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汇总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汇总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第一篇】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
(4)请同桌一起读。
(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课间操《火车开了》。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第二篇】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第三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
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世界上有一个的昆虫学家也写了1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第7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8-9自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0自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24自然段写幼虫钻到地穴后“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以后,蝉要到四年之后才能被发现,那就是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所写的“蝉初次被发现”。这时蝉才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样,课文就把蝉从卵——幼虫——成虫的生长过程衔接起来并连成一体了。
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四、学习《蝉的地穴》。
1、蝉的地穴考察(2-7)。
思考: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1)孔口与地面相平,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位置:阳光曝晒的道路上。
(2)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3)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2、地穴为什么不为坍塌?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3、关于“金蝉脱壳”:
金蝉:金_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再读课文7-9节。
明确: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那么你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
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五、语言特色。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1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六、深入剖析。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17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还有(末节)“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
七、作业: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初二语文实用备课教案人教版大全【第五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次序时间作者见到了什么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卧”?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齐读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四:总结。