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治国理论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400字]治国理论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治国理论心得体会400字【第一篇】
近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将按照中央、省委和集团公司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切实提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的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学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前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结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二、深入思考理解,切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领会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包含了在新时代如何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如何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深刻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浩荡的脉动;等等,都是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一定会要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研究、多领悟,切实把握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三、严格学习标准,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将通过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硏读、深入领会。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各级党组织组织的党课、专题辅导,结合本职工作,切实融会贯通,做到学深悟透。
四、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将紧密结合国有企业管理,结合民航发展,结合检测行业业务,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治国理论心得体会400字【第二篇】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治国理论心得体会400字【第三篇】
理论学习,应该常学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对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著作。我们年轻干部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事。
一、学习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感受为民温度,强化宗旨意识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领会方法纬度,提高业务能力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四、保持工作力度,务实工作作风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治国理论心得体会400字【第四篇】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的学习,我在折服于习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与治国智慧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我也开启了一段关于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力推进妇联工作的思考之旅。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述了中国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大势,介绍了总书记主持制定的宏伟改革蓝图,介绍了他有关治国的许多观点,包括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外交方针、国防建设、群众路线、反腐倡廉等许多问题,对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都极具参考价值。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狠抓作风建设,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
二、“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在本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词,可见总书记对人民的重视程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三、务实朴素,知行合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我们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庄严使命。作为一名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的妇联工作,必须牢记妇联组织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必须清醒地、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妇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引导广大妇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巾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更好的发挥妇联系统的优势,为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下一篇:直接抒情的片段集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