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感人事迹【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抗震救灾感人事迹【范例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抗震救灾感人事迹【第一篇】

重庆商报5月21日报道昨日上午9点,正在市武警总队医院病房内喂母亲牛奶的四川北川中年汉子小兴回忆说,地震发生后,他和二弟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才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尘土中救出断腿母亲

小兴说,12日地震发生时,母亲母广小黄正在北川县城曲山镇的家里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众人发现房子剧烈摇晃起来,四处的玻璃纷纷爆裂,“发生地震了,快跑!”母亲大声吼道。全家人刚跑出家门,就全被晃倒在地。30秒钟后,小兴在弥漫的灰尘中爬了起来,随后弟弟及弟媳也都聚在了一起。只受了点擦伤的他们听见四周到处都是慌乱的救命声,便开始营救能够救出的。人。小兴说,15分钟过去了,他突然听到母亲在不远处呼叫,他找到母亲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兄弟俩轮流背母亲逃生

据介绍,刚刚地震后的惊吓及营救伤员后的疲劳,使小兴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背着母亲腿脚酸软不已,拼命跑出六七米后便无力地蹲了下来。小兴的二弟见状,立刻接过母亲背着继续跑,跑出不到十米,浑身乏力的他也开始左右摇晃,不得不又把母亲转移到了哥哥的背上。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小兴的耳边说道。小兴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一直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他们在把母亲背往县医院的途中听人说,医院已全部坍塌掉了,于是他们立刻转向县防疫站。此时的防疫站已人山人海,医生告知要先救病危者。小兴见其所站的整栋楼已呈45度倾斜,立刻决定不再等候,背着母亲又去了县政府广场。广场里,大家都害怕震后会有洪水突然来袭。

13小时送母亲到安全地

兄弟二人为了尽量确保安全,再一次背着母亲冲向县里最高最平的地方任家坪,然而在走出约2000米时,因山路滑坡无法前行,他们又转身快速返回县政府广场。“立刻把我放下来,你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得太多了,必须抓紧时间逃生!”母亲边发火边使劲地挣扎着要从儿子身上下来。“我们死也要把你背出去!”小兴坚定地对母亲说道,在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小黄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确诊左胫股骨折。

目前,老人已转入我市武警总队医院继续接受治疗。昨日记者离开病房时,母广小黄即将上手术台,她微笑着对一旁的亲人说,“有你们,我什么都不怕。”

抗震救灾感人事迹【第二篇】

小忠是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他曾从事过炊事员、伙食管理员、会计、人秘科副科长等工作。1976年12月,年仅16岁的小忠高中毕业后,便到武都地区行政公署当了一名炊事员。当时,上大灶的人很多,有二三百人。大灶的伙食管理员叫小牛,天水人,人很老实,干活很勤快,人们都叫他“老牛”,每天早上,老牛常常是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到大灶仔细查看面袋子、菜篮子,看蔬菜的品种齐全不齐全,面粉还剩多少,蔬菜还剩多少。为了减少开支,老牛每天亲自拉着架子车送水送面送菜。这种默默无闻、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小忠,他决心要把老牛的先进事迹用自己的笔写出来,他通过反复构思酝酿,写了1篇人物通讯《伙管员老牛》。写好后,他又反复修改了几遍,便用粉笔抄写在黑板报上。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篇小东西竟然在行政公署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职工说:“一个大师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比那些成天坐办公室的人还强!”一件小事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件小事使他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从此,便对新闻宣传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业务工作之余,他常常采写新闻报道,经常在报刊投稿。由于他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成绩突出,1999年6月,组织上任命他为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副科长,2003年5月组织上又提升为宣传科科长。

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真正找到自己的坐标。小忠在新闻岗位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笔墨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宣传工作是一项软投资,看似不直接产生效益,但是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中国大多数灾民一样,王科长对这次大地震也是心有余悸。5月12日中午,他和朋友们到外面饭店一起会餐,席间,他喝了许多酒。2点16分,他吃饱喝足后回到家里,正启动电脑,突然感觉有一些轻微的震动,他没有在意,根据以往经验他认为没有事的,于是,继续启动电脑。屏幕刚打开,又看到电脑在摇晃,他仍然稳坐钓鱼台。正当打开网页时,第三次地震发生了,这次与上面两次大不相同。地面发生剧烈震动,电脑显示屏冲向他的胸前,他抱住电脑,重新扶正。这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准备向外逃生。他扶着墙壁向门外走去,客厅的古董、花瓶摔在地板上,发出巨大的响声。此时他想,一切都完了,他死定了。他知道往楼下跑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索性钻在桌子下面。正当他要钻桌子时,地震停了。他便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南山,整个南山乌烟瘴气,烟尘滚滚,好象发生火灾一样。家里电视机移动了有一米,差点吊在地上,电冰箱摇着转了向。他立即给妻子打电话,由于通讯中断,怎么也联系不上。

家里狼藉满地,他心情很郁闷,便没有收拾,径直去了单位。办公楼过道脱落的墙壁到处都是,房子出现了细小的裂缝。3点种,省交警总队宣教处罗建宏打来电话,询问地震损失情况,他详细做了汇报。刚汇报完毕,人秘科通知他参加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同时,组建了四个组,王科长具体负责宣传报道工作。下午他蹲守在帐篷里,给总队和下面基层大队上传信息。

转眼间到了晚上,他和妻子草草吃了晚饭,便到武都城区来回转悠,转到12点钟,他们觉得又累又饿,就到一家烧鸡店买了几个鸡腿和鸡抓,她和妻子边吃边走,转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一阵,转到凌晨2点,他对妻子说:“还不如回家睡一阵!”于是,他们回到家里,刚躺在床上,强烈的余震发生了,大约持续了50多秒。妻子把他从睡梦中摇醒,说:“赶紧跑,家里住不成人!”他便又从床上起来,与妻子走出家门,一直转到天亮。

从5月13日开始,全市城乡公路沿线和街道两旁群众纷纷搭建帐篷,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超速行驶,机动车高声鸣号,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帽,孩子们嬉戏打闹现象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王科长起草了《抗震救灾,莫忘交通安全》的宣传单,呼吁广大市民凡在城区内搭建了避震帐篷的群众,请您出行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避让车辆,管好自己的孩子,夜间按时休息;机动车驾驶员朋友,请您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不准酒后驾车,严禁在城区乱鸣喇叭,非紧急任务的专用车辆严禁乱鸣警笛警报,不准占用机动车道停放车辆、干扰过境物资运送车辆通行;摩托车驾驶人员请自觉佩带安全头盔,不准超速行驶,不得搭载不满10岁的孩子,城区行驶须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王科长带领宣传科的同事们,挨家挨户,将1万多份宣传单送进帐篷,他们还出动20名交警,在车站、广场、长江大道上散发、张贴宣传单数百份,这一活动有效地维护了交通秩序,防止了意外事故发生,得到市上领导的表扬。

抗震救灾感人事迹【第三篇】

从5月12日到昨日,3天,对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小红来说,像是一个世纪。这个14年兵龄的铁铮铮汉子,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虎目噙泪,十指掘土,战友帮助小红将父亲和嫂子从废墟中刨出时,他已经没有了眼泪,颤抖的身影依旧站在废墟的顶部,指挥救援……

楼房垮塌父亲嫂子不幸被埋

昨日中午11时30分,都江堰市观凤小区巷内,一具遗体平卧在砖地上,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一位武警上尉跪在路基上,“爸爸,我不能送你了,请您原谅我……”上尉语音哽咽,肩膀不住抖动,身旁的数十名武警战士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名上尉就是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小红,逝去的老者是他的父亲。

在距遗体不到200米处,是观凤小区34栋楼的所在地,曾经的6楼住宅,经过5月12日的地震,已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小红的父亲和嫂子都被埋在废墟下。

“地震时我正在成都某中队指挥训练,当时并不了解都江堰的情况。”小红双眼通红,眼睛盯着地面。他回忆说,由于和都江堰失去联系,对于当时住在都江堰的父、母亲、嫂子、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一直在部队战备。直至当晚10点,支队与都江堰中队始终无法联系时,支队决定让小红前往都江堰,一是让小红看看家人的情况,二是打探都江堰中队的情况。小红冒雨打车来到都江堰观凤小区时,已是午夜时分,他在小区内大喊妻子的名字,雨中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母亲、妻子和6岁的女儿。此时,一家人抱作一团,小红瞬间被噩耗击中:地震发生时,他的父亲和嫂子正在睡午觉,最终没有跑出楼,被埋在废墟下。

废墟面前铁血男儿放声大哭

“爸爸、妈妈和嫂子半年前才到都江堰,是为照顾我刚出生的女儿。”小红说,他老家在湖南常德,1994年服役到成都,就在都江堰成家。去年9月左右,小红的父母和嫂子一起从湖南来到都江堰,照顾即将临产的妻子。当时,小红为父母和嫂子在观凤小区34栋租了间套三住房。

地震发生时,小红的母亲恰好下楼晾衣服,眼睁睁看着住宅楼瞬间垮塌,母亲大喊老伴的名字,“母亲一动不动,任凭砖头砸在身上,全身都砸伤了,她坚信爸爸没事。”说到这儿,小红虎目含泪,用力眨了眨眼,望向远方。

由于任务在身,小红12日午夜见到母亲后,来不及到废墟上看一眼,就匆匆赶往都江堰武警中队。一个通宵,他向都江堰中队传达了支队指示,回到观凤小区时,已经是13日清早。此时,他一个人来到掩埋父亲和嫂子的废墟前,再也忍受不住一晚的悲伤,放声大哭。“我得坚强,在家人面前不能哭,只有撑着。”说着,小红再次泪水满眶。

十指刨土含泪抬出父嫂遗体

13日整天,都江堰大雨滂沱,几乎所有解救现场都无法进行营救。当日中午,武警成都支队派小红到都江堰指挥解救,解救现场就是父亲、嫂子所在的。观凤小区。眼看大雨不减,小红站在废墟前默默祈祷,整夜未眠。

14日上午,天气终于放晴,小红带领战士开始解救。官兵们用铁锹、十字锹和钢钎进行先期挖掘后,怕伤到废墟下的幸存者,只能进行徒手作业,搬起一块块石砖、刨出一堆堆灰土,小红双手不住颤抖,“当时心里真说不出啥滋味,着急,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但还要忍住不能往下滴。”

当日下午4时,在刨出5具遇难者遗体后,小红和战士们发现了嫂子的遗体。“她头上伤口很多,已经没救了。”小红看着从湖南赶来的哥哥,用力咬着嘴角。废墟下究竟有多少遇难者?还有没有幸存者?这两个问题,让小红不得不暂时忍住悲伤,指挥战士继续挖掘。

昨日上午11时,在成功解救出一名幸存老者、转移10具遇难者遗体后,小红沾满灰土的双手摸到了一片衣角,他本能地一愣,这片熟悉的衣角,瞬间模糊他的视线,“爸爸!”我当时就肯定是他,他和五六名战士用手刨出父亲身旁的碎石、灰土,将父亲遗体抬出废墟。一路走,小红一路洒泪。

忠孝难全泪别父亲继续解救

昨日中午,支队特别为小红放了几个小时假,让他处理父亲和嫂子后事。“请父亲理解我,一路上,我确实无能为力,部队任务所需,我不能陪你回湖南了。”跪在父亲遗体前,小红为父亲上了3柱香,低头沉默许久。

在小红的眼中,父亲是个特别值得尊重的人,“我现在都感觉是做噩梦一样。”下午,小红的哥哥将把父亲和嫂子遗体送到新都区殡仪馆火化,然后将骨灰盒带回湖南。而小红并不能亲自送父亲最后一程,他依旧在解救现场指挥,“废墟里还有别人的爸爸,别人的嫂子。”

抗震救灾感人事迹【第四篇】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职工、中国红十字应急队队员小陈圆满完成了一个月在四川抗震救灾任务,于7月21日上午十点乘坐的K284列车顺利抵达十堰,红十字医院在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这次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红十字总会首次引进了国际联合会(即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星月会组合简称)支持的野外医院、供水系统、公众卫生、基础、营地等5支应急队(简称ERU),在地震紧急救援和灾民安置中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为保证ERU的顺利交接和运行,同时也为培养ERU骨干力量,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以省为单位组建除野外医院外的中国红十字应急队,赴四川灾区实地接受国际联合会ERU专家的培训,并参与救灾工作。

一道电波,中国红十字应急队队员小陈整装待发

6月18日下午6点,中国红十字总会发出组派中国红十字应急队紧急通知,电波迅速传递到湖北省红十字会、十堰市红十字会、十堰市红十字医院,要求红十字医院立刻派员待命准备开赴前往国际联合会驻扎在四川灾区的ERU大本营营地工作,负责接受丹麦、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ERU队员培训、协调ERU救援,主要从事ERU大本营基础营地建设、设备维护和运转。

红十字医院办公室根据前期自愿请缨要求到四川抗震救灾申请书,把目光落到了小陈身上,小陈,男,45岁,身体健康,医院维修班班长,从事水电、管道等维修维护工作多年,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过硬,作风扎实,他在申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作为红十字医院的一员,弘扬“仁道、博爱、奉献”精神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人人都有义务为灾区人民分忧、为灾区人民解难,我不怕任何困难,即使牺牲我也再所不惜,我恳请组织批准我到四川抗震救灾。

医院找到了小陈谈话,小陈欣然前往,并承诺:“一定尽最大努力搞好ERU营地维护工作,让ERU队员尽心尽力为灾区人民服好务,我决不辱红十字人的使命,一定为红十字医院争光。”

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牢固掌握各项维护技术。

6月21日下午,小陈同志抵达四川绵竹市九龙镇国际联合会ERU抗震救灾营地,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小陈顾不得旅途的疲惫,立即要求ERU安排具体任务,当他得知他主要负责营地发电、供水、公厕、浴室、帐篷及食堂等设备维修维护后,又马不停蹄的去熟悉营地的工作环境,了解相关设备维护、操作及管理,虚心向国际联合会ERU的国外专家学习工作流程和使用技术,尽快掌握ERU各项仪器设备操作,由于ERU所用设备均是外国制造,设备使用无中文说明书,带领的专家又是丹麦人,沟通、学习都十分困难,往往一个设备的一个问题都要用好几个小时才能搞清楚,他一边学习,一边认真做笔记,不懂就问,他尽量用最短时间掌握各项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使用,同时为他在对中国的ERU第二批队员培训、实现顺利交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兢兢业业做事,得到了ERU的肯定

6月22日上午11:30分,烤箱在工作中突然发生故障,ERU丹麦人员通过电话咨询认为修复难度很大,准备放弃而购置二台小微波炉替代烤箱,小陈同志想到ERU队员中餐要么要推迟,要么要调整为其它食品,为了保障国际队员能准时吃上如意的中餐不影响工作,小陈坚持向丹麦方技术人员建议,将设备打开争取尽快修复,在小陈的努力下,烤箱很快修复,中餐准时开餐,国际联合会ERU人员对小陈竖起了大拇指。

营地最为繁琐的`工作是四个节能型公厕的维护,需要定期添加循环水、配制试剂、排放污物,特别是排放污物时气味十分难闻,每次都需要5小时,小陈他从不叫苦、叫累、叫臭,他坚持着就是为了ERU队员无后顾之忧更好的为灾区人民服务。

为了保障发电机长正常运转,小陈除了每天为发电机采购柴油并进行补充外,还要认真观察发电机的油压、油位、水位、电压、电流等仪表,每天还要记录许多组数据,夜间还必须定时查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是保障营地办公、厕所、热水器、照明、食堂等正常运转生命线。

ERU营地帐篷种类多,每个帐篷重达500余公斤,每天都要多次检查是否漏气,底部固定是否结实,以防倒塌和吹翻。充气帐篷维护难度极大,由于充气帐篷体重重,漏气后篷内空间狭小又易吸贴在维护人员身上,一动浑身是汗又不透气。7月11日凌晨突降暴雨,由于篷顶积水太多加之余震不断而倒塌,小陈立即对倒塌帐篷进行排水、充气、加固,一个帐篷复位就用了整整3个小时。ERU队员既盼天晴又盼下雨,但晴天由于帐篷没有隔热层,篷内温度达40度以上,犹如蒸笼一般,夜间休息也只有10点钟以后才能入睡。雨天由于篷内空气不流通,湿度大,呼吸十分困难。但无论任何时候、出现任何情况,小陈都能做到保障有力,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良好运转,解除ERU队员后顾之忧。

由于小陈同志为人正直,干事踏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圆满完成了接受ERU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任务,并对中国红十字应急队第二批队员进行了很好指导、培训和交接,他的工作受到了所有ERU队员的好评,小陈多次得到中国红十字会赈济部副部长王平、湖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毛三元等领导的慰问和鼓励,ERU将小陈作为湖北省唯一重点对象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推荐为优秀队员。

70 55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