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范例(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乡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范例(精彩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一篇】

摘要:迎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要求,以抚顺市为例,研究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涵、作用及价值,以及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的现状,并为抚顺市政府未来如何发展“互联网+”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抚顺市;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151-02

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统筹发展电子政务,用信息化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政府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须予以积极回应。本文以抚顺市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在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建议,希望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作用

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从信息公开、公民参与到政务服务,“互联网+”以过去不断发展试错的模式探索前进,对政府管理也是不断地渗透,从领导信箱、在线留言板到信息公开专栏到网上政务大厅,不断考验政府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能力。在推动各行各业“互联网+”发展融合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改革者又是体验着,既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又要管理“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

1.惠利民生。利用“互联网+”,发展服务型政府,做到“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现实社会多头管理的问题突出,公民办一件事情需要跑许多部门、开许多证明,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是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让公民了解办事程序,足不出户办理业务,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是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的目标。广州迎合“互联网+”时代变化,开通微信城市端口,作为“互联网+”政务的破局者,通过开通网上挂号缴费、汽车违章办理缴费、出入境业务等等,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使得公共服务更加公平[1]。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国情,发展“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有需求的群体可以受益与公共资源的网络普及与跨区域优化配置,真正实现公共资源的均等化。

2.加强监管。政府管理对于市场的监管,人民财产的安全,乃至整个社会稳定都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中,需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目前现行的法律制度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要求,对于新兴行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缺失,有风险与不确定的存在,给政府管理造成难题。比如现在网上销售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显得模糊,既不是卖方,也不是买方,网络时间及空间的打破就给管理部门提出难题。近年来,网络金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对于政府来说,在监管层面,由于“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的缺失,许多金融行为的合法性和人民的资金安全性均受到威胁,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2]。

二、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

1.“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经在抚顺市政府服务中有所体现。据了解,如抚顺公证处已经在省公证处的支持下完成了一部分信息可以在网上申请,微信端城市服务已经有抚顺公证处的接入点,完成简单的如出国留学申请、探亲旅游、商务劳务等基本问题申报。在民生方面,如政务服务的医疗方面,远程会诊也是政务服务一项体现,抚顺市各大医院基本实现远程会诊,微课堂等诊疗培训也在各医院之间展开。

2.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的思维已经建立,但并没有很好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抚顺政务网的数据更新相对较慢。政务微博的应用也具有即时性,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回答与反馈机制建立存在障碍。

3.作为基础设施的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也仅停留在最初阶段。截至2018年9月,抚顺“互联网+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綜合管理平台完成可研编制和政府采购程序,系统正式落地推广还需要相当长时间。在“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推广进程中,同级别城市的推广进度相对缓慢。

4.没有完全适应“互联网+”对原有行业管理体系与管理方式带来的冲击。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后国家政策与“互联网+”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政府需加速政策学习与管理,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三、抚顺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建议

1.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化载体作用。同时加大政企合作,推动服务平台建立,如政府公众号、政府机构服务信息和互联网企业媒体平台结合,推动在线政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应很好地利用这个新媒体,做好在线政务的探索和完善,实现预约、审批、办理、查询等业务的进一步一体化服务,增强移动端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2.促进公共数据和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是财富,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打破信息孤岛格局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依托政务服务网,大力推进数据的集中共享,解决政府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盲人摸象”状况。

3.注重发展互联网+政务的四种模式。模式一,O2O模式(onlinetooffline),即线上推广输入信息,线下办理,真正做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模式二,P2P模式(pointtopoint),指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所实现的点对点服务。政府通过感知用户需求,跟踪客户办事流程,个性化服务的提供,也可供给政府做政策修改建议等。模式三,M2M模式(machinetoman),智能化的自助客服,24小时面对客户的实时咨询,这就要求对用户问题的归纳、汇总与分析处理,识别定位客户的即时需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模式四,C2G模式(customertogovernment),政府由服务提供者变身为需求的管理者与创新服务设计者,大量存在于公众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切身利益垂直行业政务服务平台。

4.注重知识更新,新法律法规的落实需要各部门与时俱进。2017年6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2017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检查网络安全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实施情况报告。2017年10月,《电子商务法》二次审议。这些法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适应于我们管理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挑战。作为管理部门,一定做到紧跟法律法规更新速度,有法必依,让人民的财产受到应有的保障。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政务服务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案例频现,虽然“互联网+”时代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不能给出笃定的结论,但积极创新,拥抱变革,抚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是非凡的。

参考文献:

[1] 屈丽丽.“互联网+”中国已走在全球前列[J].商学院,2015-04-08.

[2] 陶景洲.“互联网+”带来太多法律难题[EB/OL].财新网—财新周刊频道,2015-03-23.

乡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二篇】

近年来,各地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创新行政程序和业务流程、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督机制以及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等,对于构建更加完备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靠实的政务服务机制均会有所裨益。

近年来,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开展,围绕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大力推进,以及全方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理念的树立,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务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地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向纵深发展,已显得越来越为紧迫。笔者作为政务服务的一线践行者,多年来在见证我国政务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在工作中对当前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有所发现和思考。本文拟从政务服务工作的推行与发展现状切入,重点以山东省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服务为例,针对其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于构建更加完备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靠实的政务服务机制有所裨益。

一、政务服务工作的推行与发展现状

(一)政务服务工作的推行与发展

政务,指政府的事务性工作,也泛指行政事务。概括言之,“政务服务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实施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具有依申请实施特征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行为。”政务服务是政府服务的核心,“既是政府的基础职能,也是公共权力运行的起点,更是政府使命价值的回归。”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是最早开展政府服务的国家,1978年卡特政府“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的实施,正式拉开其体系建设序幕。其次为英国,1991年由时任首相梅杰发起的“公民宪章”运动,意旨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建立起一整套清晰完整的政府服务标准体系。而后又有德国,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已发布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国家标准万项,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迅速发展,迄今已大致经历“1.成立政务服务中心,推动分散审批向集中受理转变”“2.组建行政审批局,推动集中受理向集约办理转变”“3.构建政务服务网,推动集约办理向集成服务转变”的三次重大转变。当前,我国的政务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各地的政务服务中心,这一“在政府领导下由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行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机构。”至2018年,“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40451家,其中省市级政务服务中心377家、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2740家、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7334家”。服务功能也从最初单纯的投资项目审批逐步扩展到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投诉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领域。

(二)菏泽市政务服务工作的开展与现状

菏泽市政务服务诞生于2002年7月,原先办公条件极其有限,不仅区域面积偏窄,服务单位、服务项目及服务人员也较少,只有52个部门进驻,服务管理模式也相对较为松散,个别单位仍存在审批事项“体外循环”的现象。

2011年8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的总体要求和实际管理的需要,菏泽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重新组建了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中心服务大厅于2012年9月底正式启用,共63家具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入驻,服务人员247人,99个窗口,383个审批服务项目,切实实现了“中心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收费”的“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还制定了《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暂行办法》《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考勤管理办法》《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廉洁规定》等13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提出“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理宗旨,及“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服务理念,自此,菏泽市政务服务工作真正走向了正轨。截止到2018年底,菏泽市11个县区相继成立了12个政务服务中心、市直单位成立了6个分中心,共计1000余人从事110余项政务服务工作。

二、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近年来各地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在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政务公开等方面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兹以笔者所在的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为例作一梳理分析,具体来看,主要存在:

一是窗口授权局限问题。突出体现为职能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实质性授权过少,授权不稳定、不透明,只是象征性地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项放进窗口,真正应该进入窗口服务的实质性审批项目反而留在自己手中。甚至出现个别单位前一階段放了权,后一阶段又莫明其妙地收了回去,或原来议定的项目根本就没有进入窗口办理的现象。最后导致窗口没有权力,群众来了也办不了事。

二是办事群众“两头跑”问题。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旨在便民、利民、高效快捷,一站式解决问题。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无权,很多业务只能受理或者是发放,办事群众来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受理之后,还得到原单位去走老一套繁杂的程序,再回到窗口发放。换言之,窗口只是在旧有办事模式的基础上设立的一个收发地点,不仅没有为办事群众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他们“两头跑”。

三是人员管理问题。一方面,目前的窗口工作人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制”,即原单位进行业务指导,中心管理日常工作事务并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的权限分工却不是太明确,进而造成政务服务中心“管事不管人”与“管人不管事”的事权与人权的脱节,无法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中心对其内部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业务繁忙的单位多会招聘临时员工,然而相应的培养教育工作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致使部分业务不够熟练的员工仓促上岗,其服务质量自然难以让群众满意,也给政务服务中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办事信息公开问题。虽然现在办理业务都是在窗口乃至摄像头的监控下进行,但是办理一项业务,需要什么材料,带哪些印章,需要什么人来办,办事窗口的先后顺序如何,这些本应该对外公开、让办事群众清楚知晓的信息,因没有做到提前或及时的宣传,而使得很多窗口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向办事群众反复解说,不仅麻烦了办事群众,也增加了窗口单位的工作量。

上述问题在政务服务工作中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务服务的质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

第一,服务理念缺失。某些政府部门还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服务者”的角色,依然是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态度看待问题和开展工作,惯于从自身角度出发,怎么方便管理怎么来,而未能切实考虑到如何让办事群众少跑路、怎么给办事群众减负等,才是其工作的真正要义。

第二,监督机制缺失。我国目前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督仅限于内部监督,而且重点和力度也有失偏颇。大部分地方存在重审批、轻监督的现象,重审批权力、轻监督责任和义务、对审批行为缺乏严格的监督和有效的约束。一旦出现违法审批、违纪审批、该批不批等情况,不易或无法追究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员的责任。目前政务公开的力度仍然不够,外部监督或社会监督的前提条件不够充分,社会公众只能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等这些表面现象进行监督或提出意见,内部的操作规程仍处于封闭状态,审批信息不公开不透明。

第三,宣传工作不到位。当前,在政府部门和办事群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诸如哪些项目该审批,哪些不该审批,其审批过程中又具体需要走哪些流程和程序,以及办理每项业务所需要的详细材料及步骤等等,这些都是政府部门有必要提前告知办事群众和对外宣传的信息。然而实际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还远不到位,从而致使办事群众常常一件事要跑几次路才能办理完成。

三、解决政务服务工作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历,针对上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出现的突出问题,笔者给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其一,创新行政程序和业务流程。对政务服务中心审批办理项目的规范和管理。首先,应科学筛选进入服务中心的审批项目,确定进入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相关要求,按照“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许可服务事项必进,与其他部门有联办关系的许可服务事项必进,窗口当时即可办结的许可事项必进,办事流水必须的环节必进”的原则,坚持应进服务中心、能进服务中心的行政審批、许可事项全部进入。其次,要向社会公开公布,使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认识到审批项目进入服务中心只是把分散在部门各处室的审批权集中到窗口,此既有利于与其他部门工作衔接协调,也有利于审批与监管分开,使进厅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和审批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其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督机制。首先,加强内部监督。包括行政审批进行中的监督和审批后执行情况的监督。审批进行中的监督有利于对审批过程中不合规范的事项进行纠正,保证审批事项的正常运行。审批后执行情况的监督有利于将审批落到实处,避免“虎头蛇尾”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窗口工作人员是政务服务的第一门槛,对于他们的监督有利于杜绝以权谋私、消极怠工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引进首问负责制和告知承诺制,并将办事群众满意度列入监督机制中,真正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第三,加强社会监督。人民群众是最好的监督员,政务服务中心应将社会监督结果引入考核机制,以切实促进政务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

其三,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可以更好的提升行政效率,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充分运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把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部门所具有的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不仅可以为办事

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也便于减轻了政府各部门工作压力。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已经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了网上审批的探索,诸如:互联网+行政审批、互联网+快递邮寄、微信支付、手机转账支付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政务服务中去,既可以缩短办事时间,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菏泽市政务服务中心也正在加紧此方面的建设。不过,将政务服务“搬”到网络上,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网上公告、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功能,只有如此,才能更加积极有效地拓展政务服务的工作职能、提升其工作效率。

乡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三篇】

我区围绕政务服务中群众的“堵点”和“痛点”,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一口式”集成服务,加快攻克重点领域审批改革难题,创新服务及监管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群众对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而影响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主要有,一是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有待进一步在梳理法规政策基础上细化操作方案,杜绝前台不同受理窗口不同标准的情况。同时,部分职能部门的后台审批标准不统一,且未能及时向前台告知到位,导致部分审批事项的审件流程相对繁冗。二是部门沟通联动范围和深度不够,业务系统没有对接,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卡住很多事项进一步简化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的咽喉,无论准入还是监管都没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部门使用的系统数量多、功能有交叉,有些部门正在使用的系统有十几个,重复录入工作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网上办事用户端体验感不好,虽然我区绝大部分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但群众选择网上办事的少,一方面是因为网上申请人与审批人员不能实时沟通,提交材料的审核通过率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提交申请时需要扫描上传大量的材料,且在网上审批通过后仍需到窗口提交一次书面材料。

主要对策建议,一是根据同一种事项不同情形制作子事项办事指南,将所有情形的子事项办事指南公示并录入全区统一的业务受理系统。进一步规范细化事项收件材料清单、分类制作办事流程,做到群众办事“照单抓药”,窗口人员“傻瓜式收件”。二是力推多部门信息互通互联,开展联审联验,加快业务系统平台对接,特别是加快建设工程联审平台的建立,并与市平台做好对接。优先推进上下游关联紧密的业务数据对接,保障数据更新。系统推进联审联办,将垂直管理部门与本级政府的部门一并纳入审批许可的业务整合,找出所有事项、环节之间的法律关系、业务关系和逻辑关系,由关联性入手改善审批运作。三是大力推广电子签名和电子档案的应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正大力推进移动办理和自助终端设备办理的智慧政务模式,与传统网上申请不同,智慧政务办理模式无需申请人填写书式表格,大部分申请材料自动生成,手写签名与电子签名具有同等效力,而且在申请过程中可与受理人员即时视讯沟通,生成的电子材料可以随时修改,解决了传统网上办事的难点问题。

乡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第四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地区之一,南京于2016年12月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南京市审计局对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发改委、政务办、编办等12个部门。从审计调查结果来看,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显著,“不见面审批”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了便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改善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以“放管服”为核心,以权力清单为基础,以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为重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采取线上办事为主、线下办事为补充的新模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有力促进了南京市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南京营商环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11位,比上年提升两位。

一是推进落实“一张网”建设成效显著。在省内率先上线市级政务服务旗舰店,完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的升级改造,形成覆盖市区两级的“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按照“三级四同”(省市区三级,名称、编码、类型、依据相同)的要求,市区共梳理完成权力清单万个,实现权力事项标准化和内容在“一张网”公开;2017年9月底完成江苏省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的目标要求,实现审批结果快递送达。2017年,政务窗口办件平均用时天,非常满意率高达%。2018年企业网上登记达98%。

二是“不见面审批”效能提升明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内外网数据交换并反馈审批结果,实现全程不见面登记,新开办企业更加便利;2017年6月,不动产登记平台上线,提供“一次排队、一窗受理、一键缴费、免费快递”一条龙服务;出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限期完成实施方案》,优化压缩施工许可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扩大企业注册登记手机客户端受理范围,降低准入门槛,激活市场活力。2017年新注册成立各类企业万户;2018年上半年新设立市场主体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立市场主体854户。

三是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实现初步汇聚和应用。编制《南京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筹划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拟建设项目和数据资源需求,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建成数据共享平台,已实现23个部门32个子系统接入;积极利用共享数据为各部门提供服务,如每月向人社部门提供低收入人口数据比对结果,全年共比对数据达2万余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责交叉、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目前,南京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的有政府办公厅、政务办、市发改委、编办、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传统的条块管理模式导致多头管理、工作交叉、权责不清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建立了一定的统筹机制,但多头管理、工作交叉、权责不清现象仍然存在,尚未真正做到统筹全市大数据的规划、管理、开发和利用。相比而言,上海、杭州、广州、贵阳、沈阳等城市相继设立专门的大数据管理局,对全市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杭州市数据资源局、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均为正局级政府组成单位。

(二)数据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足。在数据共享上,目前南京部分市级自建业务系统已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接,但国家和省建的业务系统及其他市建业务系统未纳入共享平台,降低了审批效率;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不完整,如电子证照缺少结婚登记信息等,不能满足政务服务的需要。在数据开发利用上,虽然建立了政府数据开发平台,但是开放的数据十分有限,且实际可利用的不多。另外,南京于2014年启用数据交换平台,目前共有26家单位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但各单位对数据资源的整合、挖掘、利用程度不够,未能真正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相比而言,深圳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放了35个部门、10个区级政府涉及民生服务、教育科技等14大类的1243个数据目录,开放数据总量亿条,开放数据接口988个,累计被调用150多万次。

(三)政务服务事项库不完善、“全程网办”发展不平衡。截至审计期间,南京市88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尚有426项无法在线办理,占总数%;478项没有事项编码,占%;48项的编码、名称、设定依据不一致;还有202项不在江苏省政务服务事项库中,无法在“一张网”上公开展示和在线受理。市本级和各区之间“全程网上办理”发展不平衡。从政务中心集中办理情况看,截至2018年9月26日,开展较好的秦淮区、南京经济开发区全程网办比重分别达%、%,而市本级、玄武区全程网办比重分别为%、%,有待提高。

(四)政务信息系统应用整合不到位。一方面,一些部门的业务系统没有覆盖到各区,影响网上办理效率。如某区环保局因市环保局业务系统尚未覆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仍要通过纸质件流转办理。另一方面,系统应用存在梗阻。一些部门对审批事项全程信息化应用不积极,仍在采取传统录入方式推送数据,审批档案以纸质为主,缺少电子留痕,网上政务大厅设置也不科学,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五)政务服务效能与群众期望还存在差距、网上政务大厅设置不够便捷。审计人员在政务大厅向办事个人、企业发放12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65%的受访者对“不见面审批”改革成效比较满意,但还是习惯到政务中心柜台办理;有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未听说过“不见面审批”,在政务大厅办事往往要跑两次或两次以上,主要是因为审批部门多、环节多,报送材料复杂,事先没有查询到办事流程、所需材料或查询到的信息不准确等。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市级层面的大数据管理局。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归并市政府办公厅、市经信委、市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职能,在市级层面成立统一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政务服务数据的归集、共享、应用,以及政务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支撑、运维管理等纳入其职能,解决好多头管理的现象,推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制度规定,以制度保障“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推动打破“数据孤岛”和部门壁垒,促进数据的集聚、共享与应用,让数据创造价值,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赢”。

(二)搭建政策服务平台,有效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南京出台了《南京优化营商环境100条》,而打通“难点、痛点、堵点”的关键在于责任的落实、政策落地。审计走访发现,中小微企业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并不十分了解,政策未发挥最佳效应。建议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建立“互联网+创客”政策服务综合平台,政府部门及时在平台上发布、解读最新政策,与企业互动交流,帮助答疑解惑,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企业的感受度、获得感,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创新创业。

(三)建立合理考评机制,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针对难点、堵点问题细化任务分工,落实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强工作统筹;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考核,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研究分析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细化考核指标,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问责追责;引入第三方评估,让市场主体评价服务绩效,倒逼政府自身改革。

(四)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提升数据共享和运用水平。政务数据的共享不仅能有效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能避免政务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与闲置、浪费,还能有效的增强政府行政的公开化、透明化。在保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政务数据开放力度,面向社会逐步开放交通、商事服务、社会信用、社保、健康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政府数据,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全过程信息服务。

(五)优化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完善“一张网”建设。坚持用户思维,紧扣用户需求,推动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优化并联审批流程,实现并联审批事项协同办理、全过程留痕。细化不见面审批标准,梳理规范审批事项清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不见面审批改革的认知度。在市级层面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快推进部门业务系统向区级延伸覆盖。(执笔:王国清陈氩宇)

70 658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