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质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篇】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谈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华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奠定稳固的心理认同。我们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基础。
一、三点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守望相助理念的时代价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守望相助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望相助,体现的是民族传统中的德性追求,展现的是天下大同的道义境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其内在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早在2009年8月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结合内蒙古实际,首次对守望相助的内涵进行了全新阐释,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此后,他在对外关系、港澳台问题、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强调守望相助,使之成为治国理政具体实践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
守望相助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视和关怀的重要体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都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赋予守望相助全新的时代内涵,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总书记对内蒙古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殷殷嘱托,体现了对内蒙古的关爱之切、期望之重、思虑之深和筹谋之远。
其次,要深刻领会守望相助理念的精神品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守望相助理念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内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自远古以来,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共同孕育了草原文化,形成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不断结合,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守望相助理念体现了平等和谐的精神品质。内蒙古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已经形成,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多民族社区、多民族学校、多民族企事业单位、多民族家庭等非常普遍,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第三,要努力实现守望相助理念的各项要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一是守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好就业增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工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守好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三是守好各族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园。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各族人民文化新期待。
善于登高望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引导一切发展活动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弘扬优良传统,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全面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和事迹宣传报道,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中,拉紧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不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下步打算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培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非公经济人士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担当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体现价值。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贯彻落实落地。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进一步认清责任使命,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体现使命担当,聚精会神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过坎闯关。在加强物质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引导,使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篇】
通过此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相关决策部署,是我们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首先,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共同捍卫、共同建设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公民都要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坚定自觉地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破坏民族团结为耻,坚定自觉地反对民族分裂、报效祖国。真正做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其次,要学习,从理论上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多民族国情和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
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的民族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须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完整体系,搞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搞清楚,把理论上存在的误区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搞清楚,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搞清楚。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再次,更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言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当前涉及民族团结因素的摩擦和纠纷呈易发、多发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缺乏相互了解、信任或尊重。我们要在学习了解兄弟民族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中消除不应有的误解或偏见,在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友谊。
祖国是我们大家的祖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所有中国公民的共同事业。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维护民族团结,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守护者。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篇】
公管175麦麦提库尔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公管183洛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公管185乌兰其其克:
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我们都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领土完整。我们都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严厉打击异族分子的破坏行动:我们都应怀着一份坚定的信念,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祖国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创造更伟大的成就。
公管192马志超: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共同书写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都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交相辉映,才发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光芒。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间的团结与统一,是举国上下皆想见之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的安危都与祖国息息相关,只有民族团结,实现复兴,国家富强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国家的发展。
公管194库尔班布比·艾山吐尔:
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们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我们要为少数民族代言,成为少数民族靓丽的明信片,在校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做好民族团结的榜样,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心,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大事,思想端正,坚定立场,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自己的努力。
公管197丽赞·马木尔: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一贯秉承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关系。文艺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我国文艺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职责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指导我们创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时指出,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这是新时代文艺界需要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的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通过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审美判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激发人民群众情感共鸣,凝聚各族人民群众奋进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做好团结引领工作,引导各族作家艺术家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充分发挥乌兰牧骑自身优势,把团结引导和服务管理结合起来,以热忱服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政治引领取得切实效果。要深入挖掘、发现、总结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活事例,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发挥塑风育人作用。要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动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组织动员文艺家特别是文艺名家强化舆论引领,表明立场和态度,推动形成激浊扬清、有力有效的行业自律联动机制。要创新各级乌兰牧骑工作机制和载体,延伸工作手臂,扩大组织覆盖,发挥他们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共同为构建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努力奋斗。
聚焦现实题材,创作精品力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重大事件、重要历程不仅攸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情感和共同命运,最能体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主题,也为广大乌兰牧骑工作者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活水。我们要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认真策划、集中资源,聚焦重大现实题材主题以及重要时间节点抓好文艺创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情讴歌党中央对我区的亲切关怀和强大支持;热情讴歌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和时代精神;热情讴歌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的恢宏史诗,以优秀的文艺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扬乌兰牧骑团结凝聚、亲如一家的光荣传统,以文艺为载体推动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充分的交往交流交融。要完善优秀文艺作品的评价引导机制,聚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是否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的思想价值标准,纳入乌兰牧骑文艺创作项目确立、文艺评奖、宣传推介等各个环节。要健全完善理论评论引导机制,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华文化审美的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切实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开展更加深入的文艺理论研究。要创新各族作家艺术家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各族作家艺术家在共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群众中,相互学习鉴赏、增进文化认同,奋力铸就内蒙古文艺的新高峰,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五篇】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更应该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自觉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心和使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
二、要深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坚强领导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共识,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唤醒民族记忆,构铸民族精神家园,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民族教育,推动民族精神进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牢牢把握内蒙古民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和汛期安全工作,以及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教育、民族政策宣贯、统编教材宣传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各项工作,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蒙贡献力量。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