒙精神历久弥新、久盛不衰、永葆活力的真谛所在。尊重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和感情寄托。在和平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少了,但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却不少。我们应立于本职,以求实的态度,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海棠的丈夫林生新婚不久就离开了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报名参加了革命,在危难时刻,海棠的舅舅孙九龙为了掩护伤员们挺身而出,带领着沂蒙山的汉子们换上军装,慷慨赴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进驻沂蒙山区开始就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才与人民群众一道缔造了唇齿相依的党群关系和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正是在于人民对党的绝对信任与忠诚,在于人民对党中央方针路线的全面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只有让人民真正得到实惠,真正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保证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

三、把握时代脉搏,展现精神硕果

沂蒙精神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焕发勃勃生机,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从革命时期的积极参军支前,到建设时期战天斗地改变恶劣生存条件的厉家寨,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整体脱贫的九间棚,到如今高速发展的“大美新临沂”,沂蒙精神的表现形式在跟随着时代进程不断进化,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一直没变。

沂蒙精神积淀下来的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我们要充分汲取沂蒙精神的精髓,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凝聚改革创新的动力,使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下不断开出新的硕果,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让沂蒙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沂蒙山歌剧观后感【第三篇】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作为2019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此前在全国多地上演,并揽获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诸多大奖。这部由栾凯作曲,王晓岭编剧,黄定山导演,王丽达主演,众多军旅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歌剧,以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沂蒙山为创作背景,以海棠、林生、孙九龙等沂蒙村民与夏荷、赵团长等八路军官兵同仇敌忾、共同抗日所结下的深情厚谊为主线,展现出国家危难之际军民齐心抗敌、肝胆相照、舍生取义、大忠大爱的英雄形象。作品全景式艺术再现了当年那幅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形象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深刻表达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的思想内涵。

一 歌剧艺术讲究“以歌咏情”,用歌唱的方式表达戏剧情感并呈现主题思想。歌剧《沂蒙山》将厚重深沉的历史意蕴、生离死别的情感纠葛,诗化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并将戏剧与音乐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全剧在林生与海棠的婚礼中热闹开场,全村百姓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然而婚礼还未礼成,村子就遭到日军侵略,村民死伤无数,房屋化为灰烬,人间大喜与大悲共同降临,生与死、悲与欢共同构建起尖锐的戏剧情境。在这危难关头,八路军官兵及时赶到,奋勇杀敌,解救了全村百姓。八路军成为沂蒙人民的“守护神”和亲人,“军爱民”的形象建立于百姓心中,并使军民之间的情感与关系逐渐升温。国恨家仇,加上八路军官兵的救命之恩,崖子村村民踊跃报名参军。怀有身孕的海棠惜别丈夫林生,送他出征。一曲《等着我,亲爱的人》既唱出了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又唱出了博大的家国情怀。由此,“民拥军”的形象也初步显现并不断发展。

村民福顺在日军的逼问下招供了八路军伤员的藏身地,日军威胁百姓不交出伤员就烧死全村人,村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性考验。为保护八路军官兵,海棠的舅舅——村长孙九龙,毅然带领几位村民冒充顶替,拿自己的性命换取八路军战士的性命。这一舍生取义的壮举,展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品格和人性光辉。普通百姓在生死攸关之时能不顾个人安危愿以命相赠,“军爱民、民拥军”的关系得以更加深化和加强,咏叹调《再看一眼亲人》唱得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两场戏中,无论是《等着我,亲爱的人》还是《再看一眼亲人》,表达的虽然是生离死别的悲壮情感,但在艺术表现上却不见人物有一丝的悲苦,反而呈现出一种豪情满怀、甚至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正如军旅艺术家张继钢所说,“写人类的悲剧,应该当作颂歌去写”,此时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情感,更加凸显人物的崇高和伟大,观众也更加会被这种高尚的情感深深打动。

第四场戏讲入冬之后,沂蒙山区遭到数万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军民伤亡惨重,八路军官兵为掩护百姓安全撤离而付出巨大代价。女队长夏荷在突围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临终之时,她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托付给村民海棠,海棠郑重允诺。此刻,军民之间的信任与深情升华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

随后的岁月里,海棠精心抚养着夏荷的女儿“小沂蒙”和自己的儿子“小山子”,把“小沂蒙”当作亲生孩子照料。然而好景不长,平安度过四年后,日军再度入侵。在撤退途中,海棠面临无法同时带走两个孩子的困境,人性的选择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在矛盾中,海棠毅然决定先带“小沂蒙”撤离,让“小山子”独自逃往树林丛中并去引开日军,但“小山子”不幸被日军追上受害。海棠痛失爱子,悲怆万分地唱出《苍天把眼睁一睁》,戏剧情感在此刻达到了最高潮。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沂蒙人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英勇壮举,也正是这种义薄云天的大爱情怀,铸就了军民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在全剧结尾的谢幕部分,导演用一种假想性的时空处理,使死去的丈夫、儿子、舅舅又都活着回来与海棠相逢,亲人们热烈拥抱、喜极而泣,夏荷等牺牲的八路军烈士也伫立在蒙山沂水间欣然微笑,营造出“大团圆”的情境,喜剧化的处理再次出现。这一喜剧式的结局诗化了人物的情感,表达着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使人不禁感慨大爱永存。

二 在音乐创作上,歌剧《沂蒙山》的整体音乐气质和创作手法,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创作模式,强调音乐的歌唱性、抒情性、戏剧性、收放开阖等特点。开篇的《序曲》就按照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典型模式展开,旋律时而恢弘磅礴,时而绵延婉转,音乐极具戏剧性和表现张力,将全剧的核心音乐动机逐一呈现,让观众从开头便对全剧的音乐风貌和特征有了直观清晰的了解。另外,正如军旅作曲家栾凯所言:该歌剧是以音乐为核心的模式进行创作,在整部作品的创作中突出了“音乐先决性”,即在歌剧创作过程中先确定音乐风格、体裁样式,并创作音乐旋律、音乐结构、核心唱段等,再进行剧本构思和情节编创。全剧共有40个唱段,其中主要人物的咏叹调唱段多达十几首。

在创作和处理咏叹调唱段时,曲作家有意识地融入了音乐剧的元素。例如,海棠演唱《等着我,亲爱的人》《无情的风雨》等唱段时,唱腔在保留民族女高音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音乐剧演唱的表现特征,突出声音的戏剧性、情感性、行动性和现代性,深刻展现出人物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复杂的心理,极大地开拓了咏叹调的表现力和戏剧张力。

重唱与合唱部分创作加大了四声部复调的写作,声部之间纵横交错、穿插对比、上下呼应,并多以“卡农行进”的方式或自由对位的方式形成你繁我简、你简我繁、你进我出、此起彼伏的穿插效果,叠置起来产生出丰富复杂而又彼此融洽的和声对位关系。

在宣叙调的创作中,作曲家根据中文咬字四声的特点,使宣叙调旋律化,贴近观众的听觉审美,并借鉴了音乐剧当中节奏宣叙调的表现手法,使唱段在紧凑的节奏中进行,更加强了音乐旋律的动力和节奏性。在宣叙调唱段中,作曲家还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分节歌”叙事体裁形式来叙述剧情、展现人物,歌词简洁明快、对仗押韵、朗朗上口,符合中国百姓观赏歌剧的视听习惯。

歌剧《沂蒙山》音乐创作上的另一民族特征,就是唱段中运用了中国戏曲板腔体的创作模式。如八路军女干部夏荷的咏叹调唱段《沂蒙的女儿》,在唱段中加入了戏曲的音乐元素,将戏曲板腔体中的剁板、拖腔、紧拉慢唱等音乐特点融入唱段的旋律和节奏之中。这既丰富和加强了唱段的板式变化,又展现出浓烈的民族风格。此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贯穿全剧,或作为前奏引子代入,或作为过场音乐穿插,或组合到个别唱段中作为歌曲的一部分多次出现,成为全剧的主导核心音调。作曲家将山东的民族艺术元素吸纳进来并进行再创作。这其中既有对民歌的直接引用,也有在借鉴曲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变奏与发展,使得音乐形象多样统一、丰富和谐。《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在多声部和声的配合与不同乐器的演奏下,时而温婉浪漫,时而激昂热烈,时而忧郁伤感,时而磅礴奋进,与全剧整体音乐风格完美融合并独具地域特色,创作出鲜明的民族文化音乐语汇。

三 舞美布景上,《沂蒙山》多以实景布置为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于舞台上巍峨的山的背景。“沂蒙山”作为全剧最重要的环境布局和意象设计,设计者仿佛要把“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的沂蒙山“搬上”舞台,山石设计层峦叠嶂、怪石嶙峋,给人一种巍峨、冷峻、浑厚的体魄感和雄壮的力量感,使舞台视觉效果充满冲击力和震撼力。其次,通过舞台转动把高大的山石与周围景物相互结合,并通过灯光分割转切,巧妙地把大山转换成故事发生的不同场景,并使之相互关联,多重体现。如孙九龙要率领百姓舍生取义保护八路军伤员,山体中镂空出两个崖洞,村民们和八路军伤员正在山洞中义愤填膺地争论着,与在外一墙之隔的日军形成了空间上的分离,彰显出正义与邪恶的对比,形成一种双重空间叙事的效果,使观赏者对戏剧冲突和不同人物间的心理矛盾一目了然。又如,在《爱永在》唱段中,男女主人公一个在山头站岗,一个在山下送粮,而他们对彼此的思念跨越时空心灵相通,导演此时用两束光将分处两地的恋人联系起来,形成时空交错的观感。此外,巍峨的大山设计本身就蕴含着“稳如泰山、屹立不倒”等隐喻性暗示,象征着沂蒙人民坚贞不屈、誓死与外敌抗争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正如设计者周丹林所言,该歌剧要传递给观众的舞台整体形象,是一座丰碑,一组大型群雕,一座精神的高塔。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沂蒙山》正是运用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精神,赞颂这种品质。这部歌剧所展现的崇高品格和艺术追求,给人一种激昂奋进的力量,极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这也是该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沂蒙山歌剧观后感【第四篇】

革命历史题材用什么形式来拍?

这两年因为献礼片众多,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形式。比如众像式的史料式的讲述,比如人物的个人传记,比如战争场面的展现等等,这次我给大家推荐一部以歌剧的形式展现的影片——《沂蒙山》。

该片改编自山东歌舞剧院的同名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它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革命历史为创作背景,从大青山突围到渊子崖战役,生动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奋战的感人故事。该剧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凭借感人至深的情节、民族特色的音乐、淋漓尽致的表演,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成为现象级歌剧佳作。

歌剧电影《沂蒙山》将以此为蓝本,充分运用电影化的艺术手段将经典戏剧作品留存,在纯粹、唯美地呈现歌剧的舞台表演魅力的同时,用精巧的镜头调度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以丰富的细节拓展舞台演出的艺术感染力,让电影精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歌剧《沂蒙山》品牌再添华彩。

既然展示歌剧,首先音乐要美。《沂蒙山》采用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共有40个唱段,涵盖了男女独唱、对唱、二重唱、四重唱、混声合唱等,演唱形式十分丰富。该剧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革命历史为创作背景,从大青山突围到渊子崖战役,生动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奋战的感人故事。全剧贯穿山东民间音乐《沂蒙山小调》主题音调,多次使用《等着我,亲爱的人》主题歌,旋律悠扬、感人肺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连续好几天都在脑海里无限循环《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唉,沂蒙山好~~

而作为电影,在故事上也要打动观众。《沂蒙山》以普通的沂蒙女性海棠为主线,通过她的形象塑造,展示了沂蒙人民与军队血浓于水的深情。百姓对战士伤员像对待亲人一样的细心照料,为掩护伤员自甘投入敌人罗网,保护革命者后代不懂牺牲自己的孩子,这些曾经发生在沂蒙山上的真实的故事,一再被搬上戏剧、电影的舞台,到如今依然让人感动。和叙事性故事片不同,歌剧电影,更着重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剧中大段的抒情唱词,在讲述人物对爱人的忠贞和思念,面对牺牲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对不能看孩子成长而心碎,以及对百姓对军队的深情厚义的念念不忘,这些充满情感的、优美的唱段,是最打动观众之处。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不仅仅说的是沂蒙的风光好,人心的纯朴与善良更加美好!这是一曲人民的颂歌。

这些年看了国内拍的一些戏曲、舞台剧等纪录式的电影,之所以叫他们是纪录式,是因为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舞台的表演做一种史料的纪录拍摄,并没有展示电影本身的艺术特色。歌剧电影,在摄影的镜头上,在演员的表演上,以及剪辑上,都要遵循电影的手法。

歌剧电影《沂蒙山》很明显,在尊重歌剧艺术舞台演出的假定性设置基础上,运用电影化的手段,打破歌剧180度展演模式,最大程度展示表演细节,并对服化道和舞美做了更加精细的调整。

本身歌剧是一个用假山组合起来的一个可以旋转、调动的舞台,观众在180度角的舞台上,可以通过舞台的转动欣赏多幕故事。而在电影拍摄当中,摄像机打破了180度角的束缚,用更多的特写,运动镜头,给观众展示了比观看舞台剧更加丰富的细节。比如海棠夫妇依依道别,用的都是近景,演员的表演的细腻之处观众可以看的更加的清晰——这对于演员的表演也更多的要求是电影式的,而非戏剧式的。

另外在后期制作上,精心制作的特效强化了剧场版中通过纱幕展示的雨、雪等景观,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尤其是麦浪一幕,在电影影像里,更见壮美。

所以,虽然这部片以舞台剧为原型的记录,但是它不是简单的记录式电影,而是一部电影化处理的再创作的电影。就像山东歌舞剧院院长张积强所说的:“电影的科技手段、光影手段、他的美学审美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部电影从歌剧到舞台版的电影,实际上一个再创造和再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这个人物更加细腻的刻画,把场面的更加宏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电影的手段,把这部鸿篇巨著更加宏伟的表现出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剧电影《沂蒙山》即将于7月全国上映。该片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临沂市委宣传部、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山东歌舞剧院协助拍摄,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编剧王晓岭、导演黄定山、作曲栾凯、主演王丽达、王传亮等歌剧版原班人马再次集结,倾力奉献。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观众在大银幕上感受这部歌剧电影的魅力。

沂蒙山歌剧观后感【第五篇】

民族歌剧《沂蒙山》观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几大振撼抨击着心怀,我想喊出来,我要说出来,我要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第一震撼:《沂蒙山》在我市盛京大剧院上演。乘现代先进便㨗的2号地铁线直达五里河车站,然后乘无障碍电梯直升到地面。哇!映入眼帘的是那酷似钻石般的建筑~盛京大剧院。而母亲河的浑河就在旁哗哗的流淌,多象一条翡翠项链坠着一稞晶莹剔透的钻石!

进入剧院内,通过严格安检。迎接观众是微笑服务。宽敞明亮休息大厅,装璜现代时尚。合理布局满足各部位的观看角度。又有适合各种演出的音乐厅,多功能厅。

第二震撼:当演出开始的钟声落下,灯光聚焦在音乐池上,《沂蒙山》小调响起,将我带入那一代一代传承,一个温暖的记忆中。

大幕拉开,屏幕上显示沂蒙山深处的涯头村。《沂蒙山》的故事从涯头村朴实,豪放,善良的村姑海棠出嫁开始。海棠与心爱的人林生结婚啦!欢快,喜悦,美满的生活刚刚开始,却被入侵的日冠炮火焚毁。送新婚夫君上前线,为救护八路军伤病员舍身取义,一场沂蒙军民忠勇报国,奋力抗击侵略者的大场面。全体演员用悲愤,激昂的演唱,与乐队的演奏融为一体。全场观众为之震撼,报以雷呜般掌声!

第三震撼:当海棠为掩护八路军遗孤小沂蒙,舍爱子小山子,小山子挺身而出引开日冠,一声枪响,小山子幼下身躯倒在血泊中。海棠扮演者~王丽达用悲愤,切肤之疼的情感演唱,动人心弘,催人泪下,滿场观众唏嘘,我泪流滿面。可看演员的唱技,表演功底深厚。她不是王丽达,她就是海棠!

第四震撼:舞美设计真实壮观!舞台设备先进,背景转换自如。雪花飘落,沂蒙大山的巍峨都真实再现。那场八路军与日冠同归于尽的炮火轰呜,逼真的身临其境。

第五震撼:更为巧妙感人的谢幕安排。当揪心动人的大戏结束后,全体演员一排排向观众深深鞠躬谢幕,而映入我们眼帘是那象征着和平幸福即将丰收的麦田。牺牲的战士们回来啦!牺牲的林生回来了啦!小山子喊着娘与爹娘相拥。又一次让我泪下,又一次全场掌声响起。

一台史诗化圣卷的大戏,让观众抱以掌声,叫好声不断,久久不愿离去。而全体演职人员又一次深深的鞠躬致谢。

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是一曲蒙山沂水共传唱的赞歌,这是中华儿女曾用生命鲜血捍卫民族独立的真实写照!

感恩编剧,感恩导演,感恩全体演职人员,把这么优秀的剧目呈献给广大观众。

70 919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