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稿范例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稿范例精彩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第一篇】

“2017’中国脑卒中大会”于5月18-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期中,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的多位领导和心脑血管病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纷纷发言与授课,脑防委办公室现将部分领导专家现场讲话录音整理后分期发布,供大家学习交流。本期讲稿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

韩启德副主席

在“2017’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体系,明确要求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脑卒中防治工程从2009年启动,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为我国慢性病整体防治探索了一条路子,做出了样板。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以科普和宣讲为出发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要以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为突破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落脚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慢病防控知识的公益宣传。通过开展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第二,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推进分级诊疗。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应该将慢性病防治,包括脑卒中的防治作为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逐步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制度。

第三,以多学科整合为着力点,创新诊疗模式。卒中中心建设需要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导向,进行多学科的整合,通过学科协作、流程再造,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效果。

第四,以大数据应用为创新点,提升服务能力。近几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潮兴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日渐成为趋势。我国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建立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一个覆盖全国的脑卒中大样本人群数据库,提高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准确性、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在数据运用方面做出了表率。

推动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三大数据库,实现数据融合、动态交互和共享,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慢性病、高危人群以及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测,推动防治融合和防治精准化,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数据融合,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加强数据挖掘,深化数据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创新应用,从而优化公共卫生的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

同志们,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要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我们要找准切入点、抓牢着力点、打造创新点,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医药卫生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明确目标任务,将慢性病防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

2012中国脑卒中大会6位国内心脑血管疾病顶尖学者的主题发言。这些主题的选择基本涵盖了脑卒中防治中的主要方面,既有基础研究又有临床实践,既有脑卒中本身又有相关疾病防治,既有神经科手段又有多学科协作,既有过往回顾、现状调查又有未来前瞻。

·杨胜利院士《转化医学: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

杨院士将转化医学比喻为“少年维特的烦恼期”,贴切地描述了转化医学研究备受期待和关注却正处于发展瓶颈的现状。但他坚信,当转化医学“长大成人”之后,将给脑卒中防治乃至整个医学界带来变革。

·凌峰教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运重建的现状与未来》

凌教授指出,随着脑卒中防治关口由大脑前移至血管,神经外科有了用武之地。在干预手段方面,CEA需要开展“3M”(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颈动脉超声监测和内科)培训;CAS则亟需建立准入制度。还有EIAB和ICAS,也与CEA、CAS一样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科室差异,有必要加以优化调整。CEA已有60年应用历史,而CAS问世仅15年,能否经受住时间考验尚有待长期随访。凌教授表示,目前正在开展大规模多中心注册研究,他坚信“5年后我们会更好”。

·胡大一教授《心房颤动与卒中的挑战》

胡教授首先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中国房颤发病率%,约1/5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总体人群仅%使用华法林,房颤患者使用率不足10%;对抗凝指南的依从性差。胡教授认为,应当从危险分层、规范使用华法林、研发新型口服抗凝药、增强系统管理和促进医患交流等途径改善房颤抗凝水平。他还指出,房颤患者低强度抗凝的收益无证据支持,亟需中国人数据。探索生物标志物将是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贾建平教授《PHAROS规范引领未来-中国卒中指南认知度调查分析》

贾教授介绍,本次调查共从29个省回收有效问卷4,947份。其中神经内科医生占60%,全科医生占40%;以主治医师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住院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结果显示,总体上有%的医生对卒中的认知度不合格,认知度优秀者仅占%.他列举了一些典型实例,在一级预防方面,仅45%的医生完全认同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仅56%完全认同卒中高危的非血管性房颤患者应使用华法林,对CHARDS的总分和分项评分的认同度均低;在二级预防方面,仅43%完全认同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将HbA1c控制在%以下,仅40%完全认同70%-99%狭窄患者应接受CEA治疗。因此,贾教授呼吁提高对指南的认知度,加强诊疗的规范性。下一步将开展行为干预并观察效果。

·王拥军教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

王教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CNSR,即建立、产出、合作与未来。1建立:CNSR已覆盖全国137家医院,连续登记2万多例患者,在0、3、6、9、和12个月时随访。基线时,中国患者发病比西方早5-8年,这可能是中国患者预后更好的原因之一;小卒中约占一半。2产出:发现中国患者的治疗延误主要发生在院内而非院前,3h内仅有1/5的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发现糖尿病是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70%的卒中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而不仅是糖尿病,因此已将糖尿病前期也纳入卒中防治范畴)。有和无造影剂外渗者的死亡率相差近10倍,是最强的不良预后指标。3合作:CNSR已与杜克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国家登记、瑞士洛桑登记等机构对接,共同完成了多项研究。4未来:将对国内外学者开放使用,进行二次登记,开展多项工作。

·姜卫剑教授《脑卒中多学科协作治疗中的神经介入放射学》

姜教授梳理了神经介入预防AIS的证据,对CAS和CEA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者的净收益相似(CREST试验);对于外科高危患者,在术者有经验的前提下,CAS不逊于CEA(Saphire试验)。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建议:1手术质量控制:目前部分医院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过高,未达到<6%的标准。应当完善资格认证和培训,建立数字化神经介入手术室。2多学科合作:应建立电子化病历跟踪系统和问责制度,做到以人为本。3高级别循证证据:应当从基础做起。

本次大会是继“2011中国脑卒中大会”之后成功举办的又一次全国盛会,对于推进我国脑卒中防控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大会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卫生部医政司、疾控局、科教司、医管司、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协办,得到了全国百余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支持和相应。

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第二篇】

一、进一步提高对脑卒中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脑卒中防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围绕健康中国建设要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是一个重点。据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90%,占整体卫生经济负担的75%,脑卒中是此类疾病的典型代表,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我国有脑卒中患者1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死亡165万,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二)脑卒中防治工作是卫生与健康新理念的重要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治,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脑卒中防治工作涉及发病前危险因素防控、急性期住院治疗、恢复期康复指导、稳定期健康教育等,痊愈后跟踪随访等,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是实践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准确切入口。

(三)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是落实医改新举措的有利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脑卒中的管理涉及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多个环节,通过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体系,规范、全程管理卒中患者,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体制,助推流程再造,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联体”建设。

二、多方努力,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非常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王陇德院士的组织带领下,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防控策略,在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的努力推动下,在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全面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刚才王陇德院士做了全面的报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脑卒中防控网络不断健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形成了有300余家基地医院、1000余家县级协作医院和27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防治网络。二是卒中整合医疗模式逐步形成。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医院内部的医疗资源,初步实现了“单病种、多学科”的整合医疗模式,诊疗决策更加全面、科学。三是卒中诊疗服务能力全面加强,脑防委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诊疗技术方案,依托基地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开展培训教学,卒中诊疗绿色通道运行顺畅,脑卒中静脉溶栓、颈动脉内膜剥脱等技术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四是脑卒中综合防治模式广泛应用,在开展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与防治的基础上,在基地医院中广泛推广“院前人群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筛查防控”、“院中就诊患者高危筛查和多学科联合干预”、“院后随访管理减少复发”的规范化脑卒中防治工作模式。五是脑卒中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脑卒中防治信息化平台,收录脑卒中队列研究数据超过600万条,同时还有100多万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诊疗数据,为总结卒中疾病规律、加强防治效率与监控分析、探索科学防治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全力以赴,继续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脑卒中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刚才王陇德院士介绍,脑卒中高危人群将近占到筛查总人群的17%,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主要是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结合,加强脑卒中诊疗资源配置。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我委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在此前工作的良好基础上,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卒中诊疗需求。医疗机构也要推进内部医疗资源协作的体质再造、流程再造,在组织管理、工作制度、绩效分配、质量考核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整合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学科,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单病种、多学科”整体综合诊疗服务。

二是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相结合,构建脑卒中综合防治体系。在继续提高脑卒中诊疗能力的同时,要协调推进卒中防治工作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就是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康复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脑卒中的预防、筛查、干预、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全程管理。纵向延伸就是要逐步完善以三级医院为核心,以区县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区域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推进脑卒中疾病的分级诊疗。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专科医疗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加强紧密联系。同时要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

三是与新时期卫生与健康理念相结合,加强脑卒中源头防控。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当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到60%。防患于未然,是防控脑卒中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式。要加强脑卒中防控科普宣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推动建立自我督导、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促进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

同志们,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脑卒中防治体系建章立制,“立柱架梁”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17年国家卫计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各地要落实好《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整体部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围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落实卫生与健康方针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第三篇】

一、进一步提高对脑卒中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脑卒中防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围绕健康中国建设要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是一个重点。据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90%,占整体卫生经济负担的75%,脑卒中是此类疾病的典型代表,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我国有脑卒中患者1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死亡165万,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二)脑卒中防治工作是卫生与健康新理念的重要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治,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脑卒中防治工作涉及发病前危险因素防控、急性期住院治疗、恢复期康复指导、稳定期健康教育等,痊愈后跟踪随访等,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是实践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准确切入口。

(三)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是落实医改新举措的有利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脑卒中的管理涉及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多个环节,通过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体系,规范、全程管理卒中患者,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体制,助推流程再造,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联体”建设。

二、多方努力,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非常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王陇德院士的组织带领下,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防控策略,在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的努力推动下,在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全面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刚才王陇德院士做了全面的报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脑卒中防控网络不断健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形成了有300余家基地医院、1000余家县级协作医院和27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防治网络。二是卒中整合医疗模式逐步形成。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医院内部的医疗资源,初步实现了“单病种、多学科”的整合医疗模式,诊疗决策更加全面、科学。三是卒中诊疗服务能力全面加强,脑防委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诊疗技术方案,依托基地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开展培训教学,卒中诊疗绿色通道运行顺畅,脑卒中静脉溶栓、颈动脉内膜剥脱等技术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四是脑卒中综合防治模式广泛应用,在开展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与防治的基础上,在基地医院中广泛推广“院前人群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筛查防控”、“院中就诊患者高危筛查和多学科联合干预”、“院后随访管理减少复发”的规范化脑卒中防治工作模式。五是脑卒中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脑卒中防治信息化平台,收录脑卒中队列研究数据超过600万条,同时还有100多万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诊疗数据,为总结卒中疾病规律、加强防治效率与监控分析、探索科学防治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全力以赴,继续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脑卒中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刚才王陇德院士介绍,脑卒中高危人群将近占到筛查总人群的17%,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主要是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结合,加强脑卒中诊疗资源配置。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我委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在此前工作的良好基础上,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卒中诊疗需求。医疗机构也要推进内部医疗资源协作的体质再造、流程再造,在组织管理、工作制度、绩效分配、质量考核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整合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学科,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单病种、多学科”整体综合诊疗服务。

二是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相结合,构建脑卒中综合防治体系。在继续提高脑卒中诊疗能力的同时,要协调推进卒中防治工作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就是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康复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脑卒中的预防、筛查、干预、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全程管理。纵向延伸就是要逐步完善以三级医院为核心,以区县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区域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推进脑卒中疾病的分级诊疗。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专科医疗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加强紧密联系。同时要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

三是与新时期卫生与健康理念相结合,加强脑卒中源头防控。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当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到60%。防患于未然,是防控脑卒中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式。要加强脑卒中防控科普宣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推动建立自我督导、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促进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

同志们,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脑卒中防治体系建章立制,“立柱架梁”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17年国家卫计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各地要落实好《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整体部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围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落实卫生与健康方针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医生朋友们: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迎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在我县启动。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8*人民,向参与到我县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各位领导、医务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健康是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目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共设立了200余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市人民医院就是其中之一。此次市人民医院各位领导选择我县作为项目筛查点,既是上级领导对我县人民的重视和关心,又是为全县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谋福祉。同志们,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筛查工作当中,让***人民尽早远离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困扰,让百姓保持身体健康,真正实现**********的目标。

最后,预祝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在我县取得显著成效。祝各位领导、来宾、医生朋友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在’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第四篇】

20xx中国脑卒中大会6位国内心脑血管疾病顶尖学者的主题发言。这些主题的选择基本涵盖了脑卒中防治中的主要方面,既有基础研究又有临床实践,既有脑卒中本身又有相关疾病防治,既有神经科手段又有多学科协作,既有过往回顾、现状调查又有未来前瞻。

·杨xx院士《转化医学: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

杨xx将转化医学比喻为“少年维特的烦恼期”,贴切地描述了转化医学研究备受期待和关注却正处于发展瓶颈的现状。但他坚信,当转化医学“长大成人”之后,将给脑卒中防治乃至整个医学界带来变革。

·凌x教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运重建的现状与未来》

凌教授指出,随着脑卒中防治关口由大脑前移至血管,神经外科有了用武之地。在干预手段方面,CEA需要开展“3M”(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颈动脉超声监测和内科)培训;CAS则亟需建立准入制度。还有EIAB和ICAS,也与CEA、CAS一样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科室差异,有必要加以优化调整。CEA已有60年应用历史,而CAS问世仅15年,能否经受住时间考验尚有待长期随访。凌教授表示,目前正在开展大规模多中心注册研究,他坚信“5年后我们会更好”。

胡xx教授《心房颤动与卒中的挑战》

胡教授首先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中国房颤发病率%,约1/5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总体人群仅%使用华法林,房颤患者使用率不足10%;对抗凝指南的依从性差。胡教授认为,应当从危险分层、规范使用华法林、研发新型口服抗凝药、增强系统管理和促进医患交流等途径改善房颤抗凝水平。他还指出,房颤患者低强度抗凝的收益无证据支持,亟需中国人数据。探索生物标志物将是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贾xx教授《PHAROS规范引领未来-中国卒中指南认知度调查分析》

贾教授介绍,本次调查共从29个省回收有效问卷4,947份。其中神经内科医生占60%,全科医生占40%;以主治医师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住院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结果显示,总体上有%的医生对卒中的认知度不合格,认知度优秀者仅占%.他列举了一些典型实例,在一级预防方面,仅45%的医生完全认同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仅56%完全认同卒中高危的非血管性房颤患者应使用华法林,对CHARDS的总分和分项评分的认同度均低;在二级预防方面,仅43%完全认同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将HbA1c控制在%以下,仅40%完全认同70%-99%狭窄患者应接受CEA治疗。因此,贾教授呼吁提高对指南的认知度,加强诊疗的规范性。下一步将开展行为干预并观察效果。

王教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

王教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CNSR,即建立、产出、合作与未来。1建立:CNSR已覆盖全国137家医院,连续登记2万多例患者,在0、3、6、9、和12个月时随访。基线时,中国患者发病比西方早5-8年,这可能是中国患者预后更好的原因之一;小卒中约占一半。2产出:发现中国患者的治疗延误主要发生在院内而非院前,3h内仅有1/5的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发现糖尿病是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70%的卒中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而不仅是糖尿病,因此已将糖尿病前期也纳入卒中防治范畴)。有和无造影剂外渗者的死亡率相差近10倍,是最强的不良预后指标。3合作:CNSR已与杜克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国家登记、瑞士洛桑登记等机构对接,共同完成了多项研究。4未来:将对国内外学者开放使用,进行二次登记,开展多项工作。

姜教授《脑卒中多学科协作治疗中的神经介入放射学》

姜教授梳理了神经介入预防AIS的证据,对CAS和CEA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者的净收益相似(CREST试验);对于外科高危患者,在术者有经验的前提下,CAS不逊于CEA(Saphire试验)。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建议:1手术质量控制:目前部分医院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过高,未达到<6%的标准。应当完善资格认证和培训,建立数字化神经介入手术室。2多学科合作:应建立电子化病历跟踪系统和问责制度,做到以人为本。3高级别循证证据:应当从基础做起。

本次大会是继“2011中国脑卒中大会”之后成功举办的又一次全国盛会,对于推进我国脑卒中防控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大会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卫生部医政司、疾控局、科教司、医管司、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协办,得到了全国百余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支持和相应。

70 799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