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例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例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大屏幕出示游乐园欢乐的活动场景。
师:接下来,我们就走进美丽的游乐园。今天我们在玩的时候,要换一个角度,用另一种眼光来看看,在玩儿当中有没有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全体起立)。
师:一会儿要进美丽的游乐园,你在进行每一样活动的时候,用你自己的声音、表情和动作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随着波浪飞椅、观览车、勇敢者转盘、弹射塔、滑翔索道等游乐项目的出现,学生和老师一起转动身体模仿波浪飞椅、伸出手臂前后平移模仿观览车、将身体上伸下蹲模仿弹射塔……课堂上满是学生的欢笑声。)。
师:刚才我们开心一刻,同学们,能不能把你的活动方式,给它起个名字?
师:你刚才这样的活动(手势)叫它什么?
生:旋转。
师:还有别的运动方式吗?
生:还有平移。
生:(我转的时候)头晕。
师:请出六位同学,每个同学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活动,比如说滑翔索道,先模仿一下,坐滑翔索道的时候,是什么样一种运动,模仿完了后,像同学们说的有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有的运动方式是旋转(贴游乐项目的图片),就把你认为它是旋转的就贴在旋转类,你认为它是平移的,就贴在平移类。
学生模仿,并分类贴。
师生一起边模仿边归纳:滑翔索道,这样向前推,也可以说这样向前平移;弹射塔,这样向上向下的平移;激流勇进,这样斜着就下来了。这些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平移。象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和观览车这样的运动方式都称为旋转。
(赏析:课伊始,趣已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吴老师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喜爱的游乐项目作为研究素材,这几个项目具有非常典型的平移或旋转的特征,学生在模仿运动中很快就体验到平移与旋转两种运动方式的要点。)。
这时,一个学生正好走回座位。
师:停!这个同学他的整个身体在怎样?
生:向前平移。
师:请继续走到座位旁边,他一定会做一个什么动作?
生:旋转。(那位学生果然旋转,坐下,同学们都轻松的笑了。)。
(赏析:很佩服吴老师的机智,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感受到平移与旋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出示卡通人物小兰。
师:请一位同学帮助小兰做一下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
师:向上平移。
学生平移图片。
师:对了,回来。哪位同学来发口令?
生:向左平移。
生:向右平移。
生:向下平移。
生:向右上角平移。
生:向左上方平移。
在向左上方移动时,学生把小兰的身体旋转了一下。
师:刚才你是这样平移的(动作),现在你又这样(动作),这叫平移吗?怎样才算平移?
学生做正确的动作:向左上方平移。
师:这才叫平移呢!
生:(继续发口令)向右下方平移。
生:向左下角平移。
师:刚才,在小兰平移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是平移?
生:我发现直着走就是平移。
生:向一个方向走就是平移。
生:我觉得是人不能歪,不管向哪个方向走都叫平移。
师:人不能歪(老师手势)?小兰老得站直直的,是这意思吗?
(赏析:好一个“直直的”,吴老师抓住儿童对知识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建构知识,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探索平移与旋转的特征。)。
老师演示小兰直直的上下平移,左右平移。
师:可以直直的平移,我们还可以斜着平移(演示斜者平移)。
师:小兰不能歪?我懂了,就是说,小兰在平移的时候,小兰本身的方向不能歪,不能发生变化。
师:(手势)这叫平移吗?
师:(手势)这叫平移吗?这叫怎样的平移?
生:斜斜的。
师:对,小兰还可以斜斜的平移。
师:请刚才扮演小兰的同学表演向前平移、向后平移;。
师:到座位旁,他一定做个什么动作?
生:旋转。
(赏析:吴老师的语言是丰富的,充满激情的。她的体态语言是多么恰到好处!三年级的小学生让他理解平移、用语言概括什么是平移是有一定难度的,吴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概括什么是平移,用动作的形象弥补了语言上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平移,学生学的轻松、有趣。)。
三、解释拓展,灵活运用平移与旋转解决问题。
1、大屏幕出示:汽车能听你指挥吗?
能做到吗?试一试吧。
学生汇报。
生:往左平移5格,向下平移6格,接到顾客a。
生:往下平移6格,向左平移5格,也接到顾客a。
师:接顾客a还有别的路线吗?
生:可以斜着走。
师:为什么选这条路呢?
生:因为它比较短。
师:如果真有这么一条路,是既省时间又省油。
生:我还可以两个顾客一起接。
(赏析: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师:平移和旋转可以帮助我们接顾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平移、旋转?
屏幕出示方向盘、水龙头、铝合金窗户等,学生判断哪是平移、哪是旋转?
屏幕出示三个栏目:聪明的设计师、楼房会搬家吗、彩灯的长度。
师:你最想研究哪个栏目呢?
很多学生喊出:楼房会搬家吗?
屏幕出示新闻联播片段:上海音乐厅顺利平移米的路程。
师:你想说什么?
生:真神奇呀!
生:真是不可思议!
生:我觉得真奇怪,楼房是怎样搬过去的呢?
师: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我国的上海,上海音乐厅这幢高高的大楼就这样老老实实的、稳稳当当的平移了66米多的路程,太神奇了,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为什么能稳稳的平移呢?这里面有很多的知识,我们长大了去了解它。知识就是伟大!
(赏析:学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在学习中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力量!新颖的素材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平移奥秘的欲望。)。
师:有人想研究聪明的设计家。
生:选择平移门(电脑演示,正合适。)。
生:选择旋转门(电脑演示,朝里推不开。)。
这时有学生提出,门可以朝外拉开。
师:你真智慧!
(赏析:听课的教师也不禁为学生的智慧叫好。正是这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孩子的思维不受拘束、是那样活跃!)。
师:朝外开,外面一定要比较宽敞。选择哪种门,要看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学生画出示意图。
生: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生:“吴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仙桃给我们上课呢?”
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吴老师呢?
(赏析:40分钟的数学课,不仅紧紧的吸引了学生,令每一个学生都恋恋不舍,也让所有的老师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吴老师用她的真情、用她的智慧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生命的40分钟因这节课而精彩。课堂上,学生在观看游乐活动中生动直观的感受平移与旋转,在操作中强化对平移的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力量与价值。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爱!在这成功的背后,吴老师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佩服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用心从教的人格魅力!)。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红
黄
蓝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掌握算理。
提高口算正确率。
口算卡片。
1、口算。
450÷96000÷6100÷10。
39÷372÷480÷5。
120+48。
2、估算。
387÷5426÷8218÷4。
142÷5135÷7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四篇】
一、课文解读: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周处年少时,粗暴强悍,好争强斗气,被同乡认为是本地“三害”之首。当他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时,“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具以情告”。陆云的一番话,使他痛改前非,自勉自励,“终为忠臣孝子”。文章借陆云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道理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设计依据:
1、教学理念依据: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探讨性、创造性;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实践创新。2、教学大纲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课文依据:
本文虽然是1篇自读课文,但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有一定困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的年龄与学生差距不大,虽然少年时危害乡里,但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中所讲道理对学生很有启发。课文故事性强,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是学生进行复述故事、口头作文训练,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的好材料。
4、学生依据:
初三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虽没有像周处那样凶强侠气,但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无知,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周处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周处的勇于改过自新,会使学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朗读、翻译课文,理解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3、分析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4、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5、由周处改过自新联想自己,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四、课型:
自读课、活动实践课。
六、教学策略:
1、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增加说和写的训练,进行课型创新、教法创新。2、第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3、第二课时,让学生多说、多写,用说和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创造。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作品,导入新课。
我国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写了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知错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二、朗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课文。
要求:动口、动手。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错误。
(2)老师纠正错误之后,学生读第2遍。
(3)课文中要认读、掌握的字音有:
处狭蛟冀蹉跎彰横说。
(4)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凶强狭气并皆尤剧更相蹉跎令名改励彰冀。
(5)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或说处杀虎斩蛟始知为人情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蛟或浮或沉人患志之不立。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停顿。
(7)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蛟。
(8)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三、译读。
(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
(2)学生质疑,问课文中不懂的内容。
(3)老师集中答疑,指导翻译下列句子:
a、周处年少时,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
(“为??所??”,被动句式,“为乡里所患”,就是“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
b、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就是“以情具告”的倒置。)。
c、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闻夕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可直译为“古人以朝闻夕死为贵”,或意译为“古人很看重‘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追求。”)。
d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这个句子中间省略了一层意思:“若已立志”,翻译时应补上。)。
(4)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5)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4)、(5)掀起课堂第一次高潮。
(6)齐声表情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8)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掀起课堂第二次高潮。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二、研读。
1、指名朗读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的。
明确:首先用概括的语言直接叙述,“周处年少,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接着将周处与蛟、虎并称,“义兴人谓为三横”,并特别点名周处“尤剧”。这充分说明了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
(2)课文结尾写周处同陆云的谈话,有何用意。
明确:用意有三:一是说明周处已有悔改之意,二是说明周处改过自新的重要原因是接受了陆云的劝告,三是借此阐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2、讨论: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五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90÷30。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7)0÷76=。
(8)235+0=。
(9)99-0=。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课后小结: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六篇】
学习目的:
1、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等简单的生活问题,懂得在同一时间内,所做事情越多,效率就越高。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2、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制定自己及小组学习、休息一天、一周时间表,让自己的学校生活更“从容不迫”。
3、通过学习自己能够合理的安排好所做事情的流程,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高效。
学习重点: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等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习难点:能够合理的安排好所做事情的流程,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高效。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学生汇报时间:十分钟。
师: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时间的世界去探秘吧: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好吗?(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辩论感知。
1.幻灯片出示小红家里来客了要喝茶的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问题)。
师:你了解到哪些故事情境?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说一说沏茶都需要做哪些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感知做事要有一定顺序。
师:我们来看看小红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屏幕出现沏茶工序和问题)。
2、观察工序。
师:观察工序,你发现了什么?(工序的顺序是乱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学生能更好更快的解决“小明怎样能尽快的让客人喝上茶”做铺垫,这样做是不是引导的有点多?思维灵活,解决问题快的优秀生会不经铺垫也能解决问题,但课堂上还有一些速度慢的孩子们,对于他们我还是主张这样的引导。但孩子们的回答又怕阻碍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怎样才能完美些。师:谁想好了,可以趴在老师的耳边说一说。
3、屏幕出现问题。
师:小红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先独立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小红怎么办?
学生独立设计自己的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4、小组交流,自主设计的方案。
师:小组之间说一说,如果你是小明,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教师到学生中去,听他们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案,并画出流程图。
5、展示汇报设计方案。
各小组把本组的方案张贴在黑板上。
学生参观各组的成果。
6、举手投票,评选优秀设计方案。
学生举手投票,老师查票,宣布票数。
表扬优秀方案设计小组。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参与的,才是最好的;学生评选出的,才是最好的。在这个环节里,通过让学生参观,并从中评选出最优方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认可。
三、
学以致用,制定自己或是小组一天或一周时间表。
1、师:制定自己或是小组一天的时间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2、学生汇报并汇总公布:
a、弄清楚学校的时间表。
b、明白自己今天要干的事情。
c、如何让自己要干的事情合理的安排在一起。
d、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
e、要如何做到劳逸结合。
f、时间不能安排的太满,要预留一部分时间,防止有特殊情况放生。
……。
3、学生依据上面的问题独立制定自己一天的时间表。
4、在小组内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时间表。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善时间表。小组成员相互提出补充意见。
5、全班展示自己的时间表。
学生把自己的时间表张贴在指定的位置,接受同学们的参观。
四、活动小结。
师:通过本次活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收获。
五、课后延伸。
师:回家后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家人设计设计他们一天的作息时间,争当家庭“合理安排的设计师”。
。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七篇】
备课人:王文明。
备课组长:刘明瑜教务主任。
学习目标。
1、学习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2、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3、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教学模式:
初读—研读—畅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品、主人公,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其中有些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1篇传奇故事《周处》。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二、初读。
要求:读二次,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三、研读。
要求:集体讨论疑难句读、字、词、句。
四、畅读。
要求: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五、品读。
要求: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思考:
1、文章是怎样描写周处为害乡里的?此时周处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吗?
2、周处杀虎斩蛟的情节一定很生动,很精彩,你能补充出其中的生动情节吗?
4、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这又说明什么?陆机的话对他有什么影响?
5、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六、作业:用现代汉语把本文改成一个小故事。题目:《周处传奇》,要求内容充实,情节生动。
七、板书设计:
周处。
《世说新语》有真谛,少年周处留传奇:
为害乡里少无知,杀虎斩蛟有悔意。
寻告二陆得动力,终为忠臣和孝子。
改过自新未为晚,他年功成名就时。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范文【第八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学习能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运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做几道口算练习,比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开始。出示口算练习:
25×3=。
16×5=。
45×2+3=36÷4=。
25÷5=。
师:看来大家的口算很不错,下面老师出个更难的题目,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师:一天,淘气、笑笑、聪聪三个同学到文具店里买文具,他们要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有什么办法帮他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好吗?开动小脑筋,把想到的办法写在本子上。呆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计算的,开始!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师:每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师:看来这个也难不倒大家,老师再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请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
师: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请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根据例题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小组代表板演,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解答之前让学生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列算式计算。小组代表板演。)。
师:同学们的合作得有序而愉快,而老师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想办法帮老师吗?请继续小组合作:
3、小组内讨论交流9÷3×5-2=1成立吗?你能添上括号使它成立吗?(让小组代表说说想法,老师演示)。
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根据学生说的,教师整理,课件出示: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一般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七、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