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范例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范例优秀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1

各位领导:

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现将我镇民族团结工作作以下简要汇报,欢迎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镇位于***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处,面积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1个行政村、14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总户数5591户,18537人,由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1728人,少数民族6809人。

多年来,我镇民族团结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

一、依托旅游业,大力发展民族区域经济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振兴民族经济作为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借助旅游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业和旅游产品,引导少数民族同志参与到旅游业中,他们精美的手工作品、特色民族服饰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目前,我镇参与旅游的少数民族同志近千人,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巴哈提古丽,专门从事民族特色服饰的生产,她的产品深收游客欢迎,每年收入达3万余元,同时带动了许多下岗人员参与到旅游中,她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旅游先进个人。

同时,我镇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了以河滨游乐场和白桦林休闲园为经济支点的旅游开发与建设,每年接待游客30000余人次,解决了100余下岗失业人员的临时就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多次荣获自治区城市“天山杯”竞赛综合杯奖项,2014年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小城镇。在畜牧业发展中,我们坚持以科技为发展保障,以品种改良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方向,使农牧业生产在发展数量和质量上较往年有所提高,目前我镇养殖大户10户,其中特色养殖大户5户。2014年,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力领导下,重点进行了城郊养殖再就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养殖基地6000余平方米,开发草场**亩,计划解决100余名的“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

二、紧紧围绕“三贴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

我镇在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硬件的投入,2014年,投入资金5万余元从乌市购置音响、社火道具等,为我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在建国55周年之际和今年五一前,分别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社区各族群众“庆国庆”社火游行活动。游行由威风锣鼓队、百人秧歌队、彩旗队、花环队、旱船表演、动物形体表演组成,共有60个单位近四千人参加了游行,充分展示出***县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对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绩发自内心的欣喜愉悦之情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文化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学习交流,如:2014年5月,镇政府举办了《宪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提高了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六一”前夕,城镇幼儿园请来幼儿教育专家为城镇200余名幼儿家长讲授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使家长通过学习,掌握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的有关知识;幸福东路社区开展了欢庆“六一”老少书画展,有180余幅作品参加了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各社区相继成立了社区培训中心,并结合实际,每周安排四个小时时间组织居民学习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培育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效果。及时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社区、村主任为成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本稿件版权属于青年秘书网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1、利用板报、举行知识竞赛、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举办《宪法》、《民族团结知识读本》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一步激发了***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以及《“****”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学习纲要》的热情。截止目前,共发放宣传单15300余份、出板报70块、悬挂横幅42条、举办《宪法》等知识讲座15期,受教育群众达13700余人次,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百日文化广场”文艺晚会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发动城镇各单位结合当前大好形势,结合“****”重要思想,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创、自编,每周五都推出一场内容丰富的演出,奉献给城镇居民,自2014年以来共演出38场,观看人数达110000余人次。其次从法制教育入手,经常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并利用“四五”普法和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机会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3、在镇各小学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报告会、座谈会、以及互学语言、互通思想等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认真贯彻中央及自治区关于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宗教管理力度,严格落实“三管一负责制”、领导联系清真寺制度及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坚持“勤跑、勤问、勤了解”的工作态度,认真抓好清真寺稳定工作,加强节假日期间清真寺值班制度的落实,及时解决清真寺出现的矛盾。2014年因城市规划,城镇第一清真寺进行了迁建,在上级政府的帮助和各族宗教人士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城镇第一清真寺的迁建工程。2014年,第二清真寺因伊玛目不能正常领拜,出现了矛盾,我镇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上级领导,并得到了上级统战、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信教群众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由信教群众推选出新的伊玛目,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清真寺的稳定和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

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宗教工作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有关法律,掌握宗教工作的基本知识。2014年,组织两所清真寺105名信教群众学习了**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14年,组织信教群众学习《宪法》、宗教政策法规12场次,受教育信教群众达2300人次,并组织宗教人士及寺管会成员进行了《宪法》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测试,同时,组织45名信教群众代表对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场所及寺管会成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对城镇第一、第二清真寺4名先进人员进行了表彰,通过表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各族宗教人士、信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今年3月,举办了学习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对城镇社区(村)主任、统战宗教干部、宗教人士、清真寺寺管会成员、***点负责人等27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

加强对于***人员的管理。统战办、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片区调查了解,并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严格按照定点、定人、定片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共登记活动点6个,目前已有3个活动点实行“三定”管理,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广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始终把反**警示教育作为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强宗教领域反**阵地建设。一是在城镇两所清真寺悬挂《反**警示教育挂图》52张;二是为清真寺发放反**警示教育宣传资料20份;三是组织穆斯林群众观看《深渊——**的本质》、《骗术的真相》等反**电教片17部,参加观看群众达350余人次。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引导城镇两所清真寺信教群众做好人好事,体现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2014年,向**、**两地灾区捐款元,在抗击非典期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共捐款285元,在肉孜节期间,慰问城镇5户特困穆斯林群众,为他们送去了价值1500余元的慰问物品和慰问金,为困难群众马乃毕捐款共计600多元;2014年,为困难群众***、下岗职工***、***等捐款达3100余元,肉孜节期间为4户特困穆斯林群众送去**余元的慰问物品和慰问金;今年上半年,自发为海啸灾区群众捐款684元,帮助特困群众、资助失学学生达1500元。

五、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

我镇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组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自建立扶贫帮困基金以来,城镇干部群众共捐款近30余万元,为弱势群众送去慰问物品价值万元,慰问金万元,发放救济面粉吨,解决冬季用煤763吨,为孤寡老人做好事110余次,使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了道德素质。

通过总结和回顾,我镇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月活动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进行下去,不断为我镇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民族团结事迹材料个人纪实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2

**x单位多年来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的贯彻自治区、市、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做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自始至终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与业务工作同抓同促,定期与民宗局等相关单位召开会议,安排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

二、与业务工作结合,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打造民族示范街。按照自治区民族委员会规范各街道蒙汉文规格一致的要求,将******x三条街作为蒙汉文规范化示范街,按照要求,示范街约400家商户达到蒙汉文材质一致、大小一致、蒙汉文的排序规范、突出蒙文等标准,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示范街,我局也因此被评为市级蒙文示范先进单位。二是严格把关门头牌匾的审批工作。在门头牌匾的审批上,我局与民宗局采取联办工作机制,遵循“五同”标准,同比例、同材质、同亮化、同质量、同颜色,严把审批关,规范门头牌匾蒙语的使用,2018年截至目前共审批通过门头牌匾550余块。每半年与民宗局联合开展门头牌匾的督查工作,对前期摸排的14000余块牌匾进行蒙汉双语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形成台账,对存在问题的牌匾及时督促商家进行整改。三是加大联合检查力度,与****联合规范清真食品经营。我局联合******局开展了校外托管、私立幼儿园专项检查、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和清真食品专项检查,共对辖区内113家清真食品工商个体户进行了检查,对辖区内未取得清真许可擅自从事清真食品经营的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另外在古尔邦节等重要节点提前做好安排部署,重点对清真食品混放等问题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地排查了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隐患。四是抓好矛盾排查化解,维护民族团结。如针对新疆阿德力烧烤店外摆放影响市容、噪音扰民的情况,我局联合**************多次深入商户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教育劝导工作,现店外摆放等现象已不存在。火车站站前广场常年存在贩卖各类民族特色纪念品的零散摊位,通过引导教育,现将这些商户引入正规市场贩卖,进一步规范了站前广场的秩序,多措并举,及时有效的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稳定。

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不断与时俱进,我局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积极开拓创新,在深入学习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工作中,大力扶持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他们本民族的优势,把各族职工密切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在全面建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实施人才理论战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真正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使各项工作基础扎实,蒸蒸日上,各族职工团结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奋斗,很好的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3

堡堡寨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全村共512户2030人(其中少数民族323户12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现有党员45名.耕地面积2425亩,其中田94亩,林地面积亩,2013年人均收入3875元,村境内无矿产资源.年平均气温在℃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属亚温热带气候.长期以来,堡堡寨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该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村对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该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村民开展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各类藏书8000余册的优势,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平安建设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9期、专题讲座6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进一步高涨.同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该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

四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该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三)加强经济建设,助推民族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该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级经济发展,2013年,经积极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及农户自筹资金260余万元,采取大户带头、散户参与的方式,成立了堡堡寨村养羊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科学化饲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该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合作社湖羊存栏340头,以市场价计算,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60余万元.

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实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该村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切实抓好传统农业工作,认真做好春耕、秋种生产,确保全村粮食产量稳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继续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村民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实现增收目标.

(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和谐

一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013年,该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立足于村情实际,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了“三新”(即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村坚持农村危房改造“二最”标准(即在安排确定改造对象时,以解决最困难群众基本居住环境为目的,改造最急需、最危险的房屋),全盘考虑、精心部署,按照危改对象的类别、等级,科学安排、有序推进,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据统计,该村2013年共完成连户路硬化242户米,完成院坝硬化266户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户,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助推和谐社会进程.堡堡寨村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措施完善,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认真搞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积极做好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乡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保工作正常开展,2013年完成参保人数为557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完成合医参保1399人.村内电力设施较完善,电力供给基本有保障.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覆盖47%,村内移动通讯普及较好,基本实现全村覆盖.让全村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该村各族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立足村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堡堡寨村是一个多民族村.因此,今后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维护和巩固现有局面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创建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村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和技能素质,推进实用科技技术的运用和普及.

(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清除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利因素,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再宣传、再教育,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进行.

(四)积极开展与周边村的共建共创活动.积极加强与周边邻村的友好联系,以加强往来、深化了解、融洽关系、增进团结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共创活动,不断推动共创共建活动的深入进行,努力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切实巩固创建成果。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4

巴州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自治州党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的"学转促"专项活动,通过抓教育、强素质、重管理、优载体、办实事等举措,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巴州纪委监察局机关现有干部职工43人,由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满族等5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35人,回族1人,蒙古族3人,维吾尔族3人,满族1人少数民族比例占%.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党风政风监督室、信访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第一至第三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等11个室(部)。

二、领导重视,切实树立民族团结集体的良好形象

结合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工作实际,制定了《巴州纪委监察局机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州纪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纪委办公室、宣传部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在委局机关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各部室各负其责,广大干部职工人人宣传民族团结、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局面。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以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将民族团结宣教教育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邀请州党校、民宗委等有关领导、专家开展党的民族政策理论专题讲座;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先进事迹;开展民族团结知识问卷测试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观看民族团结教育片,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助力模范创建"为主题道德讲堂活动,积极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活动。

四、积极推进"访惠聚"工作,不断增进民族团结

巴州纪委监察局始终把开展"访惠聚"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抓手,深入推进"访惠聚"驻村工作,使各族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大庄子村开展"访惠聚"工作期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0余万元,建设3座机井房,铺设7公里供水管网,修筑450米防渗渠,解决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缺水等难题。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新建、维修田间道路公里,新修桥涵3座,建成公里乡村道路,彻底改变了大庄子村的道路面貌,群众的幸福感有了较大提升。按照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排放、夜间出行有路灯、乡村道路绿树成荫的标准,协调资金3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56盏。积极争取美丽乡村项目落地到大庄子村,计划投资1700万元,新修道路公里,修建绿化带公里,铺设排水管网16公里,新建围墙8公里,建设公厕5座,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为村民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为马兰部队营区建设征用400亩土地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使换地农民按1:3比例置换了土地,兑现了征地补偿款,有效化解了军地矛盾。大力支持教育工作,联系企业资助21名贫困生和6名大学生。协调资金万元,为大庄子小学购买64套食堂餐桌椅、修建500米学校路边停车场、购买了40套文艺演出服和全套乐器。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协调资金24余万元新建2个村民活动中心。

在焉耆县包尔海乡夏热勒岱村开展"访惠聚"工作以来,把维护稳定、加强民族团结贯穿始终。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新疆"三史""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宣传互帮互助感人典型,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学习活动。3月12日,工作队员在入户走访中,3组81岁的老人饶玉美突然晕倒,工作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实施紧急救援,老人脱离了危险;4月2日,4组村民马付英家院子,其邻居艾山?托乎提房屋着火,工作队迅速组织救火,将村民损失降到最低。4月10日,州纪委、人保财险巴州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县乡村干部、村民共捐款28351元,解决了受灾村民的燃眉之急,聚焦了民族团结正能量,凝聚了民心。以"七彩周一乐万家"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篮球赛比起来,麦西来甫跳起来,文化书籍阅起来,宣传图片展起来等活动,引导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坚决去除宗教极端化,用先进文化抵制渗透。组织1名寺管会人员、3名村组维吾族干部、1名清真寺伊玛目开展发声亮剑活动,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旗帜鲜明地与暴力恐怖活动作斗争。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州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利用各种渠道为夏热勒岱村协调落实千万元的土地整改项目、600余万元的村级主干道路建设项目上、8公里防渗渠项目、500㎡村民活动及服务中心建设、村组主干道及巷道和人行道建设、3500㎡农作物晾晒场建设,不断推进扶贫攻坚,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

五、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入开展

巴州纪委监察局严格按照巴民亲办发〔2016〕13号文件要求,成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巴州纪委监察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结对认亲主要任务、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巴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有43名干部职工,结对认亲43对。其中:困难家庭9户、特殊群体8人、重点人员家属3户、思想任务重3户、宗教人士1人、文化程度不高11人、一般农户及党员8户。委局机关干部职工分别于2016年11月15日、2017年1月12日、3月8日、5月1日集体到焉耆县包尔海乡夏热勒岱村,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认亲活动。截至目前,委局机关干部职工走访见面结亲对象213人次,捐款18100元,捐物442件,解决就医1件、就业1件,举行座谈会2场、联欢会3场、参加组织生活2次。

六、献爱心、送温暖,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

巴州纪委监察局各族干部职工互相支持,亲如一家,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2016年7月初,州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阿尔代同志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尿毒症,委局领导及时前住乌鲁木齐看望,机关党总支和工会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9700元,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汉族干部李静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各族干部职工,用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维吾尔族党员哥哥和他的汉族妹妹—维族干部斯甘代·司马义,自2014年10月以来,每月资助200元给一个患先天性唇腭裂的汉族弃婴,给汉族弃婴无微不至关心关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离不开"思想,以自己平凡的事迹谱写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诠释着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情";一次结亲、终身结缘—蒙古族干部洪梅,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中,积极致力于宣传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主动学习民族语言,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真情结亲戚、真心帮贫困,密切血脉深情。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巴州纪委监察局机关在社会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使纪委监察局成为了富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集体,为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5

在、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组工队伍做好民族地区工作能力水平为重点,切实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组织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提高、双促进。

突出表率作用,树立民族团结良好形象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保障和基础。组织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表率模范作用,坚持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促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民族团结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建设。一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细致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反复学习“三个离不开”思想,了解各民族之间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的民族意识。二是优化干部民族结构,以民族团结推动工作。部机关注重部务会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民族机构,在班子配备、干部配置上充分考虑民族结构,合理配置干部队伍,形成了民族结构科学合理的班子和干部队伍,有效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多种活动载体,加深干部职工间的民族感情。在部机关内广泛开展“双语”学习、业务“互帮互助”“一带一”、传唱民族团结歌曲等促进各族干部职工交流融合的活动,使各民族的领导、干部、职工在工作、娱乐中,相互间建立起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形成共同进步、团结和睦的优良氛围,在全地区树立起民族团结的良好形象。

发挥职能作用,铺就经济社会进步基石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各族干部群众是铺石人。组织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各族干部、专技人才在工作中、学习中充分的交流与融合,更新了思想观念,增进了民族间的兄弟感情。一是科学设置民族比例,努力实现各民族干部的合理搭配。尤其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拔重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维稳工作中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各民族干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局势稳定的中坚力量。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着重培养本地人才。实施计划外引进专技人才“双百计划”,首批引进*名专技人才,在引进人才与当地少数民族干部之间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传帮带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传授经验技术,带动本土人才队伍成长,既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思想,又实现了各族群众与汉族同志间的融合。加强干部交流学习力度,先后组织*名专技人才赴兄弟省市培训。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采用双语授课模式,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列入授课内容,举办各类培训**期,全方位多角度对*名各族干部进行综合培训。目前,各类人才*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才*人,占%,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真诚服务老干部,促进多民族间交流。积极组织各族离退休老干部到兄弟省市参观,与各省市各族群众进行充分接触,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了解。

践行为民宗旨,巩固民族团结群众基础

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和工作基础,群众工作是统领。组织部心系群众,从转变农牧区各族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农牧区各族群众实用技能、拓宽致富门路等方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极力帮助农牧区各族群众。一是服务基层一线,突出各族群众一家亲。组织部机关**名党员共与**户**名农牧民群众结成对子,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门路。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余万元,为使各族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积极建设“造血”项目,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件,发放慰问金**万元。二是以提升农牧民实用技能水平为途径,促进农牧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增强农牧民群众致富技能,增进农牧民群众民族感情为目标,成立**地区农牧民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农牧民使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壮大了农牧区人才队伍,为农牧民群众搭建起外出务工创业的平台,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三是全面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成民族团结的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先进事迹,先后组织农牧民群众收看民族团结相关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料场次,观看群众累计达*万人次,在农牧民群众中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6

**县位于**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与朝鲜国陆路相通。人口万,有汉、朝、满等1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总人口的%,朝鲜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图发展。

一是民族团结促进边彊和谐稳定。

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领导岗位责任制。召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次,表彰了600多个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在财政预算中列支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已增至100万元。创新设立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获得了第**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优胜奖”。

二是民族政策助推经济发展。

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增长8%累计落实兴边富民行动项目150个,5477万元,受益29550户,改善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80元,分别增长9%和%。

三是民族干部培养支撑民族工作。

每年都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部门或基层挂职锻炼,大胆提拔使用。目前我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106名,占领导干部总数的%。

四是民族文化推进社会发展。

整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5类21项,其中《鹤舞》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有各类乡镇、社区群众文化社团190多个,成员3800余人。20**年度开展“百姓春晚”、“闹元宵”民俗舞健身舞比赛、农民歌手大赛等文体活动230多次。20**年**县通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审核。

五是创建活动营造精神家园。

每年9月作为“民族团结宣传月”,采取“抓两头(青少年、干部)、带社会”的方法,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开展民族团结知识讲座、摄影展、民族团结征文、民族法规知识竞赛、民俗竞技比赛、民族饮食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实施“学用朝鲜语”、“爱民固边”等载体活动。3个单位获得省级示范单位称号,5个集体、5名个人获得州级示范单位称号。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7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公里,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16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三、取得的成效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实现粮食总产量万公斤,同比增长%;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吨,产值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吨,产值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吨,产值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万元、“五保金”23人次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16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亩、专项规划造林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镇在推进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不明显;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备受关注;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落地难的瓶颈尚未有效**。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部门资金用途及下达项目时间不统一,整合资金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中课示范镇建设措施和工作机制,立足于用实际行动,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性作用,全面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全镇力量参与示范建设,同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开展宣传;三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嘎娄村二组、永不落村一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为全镇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突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增强示范镇建设发展后劲,为中课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8

日前,在魏塘街道魏中村经营拉面生意的回族人马二布都,在里泽中心学校的民族融合厨艺社里,教各族学生们制作面点。各民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美食,相互体验展示各民族的美食和饮食文化,加强了各族同胞间的沟通交流,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

魏中村是我县外来人口第一大村,也是少数民族集中区域。全村包括新居民在内共有少数民族28个,少数民族同胞1798人,约占全村总人数%,以土家族、苗族、彝族居多。魏中村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员、一队、一会、一室、一廊、一街、一站、一厅、一社、一节”这“十个一”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近日,一名少数民族同胞向苗族人龚海英咨询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政策。从贵州嫁到魏中村、拥有本地户籍的苗族妇女龚海英经营着一家床上用品店,多年来,她凭借少数民族和本地媳妇的双重身份,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建起了民族工作联络站,在少数民族同胞和本地汉族同胞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今年以来,联络站共接待少数民族人士子女上学积分咨询60人次,成功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矛盾3件,介绍少数民族同胞就业30人次。

除了民族融和厨艺社、民族工作联络站,魏中村还成立了少数民族议事会、少数民族心理谈心室,组建了少数民族特色文艺团队,设立了民族文化展示厅,还把村部东侧的一条街区打造为民族风情街。

走进民族文化展示厅,能看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各种展品。展厅里介绍了魏中村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此外,展厅还陈设有少数民族同胞日常生产生活使用的工具、器皿、首饰等,展现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进了各族同胞间的了解和情感。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少数民族同胞开设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店面,品尝到各色民族美食,还能通过这些美食感受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展厅还内设了“爱心编织坊”,编织各类民族手工艺品,进一步增加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元素。

“我们发挥少数民族同胞能歌善舞的优势,挖掘有艺术才能、富有激情、乐于奉献的人员组建了一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艺团队。”魏中村党委书记俞金珠介绍,这支文艺队伍编排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反映“各族人民大团结、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文艺节目,不定期举办文艺表演和宣传庆典活动,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各民族同胞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全社会尊重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尤其是“魏中村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节目登台亮相,不仅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烈欢迎,汉族同胞也纷纷赶来观看,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将嘉善作为第二故乡,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壮族同胞翟英武是魏中村的常客,他利用自身教育特长,关爱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成长,还在各族同胞中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并因此获评市级“来嘉少数民族‘和谐融入之星’”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9

近年来,我司民族团结工作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在公司内部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使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自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党组织和民族团结进步党员示范岗(户)创建活动的通知》(宁组组„20**‟7号)文件精神传达以来,我们时刻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探索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办法和措施,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党组织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和谐党建”工作。同时我们深知要想搞好各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共同协助、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为此,我司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卓有成效的使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

二、湟中公司党支部申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党组织的基本条件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工作运行规范。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党组织的创建工作,尤其是在支部书记杨永刚同志的带领下能够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安排,目标任务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二)、党员队伍模范带头。党员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经常性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教育;踊跃参与社区举办的“一帮一”系列活动和集体公益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善于倾听民主人士之言,开通公交专线直通民族村,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好评。

(三)、创建内容丰富充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常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工作措施到位,工作推进有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有重点、有特色、有亮点;加强民族团结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便捷贴心服务。为了将此次活动引向深入,我司与县宗教局协商,在每辆公交车上张贴宣传民族团结的标语,使民族团结观念深入人心。

(四)、维稳工作扎实有效。重视本单位少数民族干部员工的日常管理,坚决与利用民族宗教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作斗争;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由于工作宣传到位,本公司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无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

(五)、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做到党务政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些工作,一是针对我司车辆经营当中少数民族驾驶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党支部教育向全体党员与管理人员、一线调度员提出要求:对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之事不做,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形象。二是每逢节假日发放工作餐或是加班餐。餐食由少数民族管理人员亲自订做、发放,让少数民族同志吃得放心,工作顺心。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作风让群众满意,工作成绩得到群众认可。

三、紧紧围绕各类主题活动,使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司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等相关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我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学习交流,文体等活动,举办了党史、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提高了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受到了单位职工的一致好评,这也对我司努力打造“和谐党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效果。及时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一)、为形成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以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利用设立宣传牌、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二)、举办民族团结、形势政策专题讲座。利用教育月活动契机,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做到了家喻户晓。举办了“讲团结、看变化、谋发展”座谈会,我司干部职工积极踊跃的对民族团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解决问题好的思路方法。

(三)、配合县政府,做好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由政府出资,在公交车上张贴民族团结宣传标语,使宣传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认可,从根本上扩大了民族团结宣传的涉及面。

(四)、结对帮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对象家庭。与“1+1”结对户开展结对活动,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建立了结对联系,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党员干部为帮扶特困家庭和社区文艺队送去了价值两千余元的物品,

及时解决他们当前在孩子学习和家庭生活上面临的困难。通过鲁沙尔社区牵头,我司党员与二名特困户家庭进行了帮扶、慰问,更深刻诠释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

五、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及制度,进一步加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力度,严格落实“三管一负责制”、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宗教工作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有关法律,把握宗教工作的基本知识。

广泛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始终把反邪教警示教育作为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强宗教领域反邪教阵地建设。

我司在具体的民族团结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以教育月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使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10

2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民族团结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按要求开展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现将我局创建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1、是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自治区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2、县人社局局长杨志军同志带头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带头讲党课,组织大家一起“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关内容。

3、人社局党支部组织全体职工干部观看了“建党伟业”“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X县”等反映感恩伟大祖国、讴歌辉煌成就、赞颂民族团结、弘扬社会正气以及新疆发展历史、民族团结相关内容电教资料。

4、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主要议题是:谈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浓厚。

5、开展了“五观”“六史”“四个认同”学习教育活动,参学率100%,全局干部职工每人撰写1篇有关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

6、认真开展培育、树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工作。我局开展“学习身边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对照先进找差距,认真向思想上工作上优秀的同志学习,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上台阶。

7、对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开展节日慰问,在每到民族节日期间局领导班

子对全局少数民族干部职工送去礼品进行节日慰问,每当遇到民族干部的婚、丧之事,需要出车出人帮忙的局领导均予安排并亲自参加,一点一滴的关心和温暖却拥有巨大的凝聚和团结的力量,让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截止目前我局没有党员干部信仰宗教和开展非法宗教活动的情况。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局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及时总结成绩,克服不足,完善措施,按照年初制定的“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继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成果,为推进人社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11

**市中央小学校创建于1915年9月,是**市历史最悠久的朝鲜族小学校。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市中央小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民族人才,开拓了创新的教育之路,被誉为“教育的沃土,民族的摇篮”。学校现有13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全体师生在弥漫人文、艺术气息的校园中幸福地成长。

一、积极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学校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要求,按照市民委、市教育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进行了不断地努力。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时,便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抓,教导处与大队部携手,班主任与学科教师携手具体实施、层层落实的一整套有效机制,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具体做法是:

二、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多年来,**市中央小学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和归纳,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英雄”、“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唱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写1篇民族团结的作文”、“介绍一处少数民族的风光”。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局开展的“民族活动月”为契机,结合学校身边的事例,分年级、分时间段开展“六个一”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祖国多民族文化有了详尽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意识,激发成长源动力,积聚正能量,并由此做到整合全社会的力量,让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利用学校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如民俗礼仪厅、展板报、蓓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媒介,宣传民族知识,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是学生走入社会的桥梁。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如何关注身边不同民族的习俗,是我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从每个学生对一个个民族人物的了解,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开始,民族教育已在学生心中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后是家庭,社区,最后随着学生的成长,它的关注点会移向整个社会。学校还依托校外德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开展“有意义的入队仪式”“铭记历史-参观博物馆”“孝敬老人做一天义工”“明星闪亮30分”等活动,增强了学生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内涵,并真正的领悟到了祖国大家庭的美好,并为孩子种下了肩负未来使命的种子。

四、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每周一组织升国旗活动,合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基本国情和州情市情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看有意义的影片、讲红色故事、听革命歌曲,特别针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爱国热情。我们还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与朝文、数学、汉语学科进行整合,在三、四、五、六年级开展“走进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全校大面积的开展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活动,这大大促进了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进而达到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每逢六一节,学校都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民族团结现场绘画比赛,全校1300多名学生全部参赛,从各学年选拔优秀作品近100多幅。通过活动,大力宣传朝鲜族民俗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扎实开展双语教学,制定了“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双语”教师师资档案,为保证“双语”教师得到有效培训,学校还设置了专项专款,保证在经费方面满足“双语”教师接受各级培训和购买相关学习资料。为推进“双语”学习,学校还定期开展“双语”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双语”教师赛课、“双语”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之间加强了两种语言的交流,增进了了解,彰显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家乡》《中华大家庭》等民族教育教材,专门设立课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学生们将学到的通过画画、板报小制等方式展现出来,无形中让学生得到了熏陶。

六、积极开展联谊共建活动。

与汉族小学建立联谊校,结成“手拉手”共建对子。20**年3月开始,我校就与春光小学、锦城小学、北山小学建立了联谊学校。每学期,我们中央小学和春光小学都要举行民族联谊活动。共享教学资源,互促共赢。通过体育比赛、互赠礼物、与小伙伴互相倾诉、共育生态园、展示民族特色小吃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加深了各族师生之间的情谊,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我们深知,民族团结是祖国安定、促进和谐大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12

近年来,XXX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X十N进”为抓手,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了创建工作全覆盖,全X上下形成了各行各业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和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

一、进机关,“三制定”抓住关键少数。一是定要求,统思想。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X创建“进机关”工作的通知》,准确把握创建工作的本质和内涵,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X委X政府、X委X政府工作决策部署安排上来。二是定制度,履职责。强化X直机关工委牵头作用,制定出台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主要职责,加强调研指导、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各单位每月定期对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定期通报,对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定期会商会办。三是定方案,强指导。制定出台《XXX民族团结进步示范X创建“进机关”工作调研指导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落实情况、示范单位推进情况、创建方案对标情况与党支部建设统筹推进情况”4项调研指导任务,为创建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进学校,播撒民族团结种子。一是改善教育环境,优化施教沃土。全面消除全X中小学C级和D级危房,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1所、小学870所、中学108所,强化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让各族学生享受优质教学条件,民生显著改善。二是创新“1+N”模式,拓展创建内容。通过“1十N”模式,促进各族学生守望相助,拓展情感共鸣的广度。“1”即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N”即结合各学校的实际,合理确定主题,开展学民族文化技能、唱民族双语歌、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时,坚持课程资源创新融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知识精心融入课程,构建课堂教育与课外涵育相互协同的培育体系,课内做到育智和育人相结合,课外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寒暑假等,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扎实推进创建。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民族特色文化学校”等为抓手,培育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领头雁”,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贡献积极力量。全X23所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XXX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XX猴桥民族完全小学被纳入XX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二十个试点学校之一;5所学校被命名为“X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三、进军(警)营,护边维稳织密安防之网。强化民族地区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整合群众力量,发动护厂队、护村队、护校队等群防群治力量,适时对矛盾隐患进行摸排,依法打处非法传教人员。组建双语普法队、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民警兼任社区教员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接地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筑安全防护网。维护边境稳定。开展警地共建、构建联防体系,形成村民与驻地军警部队护边、稳边、固边合力,村民积极协助边防部队、派出所打击边境违法行为。开展“旗帜红边”行动,传达感党恩、守国土的爱国情怀。构建多元解纷模式。以X为试点,积极筹建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联调中心,搭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的“1十N十N”多元解纷模式。在全X率先建成X社会矛盾远程会诊(指挥)系统和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大数据中心,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民族和谐大家庭。

四、进医院,“37C+”法优化诊疗服务。37"C是人体的健康温度的平衡点,红十字“十”强调民族团结与业务的深度融合。“3”即一条主线、两项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主体责任制、部门负责制两项机制,将创建工作同医院业务工作紧密融合,精心研究、部署推进。“7"代表“民族团结十”模式。即抓实民族团结这1个中心点,紧紧围绕“优化医疗资源,惠及各族群众”的目标,从医疗技术提升、人才队伍建攻、医德选风建攻、医阮又化建攻、优质服务、志愿服务6个方面抓好创建工作。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转变服务作风、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服务窗口与“双语”便民导医台、选树民族团结先进科室和病房、成立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等措施,在卫健系统形成保障各族群众健康就是最大的团结互助、共享优质诊疗资源就是最大的平等和谐的共识,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五、进企业,“四个关注”促进民企共建。关注是否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线上十线下”两条线,抓实员工思想教育。线上,利用AAA公众号、各类APP学**台组织开展知识学习教育;线下,结合党支部活动和企业文化培训集中学习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利用展板、电子屏宣传、鼓励各族员工撰写文章刊登于集团刊物等方式营造浓郁创建氛围。关注是否成长。发挥企业招人育人优势,倾斜帮助少数民族就业和提升自我。招聘录用时,对少数民族放宽年龄、学历、工种等限制;日常工作中,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优先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关注是否幸福。充分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饮食生活习惯,提供就餐便利,组织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增加认同感。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落实福利待遇,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增强各族员工幸福感。关注是否回馈社会。当好“属地建设人”,出资出力积极参与当地扶贫、捐赠、助学等公益事业,积极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促农户稳定就业;当好“光荣纳税者”,依法纳税,以自身经济发展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

六、进社区,“四个抓实”共享惠民成果。促民族共融,抓实管理服务。打造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投资建设民族之家,设立“少数民族群众便民服务窗口”,组建民族工作志愿服务队,精细化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民生保障服务工作,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共居共乐,抓实基础建设。利用“四化”工程提升人居环境,在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融入民族特色建筑,彰显民族文化,同时着力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促文化融合,抓实思想认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广场,在巷道、公园实施墙体文化建设,设置民族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民族体育健身室等方式,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风俗习惯等社会新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观念浸润人心。促民族和谐,抓实多元共治。实行“党组织十”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构建多元化沟通协商机制,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矛盾隐患排查、研判化解和民族团结思想教育,抓好、抓细、抓常基层治理最小单元。

七、进宗教场所,“双管齐下”坚定中国化方向。以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五进”宗教活动场所为抓手,加快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积极助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X创建。从思想上入手,通过设立宣传栏、建设旗台、发放图书、音像、宣传册等资料,弘扬爱国爱党爱民族团结意识。从管理上入手,充分发挥全X宗教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指导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日常管理,巩固全X宗教领域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八、进景区,“三强化”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景区参与。积极调动发挥景区主体作用,抓实创建指标落实,在国家A级景区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政策知识、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帮助吸纳少数民族就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示范创建格局,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7X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吸纳少数民族景区从业人数570余人,占景区从业人数的16%左右。强化资源利用。在景区开展讲解员培训,将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讲解词中,融合抗战文化、边地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内涵,讲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开疆辟土、共同书写历史的先辈事迹,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强化文化共融。聚焦文化传承,以景区文化活动为平台,通过苗族服饰传习展演、傣族歌舞汇演、佤族清戏观赏等方式,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风情,促进文化认同。截止目前,全X开展文化活动进景区160场次,成为了景区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舞台。

九、进乡镇,“补短扬优”绘就振兴画卷。补齐人才短板,搭建连心桥。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招录培养选拔,合理安排干部培训。同时,坚持选贤任能,加大对部门、社区少数民族干部的提拔任用力度,做群众知心人。补齐发展短板,砥砺共奋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产业扶贫“拔穷根”、就业扶贫“摘穷帽”,解决群众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经济收入短板、职业技能短板等,稳步提高人均收入,带领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做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补齐规划短板,抢抓新机遇。抓住X打造国际文化旅游胜地机遇,挖掘乡镇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民族特色资源、历史资源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如开发X小镇、X侨乡文化,带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反哺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发挥X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十、拓展九进矩阵,凝聚“N”方力量。凝聚社会新阶层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商会力量。指导XXX青年企业家商会创建成为X级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商会以身作责抓实创建工作,同时引导会员做“回馈社会”的典范、“民族团结”的典范、“带动就业”的典范,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新媒体力量。搭乘潮流快车,发挥网红宣传优势,面向青年群体宣传民族文化魅力,营造全员参与创建氛围。如组织HEYX巡访民族团结进步家庭,开展乡村公益摄影活动。讲好团结故事。通过讲述X优秀人物故事,如农特产电商事业领军人X带领X小粒咖啡走向世界,苗饰传承人X致力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等。从身边人身边事着眼,彰显“伟大”于平凡,充分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做好法制宣讲。加强党外律师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组建“同心·律师服务团”,利用服务团成员的法律专业知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开展《民法典》宣讲、法律法规咨询以及法律援助活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法治意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

70 2071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